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传容
近年来,随着各项医疗技术的发展,许多疾病均能得到有效控制,但是,肾功能衰竭仍然是治疗难点,由其导致的死亡率已在我国内科疾病死亡中位居第三。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指各种肾脏疾病引起的缓慢进行性肾功能损害,最后导致尿毒症和肾功能完全丧失,引起一系列臨床症状和生化内分泌等代谢紊乱组成的临床综合征。患者早期临床症状及体征并不明显;随着病情进展,开始出现尿少、水肿、贫血、厌食、身体乏力、呼吸声长、嗜睡或昏迷等症状;进入终末期后,由于肾功能损害严重而发展为尿毒症,对患者的健康及生命构成极大威胁。
临床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尚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需要通过透析或者肾脏移植来缓解决,这也是目前仅有的可行方案。但长期的透析容易导致贫血和营养不良;肾脏移植则要面临器官来源的短缺、移植物的长期存活及排异反应等难关。因此,对于无法进行肾脏移植者及长期进行透析治疗者,可以根据中医辨证论治,采用中药内服、中药灌肠、穴位贴敷等特色疗法,来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肾衰竭在祖国医学中被归属于“水肿”“虚劳”“癃闭”“腰痛”“关格”等范畴,认为其可因先天因素、禀赋不足、脏腑失健而发生,抑或因久病失治、伤及脾肾后出现水肿、淋证、腰痛诸疾,久之不愈而加重脾肾损伤引发本病,亦可因饮食不节、起居失常、劳累过度引发。由于病程延长,病机变化多端,可见诸多证候。
脾肾气虚型 症见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腹胀纳差,腰膝酸软,大便稀溏,苔厚黄腻,脉数细滑,治疗以健脾强肾、益气和胃为主,推荐中药方剂香砂六君子汤合黄连温胆汤(党参、白术、薏苡仁、山药、木香、砂仁、黄连、茯苓、半夏、陈皮、竹茹、枳实、甘草)加减。
脾肾阳虚型 症见食少纳差,呕吐清水,小便清长,畏寒肢冷,舌淡体胖,苔白润,脉沉细,治疗以温补脾肾、化湿降浊为主,推荐中药方剂实脾饮合肾气丸(白术、茯苓、党参、草果、淫羊藿、山萸肉、菟丝子、附子、干姜、陈皮、枳实、甘草等)加减。
脾肾气阴两虚型 症见气短,腰膝酸软,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尿少色黄,舌红,苔薄黄微腻,脉沉细带数,治疗以益气养阴、清化湿滞为主,推荐中药方剂参芪地黄汤或大补黄芪汤(知母、熟地、生地、山茱萸、枸杞子、山药、丹皮、黄连、黄柏、茯苓、丹参、甘草)加减。
肝肾阴虚型 症见口干舌燥,五心烦热,腰膝酸软,大便干结,舌淡红少苔,脉弦细,治疗以滋补肝肾为主,推荐杞菊地黄汤合二至丸汤(山萸肉、熟地黄、淮山药、泽泻、丹皮、枸杞、菊花、女贞子、旱莲草、益母草、生茜草、生地榆、川芎、桔梗)。
阴阳两虚型 症见五心烦热,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夜尿清长,舌淡齿痕,脉沉细,治疗以阴阳并补、养阴温阳和滋阴壮阳为要,推荐中药方剂金匮肾气丸合二至丸(肉桂、丹皮、山萸肉、熟地、茯苓、泽泻、淮山药、女贞子、旱莲草、熟附子)。
中药保留灌肠法主要利用肠壁的半透膜的渗透性被迅速吸收,起到全身治疗作用,特别对临近的器官,如肾脏等作用更为显著。治疗肾衰竭,选用生大黄、制附子、丹参、蒲公英、紫花地丁、煅牡蛎,或大黄、大黄炭、丹参、三七粉、附子、细辛,浓煎至200毫升,睡前保留灌肠1~2小时。
选用桃仁、莪术、三七粉、半夏、黄芩、白芥子,研磨成粉,与生姜汁、食醋、清水混合制成硬币大小,睡前贴于肾腧、涌泉、腰阳关、足三里等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