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有机融入高校理工类课堂教学的探索

2022-05-30 06:08:06汤博邵秋丽贾欣鑫宗芳伊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21期
关键词:理工类思政教育高校

汤博 邵秋丽 贾欣鑫 宗芳伊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当代青年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高校有责任有义务将思政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目前,大部分理工类课堂教学未能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或融合较死板。本文以部分理工类课程的教学内容为基础,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思政元素,并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润物细无声”地完成思政教育,将其自然地传递给学生,实现思政教育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形成协同效应,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促進其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有机融入;教学方法;理工类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21.084

根据学生成长发展的规律,大学生的“三观”尚未塑造成型,在如今开放的社会环境中,极其容易受到各种错误信息的侵蚀。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从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到全国教育大会,再到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围绕立德树人做了相关论述,强调把立德树人的效果作为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发挥专业教师课程育人的主体作用,使各类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因此,思政教育在高等教育中至关重要,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必须探索有效的方法以在课堂教学中有机融入思政教育,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动二者合力育人的创新模式。

基于专业特点,绝大部分理工类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内容以专业知识为主,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难以直接实现思政元素的融入,而很多教师思政意识不足,仍然认为理工类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无法结合,未能探索合适的教学方法,直接导致课堂教学中思政教育的缺失。此外,部分教师也尝试了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但效果十分牵强、生硬、不合理,主要原因在于没有选取合适的案例、没有找到恰当的引入时机,没有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如果不能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不仅无法起到促进德育教育的作用,且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和不理解。

文章将选取部分理工类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通过课堂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探究如何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高校理工类专业的课堂教学当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通过对教学方法的不断提高和完善,期望文章能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参考。

1视频教学和图片教学的合理运用

通过视频和图片教学,将与专业内容相关的思政元素引入课堂,加深学生的对专业知识的印象,加强学生的自身道德品行修养,同时培养学生的思政意识。具体案例如下。

1.1中国科技成果的引入

如在《海洋科学导论》课程中,引入中国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科学号”综合海洋科考船,通过视频图片的形式介绍其研发过程、工作原理及重大意义,既能将其与海洋装备、海洋探测等专业知识相结合,又能自然地使学生感受到中国科技力量的发展。“科学”号、“东方红”号、“蛟龙”号、“奋斗者”号等克服种种恶劣环境和技术封锁进行深海大洋的探索,除了探索出海洋资源开发的有效路径,还担负着海洋生命、海底地质演化、海洋化学元素循环等科学技术研究使命,“奋斗者”号更是在2020年11月10日8时12分成功坐抵于世界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10909米。在观看视频、图片资料的过程中,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其科学精神和爱国精神。

1.2生活实例的引入

如在《流体力学》课程中,通过观看视频图片引入篮球运动中的战术,来解读流体运动的独特性。海水运动是一种典型的流体运动,在研究海水运动时往往采用“欧拉”方法,而学生接触过的运动学方法大多为研究刚体运动的“拉格朗日”方法。两种运动学研究方法截然不同,而通过理论描述和公式很难直观地认识到二者的区别,所以通过与学生较为熟悉的篮球技战术相结合,欧拉方法和拉格朗日方法分别对应篮球场上的“联防”和“盯人”战术,形象生动地展示出了二者的区别和联系,既能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又通过篮球融入球场的技战术素养及不服输、团队协作等体育精神,“润物细无声”地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堂。

如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中,将吃肉与全球气候变暖建立关联,指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不合理习惯可能会导致环境问题的发生,进而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强调其是每个人的责任,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环保责任,同学们应该从自身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时刻注意自身的行为习惯;通过身边的例子,如有些同学带食物进入教室,或在厕所抽烟,造成室内空气污染,引导学生摒弃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反思不良行为;观看电影《可可西里》,介绍藏羚羊保护卫士索南达杰,学习其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精神;通过2016年武汉大雨导致城市严重内涝的案例,展示人类对于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教导同学们应当尊重自然、敬畏自然;通过新闻素材,讲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制度的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案例,见证祖国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1.3热点新闻事件的引入

如在《食品化学》课程中,引用视频文件——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讲授食品掺杂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掺假?掺假为什么会导致事故的发生?检测部门为什么没有检测出问题?通过课堂讨论,将学科知识(增加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行业教育(不能将化学物质添加到食品中)技术发展(检测技术及设备的落后)、思政教育(做一名合格的食品工作者)等多种元素有机融合,在完成专业知识讲授的同时教导学生永远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不管今后从事什么行业都不能唯利是图,要加强从业品德修养,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同时鼓励学生进行科研创新,开发新技术,创造新设备,将犯罪的源头扼杀在摇篮中,不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如在《数字图像处理》课程中,涉及图像识别技术,融入热点新闻:Facebook发布了一款可以对照片进行自动文字处理的新型屏幕阅读工具,可以帮助盲人听到照片上的内容描述;牛津大学研发的智能眼镜,可以利用视觉影像帮助盲人识别物体,甚至判断物体的大致距离。以此开展课堂讨论,引导学生领悟科学技术发展的意义所在,即帮助人类迈上新的台阶,对于盲人而言,获得一张照片上的信息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虽然目前的技术还不够完善,但这正式科技发展的真正动力所在。通过此次课堂学习,让学生感悟到科技发展的重大意义,增强实现“中国梦”的参与感和使命感,提高其实现自我价值的自信心。

如在《海浪》课程中,引入著名视频演讲《后浪》,借助热点新闻事件,结合波浪专业知识,对学生强调“后浪”精神,即对年轻一代的认可、赞美和寄语:“你们有幸遇见这样的时代,但时代更有幸遇见这样的你们”,教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像“后浪”般开拓进取、奋勇争先。

如在《海洋调查》课程中,强调黑潮对中国近海环境具有显著影响,自然融入中国海洋发展战略的相关内容,中国近海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针对黑潮影响中国近海的科学研究符合中国海洋强国战略,并對维护海洋权益、拓展国家发展空间提供必要的科技保障与支撑。

1.4中外历史事件的引入

如在《船舶原理》课程中,通过视频图片的形式,引入“郑和下西洋”历史事件以体现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提升民族自豪感。郑和是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先驱,也是唯一的东方人,郑和下西洋的伟大历史事件远远超过葡萄牙、荷兰、西班牙等欧洲国家的航海家(如麦哲伦、达伽玛、哥伦布等人),领先近一个世纪,其航行路线成为现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原型。通过引入历史事件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可以培养其爱国主义思想和历史荣辱观。

如在《电路原理》课程中,可以向学生提出历史问题:电路理论是什么时候起源的?有怎样的发展历程和发展趋势?在发展过程中所实现的理论突破是什么?在学生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后,在课堂上讲授基尔霍夫对电路理论发展的贡献,进而给出基尔霍夫定律。在这个过程中,借助电路理论的发展史和基尔霍夫的名人影响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世界观;通过讲授提高电路中功率因数的方法,自然地将节能环保等思政元素融入其中,并设计课堂讨论环节,引导学生更多地进行发散性思考,培养其创新意识和能力。

如在《高频电子线路》课程中,提到国产射频芯片的发展历程:IBM公司前研发中心工程师回到祖国,在上海创立了爱斯泰克高频通讯技术公司,带领团队在射频收发系统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开发方面获得重大突破,有望推动中国5G业务的布局。通过海外华人归国创业、为科学技术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的案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2以课外实践厚植责任情怀

在课外实践方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将学生的自主活动与思政教育内容结合起来,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队责任感和互帮互助的精神,并加深对社会现实问题的认知,从而更好地意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2.1考察黄河生态实践活动

该活动要求学生骑自行车往返,全程约30公里,这对大部分同学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既能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也可以同时进行安全教育,同学们在骑行过程中保持队形、安全同行正体现了团队协作意识。在途中,如果出现个别学生掉队、自行车故障等情况,也需要大家的团队协作,保证一个也不掉队,发扬互帮互助的优良品质。

如在《海洋科学导论》课程中,提到黄河流域的特征:黄河水流特点显著受到科氏力的影响,在讲解专业知——科氏力作用的同时,可以将“黄河精神”自然融入黄河水流特征的知识点当中。黄河自古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被人们称为大地的动脉,其河流世世代代滋润着大地、哺育着沿岸人民,历经上千年的自然演化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摇篮之一。当代的黄河精神主要是指“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精神,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发掘专业知识的同时,领悟“黄河精神”。

如在《环境保护》课程中,涉及黄河污染与污水厂处理问题,通过实践过程从理论到实际,强化对水资源及水污染控制专业知识的理解,同时发现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以引发同学们的思考,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环境保护意识。

如在《水污染控制》课程中,针对黄河流域水污染的有效处理问题,布置一个项目式作业,即要求学生自愿分组,通过查阅资料、分组讨论、实地调研等过程,制作出一个工艺方案,并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再由老师和其他小组共同进行打分,给出成绩。这个过程需要学生组内自行分工,进行细致的调研和思考,通过讨论明确各种污染物的性质和处理方式,并将其组合起来形成一套技术可靠且经济可行的工艺方案,整个实践过程中需要对专业知识更深入地学习和运用,同时培养学生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团结协作的精神。

2.2学校食堂实践活动

如在《食品化学》课程中,涉及“淀粉糊化”等知识点,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组织学生到学校食堂参观厨师炒菜过程,并亲自动手实践,实现情景启发式教学。将炒菜中相关的食品化学问题引入教学内容,融合思政元素,用食品化学中的专业知识解决问题,实现由生活走向食品化学的学习。

在实践过程中,首先提出问题,经过学生讨论、实验等过程,最终由教师完成总结,例如,妈妈切好的土豆丝,在炒之前应该怎么加工处理?加入食用的醋时,炒出的土豆丝很脆且偏硬,口感较好,说明淀粉的糊化酸性条件下受到抑制;在熬制玉米粥时如果加入少量的碱,熬出的粥会更粘稠,且颜色渐渐由浅黄色变为深黄色,说明淀粉的糊化碱性条件下得到促进;冷米饭的口感相对较差,在方便米饭的生产过程中需要有效控制这种问题的发生,即控制方便米饭品质的关键是如何有效抑制淀粉糊化。

通过实践活动中的情景启发式教学,实现具体生活问题、专业知识内容和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使学生能够“触景生疑”,促进其积极思考。通过自身体验炒菜,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体会到炒菜的不易,理解厨师和父母的辛苦付出,引导学生要懂得感恩。

3结语

“课程思政”在2014年左右作为一个正式的概念在高等教育领域出现,此后,该概念不断地延伸和扩展,内容也不断丰富。起初作为理工科专业的教师,也曾对德融课堂的概念很模糊,认为相对严谨和枯燥的物理学知识怎么能够和德育内容相关呢?直到自己亲身投入到思政教育的培训和设计当中,才体会到思想政治教育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理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念,而理工类专业课程的核心目标是明天理、悟人道,从而促进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从这个角度看,理工类专业课程和思政教育工作看上去是两条平行线,实则存在交汇之处。这种在培养理念、目标上的相通性,决定了以物理、化学为基础知识的大量理工类课程,完全具备开展思政教育的基础和方法。探索所在学科与思政教育之间的交汇和联系,研究如何将思政元素用摆事实的方式直观、自然地展现给学生,这就是思政教育有机融入理工类课堂教学的设计思路和实现方式。希望文章能够为理工类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1).

[2]李笑峰,乔洪涛,赵二劳.物理化学实验教学的课程思政改革探索[J].山东化工,2019,48(22):161-163.

[3]汤博,贾欣鑫,邵秋丽,等.课程思政融入《海洋化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广东化工,2022,49(4):229-230.

[4]陈军修,刘亚,吴长军.“课程思政”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研究——以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1,(16):141-144.

[5]张润.案例法在环境工程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51):124-125.

[6]强明礼,周雪冰,苏艳炜,等.案例法在建筑物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科技风,2021,(22):17-18.

[7]袁宁,刘淑琴,王建兵.课程思政视域下的物理化学教学研究[J].大学教育,2021,(9):27-29.

猜你喜欢
理工类思政教育高校
分部积分法在少数民族预科理工类高等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8:28:06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07:49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0:56:58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14:21
理工类院校韩国语专业转型研究——以山东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