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2022-05-30 10:48李金璇
求知导刊 2022年15期
关键词:生物学教学生态文明高中

摘 要:目前部分中学生生态文明素质不高,国家正处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时期,因此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很有必要。文章阐述高中生物学教学在培养学生生态文明素质中的作用与意义以及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途径方法,旨在帮助中学生形成生命观念与社会责任素养,并为生态文明的有序传播奠定基础。

关键词: 生态文明;高中;生物学教学

作者简介:李金璇(2000—),女,吉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目前,部分中学生生态文明素质不高,需要通过生态文明教育来提升[1]。面向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包含三个方面:生态文明知识、生态文明意识和生态文明行为。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可以让学生掌握生态文明知识,形成生态文明意识,落实生态文明行为,为建设美丽中国做贡献。

一、高中生物学教学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作用与意义

高中生正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期,也正处于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此时加强生态文明教育能发挥重要作用。高中生是中国未来的建设者,是建设未来生态文明的支柱,其生态文明素养深刻影响着社会整体生态文明素养。

生态文明教育包括生态文明知识、意识及行为[2]。其目标是使受教育者提升知识水平,树立生态文明观,保持生态忧患感,养成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生物学是探究生物生命规律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关联的基础学科,蕴含着丰富的生态环境保护知识,为渗透生态文明教育提供了重要载体。生物学教学不仅能让学生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独特性,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世界观,而且能让学生结合本地资源开展科学实践,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形成生态意识,参与环境保护实践[3]。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课程结构的设计都有利于渗透生态文明教育。学生通过高中生物学课堂了解人类在自然界中的角色,关注居住地的周边环境,有利于自身生态文明意识的形成,进而懂得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二、高中生物学教学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途径

(一)拓展教学内容

1. 教学内容联系时事热点

高中生物学课程包括五个模块,适当地在教学内容中融入时事热点,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适当地结合温室效应加剧、全球变暖、两极冰雪融化等话题讲解全球气候变化的知识内容;可以结合生态环境部提出的强化“三水”统筹、加强陆海联动、深化区域协同水污染治理措施等讲解水体污染部分的知识内容;可以结合“打好蓝天保卫战”等内容讲解大气污染以及臭氧层遭到破坏的知识;可以结合南水北调工程等讲解水资源短缺的知识;可以结合退耕还林、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等讲解土地荒漠化相关知识。将生态文明教育与时事热点相结合有利于学生树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观念,有利于学生认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有利于学生树立生态文明意识。

2.教学内容联系法律法规

教师在讲解教学内容时联系法律法规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法治观。例如,在讲解“人口增长”这一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相关知识,说明即使我国已进入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但仍是世界人口大国,人口和资源、环境的关系依旧需要好好把握,不能随意浪费资源,以此来帮助学生树立合理消费、珍爱资源的观念。在讲解“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这一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知识,说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对策。在讲解“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这一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的知识,呼吁学生做好身边事,时刻牢记保护生物多样性。教师可以在讲解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渗透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实现对学生进行生态法治教育的目标。

3. 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

生态文明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表现出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生态文明行为,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可以给予学生行为指引,使其更好地落实生态文明行为。例如,在讲解“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這一部分知识时,教师应努力让学生认识到它不仅威胁着生物圈的稳态,还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除此之外,在教学“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这一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塞罕坝的今昔情景或播放塞罕坝过去及现在的情景的视频,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塞罕坝在一代代人的艰苦努力下所发生的变化。学生通过学习会明白有正确的生态文明知识和意识并落实生态文明行为,可以使环境朝着好的方向演变。教育一名学生能影响一个家庭,进而就会带动一个区域的人民以实际行动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公民的积极参与和奉献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宏伟蓝图的力量源泉。

(二)丰富教学形式

1.直观教学,创设情境

直观教学法是通过向学生直接展示教学信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或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进入教学情境。例如,在教学“群落的演替”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群落演替示意图或播放演替过程动态视频,让学生体会演替过程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教师还可以播放由于过度放牧导致土地荒漠化的视频,让学生深刻体会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巨大影响。如此,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人类与环境、其他生物是一个整体,相互影响,密不可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运用生态环境知识视频和绘画作品等多样化的直观教学工具辅助教学,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清晰的认识、理解与印象。教师采用直观教学法进行教学,不仅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生动形象地展示生态文明相关知识,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生态文明意识,使其热爱自然,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规范自身行为,积极保护环境。

2.实验教学,深入学习

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提出要强化生物学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生物学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是生物学课程的特色所在。学生通过实验不仅可以深化所学知识,而且可以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比如在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知识时,教师要在学生初步学会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方法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对农作物施肥过多会出现什么现象,对环境会造成什么危害?”等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学到基础知识,还可以提高生态文明意识。此外,在实验结束后,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将实验废液倒入废液缸,并告知学生如果直接将实验废液倒入下水道会造成水资源污染。这样,教师在培养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同时也可以给予学生生态文明行为指引。在进行“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这一实验时,教师应提醒学生在取样时尽量不要破坏环境,在实验结束后还应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农业生产中过量使用农药对土壤环境造成的危害,并给学生布置搜集相关资料的任务。

3.主题活动互动,培养意识

主题活动互动是教师结合教材内容设计特定的主题活动,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引导学生思考,或与学生共同参与活动,共同学习相关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4] 。例如,教师可以“保护环境与生物”为主题,教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知识。教师可以先展示几个经济发达、环境优美的海滨城市的照片或短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与生物相矛盾吗?关注、讨论并合理解释社会议题,加深教材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让学生理解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接著,教师再展示生态系统被破坏后的相关资料,加深学生对生物学科现实意义的理解。最后,教师可以播放有关美丽的茶卡盐湖的视频,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有意识地保护生态环境与其他生物,维护大自然与人类的和谐。这样就可以通过主题互动活动达成在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目标。

4.参观教学,提升意识

参观教学是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实地考察研究,使其获得知识并加深理解的一种教学方法。参观教学能使学生在真实场景中,完成相关知识的学习。在真实场景中,学生的注意力与求知欲会有所提高,对于相关知识的接受与学习能力也会有所加强,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相应的教学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生态工程”一课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湿地生态恢复工程,并适时展开教学,让学生分析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使学生深刻领悟到社会发展与生态发展应该是相互协调的,进而帮助学生确立保护环境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此外,在讲解“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自然保护区,帮助学生树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培养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行为习惯。生物学本身就属于自然科学,在自然和社会中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不同社会空间的学习机会,拓宽学生的视野,加深其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生物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合理选择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开展教学,让学生体验自然课堂,体验快乐求知。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生物学基础知识,而且能提升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促进其全面发展。

5.探究实践,升华意识

生态文明教育不能仅停留在课堂理论传授的状态,教师要通过实践环节,让学生走出课堂和学校,在亲身感受中认知自身的行为,从而自觉学习、理解和实践生态文明理论[5]。此外,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应在探究过程中提高实践能力。实践是育人的重要途径。例如,在教学“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这一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完成搜集和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实例、调查当地生物多样性的现状的任务之后共同探讨生物多样性丧失对人类产生的潜在影响,并根据讨论结果提出建议。学生在搜集和调查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图书馆或互联网查询,也可以拜访当地从事生态学研究的专业人员,以获得有关当地生物多样性的信息。在教学“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调查所处社区的生活垃圾的收集及处理方式,在查阅资料或请教专家后就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建议,并提交至当地生态环境管理部门。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一份切实可行的保护环境的行动计划,在班级内交流。开展探究实践活动,能让学生树立生态保护意识,落实生态保护行为,提升生态文明素养。

(三)将地方特色融入课堂

各地域不同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经济水平等,导致各地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不同,各地解决问题所采取的策略也有所不同。教师在教学中将地方特色融入课堂,可以使学生通过熟悉的环境更深刻地理解所学内容,实现生态文明教育的目的。例如,在讲解“生物多样性”这一部分知识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开展调查活动,以具有当地特色的动植物为主要研究对象,收集相关的动植物资源。以吉林省为例,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搜集《吉林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等相关资料,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学生学习之后会了解这些野生动植物是陆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此外,吉林省将每年的9月26日设立为吉林生态日,政府会在当天举办生态环保公众开放活动,教师可以选取合适的自然保护区、实验区等自然保护地或者生态环保设施,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让学生切实感受国家及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做出的努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

中国目前正处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阶段,对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支柱的高中生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很有必要。为了更好地发挥高中生物学教学的独特优势,生物教师应通过拓展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以及将本土特色融入课堂等方式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切实提升高中生的生态文明素养,努力培养建设美丽中国的生态人。

[参考文献]

徐祥明,王海兰,王美珍.生态文明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与培养: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为例[J].地理教学,2018(23):25-29,64.

张军霞.关于小学科学教材中生态文明教育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20,40(6):122-12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单柳旭.高中生物互动教学模式应用的原则及方法[J].中学课程资源,2020(6):8-9.

刘维春.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思考[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17):12-14.

猜你喜欢
生物学教学生态文明高中
优化生态课堂 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浅谈类比推理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运用
基于思维的可视化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利用微课辅助高三生物核心概念的理解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