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花和尚与水浒气

2022-05-30 15:01:13魏笑妍
参花·青春文学 2022年11期
关键词:鲁智深护花文身

《水浒传》中的各色人物性格鲜明,且习气不同。其中,有侠客气、忠义气、江湖气,也有酒气、哀怨气……这些习气汇聚成正邪混杂、褒贬不一的水浒气。花和尚鲁智深是少有的作风习气优良的绿林好汉,在《水浒传》的世界里,闪烁着光辉,故金圣叹称其为“上上人物”,在李卓吾评点中,也直呼其为“佛”。鲁智深本名鲁达,法名智深,绰号“花和尚”。“花和尚”是颇具神韵的绰号,清晰地勾勒出了鲁智深与众不同的个性和风采。探究鲁智深绰号“花和尚”的意义,分析鲁智深身上洋溢着的“水浒气”,对于研究鲁智深起着一定的启示作用,也会加深对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确也盛行着《三国志演义》和《水浒传》,其原因就在于中国社会还有三国气和水浒气”的了解。本文从鲁智深的威猛花绣、仗义慈悲护花、纵情喝酒吃肉、顿悟写颂坐化四个角度探究其绰号“花和尚”的含义,着重分析他的泼皮气、游侠气、美酒气、坐佛气,褒扬鲁智深所具有的浩然水浒正气。

一、威猛花绣泼皮气

鲁智深被称为“花和尚”,花在身上刺了威猛花绣。鲁智深初遇杨志时,首次提到了自己的诨名,“人见洒家背上有花绣,都叫俺做花和尚鲁智深”。从中可以推测,“花和尚”这个贴切响亮的名号出自其文身,是武林朋友根据他的模样和身份起的。鲁智深不管有意还是无意显露文身,武力值都瞬间暴增,令见者大骇。鲁智深第一次露出花绣是在酒劲儿涌上来,脱掉直裰之后。袖子缠腰,背露花绣,扇着膀子的鲁智深自带气场走上山来,自是不受佛家弟子欢迎。胖大和尚鲁智深在二龙山松林里乘凉,脱得赤条条的,后背刺花绣,连见惯恶霸的青面兽杨志都震惊了。花和尚这一绰号通顺、直白,市井文化印记鲜明。

《水浒传》中所说的“花绣”“刺青”“雕青”,今天被叫作“文身”。文身在宋朝盛行,纹文身的人分布广泛,从游民到官僚子弟都有,甚至在皇室宗亲中也不乏其人。宋徽宗赵佶对出彩的文身也颇为欣赏和友好。据南宋著名史学家王明清的《挥麈后录》卷之二记载:“质少不检,文其身,赐号锦体谪仙”。另据《大宋宣和遗事·元集》记载,宰相李邦彦以次相阿附,为博取欢心,“一日,侍宴,先将生绡画成龙文贴体;将呈伎艺,则裸其衣,宣示文身,时出狎语”。浪子燕青的刺青在《水浒传》中最为漂亮精美,第七十四回有一首出场诗赞美了燕青的文身,“凤凰踏碎玉玲珑,孔雀斜穿花错落”,可见他身上绣的是极具审美性的花鸟之类的图案。玉面小生燕青,白皮肤配上漂亮的刺青文身,不但显得其俊美,而且威武。当他与摔跤高手擎天柱任原比赛时,脱去布衫,台下立刻“如搅海翻江相似,迭头价喝采。众人都呆了”,看了“他这花绣急健身材”,任原就已经害怕燕青五分。燕青打败任原,花绣和鹁鸽旋的功劳各半。

九纹龙史进的绰号也和自己的文身有关。史家村少庄主史进面似银盘,赤裸着上半身,上面九条龙形态各异,遍布在他的前胸、后背及两只胳膊上,其手中挥舞铁棒,勇猛无敌,气势自是一般人无法比较的。“史进”,顧名思义,意为历史进步。让史进作为全书第一位出场的梁山好汉,想必其寄寓着作者希望社会发展进步的美好愿望。古人以九为尚,龙为尊,史进敢于身刺九龙,表露出他的反叛意识。史进寻找师傅王进未果,却结识了知己鲁智深。有师傅王进所教授的武艺加持,有鲁智深这样的榜样的感召,少华山寨主史进为搭救民女玉娇枝,只身行刺了华州贺太守。

《水浒传》的世界里有着“泼皮气”,众多梁山好汉都标配文身。花和尚鲁智深的花绣在《水浒传》中是最具有“泼皮气”的。背刺花绣能够快捷、有效地吸引众多泼皮小弟,可以想见,面圆耳大、鼻直口方、腰阔十围、威武粗犷的鲁智深脱了直裰,露出花绣,一副倒拔垂杨柳的架势,众泼皮小弟见识了其威武,为之折服,一齐拜倒在地。鲁智深的威猛花绣符合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其独特的魅力,也展现了其独一无二的特质。

二、慈悲护花游侠气

鲁智深被称为“花和尚”,花在仗义慈悲护花。鲁智深的绰号虽然带“花”,但是为人不“花”,反而爱“花”。在《水浒传》中,其主动救护的女子最多,是梁山一百单八将中当仁不让的护花使者。金圣叹评点道:“鲁达凡三事,都是妇女身上起。第一为了金老女儿,做了和尚;第二既做和尚,又为刘老女儿。第三为了林冲娘子,和尚都做不得”。从他三次勇敢护花行径中,都可以看出他天生一副好心肠,是一个不求回报,善解“花意”,最懂得护花的“花和尚”。

鲁智深第一次护花是在渭州潘家酒楼。鲁达刚一出场就以武行侠,为卖唱女打抱不平,三拳打死了郑屠“镇关西”,从此踏上行侠之旅。对于郑屠虚钱实契强迫女子,还要把人扫地出门的恶劣行径,疾恶如仇的鲁达怎能坐视不管,当即对李忠、史进说道:“你两个且在这里,等洒家去打死了那厮便来”。被劝住之后,鲁提辖自己拿出五两银子,又找史进借了十两银子,给可怜的金氏父女做回乡的盘缠。鲁提辖本性慈善,可见一斑。在金氏父女离店后,鲁达怕店小二拦截,“向店里掇条凳子,坐了两个时辰”。如此细心、如此耐心、如此全心,足见其“救人要救彻”的侠义心肠。

鲁智深第二次护花是在桃花村。鲁智深在去往东京大相国寺的途中借宿,得知桃花山二大王要强行入赘刘太公庄上。如此不平之事,岂能坐视不管。鲁智深先是一丝不挂,假扮新娘、骑揍小霸王,接着吃酒等待桃花山大头领寻仇,最后,上山情真意切地诉说了刘太公的难处,并劝周通再另找一个好的。鲁智深惩恶劝善、软硬兼施,逼得周通折箭立誓,放过刘太公唯一的女儿,展现了鲁智深行侠仗义、机智周全、善说因缘的一面。

鲁智深第三次护花是在酸枣门外菜园子旁的岳王庙。光天化日之下,高衙内竟敢调戏结拜嫂嫂,是可忍,孰不可忍。为了替林冲的娘子出口气,鲁智深大踏步抢入庙内,甚至扬言叫高太尉吃三百禅杖。“但有事时,便来唤洒家与你去”,这些话语塑造了鲁智深不怕豪强,敢于斗争的游侠形象。鲁达同情林娘子、主动救助林娘子、尊重林娘子,这不仅是鲁智深对林冲的义,更表现出鲁智深对柔弱女性的呵护。

《水浒传》是中国古代侠客传奇的巅峰之作,伸张正义、除暴安良的侠义精神是梁山事业的根基。为了与己毫不相干的女人,鲁智深斗恶霸、斗山贼……多次身处困境,但是他从不把这些归咎于女人。鲁智深遇事便做,遇弱便扶,遇硬便打,精彩演绎了一部“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兴,遇江而止”的游侠传奇。鲁智深外表金刚怒目,内心悲天悯人,侠气与柔情交糅,其精神和人格值得称道。

三、纵情豪饮美酒气

鲁智深被称为“花和尚”,同时也花在纵情喝酒吃肉上。鲁智深落发五台山文殊院,是出于无奈之举,一来是为了逃避官府追捕,二来是替赵员外出家。因此,对于长老所讲的三皈五戒,智深只道:“洒家记得”,却没有明确答应能做到。鲁智深在大相国寺管理菜园,每日混迹于市井无赖之中,也是委曲求全。如果能安心打坐、吃斋念佛,不想着下山喝酒吃肉,那他就不是鲁智深了。酣饮癫狂,“全没些个出家人体面”才是追求洒脱的“真鲁智深”。虽爱好酒肉,但不忘演练与切磋武艺,也才是心怀济世抱负的“真鲁智深”。

作者用两首雅俗共赏、充满意趣的醉酒诗描绘了鲁智深的醉态。首先,鲁智深身醉了。鲁智深第一次下山,强买了挑酒上山的汉子一桶酒喝,醉得踉踉跄跄似当风之鹤;摆摆摇摇如出水之蛇。第二次下山,冒充行脚僧骗酒喝,醉得直截横冲似投崖虎豹;前奔后涌如跳涧豹狼。其次,鲁智深心醉了。以至于勇猛到了上天要叫骂天蓬元帅,入地要拿催命判官,金刚等更是不放在眼里。最后,鲁智深醉酒达到了最高境界,神醉如酣,恰似顿断绒颖锦鹞子,犹如扯开铁锁火猢。酒使鲁智深顿断绒颖、扯开铁锁,挣脱了清规戒律对他的束缚,心灵得到了彻底地放纵与回归。身体醉了又何妨?心醉又何苦?最重要的是神醉。只有“神醉”,才能狂放任性到极致。醉和尚之意不在酒,而在乎“童心”,也就是完全出于最初一念之本心。

喝酒情真,醉酒意切,戒酒神传。鲁智深本来想请史进上山团聚,可惜故友却被囚禁。为了营救好友史进,此前嗜酒如命、无酒不欢的鲁智深,不但明确表态自己不吃一滴酒,还责怪他人性慢、贪杯。鲁智深对待美酒的态度前后迥异,更显其豪侠本色。鲁智深的人物形象随着情节的发展,在不同阶段呈现出了不同的风貌,进而渐趋丰满,使整部小说充满强烈的艺术魅力。诚如金圣叹的批语所指出的:“尤可怪者,四十九回之前,写鲁达以酒为命;乃四十九回之后,写鲁达涓滴不饮,然而声情神理无有非鲁达者。夫而后知今日之魯达涓滴不饮,与昔日之鲁达以酒为命,正是一副事也”。类似的笔法还被用在描摹林冲从能忍到不能忍、从懦弱到坚强、从屈辱到反抗的转变过程中。

《说文解字》中解释,“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在《水浒传》中,以酒为工具,着重塑造了酒品污恶、贪酒败事的李逵。为了满足宋江“不才酒后,只爱口鲜鱼汤吃”的癖好,李逵与浪里白条张顺争打起来,结果几乎被淹得两眼翻白。到了曹太公庄上,他人想把他灌醉拿去见官,“李逵不知是计,只顾开怀畅饮,全不记宋江分付的言语”,结果被人家放翻绑住了。《水浒传》还擅于用酒来推进情节、联结场面、连缀事件。细读水浒故事,不难发现,武松的几次出彩表现,都是在饮酒不节、醉酒之后。景阳冈酒店挂着“三碗不过冈”的招牌,酒的品牌叫作“透瓶香”,又唤作“出门倒”。武松喝了十八碗后,固执地前往景阳冈,遇到了老虎,无奈之下,不得不出手与老虎对决。两相比较之下,鲁智深常常是出于天理公义,在酒后英雄救美,二者的思想境界是不同的。

一部水浒传,半本美酒气。正所谓酒壮英雄胆,酒添英雄气。“酒气”是鲁智深舍我其谁的霸气,是鲁智深无形的威慑力,是鲁智深孤傲的大侠豪情的表现,用他自己的话说,那就是“洒家一分酒只有一分本事,十分酒便有十分的气力”。施耐庵用浓墨重彩的笔触,尽情铺叙鲁智深酒量之惊人、豪饮狂醉之癫狂、戒酒意志之坚定,由此烘托出英雄豪杰的气度与勇猛。酒气成就了豪气冲天的济世侠客鲁智深,也成就了精彩纷呈的《水浒传》。

四、顿悟写颂坐佛气

鲁智深被称为“花和尚”,花在顿悟写颂坐化。他从未念过一天经,从未坐过一天禅,从未遵守过清规戒律,“却得清净,正果非凡”,是《水浒传》里为数不多的安然善终之人。“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圆,见信而寂。”智真长老的四句偈言遂得到应验。鲁智深和智真长老以心传心,另辟蹊径,走了独具特色的顿悟成佛之路。

鲁智深因为历经时空奇幻之旅,从而斩断尘缘。缘缠井,顾名思义就是因缘纠缠的地穴,是三千大千世界之一,是人莫能知的心魔世界。凡夫俗子坠入缘缠井,就会沉迷私欲,就会生出许多障碍,就会落三界、入轮回,就会得不到解脱。万幸的是,鲁智深遇到了“与洒家一般的一个和尚”,在其开悟和指引下走出了缘缠井。“不看经卷花和尚,酒肉沙门鲁智深”,鲁智深忽然听懂了高深的禅语,明白了一切皆生于念,只要一念不生,六道也就没有了,轮回也就停止了的佛理。深埋在鲁智深心中的佛性被唤醒,鲁智深自我觉察、自我指引、了断因缘。当然,此时此刻,他还弄不懂“来从来处来,去从去处去”这两句话,依然没有脱离生死。

鲁智深真正不求名闻利养、放下执念,还是在擒拿方腊,立下大功,人生事业达到巅峰之后。大丈夫在世,拼命打拼不是为了高官厚禄吗?宋江理所当然地为他勾画出了“还俗为官,荫子封妻”的美妙蓝图,可是看破红尘的鲁大师平淡答道:“洒家心已成灰,不愿为官,只图寻个净了去处,安身立命足矣”。不想当官谋财?那就是想求显赫声名了?这也不难。宋公明要为鲁智深争取一个“京师大刹,为一僧首”的名分。大彻大悟的鲁智深却摇首拒绝:“都不要,要多也无用。只得个囫囵尸首,便是强了”。在鲁智深眼里,高官厚禄是金枷,声名显赫是玉锁,芸芸众生大多被金枷所囚,为玉锁所困。鲁智深放弃还俗为官,就是顿开金枷,拒绝为一僧首,就是扯断玉锁。招安不济事,归隐山林,不问世事,修身养性,自然终老才是鲁智深的理想归宿。然而,宋公明铁心追求衣锦还乡、光宗耀祖。道不同不相为谋,鲁智深不接受宋江规划的两个未来,二人自是各不欢喜。

鲁智深了生脱死、笑对圆寂、坐化成佛。半夜,鲁智深听到潮声,误以为是战鼓声,出于将军的本能,抢出来迎战。看到潮头,鲁智深蓦然记起师父智真长老曾嘱咐他的四句偈言,终于领悟了人生生死如同潮起潮落,生如潮起从来处来,死如潮落从去处去。最离奇的是,原本不识字的鲁智深,竟然讨纸笔写下了一首充满禅的意蕴和智慧的“临终颂偈”。“平生不修善果……”两句诗回顾了自己实际上行侠征战、累积善果的一生,接着讲述自己不经意间轻松地摆脱了名利束缚。中间一个“咦”字,三种意义,三种情感。一声叹息,感慨自己沉沉浮浮、波波折折、风风火火的一生;一声惊讶,奇怪自己如此顽固,却成正果;一声嘲讽,鄙夷那些假修身、不济世的僧众;一句“今日方知我是我”,更是智慧地回答了“我是谁?”哲学上的终极问题。“我”究竟是鲁达?鲁提辖?鲁大侠?鲁大王?鲁将军?还是鲁智深?这些名字、头衔、绰号,不过是个符号而已,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每一段经历各有不同,却又都是旖旎风景。“今日方知我是我”表明鲁智深发现了自己的真心,见到了自己的本性,终于大彻大悟,成佛了。

《水浒传》缺乏佛气,也与作者的个人态度有关。书中不但引用了苏东坡戏谑的话,还带有讽刺意味。如书中生铁佛崔道成和飞天夜叉丘小乙一僧一道组合,强占瓦罐寺;二龙山宝珠寺住持邓龙率众僧徒打家劫舍,剪径掳财;报恩寺裴如海色欲熏心与潘巧云勾搭成奸,用三个故事写出了反面。鲁智深先后杖杀崔道成、邓龙也算清理门户,扭转了《水浒传》中盗僧等形象,为僧人正名,建构起了侠僧形象。鲁智深挺身而出,大战“宝光如来”邓元觉,追杀夏侯成,生擒方腊,为国效力,成为一名战功赫赫的僧将。金刚怒目的鲁智深在六和寺法堂上“自叠起两只脚,左脚搭在右脚,自然天性腾空”,四周香气弥漫,恰似一尊坐佛,的确有孔子的“朝闻道,夕死可矣”的豁达气概。鲁智深成佛作祖,坐化圆寂的方式,为人物又增添了谜一般的神秘色彩,大大提升了全书的艺术水准。

五、结语

在书中,“花和尚”鲁智深乃天孤星转世,他的使命不是为杀戮而生,而是在于孤独地守护正义,勇敢地铲除邪恶,无私地奉献付出。“花”与“和尚”巧妙搭配,既描绘了人物的文身特征,又言明了人物的僧人身份,还暗示了人物放荡不羈的性格,也彰显了其具有的佛侠色彩。他执杖走天下,侠气满江湖,在腥风血雨里修行,最后听潮见信而圆寂,独自走到智慧的彼岸。在他身上的“水浒气”,表现为浩然正气,其光明磊落的侠义之风,始终感染着一代又一代读者。

参考文献:

[1]贺信民.论“水浒气”[J].人文杂志,2000(04):82-87.

[2]杨子彦.论“三国气”与“水浒气”[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10):53-57.

[3]杨子华.《水浒》人物绰号与杭州方言民俗[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04):67-71.

[4]张玲.把握细节,彰显名著“真”阅读——从鲁智深绰号“花和尚”的由来说起[J].语文教学通讯,2008(02):53-54.

[5]李乔.刺青与“水浒气”[J].群言,2012(12):33-36.

[6]任荣.女性的“解语花”——鲁智深的一个侧面[J].水浒争鸣,2020(00):293-296.

[7]汤毅.鲁达六议——浅析《水浒传》对于鲁智深人物形象的塑造[J].水浒争鸣,2020(00):283-292.

[8]张淑贤.“侠文学”与民众群体传统的理想模式[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6):39-41.

[9]胡以存.《花和尚》故事探微[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36(05):68-73.

[10]武海敬.酒添英雄胆 佛驻禅客心——浅析《水浒传》中鲁智深诗词[J].名作欣赏,2014(24):6-7.

[11]张向东.“从说话看出人来”——浅论《水浒传》人物语言的性格化描写[J].荆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04):39-44.

[12]焦凤华.《水浒传》中的鲁智深形象的多方面性格特征探讨[J].戏剧之家,2019(29):231.

[13]王学泰.《水浒传》江湖人物论(九)——一百零八将中真正的侠客鲁智深[J].名作欣赏,2011(13):101-103.

[14]李欣.《水浒传》中鲁智深的人物特征探微[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08):56-57.

[15]周钧韬.《金瓶梅》与《水浒传》重迭部分的比较研究[J].汉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03):65-74.

(作者简介:魏笑妍,女,本科在读,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责任编辑 徐文)

猜你喜欢
鲁智深护花文身
山西首例给未成年人文身被判停止侵害公开道歉
今日农业(2022年14期)2022-09-15 01:44:12
文身
文 身
小小说月刊(2022年4期)2022-02-25 09:37:00
《水浒传》中鲁智深的人物特征探微
与鲁智深的“密会”
变身鲁智深
与鲁智深的“密会”
文身
老树春深更护花——记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工作者岳保定
中国火炬(2015年6期)2015-07-31 17:25:52
“五老”学雷锋护花二十载
中国火炬(2014年3期)2014-07-24 14:4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