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数学学科的抽象性和逻辑性都比较强,儿童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会面临一定的困难。因此,培养儿童的数学核心素养,需要教师应用多种教学方式,提升儿童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对话力”,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文章从小学数学课堂对话式教学的内涵、特征入手,分析“对话力”对儿童成长的价值和对话式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的作用,探讨对话式教学提升小学生“对话力”的路径。
关键词:儿童;数学;对话力;探索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和润课堂视角下提升儿童数学学习‘对话力的实践与研究”(FJJkXB20-485)的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蒋玉平(1978—),女,福建省宁德市华侨小学。
一般而言,小学是学生数学学习生涯的启蒙期,影响着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发展。因此,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并且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此外,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偏小,让其集中注意力比较困难,而且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所以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对话力”。这需要教师在课堂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堂互动。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进行密切的沟通,能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课堂互动也能帮助学生建立起自信心,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使用对话式教学,能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束缚,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加符合新课标的相关要求,有效培养学生的“对话力”。
一、小学数学课堂对话式教学的内涵
数学是小学课程中的基础学科,数学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综合素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用何种教学方法,怎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及如何挖掘学生主观能动性就非常重要。在传统教学当中,小学数学课堂往往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教学。然而这种教学模式已經不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需求,也无法有效实现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尤其是学生的“对话力”的目标。目前,我国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中,学生的班级座位排布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如马蹄式、环式等,这些多样化的座位排布方式给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此外,教师可以立足于教学任务、教学目标等,选择合适的教学工具,如板书、多媒体等,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对话式教学需要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从而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倾听能力、配合能力、逻辑能力、自学能力等,这样不仅能发挥出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也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对话力”。综上,对话式教学不仅能加强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对培养学生的“对话力”也有重要意义[1]。
二、小学数学课堂对话式教学的特征
(一)层次性
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在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的同时,也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成长。在小学数学课堂采用对话式教学模式,教师能够在与学生对话沟通过程中,深入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需求、学习方法、个人喜好等,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课、授课。在此基础上,教师就能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情,抛出多层次的教学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考并且表达自我,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二)和谐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比较小,往往具有表现欲旺盛、好奇心强且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对话式教学模式能够充分满足学生的表现欲,给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平台。就数学学科而言,抽象、逻辑性强是其基本特点,而小学生普遍对数学学科具有畏惧感,但如果数学课堂能满足学生的爱好和需求,那么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就会消退,甚至会觉得数学很有趣。对话式教学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改变了传统教学活动中师生之间的对立性,能够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稳定。在开展对话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养成时间意识,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学生经过自学,会带着问题进行课堂学习,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让学生的课堂表达有中心、有目的、有思想,从而提升学生的“对话力”[2]。
三、“对话力”对儿童的价值
从教学的角度来看,传统课堂能培养学生的倾听力和表达力,那么培养学生“对话力”是否会造成教学重复,是否会耗费过多的教学时间,会不会对教学任务进度和质量产生影响呢?从细节来看,“对话力”并不是倾听力和表达力的简单相加,学生能表达、倾听,并不意味着学生就能够围绕着一个核心问题进行高质量的对话,所以教师有必要在日常教学中采用对话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对话力”。培养学生的“对话力”虽然会在前期花费一定的时间,但学生一旦具备一定的对话力,他们未来的课堂学习效率将会有质的飞跃。
从成长的角度来看,儿童需要被尊重、被需要。分享是人类的本性,而对话式教学能让儿童尽情地讨论、分享,进而充分表达自我,与身边的人共同进步,从而在学习中感受到获得感、成就感等。在传统教学中,小学生经常出现“能听懂但做不对”的现象,这是因为传统教学方式是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各种信息,其在教学活动中不具备主体性,仅仅是“信号接收器”,在学习中是游离于课堂之外的。而对话式教学模式能够突显师生之间的人格平等,促成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教育的意义在于促进人们健康、全面地成长,对话式教学能够避免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思想误区、偏见等,还能让学生形成反思能力,也能够为师生创造民主、和谐、尊重、宽容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3]。
四、对话式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的作用
(一)丰富教学方式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采用对话式教学,不仅能优化教学效果,也能丰富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在对话式教学中利用各种教学工具有效调动学生的教学学习兴趣。例如,可以利用多媒体展开问题情景;利用各种道具,让学生感受不同图形的特点;让学生通过折纸深入了解各种图形的组合方式等等。教师还可以重新排布座位,引入小组教学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开展小组讨论前,要让学生先自学,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观点等进入小组讨论,在讨论中进行思维碰撞,调动学习兴趣。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利用对话式教学,在锻炼学生对话能力的同时,还能够丰富课堂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质量[4]。
(二)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热情
小学阶段中,很多学生不会归纳所学的知识,造成知识零散地堆积在其脑中,不成体系,他们既不能准确、快速地调取相应知识,也容易混淆、遗忘所学知识,导致学习困难,教师也感觉自己的教学事倍功半,师生双方都失去热情。采用对话式教学则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对话,学生可以不断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目标,从而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同时,教师在对话当中也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遇到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给出问题解决策略。对话式教学不仅给师生提供了平等沟通的平台,也塑造了积极向上且能够让人自由表达的课堂氛围,充分激发出教师和学生的热情,在锻炼学生“对话力”的同时也让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获得成就感、满足感等[5]。
(三)丰富课堂内容
传统的教学方式较为枯燥单一,学生在其中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下的教育需求。随着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教师和学生的课堂交流逐渐增多,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也从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但这种变化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在日常教学中,要求教师能够合理应用问题串,提出的课堂教学问题要有梯度、有层次,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讨论、对话当中,并且学到知识。教师在设置问题的过程中要明确学生层次,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把握好教学问题的难易程度,避免因为问题难度设置失衡,学生形成眼高手低的不良习惯。问题难度要让学生有“踮起脚尖”的感觉,这样才能发挥问题应有的效果。对话式教学的应用,能让课堂内容更加丰富,信息量更大,提升师生之间的互动频率和效果,有效培养学生的“对话力”[6]。
五、对话式教学提升小学生“对话力”路径
(一)课前鼓励学生自学,提炼对话核心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人们关注的重点不再仅是学生的分数,还有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潜力、个体差异。因此,教师要走近学生,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积极引导学生在课前进行自学、预习,带着问题开展课堂学习。例如,对于小学数学教材中《百分数的认识》这一单元,教师在正式讲解之前,需要让学生自学或者预习教材内容,鼓励学生自我总结,看看哪部分内容能够利用以前学的知识自行了解,哪部分内容没看懂。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自我总结,针对学生存在的疑问进行详略得当的教学,并布置相应的习题引导学生消化知识,将知识点分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学生而言,通过预习或者自学教材内容,他们能够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学习薄弱点,带着自己的观念与问题参与课堂讨论与发言,从而锻炼对话,提升“对话力”[7]。
(二)课中拓展问题,锻炼学生“对话力”
目前,我国小学阶段的教育方式主要是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知识,而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往往需要学生通过课后作业进行练习和巩固。在对话式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使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具体而言,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重点锻炼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总结能力、演绎发散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布置“找规律”练习,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探究问题的规律,进而联系生活中的问题,锻炼思维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必然会和同学、教師产生对话,进而在对话中思考,锻炼“对话力”。
(三)引导学生积极反思,挖掘学生“对话力”
目前,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已不仅是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还包括让学生反思课堂所学,利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具体问题,等等。人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都存在数学知识,所以教师在讲授完新知识后,要积极引导学生立足于已学知识进行反思,查找自己的知识漏洞。教师要通过对话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或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反思、对话的过程中充分掌握知识,有效挖掘学生的“对话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8]。例如,教师可以提出贴合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小明去买衣服,店里有5种上衣和6种裤子,那么小明买一套衣服有几种选择?这些问题涉及学生生活,学生并不陌生,而且这些问题也具有比较强的趣味性,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会和身边的同学一同讨论、交流,实现对知识的反思,挖掘自己的“对话力”。
结语
综上所述,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对话力”,不仅是为了提高学生数学成绩和教学效率,还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目标从追求学生得出正确答案逐渐转为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而对话式教学通过交流沟通,构建师生、生生之间的思维平台,让学生在这一平台中锻炼“对话力”,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逻辑等能力。
[参考文献]
杜卫新.对话式教学,打造数学生态课堂[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1(8):86-87.
林永希,靖俊兰.对话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困境及对策研究[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20,40(6):117-120.
孙彦瑾.小学数学教学中对话教学的价值及实践探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0):284.
禹宝玉.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科技资讯,2020,18(13):184,186.
李斌.对话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才智,2020(9):160.
伊娜.小学数学生态课堂“对话式教学”探究[J].才智,2019(21):11.
马岚岚.对话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思考[J].华夏教师,2019(3):52.
张香.生态课堂视角下的小学数学对话式教学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8,4(9):206-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