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志标 管燕 廖明亮
摘 要 羊肚菌栽培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效益特点,其菌种必须含有两种交配型基因才能出菇,普通羊肚菌菌种分离技术均有可能缺失交配型基因,而科研院所可以通过PCR技术检测菌种后用于生产,导致羊肚菌菌种市场价高并趋于垄断。可以自行制作羊肚菌菌种,利用冷库进行出菇效果对比试验,筛选出菌种用于大田栽培。通过3年生产实践,方法可行,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 羊肚菌;菌种;冷库;出菇试验
羊肚菌栽培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效益特点,其菌种必须含有两种交配型基因才能出菇。采用普通的羊肚菌菌种分离技术,可能造成菌种缺失交配型基因,需要专业科研院所通过PCR技术进行菌种检测筛选,由此导致羊肚菌菌种市场价高并趋于垄断。
为了解决普通食用菌种植户自制羊肚菌母种,扩繁后生产出的羊肚菌栽培种因交配型基因缺失而造成大田生产不出菇的问题,贵州市遵义县中信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组织课题组自制母种后,利用冷库进行菌种出菇试验,筛选出菌种用于大面积大田栽培,3年平均亩产150 kg以上,与科研院所采用PCR技术生产的菌种大田栽培产量相当,具有实用推广价值。以下是这一实践经验的操作流程总结,供参考。
1 母种分离
1.1 多孢子分离 选大田栽培中个大、形好、肉厚的羊肚菌头茬菇,用于菌种分离。分离步骤如下:
用市售标准PDA培养基40.1 g,加水 1 000 mL煮沸,分装入试管和100 mL组培瓶、锥形瓶中,高压灭菌锅121 ℃保持30分钟,试管摆成斜面,组培瓶内置100 mL培养基,冷却后备用。
准备回形针、刀片、镊子、吹风机、羊肚菌子实体等。在超净工作台内进行如下无菌操作:
用吹风机冷风吹羊肚菌菌盖表面,达到干净的效果,用刀片把菌盖表面切成1 cm见方的小块;用酒精给回形针消毒,制成“Z”字形挂钩,用一头钩住小块羊肚菌菌盖,另一头挂在组培瓶或锥形瓶上,塞紧棉塞。
放置20 ℃恒温箱内12~24小时后,取出组培瓶或锥形瓶,在超净工作台内将挂钩连同组织块取出,继续塞紧棉塞,20 ℃下培养,2~5天即可见到弹射出的孢子萌发出的小菌落。
仔细观察辨认菌落,挑取少量菌丝转入试管中,编号标记。待5天左右长满试管后,用体视镜或显微镜检测,选出9支纯菌种编号标记,按编号标记一一对应进行扩繁备用,9个编号标记的母种各用1支接种原种,剩余保存至出菇试验后确定淘汰或继续扩繁。
1.2 组织分离 PDA培养基,采用柄盖交接处组织分离获得纯菌种,每支试管进行编号标记。分离步骤如下:
用市售标准PDA培养基40.1 g,加1 000 mL水煮沸,分装入试管中,高温灭菌锅121 ℃下保持30分钟,试管摆成斜面,冷却后备用。
准备刀片、镊子、吹风机、酒精灯、羊肚菌子实体等。在超净工作台内进行如下无菌操作:
先用75%酒精擦拭双手,再用吹风机冷风吹羊肚菌菌盖表面,达到干净的效果,用75%酒精棉球擦拭羊肚菌表面,器械用酒精灯火焰灭菌冷却后,纵向切开羊肚菌子实体,挑取柄盖交接处组织,置入斜面培养基试管中,编号标记。
放置于20 ℃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5天菌丝萌发,挑取菌丝转管培养,按编号标记,5天左右长满试管,选择9支进行编号扩繁标记,将9个编号标记的母种各用1支接种原种,剩余保存至出菇试验后确定淘汰或继续扩繁。
2 原种制作
1)制作培养基。按照木屑68%、麦粒22%、土壤7%、石灰2%、石膏1%的比例配制培养基。步骤如下:称取麦粒,加石灰浸泡24小时或煮沸后保持30分钟左右,以麦粒吸水饱满且麦皮不开裂为度,加木屑(0.5 cm)、土壤、石膏等混匀装瓶,高压或常压灭菌,冷却后接种培养。
2)接种培养。用多孢分离或组织分离后编号标记的9支斜面母种,每支接种1瓶原种培养基进行培养,按母种编号标记,共9瓶。10天左右长满菌种瓶。
3 栽培种制作
1)制作培养基。按照木屑45%、麦粒45%、土壤7%、石灰2%、石膏1%的比例配制培养基。步骤如下:称取麦粒,加石灰浸泡24小时或煮沸后保持30分钟左右,以麦粒吸水饱满且麦皮不开裂为度,加木屑(0.5 cm)、土壤、石膏等混匀装袋,高压或常压灭菌,冷却后接种培养。
2)接种培养。将9瓶编号标记的原种,1瓶接种1个栽培袋,按原种编号标记,共9袋。15天左右长满菌种袋。
4 营养袋制作
准备12 cm×24 cm聚丙烯袋,玉米芯100 g,麦粒150 g,石膏2 g,石灰2 g。将麦粒用石灰水浸泡12~24小时;玉米芯加水,24小时翻1次,闷48小时后与石灰、石膏、浸泡的麦粒混匀,装入聚丙烯袋,高温高压灭菌8小时,冷却备用。每袋营养袋湿重350 g左右。
5 筛选菌种
通过冷库出菇试验筛选菌种。
5.1 试验过程
1)准备长方形或正方形容器,保证底部能够沥水。
2)选取壤土,用石灰混匀消毒,根据土壤干湿度进行水分调节,至土壤手握成团,自由落下能散开为宜。
3)容器底部及四周用地膜铺盖。地膜要超出容器至完全覆盖上部,地膜上横竖20 cm均匀打孔通水通气,然后装入消毒处理后的土壤至容器4/5处。
4)撒播栽培种。播种后覆盖2 cm厚的土壤,栽培容器按栽培种编号标记,共9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以科研院所的菌种作对照(1个)。共28个处理。
5)调控出菇环境。将播种后的容器放置在可调温冷库中,调节温度上限为19 ℃,溫度下限为10 ℃,温差9 ℃。
6)日常管理。播种5天左右,菌丝长满土面,放置营养袋。把覆盖打孔的黑地膜盖在营养袋上,保温保湿。每周检查1次土壤湿度,土壤含水量保持在50%~60%。营养袋放置30天左右后,喷出菇水,开启灯光,土面菌霜消退,原基开始分化。
5.2 试验结果与应用 16个处理出现原基,其中包括对照(1个),试验和对照出现原基的密度基本相当;其余12个处理无原基,淘汰。
选择出现原基的5支栽培种试管进行扩繁,生产菌种,用于大田栽培。
6 应注意的问题
1)配方中的原材料要新鲜,玉米芯、麦粒、木屑等处理要到位。
2)母种转管时要横向截取菌块,不要纵向截取。
3)培养温度一定不要超过22 ℃,菌种用冷藏车运输,保证低温环境。
4)菌种一定要放置在通风、凉爽的地方储存,不能堆码。
5)控制转管次数,不要超过5代。
【项目资助】:“羊肚菌菌种稳定性与外源营养应用优化研究”项目[黔科合支撑〔2019〕2340号]资助。
葛志标,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科技服务中心,邮编563100;管燕,廖明亮,遵义市播州区中等职业学校。
收稿日期:2021-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