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山词》中的颜色词

2022-05-30 15:01:13彭丽娟
参花·青春文学 2022年11期
关键词:小山颜色

颜色不仅在绘画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与绘画相关的文学艺术领域,也有重要影响。在诗词中巧妙地绘色赋彩,可以达到诗画合一的境界。晏几道就是一位对色彩十分敏感的词人,在其《小山词》中,颜色词频出,色彩多样奇异,这对其婉约深美的词风的形成,有促进作用。要深入把握原词之脉搏,研究其词中的颜色词是极其重要的一步。在对《小山词》进行文本细读的基础上,笔者对“颜色词”作了重新定义:颜色词即泛指物色的词语,可分为基础颜色词与引申颜色词两类。基础颜色词即指色词,①可分为单纯型与复合型两类,如红、黄、天蓝等;引申颜色词既包括命名时即带有颜色意义的事物名词,可称为颜色词组,如彩云、青草、翠袖等;还包括带有明显颜色特征的物象,可称为颜色意象,如太阳、翡翠等。

一、《小山词》中颜色词的使用

为使下文的论述更为顺畅,笔者以上海古籍出版社于1989年出版的《小山词》为论文研究文本,统计其中指色词使用情况,如表1:②

由表1可知,《小山词》中使用的指色词共14种,总计出现440次。

(一)基础颜色词

1.单纯型颜色词

基础颜色词中的第一类为单纯型颜色词。单纯型颜色词可以直接指代顏色,是指只由一个语素构成的颜色词,如红、绿、黄、青青等。这类词在《小山词》中的使用频率最高,用法也最多样,有单、双音节之分。由表1可知,《小山词》中指色词极多,其中“红”字占首位,“绿”字占其次。红色系的“红、朱、丹、粉、绛”与绿色系的“绿、青、翠、碧”为主体,共出现344次,占所有单纯型颜色词的78.2%。因此,本节以红、绿色系颜色词为例,在此基础上论述《小山词》单纯型颜色词之使用。又因在《小山词》中,红、绿色系颜色词常常并举使用,故笔者将其放在一起进行举例说明。如:

①题破香笺小砑红。诗篇多寄旧相逢。[1](《鹧鸪天·题破香笺小砑红》)

②罗幕翠,锦筵红。[2](《鹧鸪天·晓日迎长岁岁同》)

③露红烟绿,尽有狂情斗春早。[3](《泛清波摘遍》)

例①—例③中的“红”,皆表示“红色”,“绿”“翠”均表示青绿色,这均为单纯赋色。例①中的“小砑红”表示“在红色的信笺上压出秦伟细小的花纹”,是指砑花工艺精巧;例②中的“翠”指绿色的罗幕,“红”形容美盛的筵席;例③中的“红”“绿”是形容花木的色彩鲜艳。

在中华文化长期发展过程中,各类颜色也逐渐被中国人赋予其除本来单纯赋色以外的新的内涵。就红、绿色系颜色词而言,它们亦可代指植物,最常见的就是代指花朵,如:

①绿娇红小正堪怜。[4](《临江仙》)

②拾蕊人稀红渐少,叶底杏青梅小。[5](《清平乐·千花百草》)

例①中的“绿”和“红”是呼应前片缩写的“春柳”与“仙花”;例②中的“红”代指花朵。

红、绿色系颜色词也被用来形容容貌,如:

①红脸青腰,旧识凌波女。[6](《蝶恋花·笑艳秋莲生绿浦》)

②君貌不常红,我鬓无重绿。[7](《生查子·官身几日闲》)

③靓妆眉沁绿,羞脸粉生红。[8](《临江仙·斗草阶前初见》)

④醒去醉来无限事,谁同。说著西池满面红。[9](《南乡子·小蕊受春风》)

⑤传唱入离声,恼乱双蛾翠。[10](《生查子·狂花顷刻香》)

⑥共说春来春去事,多时。一点愁心入翠眉。[11](《南乡子·花落未须悲》)

⑦可恨流年凋绿鬓,睡得春酲欲醒。[12](《清平乐·红英落尽》)

例①—例④中的红色系颜色词,如“红”“粉”均有“俊颜”之义;而绿色系颜色词在形容容貌时,有值得注意之处,如例①中的“青”形容的是荷花之茎秆;需要注意的是,绿色系的词如青、绿、翠等,还可以引申为颜色昏暗,乌黑色之义,在古诗词中,其常用来形容鬓发、眉毛等,如例②、例⑦中的“绿”,例⑤、例⑥中的“翠”。

红、绿色系颜色词也可以引申为“好、佳”之义。如:

①会写锦笺时,学弄朱弦后。[13](《生查子·轻匀两脸花》)

②钿筝曾醉西楼,朱弦玉指梁州。[14](《清平乐·红英落尽》)

③把镜不知人易老,欲占朱颜长好。[15](《清平乐·可怜娇小》)

④相思拚损朱颜尽。天若多情终欲问。[16](《玉楼春·离鸾照罢尘生镜》)

⑤红烛泪前低语,绿笺花里新词。[17](《清平乐·可怜娇小》)

⑥齐斗堆金。难买丹诚一寸真。[18]《采桑子》)

其中例①、例②中的“朱弦”本指乐器上的红色朱弦,可以代指为好的乐器;例③、例④中的“朱颜”意思为美好漂亮的容颜,和前文所述形容容貌之义重合;例⑤中“红烛”“绿笺”的字面义为“红色的蜡烛”“绿色的信笺”,这里亦可以引申为美好的物品之义;例⑥的“丹”形容心灵,可译为“忠,真”。

除去上文所提的单音节单纯型颜色词,《小山词》中还有极少的双音节单纯型颜色词,如“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青”指绿,两个“青”字连用,表示绿色的程度更深。

2.复合型颜色词

基础颜色词中的第二类为复合型颜色词。复合型颜色词由两个及两个以上的语素组成。《小山词》中这类颜色词相对较少。有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颜色语素+颜色语素,如:

①生憎繁杏绿阴时,正碍粉墙偷眼觑。[19](《木兰花》)

②晚春盘马踏青苔,曾傍绿阴深驻。[20](《御街行·街南绿树春饶絮》)

③点丹青、画成秦女。[21](《解佩令》)

例①、例②中的“绿阴”为复合型颜色词,“绿”本指草木之青中带黄的颜色,“阴”指阴影,多为黑色,二者相并举,表示绿树下有浅黑色阴影;例③中的“丹青”由两个颜色词组合而成,“丹”为红色,“青”为绿色,二者结合,成为绘画艺术的代称。

第二种情况是形容词语素+颜色语素,如:

①坠粉飘红,日日香成阵。[22](《蝶恋花·卷絮风头寒欲尽》)

②残绿断红香片片,长是西风堪怨。[23](《清平乐·莲开欲遍》)

例①、例②中的“坠粉”“飘红”“残绿”“断红”均有凋落的花草植物之义,此中颜色语素“绿”“红”已代指植物。因此,加在颜色语素前的形容词成分“坠”“飘”“残”“断”可以对颜色语素的表现方式加以限定。

(二)引申颜色词

1.颜色词组

引申颜色词的第一类是颜色词组,即单纯型颜色词+其他词语。这类颜色词在《小山词》中出现的频率也很高,如:

①花落未须悲,红蕊明年又满枝。[24](《南乡子·花落未须悲》)

②酒边红日初长,陌上飞花正满。[25](《扑蝴蝶》)

③晓霜红叶舞归程。客情今古道,秋梦短长亭。[26](《临江仙·淡水三年欢意》)

④庭院碧苔红叶遍。金菊开时,已近重阳宴。日日露荷凋绿扇,粉塘烟水澄如练。[27](《蝶恋花·庭院碧苔红叶遍》)

⑤云随绿水歌声转,雪绕红绡舞袖垂。[28](《鹧鸪天·梅蕊新妆桂叶眉》)

⑥红杏开时,花底曾相遇。[29](《蝶戀花·碧玉高楼临水住》)

⑦碧藕花开水殿凉。万年枝外转红阳。[30](《鹧鸪天·碧藕花开水殿凉》)

⑧红尘陌上游,碧柳堤边住。才趁彩云来,又逐飞花去。[31](《生查子·红尘陌上游》)

⑨谢客池塘生绿草,一夜红梅先老。[32](《清平乐·烟轻雨小》)

⑩明朝紫凤朝天路,十二重城五碧云。[33](《鹧鸪天·绿橘梢头几点春》)

例①—例⑨中的“红蕊、红日、红叶、碧苔、金菊、绿扇、绿水、红绡、红杏、碧藕、红阳、碧柳、彩云、绿草、红梅”均是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事物。在表示事物的名词前加一个带有形容性质的颜色词,是对此事物的一种限定与描述,使自然景物的描绘更为生动恰切;例⑩中的“紫”是对“凤”的修饰,紫色凤凰是一种表示官阶的图画纹饰,这里指官职高升。

2.颜色意象

引申颜色词的第二类是以意象喻色,是用本就含有颜色义的意象来喻指颜色,下文统称颜色意象。《小山词》在表达颜色时,有时并不明确使用颜色词,而是用同色的代表意象来代替,这可成为隐喻。

①南楼暮雪,无人共赏,闲却玉阑干。[34](《庆春时》)

②莲叶雨,蓼花风。[35](《燕归梁·莲叶雨》)

③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36](《临江仙·身外闲愁空满》)

④才过斜阳,又是黄昏雨。[37](《蝶恋花·笑艳秋莲生绿浦》)

⑤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38](《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

⑥恼乱层波横一寸,斜阳只与黄昏近。[39](《蝶恋花·卷絮风头寒欲尽》)

⑦犹记旧相逢,淡烟微月中。[40](《菩萨蛮》)

例①中的“暮雪”是与白色相关的意象,“玉阑干”是与翠色相关的意象,整体绘制了一幅淡雅之景,抒发人们对残余冬景之倦怠,对早春将至的期待之情;例②中,莲叶经雨为碧绿色,蓼花在秋日盛开时为红色,以此展现秋之景色,抒发“秋恨”之情;例③以“柳”“梅”“雪”唤起绿色、红色与白色之视觉感受,用十个字总写春景;例④—例⑥中的“斜阳”“黄昏”“夕阳”本身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客观物象,均是与黄色相关的意象。表面上是描写自然之风光,但“黄昏”“夕阳”本就有留人不住的凄凉感,并且在中国古代,黄色专属于帝王,是一种代表地位独尊的颜色,所以黄色意象也多表现为求取功名之心与仕途失落之感。结合晏几道个性狂放,不傍贵人之门,仕途上波折的生平,就更能感受到其词中所描绘的明媚景色背后的凄婉与哀伤。例⑦中的“淡烟”为白色相关意象,“微月”为黄色相关意象,都给人一种朦胧之感,突出了回忆之虚幻。

此外,《小山词》中也常用借代手法衬出写作对象的颜色特征,如“彩袖殷勤捧玉钟”(《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41]、“双纹彩袖”(《清平乐》)[42]中“彩袖”的使用。“彩袖”指色彩鲜艳、装饰华美之衣袖,这里以衣袖代衣服,继而以衣服代人。再如“远山眉黛长,细柳腰肢袅”(《生查子·远山眉黛长》)[43]、“远山眉黛娇长,清歌细逐霞觞”(《清平乐·西池烟草》),[44]“黛”本是指青黑色的颜料,因为常被古代女子用来画眉,故《小山词》中常用其代指女子青黑色的眉毛,使词句有一种色彩感。

二、《小山词》中颜色词语的功用

色彩是光投射到人的视觉器官时,形成的一种感受,从字面上看,可分为色和彩。“所谓色是指人对进入眼睛的光并传至大脑时所产生的感觉;彩则指多色的意思,是人对光变化的理解。色彩能够刺激人们的视觉感受,影响人们的心理情绪,表达人们的思想和情感。”[45]色彩的巧妙搭配可以给人造成视觉上的冲击,这一般是在绘画、设计、摄影等领域强调极多的一个内容。但事实上,语言上的“色彩”对文学形象的塑造、意境的营造,以及情感的表达等,也是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的,而诗词中的“色彩”,主要就体现在对颜色词的运用上。宋人范晞文就曾在评杜甫诗时说:“老杜多欲以颜色字置第一字”,③可见,注重语言上的“色彩”的传统在我国早已有之。

(一)赋色、塑物之用

任何一个颜色词,其最基础的作用就是赋色,这是其本身就具有的物理属性。既已赋色,就一定会对物有塑型的功用。先就以颜色字塑物方面讲,在一个物体前后加上表示颜色的字词,是以偏正方式来构词。在中国有“黑发”“绿灯”“黄花”等词,在西方也有“blueberry”“blackboard”“black tea”等词。在《小山词》中,有极多颜色词用来塑物,如“绿橘梢头几点春”(《鹧鸪天·绿橘梢头几点春》),[46]初春,橘树上的橘子还未成熟,是青绿色的;再如“生憎繁杏绿阴时,正碍粉墙偷眼觑”(《木兰花》),[47]这一句中的颜色清新可人,描写一位单纯可爱的少女整日被关在家中,烦躁难耐,于是憎那绿阴遮挡视线,也懊恼那粉墙阻碍她偷觑外界。正因为“繁杏绿阴”“粉墙”色彩明丽,才表现出小女孩的烦躁,而不是深深的厌恶,是带着撒娇的抱怨,可见颜色字的妙处。

在留意《小山词》中颜色词赋色、塑物的基础之用时,也要留意颜色词本义和引申义的恰当选择。如“金”字是会意字,从人,从土,从二。本义为金属,后出现引申义,引申义之一便是指像金子一样的颜色。《小山词》中“金”字共出现49次(若加上词牌《谒金门》,则是50次),有40余处都不单表颜色,如代指金钱的有“千金”;代指原材料性状材质的有“金階”“金鞍”“金盏”等,专名有“金缕(曲名)”“郁金香”“金谷(地名)”“金莲(金莲烛)”等。再如“银”字,为形声字,从金,艮声。本义指一种白色金属,通称银子,后引申为色白如银。在《小山词》中,“银”字共出现13次,有“银河”“银灯”“银屏”“银釭”“银烛”“银笙”以及“银钩”,其中竟无一处单独表颜色之义。如此,就对读者阅读鉴赏《小山词》时,有了新的要求,若把本不用以赋色的颜色字用以赋色,就会造成词意的误解。

(二)塑造人物形象之用

以颜色词塑造人物形象论,在开创我国文学现实主义风格的《诗经》和开创我国文学浪漫主义风格的《楚辞》中,都曾有这样的用法,如王褒《九怀》中就有“红采兮骍衣,翠缥兮为裳”一句,[48]“红”“骍”“翠”“缥”都含颜色之意,用天上鲜艳的云彩做成赤色的上衣,用青白色的云帛制成下裳,以此塑造了一个高洁坚贞的主人公形象。回忆前时与佳人初见,晏几道这样描写其容貌,“靓妆眉沁绿,羞脸粉生红”(《临江仙·斗草阶前初见》),[49]七夕那天,一位女子妆容淡雅,眉毛沁出翠黛,俏颜羞得生红。再如“粉圆双蕊髻中开”[50]将两朵淡粉圆润的花儿佩戴在发髻之上,可见女子之俏丽。还如“红脸青腰,旧识凌波女”(《蝶恋花·笑艳秋莲生绿浦》)一句,[51]将荷花比作少女,以荷花之红与茎秆之绿代指女子的脸红与细腰,神形兼备,在塑造这些人物形象时,晏几道就常用颜色字。

(三)绘景、言情之用

在诗词作品中巧妙地运用色彩,会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所谓“通感”,就可以依靠在文字上对颜色的运用来引起读者内心与视觉方面的感受。运用颜色词绘景言情的传统在我国诗词史上早已有之,除前文所提的杜甫诗常用颜色词以外,温庭筠、韦庄等花间词人作品中的颜色词也光彩奇异。飞卿有词“翠翘金缕双鸂鶒,水纹细起春池碧”,[52]描写一对尾巴翠绿的鸂鶒游于春池之上,在池水中荡起碧绿涟漪。融“翠”“金”“碧”之色于词句之中,巧妙地描绘出了一幅春日和谐融洽之景。在韦庄《定西番》,“塞远久无音问,愁销镜里红。紫燕黄鹂犹至,恨何穷”[53]一句中,“红”“紫”“黄”均有,色彩缤纷,而同是描绘春日景象,韦庄此句则有一种悲伤惆怅之意,渲染了相思的气氛,构筑了感伤的环境,情景兼备,这便是颜色词在此起的独特作用。温、韦等花间词人作词善用颜色词的特点,对晏几道影响较大。《小山词》多有“拾蕊人稀红渐少,叶底杏青梅小”(《清平乐·千花百草》)[54]等描绘缤纷之景的词句,赏花人稀少,繁花嫩叶也日渐稀少,叶子方青,梅子尚小,描绘出了一幅春日渐别之景,为下文赞美歌女小琼做了铺垫。而“残绿断红香片片,长是西风堪怨”(《清平乐·莲开欲遍》)[55]描绘的秋景,是凋残的绿叶与零落的红花,怎能让人不怨恨西风,抒发了作者的悲秋之意、空虚寂寞之感。

三、《小山词》中使用颜色词之成因

(一)与词体本身特点有关

自晚唐之温、韦,到五代之冯延巳、李璟、李煜,再到北宋之晏殊与欧阳修,詞已有了一定的发展,不只书写艳思恋情,也能展现个人情志。到晏几道创词之年代,苏轼与柳永已经在词坛有了别样的建树。苏轼大力提倡“以诗为词”,并注重在词作中抒发一己之襟怀,旷达之怀抱。柳永力作长调,将慢词铺叙延展,使词进入寻常百姓家。而在慢词长调引领新潮,豪宕之气弥漫词坛的北宋后期,晏几道摒弃时下潮流,独作小令词,并将婉约词风发展到新的境界,可谓一名“复归型”词人。在“复归”过程中,晏几道必定注意到了词本为艳科的文体特点。他曾言“病世之歌词,不足以析酲解愠”,[56]故作词以自娱。就题材而言,《小山词》中现存恋情、咏物、宴饮等各类题材。在其现存的259首词作之中,以恋情为题材的作品有189首之多,占比73%。在创作题材集中的情况下,选用颜色缤纷的词语,更能凸显“艳”的情味。试看晏几道《鹧鸪天·楚女腰肢越女腮》的上片:[57]

楚女腰肢越女腮,粉圆双蕊髻中开。朱弦曲怨愁春尽,渌酒杯寒记夜来。

前两句既有红色的“越女腮”,也有女子发髻中的“粉圆双蕊”,巧用颜色词,从体态、容颜、装饰方面,对女子做了概括性描述,绘出女子之美。后两句中朱红色的琴弦,与夜晚相映衬,写出女子尽日歌舞、陪侍酒筵的生活,暗表对女子的同情。若将颜色词尽数替换,则失去了其婉转深美之高妙之处,故叶嘉莹先生曾称《小山词》为“回流之嗣响”。[58]

(二)与对花间词人的继承有关

《小山词》多用颜色词也与对词史的延续继承有关,主要是对花间词派之继承。晏几道采用《花间集》以来所沿用的小令形式作词,延续其风格,并借鉴花间词人的创作技巧,借用颜色词开创出新境界。北宋前期,文化事业待兴。虽然苏、柳已有一番成就,但此时的词人仍倾向于晚唐五代词之风气,尤愿沿袭花间词人的创作风格。周济曾云:“晏氏父子,仍步温、韦,小晏精力尤胜。”[59]晏几道与花间词人所处的时代相距较近,而温、韦等花间词人作词善用颜色词,这对晏几道不无影响。除本文第二章第三节中所举的绘景、言情的飞卿词以外,飞卿诗中亦多用颜色词。若读温庭筠具有代表性的闺怨诗《春愁曲》,④就会发现,这一首七言古诗中,既有“红丝、远翠、堕红、金凤、平绿”这样的颜色词组,也有“露珠、凉簪、香柳、蜂、蝶、纤草、梨花”的颜色意象,仿佛一幅色彩艳丽的水彩画铺展开来。温庭筠的词句多有浮艳之美,这和晏几道有相似之处,相似的环境自然引得晏几道主动效仿。而在韦庄现存的54首词作中,颜色词就出现了86次。再对韦庄之诗歌进行统计,亦可发现颜色词在其中出现了接近400次,其中红、绿色系颜色词亦占比最大,这也促使了晏几道对红绿色系的偏爱。

(三)与晏几道个人因素有关

《小山词》多用颜色词也与晏几道个人身世、性格等因素有关。晏几道为晏殊之暮子,其生平事迹在文献中的记载甚少,一生之事只能断续缀之。在创作方面,由于出身的关系,晏几道年少时的词作就颇受赞赏,可谓词名早播。⑤在仕途方面,一直沉沦下僚。据陆友仁言,晏几道曾任颖昌府许田镇监官一职。⑥王灼《碧鸡漫志》记载,叔原任职年限未到,便辞官退居京师赐第。⑦总体来讲,晏几道虽年少成名,却仕途不畅。自小春风得意的晏几道,性格也逐渐变得孤傲。而成年后的仕途坎坷、家世落败、亲人离世等一系列打击,让他郁郁寡欢,他不愿同流合污,故转向写作细腻婉转的小词。在这个过程中,他敏感孤傲的性格使他对颜色的感知细腻非常,能将其在词作中发挥到极致。

四、结语

晏几道将小令这种词体形式发展到了极致,⑧也在颜色词的使用方面,迈上了新的台阶。综上可知,在《小山词》中,指色词总计14种,出现了440次之多,若加上引申颜色词,会更多,这体现了晏几道对色彩感知敏锐的特点。在《小山词》中,颜色词不仅起到了赋色、塑物之功用,它们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环境的烘托,以及情感的抒发也有积极作用。究其成因,可知晏几道对“艳科”的词体特点十分注重;并在有意与无意识之间,对花间词人善用颜色词的创作技巧有所继承;而他个人身世经历所塑造的孤高清傲之性格,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他曲折婉转的词心,进而使他对色彩之感受细腻敏锐。对《小山词》中颜色词进行探讨,有助于读者体会《小山词》朦胧深美的艺术风格,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使读者对晏几道之词人、词心有更深的感受。

注释:

①指色词即用来指称色彩的词,如黑(色)、白(色)、鵝黄(色)等。

②表格中统计之指色词使用情况,囊括了基础颜色词与复合颜色词中出现的所有颜色语素,但不包括调名中颜色词。

③范晞文《对床夜语》卷三:“老杜多欲以颜色字置第一字,却引实字来,如‘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是也。”

④温庭筠《春愁曲》 :“红丝穿露珠帘冷,百尺哑哑下纤绠。远翠愁山入卧屏,两重云母空烘影。凉簪坠发春眠重,玉兔煴香柳如梦。锦叠空床委堕红,飔飔扫尾双金凤。蜂喧蝶驻俱悠扬,柳拂赤阑纤草长。觉后梨花委平绿,春风和雨吹池塘。”

⑤《花庵词选》卷三:“庆历中,开封府与棘寺同日奏狱空……宣晏叔原作此,大称上意。”

⑥陆友仁《砚北杂志》:“叔原监颖昌府许田镇。”

⑦王灼《碧鸡漫志》卷二:“年未至乞身,退居京师赐第。”

⑧龙榆生《中国韵文史》:“北宋令词,发扬于晏殊、欧阳修,而极其致于晏几道。”

参考文献: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6][47][49][50][51][54][55][57][宋]晏几道,撰.王根林,校点.小山词[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45]甘霖,周佳驿,编著.摄影构图、用光与色彩设计[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9:53.

[48][汉]刘向,辑.[汉]王逸,注.[宋]洪兴祖,补注.孙雪霄,校点.楚辞[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350.

[52]邱美琼,胡建次,编著.温庭筠词全集[M].武汉:崇文书局,2015:8.

[53]韦庄.韦庄词全集[M].武汉:崇文书局,2018:407.

[56]王双启,编著.叶嘉莹,主编.晏几道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2007.

[58]叶嘉莹.唐宋词名家论稿[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103.

(作者简介:彭丽娟,女,硕士研究生在读,内蒙古大学,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责任编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小山颜色
小山怪变变变
小山小水
现代装饰(2020年10期)2020-10-28 07:29:30
《寻找獾小山》围炉点评
寻找獾小山
李小山:艺术害苦了多少人?
艺术品鉴(2020年1期)2020-01-19 06:01:18
调调颜色
秋天的颜色
Shall I ……
认识颜色
特殊颜色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