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小鹿
我看梁实秋的散文,看的是一个字:吃。
梁实秋自嘲嘴馋,一生写下无数谈吃的文章。题目更是直截了当,一点圈子都不绕,就以美食来命名:火腿、烤羊肉、獅子头、水晶虾饼、西施舌、汤包、豆汁儿……你想吃什么就看什么,仿佛特意给读者投喂似的,简直友好到想给他隔空点个赞。
梁实秋的美食文,不仅仅谈美食,还将饮食文化和故土乡情融入其中,引人回味。一本《雅舍谈吃》,我翻来覆去读了几遍,看的时候常咽口水,免不了跟着“按图索骥”。
重阳节前夕,我托北京的同学帮我去老字号稻香村买一盒花糕,快递给我。同学问:“啥是花糕?”我把梁实秋写的《满汉细点》发给她,里面提到北平的花糕,说是少数几种令他怀念的北平饼饵之一。梁实秋写道:“花糕是北平独有之美点,在秋季始有发售,有粗细两品,有荤素两味。主要的是两片枣泥馅的饼,用模子制成,两片之间夹列胡桃、红枣、松子、缩葡之类的干果,上面盖一个红戳子,贴几片芫荽叶。清李静山《都门汇纂》里有这样一首‘竹枝词:中秋才过近重阳,又见花糕各处忙。面夹双层多枣栗,当筵题句做刘郎。”毫无疑问,花糕是重阳节的限定细点,仿如中秋节的月饼。传统节日糕点讲究应时当季,不时不食。九九登高,“高”与“糕”谐音,“重阳花糕”寓意为“步步高升”。
想象中,我以为花糕至少有六寸蛋糕底盘那般大,收到快递,却发现只有月饼那般大:上下两层,中间夹有红枣、山楂、松子、核桃等。不过,块头虽小,糕上却可容纳一枚方形红戳,上写“重阳花糕”四个字,很有节日气氛。
除了梁实秋,美食家唐鲁孙也写过重阳花糕:“北平饽饽铺做的花糕计分三种,粗花糕(大型)、细花糕(小型)和毛边花糕。粗细两种花糕都是用菊花形模子烙出来的,用料方面细花糕精细,粗花糕的粗放一点。至于毛边花糕,用料不比粗花糕差,只是揉成大块,然后切成方块卖,卖相稍差而已。无论哪一种花糕,早年都粘上一枝嫩茱萸叶,直到抗战胜利回到北平,花糕上的茱萸叶才取消了。”如此看来,我买的稻香村的花糕属于细花糕。
江浙沪地区,重阳节也会吃糕,不过我们吃的重阳糕是单个的,糯米做的长方体糕胚,加以若干果脯,蒸制而成,表面常会插上一枚小红旗。如今,亦有改良之作,形状做成心形或者圆形。万变不离其宗的是保持单个模样,不似京城做成两片饼来夹干果。由此可见,一方水土一方美食,各地人文风俗的不同,造就了不同的美食文化。“馋嘴猫”的夙愿,从来都是尝遍天下美食,我亦如此。
编辑 家英宏 xjjyh_32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