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能够通过信息技术来有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效率,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展开相关研究,主要论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指出其中问题,然后介绍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意义,并提出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路径、注意事项。通过本文研究,信息技术将充分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融合,融合后借助信息技术作用可提高教学质量、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一、引言
语文是小学阶段的重要科目,关系到学生思想、价值观及文化素养等方面的发展,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需要得到保障,但现状显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参差不齐,也不够稳定,不满足现代要求,说明教学需要进行改革,而我国逐渐成熟的信息技术可以给教学改革提供帮助,相关领域认为当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能够有效突破现实因素的限制与干扰,同时开发全新的教学环境,并提供完善的功能服务,因此可使得教学质量、效率得到提升。这一基础上,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融合就成了一项值得思考的问题,针对该问题有必要展开研究。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及问题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主要采用“教师讲课、学生听讲”的模式展开,过程中教师一般按照课本来讲解知识,学生听讲后通过做作业等方式来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应用方法,同时教学工作主要在线下环境中展开,所有教学任务都需要教师亲力亲为来落实。学生方面,教学过程中主要听从教师安排展开学习活动,且学习同样依赖课本。
从教学质量角度出发,当前语文课堂教学存在学生学习水平差距大、成绩浮动幅度大、整体水平堪堪达标的特点,而教学效率方面,语文教学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特点,原因在于线下课时资源有限,教师又必须根据“先理论,后实践”的基本流程展开工作,因此大部分课时用于理论教学,剩余课时不足以支撑实践[1]。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根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分析,从中可以梳理出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1.教学模式传统
现状中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模式是典型的传统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使得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同时教师主要通过课堂讲解的方式来传递知识,学生则负责被动接受,这样就形成了“灌输式”教育态势。这种情況下,因为学生年纪尚幼,自控能力比较差,所以不喜欢通过这种方式来接受知识,更喜欢主动探索,而该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方式显然与他们的个人意愿相反,这会在学生层面上产生冲突,因此许多学生在学习当中容易“走神”、“开小差”,这些表现必然导致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效率下降,同时也导致教师的课堂管理工作难以起效。
需要注意的是,现代教育理念很早就强调传统教学模式存在问题,理应进行改革,广大教师也非常认可这一点,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模式改革工作当中教师会遇到很多阻碍,导致改革工作无法继续,诸如某教师想要改革传统教学模式,转而采用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引导者的教学模式,但其很快就发现,改革后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学情、兴趣取向展开教学工作,而要在短时间内充分了解学生学情、兴趣取向非常困难,原因在于教师需要搜集大量的相关信息,还要对这些信息进行深入分析,这必然会占用大量的时间,同时教师在人类的能力局限性下也无法深入分析所有信息,因此改革工作不了了之,教学模式依旧传统[2]。
2.现实因素的限制性影响
现状中,因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工作完全在线下环境中展开,脱离线下环境师生就无法会面,所以教学受到了现实因素的限制(现实因素泛指物理时空)。这种情况下就导致教学的课时资源有限,又因为课时资源有限,使得教学重理论、轻实践,不利于教学质量与效率。现实因素的限制同样在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广大教师也对此做出过多种尝试,但不断的尝试之下,长期以来现实因素对教学的限制性影响程度依然严重,诸如某教师为了节省课时资源,尝试在课堂上先讲解一个理论知识点,然后迅速让学生进行习题训练,这种做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课时资源,但也导致学生学习负担增大,反而对教学质量造成了不利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才能突破现实因素的限制,成了广大教师关心的话题,同时也是提高教学质量、效率的关键。
3.学生学习兴趣低
兴趣是学生学习主要动力来源,这一点在小学生身上尤为突出,如果他们缺乏学习兴趣,那么在学习中就会表现得不积极、不主动,教学质量、效率自然大打折扣,且难以提升,相反当学生学习兴趣浓厚,那么他们在学习中的表现就会截然相反,教学质量与效率会大幅提升。而现状中,因为教师的教学工作、学生的学习活动都围绕课本展开,而课本内容有限,且大多趋向于理论,所以课堂氛围比较枯燥,这并不符合学生的兴趣取向,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低下。
面对学生学习兴趣低的问题,广大教师群体也在很早做出过尝试,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这种现象除了是因为教师不能很好地分析信息来了解所有学生兴趣取向以外,还是因为教师没有足够的资源来满足学生兴趣取向,即假设教师初步了解到学生的某个兴趣取向,那么为了调动学生兴趣,教师就要在教学内容中增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元素,但大多数教师并未掌握足够的资源,因此在资源匮乏的基础上,难以增加学生感兴趣元素,偶尔的一些举措也仅仅能起到“昙花一现”的作用,并不能让学生长期保持浓厚学习兴趣,因此教学质量、效率难以提升。
三、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意义与融合路径、注意事项
(一)两者融合的意义
面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的三大问题,信息技术可以提供有力帮助,全面解决这些问题:
第一,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各种各样的功能,其中就包括了信息自动搜集、信息深入分析等功能,教师借助这些功能即可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的学情、兴趣取向,然后根据分析结果实施针对性教学,从而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第二,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开设线上课堂,拓宽课时资源,也让课堂教学能够在网络虚拟环境中展开,因此教学工作不再受现实因素限制,同时还能通过一些技术应用形式,让线下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快捷,并且与线上课堂合理衔接,说明其能够解决现实因素的限制性影响问题;
第三,信息技术使得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网络接轨,而网络中包含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资源,教师完全可以通过这些资源来调动学生兴趣,有益于教学质量、效率提升。
(二)两者融合的路径
为了让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融合,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作用解决现状问题,在实际工作当中必须明确融合路径,对此下文将展开论述,以供参考。
1.开发完善功能体系,推进教学模式改革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工作势在必行,因此学校应当针对改革工作当前困扰,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完善的功能体系,由此解决问题,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工作发展。从这一角度出发,完善的功能体系并没有具体定式,原因在于不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需求不同,但是有一些功能是完善功能体系必须具备的,其中就包括信息自动搜集、信息深入分析两大功能。信息自动搜集功能是一种自动化程序,可以将线上教学课堂中学生的学情信息搜集起来,并且根据信息特征进行分类,分类后将绘制数据曲线,便于教师观察,例如信息自动搜集功能可以搜集学生的作业信息,通过数据曲线,教师可以知道学生作业正确率的发展曲线,同时了解到学生主要错题,这样就明确了下一步的教学方向。而信息深入分析功能不仅仅可以对单项信息进行分析,支撑数据曲线绘制,还能将多种信息结合在一起进行综合分析,例如将学生常查阅的学习资料以及常开展的线上学习活动主题结合在一起,这样能够了解学生的兴趣取向[3]。
在两大功能的支撑下,教师就可以采用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引导者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工作,过程中结合数据绘制曲线等信息分析结果,对学生进行引导即可。例如某教师就在功能的支撑下使用了新教学模式,期间教师通过信息分析结果发现,某学生最近在随文练笔的作业中频频出错,主要错误是主谓不分,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以某个句子为例,针对句子中的主语、谓语进行了教学,输出了主谓语的语法知识信息,然后再提出类似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找出句子中的主语、谓语,这样就成功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思考得到了正确答案,教学质量与效率得到了提升。除此以外,两大功能支撑下教师在新教学模式当中还可以采用其他引导方式,诸如根据分析结果了解学生的兴趣取向,然后以学生兴趣取向为基础设计讨论主题,再让学生围绕主题进行合作讨论,具体方式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来选择,合理的选择能够有效保障教学质量与效率。
2.搭建线上平台,活用技术形式做好线上/线下衔接
为了突破现实因素的限制性影响,学校可以着手搭建线上平台,教师借助平台可以展开线上课堂教学,但需要注意的是,线上平台的搭建只是为了弥补线下课堂的不足,并且突破现实因素限制影响,这并不代表教学可以完全在线上平台中展开,相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能脱离线下课堂,且必须以线下课堂教学为主,否则教学就会本末倒置,因此在线上课堂教学展开的同时,教师要注意将其与线下课堂教学衔接。
根據这一要求,首先教师在线上课堂教学当中主要可以展开理论教学,诸如理论知识的预习、复习等,这样就能避免理论教学过度占用线下课时的问题发生,同时也腾出大量线下课时用于实践教学[4]。其次教师在线下课堂教学中必须保障教学内容与线上课堂一致,即假设教师在线上课堂教学中对《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课文的背景、中心思想等进行了讲解,那么在线下就要围绕这篇课文展开实践教育活动,诸如让学生结合课文中心思想进行写作,或者进行读后感练笔活动等。同时,考虑到学生在线下教学中可能会遗忘一些线上课堂讲过的知识,教师可以在线下课堂初期使用“微课”视频(信息技术的一种形式)来帮助学生回忆,“微课”视频在教学中属于课件,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因此教师在制作视频课件时一定要尽可能地简化视频内容,以便控制视频展示时间,一般不建议超过10分钟。借助“微课”视频,学生就能很好地回忆起线上课堂教学中学过的知识,然后在线下实践活动中充分运用,由此就做到了线上/线下衔接,也突破了现实因素的限制性影响。
3.创设资源共享中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上述“开发完善功能体系,推进教学模式改革”的路径策略下,教师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为了保障教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能动性,学校应当帮助教师解决资源不足的问题,而信息技术基础上解决该问题的主要方法就是创设资源共享中心,即资源不足的问题在现代小学组织群体中非常普遍,说明大部分小学都有资源方面的需求,而因为不同小学自身所掌握的资源不同,所以当多所小学达成合作关系,愿意将自己掌握的资源向合作方公开,那么问题就迎刃而解,这就是资源共享中心的基本概念。这一基础上,多所小学在达成合作协议后,可以共同创设资源共享中心,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资源互通、共享,使得这些资源被教师所掌握,让教师能够在教学当中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兴趣水平,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效率自然提升[5]。
例如在《怎么都快乐》这篇课文的教学当中,因为教师事先了解到很多学生都喜欢打篮球,所以在课堂上提出了“一个人打篮球和一群人打篮球哪个更快乐,为什么?”的问题,这使得学生进行了积极思考,说明学生兴趣被调动,同时通过思考学生更好地透过文字,分析了“一个人打篮球”和“一群人打篮球”的情况,且代入课文情境,对课文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值得一提的是,之所以要创设资源共享中心来解决资源不足的问题,而不是直接让教师在网络中搜索资源,是因为公共网络当中虽然有大量资源,但这些资源质量参差不齐,还可能带来网络安全风险,因此不建议采用这种方式。
(三)注意事项
在作用上信息技术确实可以解决大部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问题,但要发挥信息技术的全部作用,不仅需要使用正确方法让技术充分融入教学,还要保障教师具备使用相关信息技术的能力,而实际情况中一些小学教师对于信息技术并不了解,也没有使用信息技术展开教学工作的经验,这就导致信息技术作用不能充分发挥。面对这种情况,学校一定要予以重视,建议学校积极对教师队伍展开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相关培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水平,以便尽快解决问题,提高教学质量、效率。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因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存在许多问题,导致教学质量、效率低下,且难以提升,所以学校以及教师要秉持积极创新的理念展开相关改革工作,过程中理应引入信息技术,让技术与教学充分融合,这将有效解决现状问题,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同时,在技术作用下更高的教学质量与效率代表小学阶段的学生培养力度提升,有利于学生下一阶段学习及未来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陈玉霞.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路径探讨[J].作文成功之路:中考冲刺,2019(04):1.
[2] 陈云.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融合的几点认识[J].新作文:教研,2021(02):10.
[3] 杨美德,蒲爱丽.浅析小学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下的教学方式[J].考试周刊,2020,(44):55-56.
[4] 秦志敏.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J].速读(下旬),2020,(04):52.
[5] 孙海燕,叶青云,李培枝,等.探究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中的教学模式改革[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7,(12):133-134.
作者单位:刘宁 东营市东营区英才小学
刘宁(1989.04-),女,汉族,山东东营,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