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三维审视

2022-05-30 14:43朱丽丽方增泉
学理论·下 2022年10期
关键词: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

朱丽丽 方增泉

摘 要:从政治诉求层面看,意识形态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我们党在新时代维护国家安全与团结统一的必然要求。从社会发展样态层面看,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正以新的形式延续展现,多种社会思潮企图争夺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正面临多方面挑战。对接现实层面,作为被实践充分证明了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改旗、不易帜,从理论学习、主体责任和宣传平台等层面增强理论张力,提升话语定力,完善技术领力,才能有效凝聚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增强意识形态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三维审视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22)10-0029-04

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1]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时代战略机遇期交织叠加,外部环境更趋复杂,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任务繁重艰巨,给坚持马克思主义根本指导地位的坚定性带来了诸多不确定因素。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深化改革、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方向旗帜,是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安全阀”,保护意识形态安全、维护其稳定性始终是党在建设领域里尤为重要的内容。因此从政治诉求、社会发展以及现实实践三个维度,正确认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必要性,考察当前面对的复杂局势和尖锐问题,探寻行而有效的实践发展向度,是我们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助力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从政治社会诉求层面认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必要性

维护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与稳定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政治社会诉求之一,也是事关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如果丧失了对意识形态的管控,无异于将国家推向覆灭。新时代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地位是我们党在百年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奋斗中深刻的经验总结,是我们應对复杂的思想环境、维护国家安全、有效解决一切突出矛盾问题的必然需要。

(一)历史的必然: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理论体系,在实践基础上集批判性、先进性、真理性和革命性于一体,具有强大的指导功能和引领能力,是其他主义、学说不能替代的。《共产党宣言》在开篇便明确表明:“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2]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时表示:“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3]

近代以来,关于中国应该走什么道路、坚持什么制度,无数有理想的先进知识分子和有识志士进行了艰辛探索,最终付出了沉重代价。直至马克思主义的出现,改变了我们的处境,开启了新的发展方向、发展道路,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纵观世界,东欧剧变、苏联解体,都是由于丢失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要么左右徘徊,要么转而相信了其他主义。而中国之所以能开辟翻天覆地的新局面、赢得世界瞩目,其关键在于我们党自成立时就坚定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认识到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独有的前瞻性和正确性,也始终明白封闭僵化的思想路线是行不通的,改旗易帜的投机取巧也是不可取的,因而我们党始终如一地坚持其指导地位不动摇、不犹豫、不改变。正是因为我们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了马克思主义,才能带领人民成功抵御外敌建立新中国,实现了人民的彻底解放;才能顺利完成社会主义革命,使得社会主义从人民的期待转为了现实;才能带领人民昂首阔步地走向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被禁锢的生产力;才能以崭新的姿态进入新时代,逐渐在世界大舞台扮演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成为不可替代的中坚力量。历史和实践表明,无论在任何时期,我们都应一以贯之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地位,从中汲取其伟大智慧,用以指导我们当前的实践活动,才能迎难而上焕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磅礴力量。

(二)发展的实然:坚持党的领导、应对意识形态挑战的核心要求

21世纪的世界正经历新的历史变革,多样态发展深度融合,在如此复杂的态势下,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关乎国家的安全、稳定与发展。但不可否认,我国当前在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风险是巨大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楚不遭遇挑战的意识形态是不存在的。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也是在其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取得了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重大成就,客观地说,我们党的奋斗史也是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指导实践的发展史,因而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改旗、不易帜才能保持党的科学性、先进性和纯洁性,才能应对一系列外来挑战,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国家间的竞争不只是单纯的硬实力博弈,思想领域的软斗争更是不容忽视。当前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与国之间深度融合,文化交流碰撞愈加频繁,各种资本主义思潮大量涌入我国社会,意识形态渗透已成为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重要策略。一方面它们以倡导所谓的自由与民主为手段,凭借其霸权地位和技术优势,大肆鼓吹“西方民主优越论”,恶意宣扬“中国威胁论”,扭曲社会主义,否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企图破坏我国意识形态的稳定状态。另一方面利用网络大数据优势进行文化渗透,通过电影、音乐、图书等方式植入其意识形态,尤其是市场经济所诱发的利己主义与消费主义,极有利于西方普世价值的漫衍,这些贪图享乐的思想腐蚀人们的心灵、冲击着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性与稳定性,造成了部分群体放弃奋斗、追求“躺平”的消极现象。因此,面对多领域的意识形态冲击,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居安思危,敢于向一切腐朽意识和思想做斗争,勇于向一切外来糟粕亮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永不动摇,充分发挥意识形态对人民群众的黏合作用,凝聚强大的精神力量,开创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意识形态发展的新向度与新局面。

(三)现实的应然:解决重大问题、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现实需要

一种理论能够成为一个国家的指导思想,能够在意识形态领域占据主导地位,说明这个理论能够满足这个国家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十四亿多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做出一切选择的根本价值标准。正如马克思所说:“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程度。”[4]毛泽东同志也曾明确表示:“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绝不是因为马克思这个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我们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5]

进入新时代,我们面临的国内环境已产生了翻天覆地的深刻变化,发展中也遇到了一些新问题,脱贫攻坚成效的巩固、基层社会建设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实体产业发展略显疲态,互联网经济问题显现,文化发展不平衡,新冠肺炎疫情反复挑战着人们的生理和心理承受力,涉及我国发展的社会、经济、文化等一切领域都遭遇诸多挑战。因而如何发现、解决这些新问题,创造新机遇与新条件,发扬优势持续推动改革的纵深发展,是时代对我们的重要考验,这也意味着我们更加需要强大的理论支撑和精神动力。一个国家一旦有了共同思想基础,如果能紧密结合共同的奋斗目标,作为社会共同价值观念的意识形态便会形成强大的精神凝聚力,进而引导社会成员的实际行为,国家社会的稳定就有了根本性的保证。正如恩格斯所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6]因而在新时代,要建构具备高度黏合力的社会秩序,为实现现代化发展保驾护航,就必须保持“观念上层建筑”的稳定性,保护其原有地位不受滋扰,才能夯实思想领域的价值基础,坚定不移朝着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目标奋勇前进。

二、从社会发展样态视角考察当前意识形态领域面临的复杂问题

我们党自成立以来便高度重视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在信息化高度发展的现代化社会,社会发展样态日趋复杂化与多样化,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已不拘泥于单一领域,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当前,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意识形态的复杂性正以新的形式延续展现,我们面临的斗争挑战依然严峻。

(一)多样化社会思潮对马克思主义构成的现实挑战

21世纪以来,随着世界开放性程度的提升,我国社会思潮出现了许多新特点与新变化。多样化社会思潮竞相迸发已成为我国社会思想领域发展的重要特征,来自不同文化领域的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观念,在各种异质化思想的裹挟下,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稳定性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消解作用。在经济生活层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的价值取向更具丰富性和多元化,生活品质不断提升,个人追求日渐提高。在政治生活层面,人们参与政治生活的自主意识和积极性大大增强。在文化生活层面,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变化刺激人们的追求,人们期待更高层次的生活体验,需要更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来获得更加愉悦的体验。这些变化既是我们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造成了不小的挑战,冲击着我们的意识形态凝聚力,消解着我们的文化自信。因此,社会的公平性、文化基因的自信程度,直接关系到人民对多样化思潮的反应力度以及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程度。但不可忽视,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多方利益關系更趋复杂,各种问题交错盘杂,各类矛盾也更为突出。社会思潮的多元化让部分人失掉方向,走向错误道路,致使我国存在着一些拜金主义、机会主义以及个人主义等腐蚀社会根基、破坏社会稳定的不良思想,这些错误思想的滋生蔓延对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地位产生了极大的不利影响,给我们带来了复杂的现实挑战。

(二)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理解给我国主流意识形态造成冲击

主流意识形态的稳定性是一个国家实现稳定发展的基础。当前,全球化浪潮为我们带来了诸多发展机遇,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实现了高度发展,我们的生存生活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已成为人民的第一追求。与此同时,来自世界各地的复杂声音也对人们的内心世界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一些人的政治信仰逐渐发生变化,使我们的意识形态面临着复杂的发展态势。受多重复杂因素的影响,有一些人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理解与把握能力不足,缺乏正确的认识,不能科学地评判,轻易听信各类谣言,甚至持有诋毁态度。尽管实践已经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尽管我们不断论证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科学方法,但显而易见,当前不少人的理解仍是错误的、教条的、空洞的。

(三)新媒体背景下信息传播的新态势给我国意识形态带来隐性挑战

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打破了信息交互壁垒,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注入了活力,这些新发展在给我们带来便利性的同时,也使人们对电子设备的依赖性不断增强,挑战甚至弱化了意识形态的作用。一方面,网络思潮的兴起虽已成为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的问题,但受制于信息技术的发展,西方国家仍牢牢掌控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主导权与话语权。因此,互联网及新媒体场域成为西方国家对我们进行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载体。在此环境中,人们或多或少地都接受着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念、文化生活以及意识形态等多方面影响。如何处理新媒体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如何坚定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的主体地位已发展为我们亟须应对的紧要难题。另一方面,虽然网络是信息传播的载体,但信息的内容是由作为发布者的人控制的,因此网络信息具有明显的意识形态特征。网络平台的各类信息已呈现复杂化、虚拟化、即时化、无边界化的发展态势,而人作为信息传播的主体,信息的内容囊括了不同的价值观和政治社会生活取向。网络信息的独特性决定了信息内容错综复杂,因此,如何正确运用网络平台有效扩大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力,消解错误与腐朽思想,应是我们需要深思熟虑的重要问题。

三、从理论连接现实角度构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实践要求

马克思科学唯物主义是被实践证明了正确的理论体系,但理论只有与我国的实际国情相结合才能发挥其正确的引导作用。因此要将理论对接现实,充分立足当前意识形态工作的现实困境,完善顶层设计、提升治理成效,才能巩固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根本指导地位。

(一)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坚定政治信仰

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之日起便面临着质疑和攻击,但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将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其科学性和正确性是毋庸置疑的。东欧、北非等历史经验教训给予我们启示,所谓的“政治多元化”“普世价值”,只会造成多党派之间相互扯皮,甚至造成国家分裂对抗、分崩离析。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只有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而不是什么别的主义能够成为我们的指导思想,我们党也正是在其指导下成长为不可替代的世界性大党,带领我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新生活。可以说,在当代中国,坚持党的领导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两者是不可分离不能割裂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7]因此我们要坚定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仰不犹豫不动摇。

一是要坚持。一以贯之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是被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了的正确前进方向。党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改变了中国山河破碎、积贫积弱的风雨飘摇状态,也是在其指导下一步步发展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发展中大国,在迈向美好生活的征途中也更加需要科学的理论给予正确指导以抵御风险战胜挑战,因而坚持是最为根本的要求。二是要发展。与时俱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因时因地制宜,是充分激发其活力,发挥思想意识对培养文化认同、增强社会凝聚力作用的本质要求。因此要推动全党全社会全面落实学习新时代的新理论与新成果,用社会主义先进思想引导社会思潮,用中国声音、中国话语与中国智慧助力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三是要科学。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也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根本遵循。因而我们要以科学的方法、严谨的态度,完整准确地理解其先进性与科学性,要做到实事求是,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思想,进而将理论应用于解决现实发展问题,实现融会贯通、学以致用,把马克思主义真理转化为建设美好新生活的强大实践力量。

(二)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最大优势之一,就是一如既往地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在新时代,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严格来讲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其本质要求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制,全方位加强责任落实不留缝隙,切实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

一是要坚持党管意识形态不放松,将主导权牢固把握在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手中。落实责任制是党的优良传统,抓好思想领域的工作更要将责任意识贯穿到工作的全过程,不仅要建立健全责任清单,落实好各项政治责任,强化责任意识,坚守原则,落实到具体领域和具体个人,禁止责任追究浮于表面走过场,做到人人有责、负责、尽责;还要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管控能力和治理能力,做到没有例外、没有可回旋的中间地带,在高要求中督促负责人落实主体责任,在守正创新中强化思想聚力。二是要加强风险防范意识,以科学的方法执行防范措施。面对西方思想的入侵,要对外部文化秉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态度,增强区分能力,明确哪些是原则问题,哪些是认识问题,根据实际予以正确分类,打造辨清优劣的“过筛网”,对优秀的部分保持学习的态度,对糟粕的部分坚决抵制,抵御腐朽文化产生的消极影响。三是要加强对非主流意识形态的监督力度,增强管控能力。在意识形态领域,我们要实现对主流思想意识进行积极引领,也要加强对非主流思想意识的合理监管。对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掌控不仅是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要表现,也是全方位践行发展为民、行动利民的重要方面。非主流思想意识魚龙混杂,加强管控有助于提升对整体思想意识情况的掌握程度和管理能力。因而要提升对非主流思想意识的认识,正确处理主流与非主流两者的关系,弄清楚什么是关键问题,什么次要问题,明确其地位与发展要求,形成核心稳定、定位和谐的思想意识环境。

(三)加强对媒体的正向引导,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

当前,我们已进入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大数据时代,互联网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要阵地,是影响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重要因素之一。借助信息技术,各类新媒体依托网络具有便捷化和及时化的特征,吸引了大批网络用户。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8]。尽管网络的高度发展为工作生活创造了诸多便利条件,但也挑战着主流思想的稳定性。因此我们要做好网络阵地的思想意识形态工作,加强对各类媒体的正向积极引导,用正确的思想意识武装网络平台,打造安全、绿色的网络思想发展环境。

一方面,我们要提升网络意识形态的工作能力。大数据的高度发展使我们进入网络时代,网络阵地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新场域,因而抢占网络阵地是我们应对思想领域风险的关键策略。要强化风险意识、忧患意识和阵地意识,力争做到阻止外部敌对价值观在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入侵。要坚持党管媒体,做好网络监管工作,增强对潜在风险的科学预判和有效预防能力,对网络上出现的信息进行有效筛选,过滤掉对我国人民群众有消极影响和负面作用的有害信息,从源头上做好监管工作。还要加强网络环境治理,发扬网络潜移默化进行伦理教育的技术优势,充分发挥网络正向引导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在网络虚拟世界,我们仍要坚持走群众路线。意识形态工作究其根本是关于人的工作,因而要关注人民的需求。要增强运用网络了解民情、民意的能力,各级党员干部以及政府工作人员要提升网络应用水平,练就在网络环境下开展工作的基本功。同时各相关部门要提升信息技术水平,增强数据分析能力,做好舆情分析和解决工作,建设良好的网络生态,还网络一片净土,营造健康积极、气正风清的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2021年11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N].人民日报,2021-11-17(1).

[2]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39.

[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82.

[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2.

[5]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11.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875.

[7]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9.

[8]报告:我国网民规模超10亿,互联网普及率71.6%,50岁及以上网民占28.0%[EB/OL].[2021-04-21].https://m.gm

w.cn/baijia/2021-08/27/1302515949.html.

猜你喜欢
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新时代下的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存在合理性解析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