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哈尔滨红色旅游发展探析

2022-05-30 15:01:02彭巍
学理论·下 2022年10期
关键词:红色文化哈尔滨旅游

彭巍

摘 要:红色旅游作为文化旅游活动中一种特色较为鲜明的旅游形式,承载的不仅仅是丰富旅游产业内容、促进旅游业发展、繁荣地方的经济功能,而且它还担负着传承革命文化、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功能。哈尔滨红色旅游资源具有时空跨度大、内容丰富、可开发利用性强等特点,本文从打造红色旅游经典IP产品,精准定位、准确营销红色旅游市场,以文化创意、科技赋能、产业融合来丰富红色旅游产品内容,建立红色旅游区域合作机制,加强红色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要软硬件齐抓等方面入手,探析哈尔滨红色旅游发展。

关键词:红色文化;旅游;哈尔滨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2)10-0091-03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傳承好。”红色文化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的灵魂所在。红色旅游作为红色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兼有社会和经济双重属性,对红色文化的传承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红色旅游发展新特点及基本概况

(一)红色旅游发展新特点

一是市场群体扩大,青年群体得到大幅度提升。红色旅游从最初的中老年追逐情怀的一种旅游形式,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新冠疫情和建党百年等事件性因素的刺激,90、00年代的年轻人在爱国热情的感召下开始积极参与红色旅游活动。

二是红色旅游产品呈现主题化、区域化特点。红色旅游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特别是在国家出台《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的推动下,红色主题更加鲜明,区域合作更加紧密,红色资源整合力度超过以往任何时候。

三是红色旅游呈现多元旅游融合发展态势。红色旅游从过去单一参观、瞻仰、游览模式向多元融合发展,同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工业旅游、登山旅游、冰雪旅游等旅游形式整合,形成一种多元旅游模式。

(二)红色旅游发展基本概况

中国旅游研究院统计显示:从2004年到2019年,每年参加红色旅游的人次从1.4亿增长到14.1亿,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红色旅游景区景点接待游客累计达51.7亿人次,红色旅游综合收入累计达1.35万亿元;全国红色旅游直接就业130.6万人,间接就业510万人。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中央财政支持红色旅游景区建设资金达60亿元;“十三五”时期红色旅游在国内旅游市场中保持11%以上份额。据携程集团发布的《2021上半年红色旅游大数据报告》显示,上半年通过携程预订红色景区门票的人数同比增长208%,通过“红色旅游频道”“旅动中国红专辑”,以及红色旅游内容输出等方式,实现红色旅游覆盖超2亿人次。2019年7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了《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一个全新概念——“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横空出世。作为一个涉及15个省份的长线型、开放式国家级公园,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有所有红色旅游景区难以超越的巨型遗产体系、丰富精神内涵和强大资源整合能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出台,也将为红色旅游快速、持久发展提供一个经典模式。

鉴于红色旅游新特点和新趋势的出现,可以预见,其未来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将是引领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因此,大力推进红色旅游发展应引起哈尔滨乃至黑龙江省的充分重视,利用我们丰富而独特的红色资源,搭乘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及东北地区整合发展的东风,提前布局发展,承担起中国红色旅游发展、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的历史重任。

二、哈尔滨红色文化特点、价值及内涵

(一)哈尔滨红色文化的特点

一是红色文化时空跨度大。随着《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红色文化的涵盖范围扩大了,虽然仍有一些时间段的内容尚待挖掘和丰富,但是总体而言,哈尔滨的红色文化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内存在大量的人物和事件,比较国内很多城市,我们的红色文化在这一时间段内相对衔接比较好,能产生全国性影响的因素相对较多。同时,哈尔滨红色旅游资源同全国很多红色革命城市具有一定关联度,如北京、上海等,为整合资源、创新品牌提供了基础条件。

二是红色文化内容丰富、特性鲜明。也正是由于我们有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跨度,哈尔滨的红色文化内容非常丰富,而且特性鲜明,很多资源具有唯一性特点。从哈尔滨的无产阶级支援俄国十月革命的中俄工人联合大罢工开始,哈尔滨的红色文化就打上了很多中国红色文化的第一或较早的烙印。1907年中国无产阶级第一个五一劳动节诞生在哈尔滨、哈尔滨的无产阶级在中国最早接受马克思主义、传播马克思主义、哈尔滨是中国“红色丝绸之路”的中转站、中国第一个解放的大城市、新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地等等。这些不同于其他城市的红色文化特性,是哈尔滨红色文化能够深入挖掘和利用的独有资源,也是哈尔滨党史研究的重要史实资料。

(二)哈尔滨红色文化的内涵

大量的史料证明:近现代哈尔滨是一座充满革命激情和斗争精神的革命城市,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包含了哈尔滨无产阶级的无私奉献和国际主义援助,十余次中俄工人大罢工有力地支援了俄国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与巩固,苏联《历史问题》杂志曾写道:“中国人民以自己反对干涉的斗争,给予了俄国工农反对外国干涉者和自卫军的英勇斗争以无可估量的、兄弟的帮助。”1907年,在哈尔滨太阳岛上,中国无产阶级第一个五一劳动节诞生。哈尔滨的“红色之路”成为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交流的主要渠道,李大钊、陈独秀、瞿秋白、张太雷、周恩来、刘少奇等中国共产党的数十位重要领导人都曾通过哈尔滨的这条红色之路前往苏俄开会学习。哈尔滨的无产阶级在中国最早接受马克思主义、传播马克思主义。东北抗联十一个军有九个军的足迹遍布哈尔滨,十四年的抗日活动沉重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有力地支援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哈尔滨作为中国第一个解放的大城市有“共和国长子”之誉,它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中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巩固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无私的奉献。此外,军垦精神、三大动力、十大军工等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大局观念和奉献精神也都体现出了哈尔滨这座城市具有悠久而丰富的革命传统和革命印记。

(三)哈尔滨红色文化价值思考

一是作为中国较早接触和传播马列主义思想并有非常雄厚阶级基础的革命城市,哈尔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在思想上做准备的过程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我党早期领导人瞿秋白于1920年中共建党前夕在《俄乡纪程》一书中多次指出,哈尔滨“先得共产党空气”。因此,在中共党史发展过程中哈尔滨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应成为近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诞生与传播的重要城市、中国红色丝绸之路的节点城市。这是关于哈尔滨红色文化价值思考之一。

二是在中国工运史上哈尔滨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早期哈尔滨无产阶级十余次的工人大罢工及中国无产阶级第一个五一劳动节诞生开始,在与俄国工人阶级的接触中,哈尔滨工人阶级在思想上经历了一个由情感到觉悟的升华过程,这为后来支援俄国十月革命、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及中国共产党东北地区党组织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阶级基础。在中国无产阶级运动史中的作用是哈尔滨红色文化价值思考之二。

三是哈尔滨红色文化在中国左翼文艺运动中产生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在1922年,安怀音在红色气氛浓厚的哈尔滨办《大北新报》副刊《杂俎》,发表《文学家与革命家》首倡革命文学。《东北早报》《哈尔滨日报》也发表了《唯物史观与文学》《时代的牺牲——高尔基〈说部〉集》《我也来谈谈革命文艺》等革命文论。1925年,任国桢在哈尔滨翻译了鲁迅非常赞赏的《苏俄的文艺论战》,这是中国第一部全面介绍苏联文艺论战的书,对中国左翼文艺运动影响巨大。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哈尔滨中国左翼联盟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革命文学青年,如金剑啸、罗烽、白朗、萧红、萧军、舒群、白涛等中国左翼联盟成员。所以,研究中国左翼联盟文艺运动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对中国革命宣传及革命文化形成进程,哈尔滨的红色文化具有巨大的史料价值。这是哈尔滨红色文化价值思考之三。

通過对哈尔滨红色文化的深入挖掘和研究,我们可以认定:哈尔滨是一座在中国近现代革命史中具有重要作用的革命城市,从哈尔滨红色文化的特点、内涵及价值上分析,哈尔滨完全具有成为中国红色文化旅游城市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基础。

三、哈尔滨红色旅游进一步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是哈尔滨红色旅游缺乏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品牌IP产品。在哈尔滨红色文化中具有垄断性的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释放,如红色丝绸之路、中国首个无产阶级五一劳动节诞生地、红色抗联文化等,由于缺乏对这类具有唯一性特点的资源进行深入的挖掘和开发,导致哈尔滨红色旅游活动中缺乏品牌IP红色旅游产品。

二是哈尔滨红色旅游产品缺乏准确市场定位和营销策略。红色旅游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旅游形式,在国内游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游客接受度和认知度都很高,但是对于国际入境游客而言,因缺乏文化上的认知以及价值观的不同,受众群体偏小,成因主要是由于红色旅游缺少准确市场定位和营销宣传,没有找到一个能够引起国际游客共鸣的切入点。

三是哈尔滨红色旅游产品单一、多产业融合度低。红色旅游产品多限于参观、瞻仰、听讲座等,缺少科技含量和文化创意的参与,无法形成一种在高科技支持、新奇创意参与下的沉浸式、行进式的表现氛围;由于其表现形式的单一,多数情形下被定性为简单的文化展示,其经济属性被弱化,这也是导致同其他旅游产业和活动融合度不高的重要原因。

四是哈尔滨红色旅游产品软硬件基础设施较差。硬件方面:位于城市内的红色旅游景区、景点周边小交通和停车等基础服务设施不完善;位于城郊或乡间的景区、景点大交通设施落后、景区可进入度低。软件方面:无论是城区内还是城区外的红色景区,旅游产品缺乏充分的展现力和实质内容,旅游集散和服务功能不完善,红色旅游文化创意商品种类少且开发层次低等问题较为普遍存在。

五是哈尔滨红色旅游受行政区划壁垒影响,区域合作开发度低。无论是各省之间、省内各市之间,还是各区县之间条块分割严重,资源整合力度低,难以形成完整的红色旅游带及完整的产业链条。2014年成立的东北旅游景区联盟以及更早出现的东北旅游联合体等形式,经过多年发展效果并不理想。2021年4月17日东北旅游推广联盟成立,旨在推进东北三省旅游合作,但是由于东北地区在主体旅游资源禀赋上具有高度相似性,如冰雪、抗联文化、森林生态等,所以东北旅游推广联盟的未来发展需要东三省各地政府的齐心合力。

四、哈尔滨红色旅游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打造红色旅游经典IP产品

一是以抗联文化为主线,借鉴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模式,联合辽宁、吉林共同打造东北抗日联军红色旅游带或红色抗联文化公园。以抗联事件、人物及时间等为线索,串联成一个完整的红色抗联文化故事,形成一个内容完整、特色鲜明的红色抗联旅游产品。这个产品要充分依托东北旅游推广联盟来发挥作用,充分整合各地的红色抗联文化资源,将整个红色抗联文化的完整性全部通过一个共同的产品展现出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区域合作。

二是以红色丝绸之路为主线,以历史人物、事件为节点,深入挖掘红色丝绸之路的内容,打造一条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红色丝绸之路旅游带。加强同上海、北京、莫斯科等地的联系合作,共同开发一条红色丝绸之路旅游产品,把哈尔滨红色旅游打造成国际品牌旅游产品。

三是以中国无产阶级五一劳动节诞生地为主题,在太阳岛上建设五一纪念广场、纪念馆、纪念雕塑等,同能展示中国无产阶级工人运动的地区城市联合打造中国红色工运之旅产品。

四是以侵华日军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为主题,积极开展国际和平之旅旅游产品。反抗侵略、反抗压迫、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是世界人民共同的价值观,日本的和平广场、波兰的奥斯威辛集中营能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竞相参观的二战旅游地,就是因为它们符合了全人类的一种共同价值观,追求和平、反对战争。侵华日军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具有发展国际旅游的巨大潜质,应进一步加大开发力度,充分利用其丰富内涵资源,打造成一个具有广泛影响力和传播力的国际旅游品牌产品。

(二)精准定位、准确营销红色旅游市场

根据红色旅游产品类型,进行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细分和精准营销。黑龙江和哈尔滨要依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加强国家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做好红色旅游国际化的大文章。在国际市场营销中要善于同通行于国际的怀旧旅游和黑色旅游对接,要把反抗侵略、反抗压迫、反对战争,唤醒人类良知、珍爱和平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结合起来。简言之,就是把红色旅游的价值观念用一种国际游客能认知、可接受的方式宣传展示出来。国内市场要以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传承优秀红色文化、赓续红色基因为主基调,把红色旅游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整合,促进社会的进步发展。

(三)以文化创意、科技赋能、产业融合来丰富红色旅游产品内容

红色文化是一种情感文化、严肃文化,正因如此,多數的红色旅游产品缺乏张力和表现力,过去参观、瞻仰、听报告成为一种主流表现形式,这就使得红色旅游产品的体验感不强,影响到它的价值体现。随着红色旅游的蓬勃发展,场景式感知、沉浸式体验、行进式参与的模式,逐渐成为红色旅游产品的主流模式。明信片、书本、茶杯、文化衫、冰箱贴、简易包等文创商品大量涌现;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高新技术的加持下,VR/AR体验馆尝试将文物、文献、照片等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全息数据扫描,利用大数据、裸眼3D等新技术将历史事件生动再现,给游客带来更生动的沉浸式体验。而舞台表演、灯光秀、实景演出等艺术形式的出现,带着游客走进历史、溯源文化。哈尔滨红色旅游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同研学旅游、工业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冰雪旅游进行了产品的组合,进一步丰富了哈尔滨红色之旅的内容。

(四)建立红色旅游区域合作机制

增加区域景区间合作与互补,协调好跨行政区划红色旅游产品之间的关系,建立制度性的区域协调机制,加强区域合作,共同开拓红色旅游客源市场,在不同地区、不同市场,整体进行联合宣传促销,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用、市场共建、利益共谋。

(五)加强红色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要软硬件齐抓

通过不断挖掘内涵增加红色旅游的文化含量,丰富红色旅游的活动内容;要大力进行红色旅游景区周边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红色旅游服务设施的配套能力和服务能力;在红色文化景区的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尊重历史,尊重文物,要善于还原而不是盲目编造;要加强红色旅游景区导游人员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一个红色旅游产品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跟导游员的素质息息相关。

参考文献:

[1]姚素英,王富德.关于红色旅游的探讨[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5).

[2]徐学初.共存与互补:生态旅游与红色旅游之关系[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版),2008(5).

猜你喜欢
红色文化哈尔滨旅游
我平等地嫉妒每一个去哈尔滨的人
奇妙的哈尔滨之旅
旅游
论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23:43:49
红色文化书籍的历史及装帧的特色审美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59:13
《老哈尔滨的回忆》国画
新闻传播(2016年13期)2016-07-19 10:12:05
感受哈尔滨的冬天
小主人报(2016年2期)2016-02-28 20:46:43
旅游的最后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