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建设文化助力党史学习教育的优势与路径研究

2022-05-30 06:08何悦丁芸香庞文菊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21期
关键词:党史学习教育优势

何悦 丁芸香 庞文菊

摘要:三线建设是新中国史上的大事,三线建设文化在这场波澜壮阔、战天斗地的建设实践中应运而生,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传承,又是革命文化的创新发展,昭示着中华儿女对民族复兴的深切渴望。依托丰富的三线建设文化资源,构建“讲授式”“体验式”“沉浸式”“开放式”的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新模式,传承红色基因,赓续三线荣光,在新的“赶考之路”上交出不负历史、不负人民的优异答卷。

关键词:三线建设文化;党史学习教育;优势;路径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21.096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三线建设无疑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中一段可歌可泣、气壮山河的光辉篇章。用好三线建设文化这座“富矿”,量身定制青年学子党史学习教育的“活教材”,以文化人,以史育人,用理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

1加强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意义

每代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担当和使命。一代人的担当是指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肩负着义不容辞的担子与责任。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用无悔的青春去承担责任,用执着的奋斗去实现梦想,这便是青年一代的担当与使命。

(1)加强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是初心不改,使命不渝,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了解历史,才能看得更远;永葆初心,才能走得更远。每个个体的出生,或许并不强大,但都被时代赋予了责任和使命。走完人生,或许容易,但是能坚定初心,完成自己的使命,对于新时代青年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时至今日,当代新青年或许不用面临太多的生死抉择,但是人生的挑战却也无处不在。初心易得,始终难守。只有坚守初心使命,以积极向上、斗志昂扬的精神风貌去迎接挑战,才能心有所信、行有所向。加强党史学习教育,有利于我们坚定理想信念、坚守自己的初心与使命;有利于我们在时代的接力跑中,不负韶华、不负人民,跑出当代新青年的风采。

(2)加强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是缅怀革命先烈,弘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的必然要求。

党史学习教育是大学生深入了解、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的重要方式,是缅怀先辈先烈、汲取智慧力量的重要途径,是大学生培养良好品德、提升思想政治素养不可或缺的一环。红色基因是集体主义价值观的鲜明表达,闪耀着英雄主义的耀眼光芒,体现着共产主义的崇高追求,实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英雄主义的完美结合。铭记历史,缅怀先烈,让红色基因代代相傳,让革命精神永垂不朽。只有将这一重要法宝的力量发挥到极致,才能确保党与民族的伟大事业永续前进。加强党史学习教育,能够更好地寄托青年一代对先辈楷模的思念与敬意,更好地引导青年深化对党的精神谱系的认识和理解。

(3)加强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是勇于自我革命,锻造自身过硬,推进党永葆活力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必然要求。

在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党就如何提升思想境界、政治境界、道德境界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有益实践。只有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才能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正所谓“打铁必须自身硬”,只有自我加压严格要求、不断完善自我,并超越自我,才能将心中的壮丽蓝图变为美好现实。加强党史学习教育,有利于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持续开阔视野,提升战略眼光。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已经踏上了建设祖国、复兴民族的新长征路。坚定自我意志,练就过硬本领,为党的建设注入新鲜活力与不竭动力,方能不负时代和人民对我们的期望。

通过重温党的历史,我们深刻领悟到,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要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智慧,永担初心使命,才能更好地传承先辈的奋斗精神,才能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加强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能够积极引导新青年正确地认识历史,理解现实,把握未来,自觉将祖国的建设需求与个人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能够引领新青年高擎理想和信仰的炬火,照亮青春之旅、追梦之路、圆梦之道。

2三线建设文化助力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优势

三线建设留存下宝贵的物质遗产和丰厚的精神食粮。金沙江畔璀璨明珠的攀枝花,是毋庸置疑的三线重镇,到处充盈着浓郁的三线建设历史和文化的气息,是一座极具三线建设文化色彩的城市。三线建设文化因西部开发而生、因强国建设而兴,并凝聚形成“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依托得天独厚的三线建设文化资源,开展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有助于青年一代牢记初心和使命,更满怀信心地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2.1三线文化孕育奉献精神,展现家国情怀

奉献精神是将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置于首位,明知前路荆棘密布,为了国泰民安而甘愿牺牲自我的英雄气概和壮士情怀。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无一不表达了先贤为了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命运而甘于牺牲自我、无私奉献的决心。在“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时代号召下,来自全国各地的精英骨干不计得失,跨越千山万水奔赴偏远、荒凉的地区,将不毛之地建设成为祖国的战备要地。他们把对祖国的热忱之情,对祖国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化为实际行动,将青春年华书写在深山巨谷中,向时代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正是这份厚重的责任感,让一代代中华儿女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究其根本,责任感的来源是三线人心中的那份家国情怀,是将“小家”和“大家”紧密联系,因为“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二者休戚与共,不可分割。

家国情怀是血脉相连的归属感、手足情深的认同感、与生俱来的尊严感、根深蒂固的荣誉感的统一,是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为人生的至高追求。国人心中的家国情怀,是将“个人梦”融入“中国梦”中,是对祖国和人民的拳拳赤子心。这份家国情怀已然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薪火相传,绵延不绝。

2.2三线建设文化孕育协作精神,蕴含中国力量

协作精神在三线建设中表现为齐心协力。团结协作的前提是拥有强烈的大局意识。大局意识是星火变燎原的催化剂,也是散沙变钢板的凝合剂。

三线建设是新中国史上的重大事件,它极大地改变了近代以来工业布局不均衡的格局。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地人民集中力量,“全国一盘棋,上下一条心”,充分展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众人拾柴火焰高”的优势。建成以铁路、公路、水路交织的交通运输网;以煤炭、水、火电为基础的能源工业;以钢铁、有色金属为优势的原材料工业……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有条不紊地展开。在党的统一指挥下,全国人民上下一心,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展现了中华民族同力协心的力量之美。

2.3三线建设文化孕育创业精神,见证奋斗历程

三线建设中的创业精神体现为自力更生。外有西方国家经济封锁,内有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背景下,三线建设者凭借自力更生的精神,出色地完成党交给的各项任务。以攀枝花钢铁厂为例,为了高效利用钒资源攀钢人殚精竭虑,在艰难环境下反复实验,为中国由钒资源进口国成为钒资源出口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回望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就是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在逆境中寻找希望。中国共产党在大浪淘沙之中永葆青春底色的密钥,靠的就是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无论遭遇何种艰难坎坷,共产党人都无畏无惧,发扬吃苦耐劳精神,克服重重困难,在磨难中开创辉煌事业。

2.4三线建设文化孕育创新精神,感受民族进步

殷周时期是中国创新观念的萌发期,“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箴言就是最佳的例证。现代创新的理念主张摒弃书本的教条,跳出条条框框,不反对借鉴前人的经验,进行大胆合理的猜想、质疑。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对中国到底走什么样的道路,我们曾学习过苏联,但由于急于求成和经验不足而出现失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不仅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的紧密结合,而且更加注重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性互动,一以贯之、毫不动摇地走自己的路。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创新理念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创新创业理念深入人心蔚成风气。

三线建设是新中国工业化的缩影,几百万建设者用自己的双手将戈壁荒漠、荒山野岭建设成为一座座现代化城市。“莽莽成昆出峻岭”是建设者智慧与灵感的碰撞,以创新为纽带连接川滇的英雄之路,千百年来面临的“蜀道难”的困局彻底成为过去式,勇于创新成为三线建设最亮的“底色”。

3三线建设文化助力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实现路径

3.1三线建设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三线建设文化是开展思想教育的极佳资源,挖掘、利用好这些优质资源,为思政课堂增光添彩。三线建设文化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全景式、史诗般地展现那段战天斗地的峥嵘岁月,全方位领略三线人的英雄风采,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三线建设文化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多层次、多角度的展现三线建设是实现从“追赶时代”到“赶超时代”的伟大跨越中一个精彩的片段,凝心聚力搞建设、集中力量办大事而取得的物质成果更是在“引领时代”的新征程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准确理解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三线建设文化融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全面地历史地辩证地看待三线建设得与失,在领会真理、探究真知中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奉者和忠诚捍卫者,科学把握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总之,三线建设文化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利于新时代大学生铭记三线建设历史,传承三线建设文化,为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青春朝气,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添砖加瓦。

3.2三线建设文化融入社会实践

独立自主、实事求是既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也是大学生应牢记在心的行动准则。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对处在“拔节孕穗”期的青年学子沐浴好革命的阳光雨露、赓续好红色血脉,助推他们“德才兼备、知行合一”,实现成人成才成功梦想无疑大有裨益。追寻三线建设足迹,回忆往昔如歌岁月:青瓦丹柱,灰磚白墙,在大田会议旧址里,程子华与各路专家、学者绘制攀枝花发展蓝图,充满激情、热血的铿锵余音仿佛还在耳边萦绕。滚滚江水、巍巍山峦,在宝鼎山上,亓伟带领众多职工挖煤开路、出铁出钢,用一把把铁锹抓生产、一个个风枪搞建设。热浪翻滚、钢花四溅,在攀钢生产线上,通红的钢轨被运往全国乃至世界,诠释中国速度、彰显民族骄傲。三线建设在百废待兴之际直面挑战、勇攀高峰,三线建设文化在时代变迁中历久弥坚、绵延不绝。通过参加三线建设文化为主题的社会实践,学生亲身沉浸于城市的巨大变化与快速发展中,感悟建设者从扎根攀枝花的艰苦创业、自力更生到迈向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康庄大道的不凡历程,从而提高思想觉悟、增强知识储备,使三线建设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3.3三线建设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构建以三线建设为主体的校园文化,使广大青年在绿树与花草间、宿舍与教室中、亭榭与广场前沐浴红色光辉,致敬红色历史,感受红色洗礼。

首先,开展“三线历史我来读”为主题的读书会。鼓励广大学子踊跃参与其中,用朗读抒发情感,品悟经典、畅游书海,触摸三线建设历史的厚度。

其次,举办“三线人物我来讲”为主旨的演讲比赛、诗歌朗诵等活动。讲好三线建设故事、赓续三线建设荣光,感受三线建设文化的温度,争做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最后,以寻找“活着”的历史为主题,漫步陈列众多实物的三线建设博物馆,踏上横跨汹涌金沙江之上的渡口大桥,登上俯瞰矿山的兰尖铁矿观景台……从一个个三线初心地标中寻找老一辈建设者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时代缩影,感悟三线建设任务之艰、责任之重;在风云变幻的世界潮流里坚定信仰、勇立潮头,以“百折不挠、锲而不舍”的魄力与担当争做时代弄潮儿。

3.4新媒体助推三线建设文化以鲜活姿态走向大众

随着高新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及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新媒体已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占据知识输入、观点输出的主阵地。青少年在尚未形成理性、成熟的价值观时容易被网上的舆论信息误导和带偏,因此正确的认知与正面的引导尤为重要。利用新媒体弘扬三线建设文化,传播正确的文化观和价值观已成为时代之需。

第一,建立三线建设文化微信公众号并注重文章的推送。三线建设文化为主题的文章应遵循“内容为王”的原则,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第二,强化短视频平台建设。将三线建设文化由书中、报纸中的静态化、抽象化走向视频中的动态化、具象化。

总之,优质的短视频推广与微信公众号文章推送将是三线建设文化传播的大势所趋,也是三线精神在新时代传承发展的取胜关键。

参考文献

[1]龚自珍.龚自珍全集(上册)[M].北京:中华书局,1961:22-23.

[2]朱云生.三线建设历史与文化[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9:197-198.

[3]陈夕.中国共产党与三线建设[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4:13-14.

基金项目:本文系泸州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泸州市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项目“三线红色文化融入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LSXZZ202204);攀枝花学院思政文化专项课题“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SZYB00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何悦(1984-),男,重庆人,副教授,从事中共党史、三线精神与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党史学习教育优势
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性认识
怎样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创新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在青年学生中落地生根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深刻把握兵团屯垦戍边历史
矮的优势
以史为鉴,切实提升青年一代思政工作质量
学习习近平关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重要论述的几点思考
画与话
发扬优势 有所作为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