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春玲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时要采取一些活动策略,让他们将厚书读薄,促使其体会经典中的原味。可以利用辅助工具,通过绘制路标、填充卡片、制作卡片等方式抓取文章的重要信息,将整本书读薄。要提高鉴赏水平,通过对比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情感,进而把握作品主旨。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组织参观活动。开展创意读写,在实践中活学活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多元拓展
整本书阅读即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运用个性化的阅读方法,围绕整本作品展开阅读,尝试和作者、文本、老师、同学进行多元对话,并在此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总结阅读方法,积累阅读经验并发展自己的语文核心素养。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以《红星照耀中国》为例,学习如何高效地展开整本书阅读活动,尝试将厚书读薄,掌握高效的阅读策略。
一、利用辅助工具,抓取重要信息
(一)绘制路标,標注采访路线
《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纪实性作品,其内容比较复杂,也不像小说一样有贯穿始终的故事情节,所涉及的历史和政治背景也很多,对于初中生来说其阅读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很难快速把握住文章的内容进而读懂作品。教师要有针对性地采取科学的教学策略,促使学生运用绘制路标的方式标注出作者的采访路线,并附带写出采访的主要内容。画图能将纷繁的内容系统化和简单化,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让学生能根据时间线索整理整本书的行文脉络,从而轻而易举地熟悉文本的主要内容。
教师首先启迪学生思考:“这部作品有三十万字之多,其中包含了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的经历,还包括了中国革命的重大历史事件,比如长征、西安事变等等。如此繁多的内容,如何才能把握好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绘制路标,大家尝试在阅读过程中记录下其中的重要节点,并写出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最后再来整合一下,看看能否更全面地概括整本书的内容。”这样的活动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如有学生将作者的经历分成“去红色首都的路上、保安、长征路上、陕西苏维埃”等各个部分,其中某些部分还进行了细化分类,如在“长征”这部分,还标注了第五次“围剿”、大渡河、过草地等相关内容。有学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认为可以在中国地图上进行标注,这样能给人更直观的感觉。这个建议得到了其他同学的赞成,大家按照其推荐的方法开始重新标注。在标注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故事接力”活动,每一名学生围绕其中的一个“路标”说说其讲述的是什么内容。这样就促使学生在初读作品的过程中理解了全书的主要内容,阅读思路也更加清晰明了。
这样的活动能将复杂的书本内容转化成若干张图片,进而起到将书读薄的效果。绘制路标的方式能帮助学生解决阅读过程中经验不足的问题,也能防止他们在阅读中漏掉其中的重要内容。这样的活动也能很好地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为他们继续深入品读作品打下基础。
(二)补充色卡,明晰心情变化
为了促使学生和作者形成共鸣,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变化,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到填充心情色卡的活动中,让学生将作者探寻红色中国路上的心情变化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出来,然后说说自己在阅读时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此过程中,学生深化了对作品的理解。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在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的时候,如果我们能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变化,那么一定会促使大家更好地读懂作品,现在大家尝试在路标的基础上用不同的颜色标注出作者当时的心情,然后说说自己为什么这么标注。”这样的活动再一次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促使他们尝试和作者形成情感共鸣。如有学生在标注“前往保安的路上”这一段内容时,标注上介绍了贺龙的革命经历,感受红军的精神面貌等方面的内容。他用“红色”标注这一段内容,并且表示:“作者看到了很多红军战士的形象,体会到了革命战士团结友爱、严守纪律、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所以被这些人所感动,同时也被他们身上的红色精神所感染。因此我认为此时作者的心情是十分激动的,所以我标注上‘红色,这样的色彩比较符合作者当时的心情。”在学生标色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说作者的心情整体可以用什么颜色来形容。学生认为“红色”可以代表作者的内心整体感受,作者感受到了红军将士的光辉形象,他的心中也充满了光明。学生列举了文章中的不少例子,发现作者展现的大多是积极向上的内容。在整体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再鼓励学生进行深入感悟,尝试进一步体会作品的主题思想。
将绘制路标和填充色卡结合起来,能让学生对全书的主题获得充分地了解,看清作者的心情变化。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深入,解读作品中体现的人物形象。这样就能让学生从整体入手,逐步探究作品的中心思想,从而起到将书读“薄”的效果。
(三)制作卡片,解读人物精神
要将书读薄,教师就要促使学生感受到作品中各个人物身上的精神。教师鼓励学生制作卡片,将其中的重要人物记录下来,标注出他们出现在书籍的哪一部分,身上发生了什么事情,从这些事情上能看出该人物怎样的精神。随着阅读的深入,学生整理出的卡片也越来越多,学生也能更好地体会到人物的精神世界。
教师启迪学生思考:“在阅读这部作品的过程中,大家是否读到一些让自己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呢?大家觉得这些人物能给自己怎样的感受呢?若能将这些人物的事迹记录下来,则能更好地读懂他们身上的精神。”如有学生整理了作品中的内容,并围绕人物展开卡片整理。学生记录下了文章中提到徐特立的细节描写,如:“他向学生公开宣传马克思主义”,认为这一点展现出徐特立不畏惧风险,有正义凛然之气。此外还有学生记录下“文盲已减低到全国人口百分之二十以下”,学生认为从这个细节描写能看出徐特立一生教书育人,成绩显著。在整理了各种内容后,学生认为作者十分客观地描写了徐特立的人物形象,体现了他有坚定信念,为了改变人民受教育程度而不懈努力,展现出了一个特立独行的人物形象。在此基础上,教师还组织学生积极阅读作品,并将各种人物都整理成卡片,然后进行卡片交流,看看对人物的分析是否客观,并一起深挖人物身上隐藏的精神力量。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也从人物的身上获得启迪,反思自己的思想,充实了自己的精神世界。
学者费正清认为:“《红星照耀中国》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它不仅是一份历史记录,而且阐明了时代的发展趋势。”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制作卡片的机会了解作者记录了哪些历史人物,展现了哪些历史背景,体现了怎样的思想。这样学生才能把握住文章的中心,感受作品内容的丰富性。
二、组织交流活动,提升品鉴能力
(一)对比鉴赏,学习塑造手法
一部优秀的作品不仅要内容详实、人物形象丰满,而且还要有一定的写作技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对比的方式展开鉴赏,看看文章如何塑造人物形象,采用了哪些细节描写的手法。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将书读薄,更能让他们将文章读细,从而起到深化认知的效果。
教师指导学生围绕作品的某些对比点展开分析,如在作品中曾经将国民党将领的豪华府邸和共产党领导人简陋的居住环境进行对比,展现出了共产党人艰苦朴素的风气,让读者不禁感动。此外,教师还引导学生围绕一些专题展开探究,如:“斯诺在报道彭德怀和贺龙的时候,分别使用的是什么手法,你认为他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有学生认为:“作者在写贺龙的时候,写的是李长林口中的賀龙,展现出了贺龙的孔武有力。作者在写彭德怀的时候,展现了彭德怀的大公无私。所以,这两个人物虽然都是红军的重要将领,但是作者的写作手法却并不一样,让读者看出了他们的不同之处。”教师帮助学生进行总结,让他们认识到塑造人物的手法是多样化的,并引导他们尝试了解更多革命前辈,试着模仿作者的写作手法进行创作,写出有特点的人物形象,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提升自己的语文综合水平。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容易忽视的地方,并说说作者这样写的好处。学生认识到作者采用不同的写法展现每一个人物形象,体现出了变化性,从而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不仅如此,这样还能让人物形象更为立体化,有助于读者体会人物身上的典型特点。
(二)角色扮演,体会人物情感
要将书本读“薄”,就不能死记硬背其中的文字,而要深入了解作品中写到的事件,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作者想抒发的情感,这样才能品味到经典作品的原味。角色扮演是一种能让学生深入感悟,和主人公对话甚至形成共鸣的好方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选择其中的某个片段,在角色扮演中深化感悟。
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有很多经典的人物形象,教师引导学生抓取其中的某些片段,试着围绕故事情节演绎人物形象。如有学生展现了周恩来的一个片段,周恩来平易近人,和“红小鬼”一起走路的时候,会爱护地将自己的胳膊搭在对方的肩膀上,显得十分亲切。在表演后,学生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我以前也曾经看过一些伟人的传记,在这些作品中人物形象都显得十分完美,他们所做的事情也是轰轰烈烈的。而在这部作品中,让我看到了更真实的人物,周总理丝毫没有大官的架子,他走进了人们的心里。”还有学生提出:“在作品中有不少地方提到了周恩来,我认为这是一个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注重实际经验的人。同时,他也是意气风发、热爱生命的人,在文中的形象丰满而个性鲜明。”在角色扮演中,学生和人物形象由接近转为融为一体,学生不仅能模仿伟人的举手投足,还能通过故事总结出人物的性格,感受到周总理的内心世界,体会到伟人的内在精神。
在角色扮演的基础上,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说说这些人物正在做什么,他们为何会如此选择,从他们的身上能看到怎样的精神。通过角色扮演及教师的问题引导,让学生在读“薄”书本的基础上,抽取出隐藏在作品中的思想内核,从而提升解读水平。
三、课后多元拓展,升华精神世界
(一)参观活动,提升情感意识
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如果学生只是在书本中获得了理论知识,那么他们的理解还不够深刻,也很难品味出作品的“原味”。所以教师要基于“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组织学生参与到各种实践活动中,促使他们提升情感认识。
教师组织学生来到历史博物馆、纪念馆、名人故居等地方参观,感受历史人物的气息,然后回忆自己在《红星照耀中国》中读到的内容,看看能否获得更多的感悟。如有学生来到周恩来故居参观,在参观的过程中,他深入了解了周恩来在参加革命后的经历。例如他曾经和上海工人一起成立了纠察队,还组织了上海工人总罢工,参加了八一起义,去汕头领导工人抵御外敌。在参观故居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周恩来简朴而平易近人,这和他在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的过程中获得的感受是一致的。此后,教师要求学生撰写参观后记,结合《红星照耀中国》的内容说说自己是否获得了新的感受。如有学生提出:“在参观故居的过程中,我看到了不少周恩来的照片,原来他是一个身材清瘦、外表俊朗的男子,很难想象他竟然能走南闯北,还能有参加革命的勇气和魄力、有组织革命运动的能力。”学生对历史人物充满了崇敬之心,这使得他们回过头来再一次仔细地阅读《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并从中获得更多的激励。
在参观活动时,学生进入特定的场景中,倾听纪念馆工作人员的细致讲解,查看相关图片和文字记载,仿佛在和历史人物沟通交流,获得了许多新的感悟。此时再反过来阅读整本书,他们就能带着对周恩来万分崇敬的心情理解文本,提升自己的感悟能力。
(二)创意读写,展现个性色彩
在阅读整本书的时候,如果学生能提取作品中的重要信息,那么就说明是将书读“薄”了。如果他们能在这个基础上,将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会写下来,甚至可以试着撰写人物传记,参与到创意读写活动中,那么就说明他们真正从人物的身上汲取了精神和力量,品味出了作品的原味。
在读了《红星照耀中国》后,学生参与到创意读写中,有的根据作品的内容改编话剧剧本,创作历史小说;有的则撰写了散文或者诗歌,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崇拜之情;还有的深入了解了某一个历史人物,创作了相关的传记。如有学生就围绕周恩来的事迹撰写了小说,想象自己是他身边的勤务兵,用第一人称的视角叙写了自己眼中的周恩来。这既充满了创意,又展现了该学生对历史人物的理解。
教师给学生搭建网络沟通平台,让他们将自己创意读写的成果展现出来,体现出个性色彩。同时也有学生从其他同学那里得到启发,将别人的创意加上自己的理解形成新的作品。实践证明,创意读写活动有助于后续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促使学生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整本书阅读是一个多元、复杂、系统的思维过程,还有学生认为整本书阅读不是学生单向的随意阅读行为,而是师生共同参加的、由教师主导的一种学习行为,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看懂、理解、欣赏、评价并能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梅祝鸿.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专题导读策略初探[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21(Z2).
[2]姜惠.谈谈《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阅读方法[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2022(2).
(责任编辑:吕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