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蒙学读物的现实启示

2022-05-30 13:19黄丽琴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现实意义

黄丽琴

内容摘要:蒙学教育是我国古代儿童学前教育最重要的形式之一,儿童的教育和教养是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基础。蒙学教育经历了一定的发展时期,且不断专业化,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蒙养读物。笔者旨在初探宋代的蒙学读物,分析宋代主要蒙学读物的智慧,而与教育理论相结合,学习借鉴古代蒙学读物智慧,促进幼儿教育教材编写的完善。

关键词:蒙学读物 现实意义 儿童读物编写

蒙养读物富含古代教育的智慧,对古代蒙养读物的初探是寻找古今童蒙教育的契合点,以促进当前幼儿教育的发展,从而取其精华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

一.关于蒙学和蒙学教育

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学校称为蒙学。[1]还有人认为蒙学指我国古代针对蒙养阶段的教育设计,其名称源于“蒙以养正”或“养正于蒙”,就是当儿童智慧蒙开之际及时施以正当的教育,或用正當的教育启迪儿童使之健康成长。蒙养教育一般指七八岁至十五六岁的教育阶段,包含幼儿教育的一部分。[2]蒙学是关于儿童的教育,是儿童接受的第一阶段的教育。

宋代蒙学读物发展的背景是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环境促进了教育的发展。科举制的发展、官学和私学的发展、书院的繁荣,给蒙学读物的官学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宋代兴起了三次兴学运动,即范仲淹的“庆历兴学”、王安石的“熙宁兴学”、蔡京的“崇宁兴学”。

宋代蒙学读物作为学校的教材,它的发展可以反映教育的演变。蒙学读物的内容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反映了统治阶级希望人民成为什么样的人,也包含了一些行为规范和训练,统治者希望童蒙将来发展为顺民,为统治阶级所用。其中对儿童的日常行为规范、礼仪道德、文化水平等都提出了标准和规范。蒙学的发展关系到童蒙的成长,而分析蒙学读物的发展可以反映教育的演变,社会与政治对教育的要求因历史条件相异而不同。[3]蒙学读物的发展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北宋教育家司马光认为抓紧早期教育对人的一生都很有意义。[4]南宋吕祖谦认为等孩子长大了再教育好比种树,树小的时候不加修剪,任其自然生长,很容易又歪又斜,等到长成合抱之木后再去修剪整枝要费很大的力气。[5]所以要重视对幼儿的教育,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宋代代表性的蒙学读物

宋代代表性的蒙学读物主要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神童诗》等,宋代的蒙学读物还有吕本中的《童蒙训》,吕祖谦的《少仪外传》,程端蒙的《性理字训》等。[6]有些虽然不是成书于宋代,但是流传下来对宋代蒙学教育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宋代王应麟《三字经》,《三字经》的现代意义,《三字经》作为现代仍然具有重要价值的一部蒙学作品,有其真正的意义,它的不朽在于其思想内容的不朽。它行文浅易明白,妇孺皆知,流于民间传诵、吟唱。对于儿童的道德意识和行为规范的养成的确具有现实意义。其中有很多传诵千古的名句。比如:“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讲的是大凡人在幼时,天性都是善良的。天性原来差别不大,只是因受环境影响,习俗才有良莠不齐。“教之道,贵以专”意为教育的原理贵在于专一;“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即使是宝石美玉,不加雕琢,还是不成件品。人有美才,不经教育,总不能知礼义。[7]《百家姓》成书于北宋初年,收集中文姓氏411个,后来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没有字与字之间没有相关联的实际意义,但是对于儿童来说是一本很好的集中识字的课本。

《千字文》据史书记载,是南朝梁武帝在位时期(502—549年)编成的,编者是梁朝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虽然成书于南朝,但也是我国的主要蒙学教材之一。这一千个字不重复,也互不联属,文笔优美、措辞华丽,是一本集中识字教材。集中识字有助于儿童在短期内习得大量的生字词,对于认字有明显效果。《千字文》的识字还是比较鱼龙混杂的,对幼儿来说有些字过于生僻,这就要求教师对其进行分阶段、分形式来要求学生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比如有些要求会读、会认就可以,有些要求会写、懂意思。《千字文》的书法作品影响很大,《千字文》各个书法大师的作品和碑刻可以用来作为欣赏和临摹的范本。“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晨宿列张。寒来暑往,秋藏冬收。”意为天看上去是青黑色的,地则是黄色的。远古时代,大地上遍生荒草野树,一片莽莽苍苍。白昼太阳当空照,黄昏以后,渐渐西沉。入夜则月亮升起,渐圆渐满,群星分布在天空。一年始于春,春去夏来,过了秋天,就是岁末的寒冬。《千字文》开篇就包含了天文地理和日常生活常识,行文简单易懂、符合逻辑。

北宋汪洙的《神童诗》行文浅显,适合年幼儿童记诵。有些宣扬了一种惟有读书高,读书成为达官贵人、光宗耀祖的思想,对于推进士人读书和参加科举有重要的影响。也有关于生活常识,人情世故等一些内容。《神童诗》中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虽然包含许多封建轮流道德的教化思想,但是也不乏深刻的伦理常识,与当时的社会需求相符。童蒙学习一些诗歌有助于儿童感知古代诗词的魅力。而且《神童诗》中的诗篇简短易懂,儿童易于接受。《神童诗》有读书为进入仕途,为朝廷效命的意旨,这可以结合社会背景理解,它的现代意义还在于它鼓励学生读书,多掌握知识与才能。

此外,还有朱熹编纂的《小学》和《童蒙须知》,《小学》向儿童灌输封建道德思想,并使之根深蒂固,有道德教化和为统治阶级培养人才的作用。“小学“是有关于语言文字的学习,包含了许多中国传统的道德教育,是一部重要的启蒙教材。它的道理明白晓畅,行为规范容易做到,符合童蒙教材的主要特点,甚为后人推崇。

《童蒙须知》对于童蒙日常生活和学习的要求具体明确,包含了许多行为道德规范,如“衣服冠履第一”“语言步趋第二”“洒扫涓洁第三”“读书写字第四”“杂细事宜第五”等,对童蒙的日常生活进行教育和规范,以培养儿童的日常行为规范,学习初步的文化知识与技能。

古代的私塾教育和蒙学教育有其局限性和落后性,主要表现在对人性的束缚和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上。蒙学中教学上重注人不重启发,重背诵不重理解,重训练不重兴趣,这是古代蒙学教育的一些弊端。我们要理性地对待古代的蒙学教育和教材,不宜过分强调、夸大其德育教化功能,不能忽视蒙学教材的社会适用性,不宜将蒙学教材作为青少年国学教育中的经典教材。[8]蒙学读物的保留是对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对此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在继承的同时,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和生理发展,这样才能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三.宋代蒙学教育的代表人物——朱熹

(一)朱熹的主要生平

朱熹,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教育家、诗人,热衷于教育活动,他认为8至15岁为小学阶段,任务是培养“圣贤坯璞”,小学应学习行事和日常行为规范。朱熹注重蒙养阶段的童蒙教育作用,并且编写蒙学教材,代表作有《小学》《童蒙须知》。

(二)朱熹的教育活动

朱熹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发扬者之一,朱熹专门从事教育活动达四十年之久。他的一生离不开教育活动,他或是直接教导学生,或是整理编纂教材、复建书院,修复了白鹿洞书院和岳麓书院,他的儿童教育思想散见于他的一些诗文当中,主要还是在于他编写的蒙学教材《小学》《童蒙须知》之中。

(三)朱熹的教育主张

朱熹是儒学家也是理学者,他对当时的学校教育进行了批评,认为教育的目的是明人伦,当时的学校没有按照这个目的去教学,必须改革。批评当时的学校没有以“明人伦”为学校的教育目的。但是他的主要思想还是为封建统治者的政治服务。他主张居敬穷理的为学方法,认为学习要态度认真专一,读书穷理。另外他根据“小学”与“大学”的教育纲领,制定了白鹿洞书院的学规、教学论和读书法。认为要从小教育儿童洒扫进退,学习诗书礼乐。另外还总结了“朱子读书法”,即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着紧用力、居敬持志等。例如,“着紧用力”意为读书要紧凑,挤时间去专研。居敬持志意为学习要严肃认真,抱定志向。[9]朱熹的主要的儿童教育思想为:重视蒙养教育;要求慎择师友;强调学眼前事;提倡正面教育为主。[10]朱熹的这些教育主张都对我国的蒙养教育和后来的儿童教育,甚至是其他层次的教育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四.宋代蒙学读物的现实意义

(一)母语养成教育意义

蒙学教材的当代价值主要体现在对青少年母语的“养成教育”上,历史文化知识的普及教育以及传统伦理道德的熏陶教化上。[11]古代蒙学读物大多采用韵语形式,读来朗朗上口。蒙学教材的作用在于让儿童学习汉语的读音、汉字的字形。

(二)思想教育意义

其中蕴含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包括当时的社会规范和统治者的阶级意识。如由于科举取士的形式和考试的要求,使得万千学子,从小学习蒙学读物,从中习得一定的知识,形成一定的社会规范和共同的社会意识形态。

(三)编写现代儿童读物的借鉴意义

蒙学读物对编写现代儿童读物有借鉴意义,主要表现在对传统文化知识的选编、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上。譬如,关于童蒙读物的编写形式、童蒙读物内容的选择、思想性的编排等。

(四)传承古代教育智慧

蒙学读物蕴含了古代教育的智慧,以文字的形式将古代的知识记录下来,使得大多数古代教育智慧得以流传。蒙学读物宣扬的美德得以影响一个时代的人,其教育光辉将依旧发挥其光芒。蒙学读物主要是关于儿童的做人准则,做事的规范,社会道德规范的标准,社会承认的主流价值观。比如到如今还泛着光芒的《三字经》《百家姓》《神童诗》等。

五.蒙学读物对幼儿读物编写的启示

幼儿读物的编写现状不容乐观,儿童读物市场存在很多问题:质量参差不齐;主题单一,缺乏创意;内容繁杂;题材多外国经典,少本土原创;形式多样但安排不当;多媒体电子读物对幼儿图书阅读形成冲击。此外,有家长反映幼儿读物还存在以下问题:过于商业化,薄薄几页书赠品一大堆;图书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由于一些出版单位以商业利益为指向,很多幼教图书在内容上出现严重的同质化现象;部分书籍校对错误百出。在一些图书批发市场以及超市书摊上,有相当一部分少儿读物存在粗制滥造的现象,文字、图案印制模糊,书中拼音及文字错误百出等。

针对类似以上问题,笔者浅略提出以下幼儿读物编写的发展方向:

1.根据幼儿的特点编写教材

幼儿不具备对知识的选择和甄别能力,没有独立的自我意识,身心发展不完善,可塑性强,因此教师、编者对教材或者儿童读物肩负着主要责任,需根据幼儿特点编写。

2.關注幼儿的思维特性

儿童“智识未开”,思维能力薄弱,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需要成年人为其“量身定做成长套餐”,也需要教师引导和家长的教育,注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应尽量使儿童的天性得以保护,根据儿童的自然需求保护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及爱游戏的天性,使儿童在健康的环境,甚至是大自然中健康、快乐成长。

3.抓住幼儿的最佳发展期

幼儿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和社会的前进。幼儿在5岁以后8岁以前,是获得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发展为儿童将来的发展将奠定良好的基础。如果发展不好将影响儿童一生的发展。错过了最佳发展期,儿童的智力就很难得以开发,甚至儿童时期的挫败将对其今后的发展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抓住幼儿的最佳发展期,提高儿童语言教育读物的编写质量,开发语言发展的系列书籍,编写适合儿童发展的书。避免幼儿因的得不到良好的引导而错过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家长要正确的引导幼儿说话。

4.满足幼儿身心发展需要

幼儿读物的编写应该体现幼儿的真正本性和满足幼儿成长的需要,分阶段为提供幼儿成长相应阶段所需要的读物。

5.符合幼儿身心发展水平

编写具有时代气息,符合幼儿身心发展水平的儿童读物。让真正的儿童心理学家、教育家参与到幼儿读物的编写中来。时代愈发展,文化氛围愈开放。时代前行的脚步,离不开一个开放的心态和一个包容的社会氛围。而一个包容的社会应该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和机会。

6.注重幼儿社会性的培养

幼儿读物的编写要注意幼儿社会性的培养,幼儿虽然还没有明确的主体意识,但我们不能忽视幼儿的主体性。幼儿是社会中的人,幼儿读物要教给幼儿与人相处的能力,一些基本的社会规范,使幼儿通过学习习得一定的道德或知识。

7.以幼儿为主体

要以儿童为主体,体现儿童的发展需要。我们应该以经典蒙学读物为导向,关注儿童读物的编写,编写优秀的幼儿读物供家长和老师选择。并且为幼儿教师的发展提供专业的指导,明确适合幼儿发展的书籍、方法等。

此外,编写幼儿读物还应注意:提高幼儿教育的地位,重视幼儿读物的编写,提高对幼儿教育作用的认识,编写适合幼儿健康成长的童蒙读物和教科书。鼓励本土作家创作关于儿童的本土特色作品。社会发挥的作用设立幼儿教材编写基金,深化幼儿教育研究,建立幼儿教材编写制度,还要进行教育立法,促进教育公平。社会要对幼儿读物市场进行正确的导向和市场的规范。

宋代的蒙学读物蕴含了宝贵的教育财富,通过初步了解和分析宋代主要蒙学读物的内容,结合当前幼儿读物市场的现状,分析幼儿读物编写的发展方向,以期促进幼儿教育教材编写的完善。当然幼儿读物的发展还任重道远,笔者的浅薄之见远不足以解决当前幼儿读物的问题。仅此希望更多的人关注幼儿的发展,关注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关注幼儿读物的编写与选择。

注 释

[1]贾佳.蒙学教育传播初探——以少儿读经为例[J].中国电力教育,2007.

[2]高月锋、林春田.略论古代蒙学中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4.

[3][6][9]毛礼锐.中国古代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379.

[4][5]廖其发.中国幼儿教育史[M].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7.85.

[7]劉笃龄.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 神童诗[M].上海:上海书店,1992.1.

[8][11]李香平.论蒙学教材在青少年教育中的当代价值与理性继承——以《三字经》、《弟子规》为例.[J].中国青年研究,2012.2:109-113.

[10]唐淑,钟昭华.中国学前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2.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现实意义
贝叶斯公式的学习与现实意义
村志在乡村文化承传中的现实意义
当代诗词史稿(九)——倡今知古求正容变的导向作用和现实意义
从NHK BS8K说起 聊聊8K电视广播发展现状及其现实意义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三重逻辑与现实意义
动态汽车衡准确度等级的现实意义
《怦然心动》的情感与现实意义
毛泽东的党内批评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的现实意义
思索《鲵鱼之乱》生态危机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