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土地利用与规划课实践教学改革与实验设计探讨

2022-05-30 19:13陈静杨倩楠夏玲玉何盈莹
大学教育 2022年10期
关键词:国土空间规划实验设计实践教学

陈静 杨倩楠 夏玲玉 何盈莹

[摘 要]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对城乡规划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文章针对新时代行业和学科发展的特点,对广州新华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土地利用与规划课程的特点与教学目标设置、实践教学改革与实验设计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以期为课程教学改革适应当前规划体系重大变革和技术方法应用的更新提供参考。

[关键词]土地利用与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实践教学;实验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42.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22)10-0111-04

土地利用与规划(多数高校该课程的名称为土地利用规划学)是土地资源管理、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等专业的核心课程, 是跨度大、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涉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诸多领域的一门课程[1]。然而,对于不同专业来说,课程定位不一样,教学目标也存在一定的差异。近年来,不少高校进行了土地利用与规划课程的改革和建设,尤其在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方面提供了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的经验。刘艳艳、姚漪颖、吴大放等将GIS技术应用于课程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技能培养[1]。李晓佳、姜洪涛、张裕凤等提出“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实践教学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2]。张晓平、崔燕娟、喻对博等探索构建了以“一面特性、二个平台、三段课堂、四项内容、五种资源”为主体的土地利用规划实践教学资源体系框架,并提出了实践教学资源体系的建设路径[3]。安娟提出案例和现场教学法的应用将有利于提高学生进行土地规划的实践技能[4]。在高校教学改革的实践中,教师根据各校专业课程定位和培养目标进行了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教学模式的优化,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但土地规划行业发展迅猛,技术更新迅速,课程仍须不断根据行业和学科的发展趋势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

一、问题的提出

2019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提出,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2020年1月1日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也明确提出,已经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的,不再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构建是文明演替和时代变迁背景下的重大变革[5],在新形势下,城乡规划学科的发展、专业的建设、学生的培养,无论是在理论还是技术层面都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和挑战。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建立并不是对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否定,而是实现多个空间规划的融合。国土空间规划理论和方法是在原有规划方法和技术的基础上实现新的发展和完善,因此,土地利用与规划课程也应顺应文明演替和时代变革,探索改革与发展路径。本研究基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立的背景,对广州新华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土地利用与规划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与实验设计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讨论,以期为课程教学改革适应当前规划体系重大变革和技术方法应用的更新提供参考。

二、课程特点与教学目标设置

广州新华学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以“培养能在城市和规划管理等领域从事资源开发、城乡区域规划,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专业人才”为目标。在传统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核心课程设置主要针对城乡规划所需要的基础理论和技能,作为应用课程的土地利用与规划的主要教学目标为通过了解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和技术方法,在从事城乡规划相关工作中实现两规协调。在“多规合一”的背景下,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土地利用与规划课程目标的设置应从原来的“实现两规协调”转向“将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国土空间规划”,课程在专业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程度和地位大大提升。经过近年来的教学改革探索,土地利用与规划课从专业任选课变为必修课,课程更注重将传统理论与新技术应用相结合。其通过探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建立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实践课程;通过探索项目式实验,增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

三、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为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为本专业学生从事国土空间规划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从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和实验环节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一)优化教学内容,衔接国土空间规划

土地利用与规划是主要研究和讲授土地资源的时空配置问题的课程。要掌握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理论和工作方法,学生要具有一定的土地资源学和土地调查与评价方面的基础知识储备,而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培养方案中较少设置土地资源学、土地调查、土地评价等针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础工作的前置课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国土空間规划的规划底图底数都是在全国国土调查成果的基础上进行规划基数转换形成的,尤其市县国土空间规划的规划底图底数数据是将“三调”工作分类与国土空间规划用地用海分类转换衔接而成的。因此,为更好地达到培养目标,使学生掌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课程教学应当建立在系统的知识体系之上。土地分类系统、基数转换、土地调查等基础知识是学生理解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工作的重要基础。通过精简和优化教学内容,将土地分类、基数转换、土地调查纳入课程教学内容,一方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工作,另一方面能从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和规划流程上更好地衔接国土空间规划工作。

(二)优化学时分配,注重实践理论相结合

国土空间规划数据库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基础。国土空间规划中空间数据的获取、储存、分析、表达、管理等都离不开3S技术的支撑,可以说GIS势必成为国土空间规划的主流技术平台,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必将大有作为[6]。为有效衔接未来国土空间规划的工作,能用ArcGIS软件建立土地规划数据库、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和绘制专题图件,应作为对学生的重要培养方向。因此,课程改革必须以技能培养为重点、以实践为特色,着重培养学生利用ArcGIS软件进行技术分析、规划布局、图件制作和数据入库等实操技能,引导学生将规划理论融于实践操作。通过梳理和精简理论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压缩理论学时,增加实践课时,以项目式实验引导学生变被动吸收为主动学习,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项目式实验模式规划工作流程,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三)增加项目式实验,模拟规划流程

在优化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的基础上,以任务为驱动,以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为目标,课程改革设计了两个项目式实验模块,以广州市首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大岭村为研究区,结合校外实践调研和校内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内业工作,模拟土地调查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真实工作基本流程,实现校内技能实训和校外实践教学相结合。村规划是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土地用途管制的基本依据,属于详细型和实施型规划[2],以行政村为规划对象能有效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实际应用水平。同时,规划区大岭村辖区总面积为376公顷,范围较小,用地类型相对简单,规划方向清晰,是较为合适的实验案例地,能实现在短时间之内模拟土地调查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本流程。大岭村的实验选择综合考虑了校外实践的可行性、研究区的特点和典型性、村庄规划级相关资料的可获得性,以及用地情况相对简单,可适用于学生实验等特性。

四、实验教学设计

为更好地达到实验教学目标,课程实验需要通过合理的规划、周密的计划搭建起来。

(一)实验设计以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

实践教学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专业人才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其可为学生从事国土空间规划行业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实验设计以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使大三学生适应接下来的专业实习和毕业后从事相关工作。课程实验主要通过项目式实验,模拟行业真实场景,并考虑到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所需的专业技能,着重培养学生的土地调查和数据采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设计与表达能力、专业软件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搭建实验课程框架和实践教学平台

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是实践课程的设置,而师资队伍和实践教学平台建设是实践教学成效的重要保障[6]。由土地资源学、地理信息系统、土地信息系统、土地利用与规划等相关课程任课教师组成实验设计课题组,课题组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目标、专业培养要求和学生特点设计了两个实验模块,由校外实践基地大岭村和校内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共同搭建实践教学平台,实践课程共36课时,其中校外土地调查实践为4课时,2人一组完成;校内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验共32课时,学生独立完成。

(三)实验设计依据最新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首先,实验应能体现土地调查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本工作内容和技术标准,采用ArcGIS及AutoCAD软件作为技术平台,规划编制技术流程设计以广州市的地方技术规范为参考。其次,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实验教学内容设计应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本内容和流程的基础上,更新技术标准,衔接国土空间规划采用的数据库标准和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土地分类,为学生毕业后从事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打下理论和技术基础。

(四)设计好实验流程与实验内容

实验设计一方面要考虑体现土地调查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程序和重要内容,另一方面要考虑以任务为驱动,在实际案例地进行仿真模拟操作。因此,两个实验模块实验内容设置需以相关技术规划为指导,结合适当的学时分配,将实验流程划分为多个实验步骤,每个步骤包含相应的内容,环环相扣,模拟土地调查和规划工作的基本流程。实验步骤从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开始,最终实现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用地布局优化,并进行成果验收。最终的实验成果包括一套成果图、文本和附表以及规划数据库。

(五)为学生提供实验所需资料

实验由课题组教师设计实验内容和设定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为学生提供村庄规划及相关资料,自建基于第二次全国国土调查土地分类的研究区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规划文本和数据表格模板,并针对上机操作实践自行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验上机指导书》。考虑到实验流程环环相扣,实验内容较多,学生虽已学习了地理信息系统课程,但仍存在ArcGIS软件应用能力不足等问题,教师针对实验录制了一套上机操作指导视频供学生课后观看学习,熟悉规划实操技能。整个实验流程由课题组教师进行预实验,并对实验自编材料进行反复修正和补充完善,形成学生易懂、指导清晰的实验教材和辅助视频。

(六)过程考核与成果验收相结合

课程以成果验收与实验过程动态监测作为考核方式。实验过程动态监测是指教师在每一次实验课均对学生实验进度和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在实验中段对规划方案进行检查,并提出修改意见,形成方案以确定成绩。成果验收是在实验完成后,教师按照实验要求和规划标准分别对图件、文本及附表和数据库进行验收,形成成果验收成绩。课程期末考核成绩由方案检查和成果验收两部分成绩组成,实现对实验过程的动态监测和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综合评价,能较为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有效提升学生參与的积极性。

五、结语

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城乡规划学科将在规划理论和技术方法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而高校在专业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方面也应根据行业变革和学科发展做出适应性调整。此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加强了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提高了教学质量,衔接了新技术和标准,为学生从事国土空间规划相关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参 考 文 献 ]

[1] 刘艳艳,姚漪颖,吴大放,等. 基于GIS的《土地利用规划学》实验教学改革及实践技能培养分析[J]. 教育教学论坛, 2017(4): 116-120.

[2] 李晓佳,姜洪涛,张裕凤. 基于“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土地利用规划课程教学实践[J]. 科教文汇, 2020(484): 73-75.

[3] 张晓平,崔燕娟,喻圣博,等. 土地利用规划实践教学资源体系的构建:基于技术管理型应用人才培养视角[J]. 中国地质教育, 2016(4): 62-65.

[4] 安娟. 案例和现场教学在《土地利用评价与规划》课程中的结合应用[J]. 教育现代化, 2018(36): 287-288,293.

[5] 杨保军,陈鹏,董珂,等. 生态文明背景下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J]. 城市规划学刊, 2019(4): 16-23.

[6] 刘传明,刘杰. 基于OBE理念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 菏泽学院学报, 2020(6): 73-77.

[责任编辑:刘凤华]

猜你喜欢
国土空间规划实验设计实践教学
不同的温度
有趣的放大镜
哪个凉得快?
村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思考
无字天书
明确国土空间规划法律地位的必要性
市县“多规合一”实现路径初探
国土空间规划对重点开发区域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