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良军
对于语文学科来说,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这门课程的主要特点,扫清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障碍,还要把握学科特点完成对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材中,有着内涵深入、结构缜密、情感丰富的课文,这些都可以成为教师开展审美教学的素材和参考,确保其能够领悟语文学习的本质和内涵,总结学好语文课程的规律和技巧。为此,教师要以古诗词为依托制定审美教学方案,挖掘学生的审美情趣,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推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取得更突出的成效。
一、在标准中认识美
在语文课程的教学中,为了优化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育,教师要从多个角度和层次设定教学目标,带领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上完成学习任务,在学科标准中帮助学生认识审美学习的本质和内涵,强化对审美学习的认知,推动审美教学工作朝着更深的层次发展,确保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天净沙·秋思》虽然篇幅短小,文字精简,但其中的内涵却十分丰富,而且画面感极强,能够为学生感知语文课程的魅力提供有利条件。馬致远的这首词只有五句二十八字,却列出了九种不同的意象,真正达到了言简意丰的效果。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在多次朗读学习中掌握作者寄托的思想情感,在画面的赏析中理解文本的意境,在对比阅读中掌握抽象意象表达真实情感的技巧,学习并掌握描写“愁”的诗词。在三维目标的设定中,学生能对这节课程的学习方向产生独特的认知,并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听讲,主动跟随教师的思路进行思考。而且,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掌握这节课程的重难点目标,体会意象并列的好处。当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之后,就可以认识到意象是这首古诗词学习的重点,通过意象的分析厘清学习的思路,在对“小桥、流水、人家”等多个意象的解析中站在作者的角度看问题,想作者所想,体会融情于景的写作技巧,感受凄清孤寂的氛围,体会游子漂泊无依的心情。
二、在诵读中感受美
朗读作为语文课程学习中的一种重要方法,能够通过读引发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激发学生的学习欲。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带领学生借助多种多样的朗读方式领悟古诗词传达的美感,顺利打开语文教学的大门。
在《天净沙·秋思》这篇古诗词中,以简短的字词传达了作者的悲秋之情,能够为读者提供无限的想象空间。在这首古诗词的学习中,为了让学生深刻把握其中优美的意境,深刻领悟作者传达的思想感情,教师就要以诵读教学为切入点。首先,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依托,为学生播放相对比较规范的朗读音频,让学生在反复听的过程中掌握断句的方法,灵活把握古诗词朗读的规律和技巧,进而让学生对字词描绘的画面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接下来,教师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并且在课本上标注如何断句,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在这种教学模式的支撑下,学生能够快速感受语言文字之美,在简短的语句中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真正体会“白描”这种写作手法的积极作用,并对古诗词的学习产生深刻的认知和独到的见解,让画面美快速浮现在学生眼前,使审美教学工作深入人心,确保学生成为审美学习的主体,主动学习并主动摸索审美情趣发展的道路。
三、在意境中理解美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科基础,且学科思维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为古诗词审美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联想力的优势完成意境的自我创造,深入理解古诗词中的画面美,顺利完成审美教学的目标。
在《天净沙·秋思》这首古诗词中,作者描写了黄昏时刻,一群乌鸦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歇息,发出一声声哀鸣,小桥之下的流水不停地朝着低处流,远处的人家屋顶上正冒出袅袅炊烟,在古道上有一匹年老的瘦马正在艰难地前行这样的意境。在课堂上,教师首先可以搜集与这首古诗词相关的图片,并且直观地为学生展现出来,点燃学生想象的火花。接下来,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描绘图片中的画面,借助小组讨论的形式组织语言,流利地表述画面内容,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大胆地想象,用精美的词汇描绘自己脑海中的情境。而且,对于一些画面重构能力较强的小组,教师还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为学生营造良性竞争的氛围,了解学生的学科基础。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动手绘制,把自己脑海中的画面用笔记录下来,并且通过丰富的颜色让古诗词中的情境更加立体,通过画面内容反馈学生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与此同时,在这一环节,教师还可以适当地为学生播放背景音乐,引导学生闭上眼睛思考,带领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在具体的环境中与文本内容产生强烈的共鸣,加深学生对作者写作特色的掌握,让学生的情感能够渗透到课堂活动的方方面面。在这种教学方法的支撑下,学生就能领悟文本中深层次的意蕴,主动挖掘美、理解美,推动学生审美素养的全面提升。
四、在探索中创造美
初中阶段正处于承上启下的学习阶段,这一时期需要不断积累新知识,才能取得更满意的学科成绩。为了优化对学生审美素养的培育,教师要引导学生完成对古诗词的全面探索,培养学生赏析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
《天净沙·秋思》是马致远在不得志的情况下创作的,年轻时的他热衷于功名,但是在当时的统治政策下难以实现自己心中的抱负,一直过着漂泊无依的生活,他也郁郁不得志,进而在羁旅途中写下此首词。然而,当学生了解了这首古诗词的主要内容之后,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引导其主动思考“作者是怎么传达自己悲伤的情感的”这个问题,并且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深入的交流讨论,以此来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指引学生完成由浅入深的探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要给予学生更专业的点拨和启发,解答学生心中的疑惑,扮演好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天净沙·秋思》这首古诗词在高度凝练的语言中描绘了一幅“游子思归图”,通过多个景象的描写为读者呈现出了独特的意境,在景物的烘托下传达了作者悲寂的情感,同时也是审美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素材。文本的前三句渲染了凄清寂静的氛围,借助枯藤、老树、昏鸦这三个意象传达了情感,在这种情境中写出了游子漂泊无依的思绪,而下篇则是借助动静结合、明暗色调变化的描写技巧写出了作者的思想情感,让语言文字能够快速打动读者,推动学生审美素养在短时间内得到提升。
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要灵活把握学科及学生的特点,把古诗词作为审美教学的载体,引领学生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有效实现语文课程育人的目的,推动学生语文素养的稳步提升,培养一批又一批更优秀的初中生。
作者单位:福建省浦城县富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