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伟明 卢明
为了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双减”政策有效落地,践行核心素养,作为教学改革中的关键环节,作业研究被提上日程,并广泛地应用于现阶段的教学工作中。作业承担着“减负提质”的重要功能,本文就从作业设计、作业布置、作业批改和作业的反馈等方面展开探讨,旨在提高作业的有效性,更好地推进“双减”工作,促进学生的发展。
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就是构建知识的过程,通过做作业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内化和建构。因此,教师要注重优化作业设计,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提高作业的目的性、情境性、多层次、多样化等,利用更多现实和有趣的情景、生活化和探索性的作业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目的性 在设计作业时,教师不仅要聚焦作业的数量,更要注重作业的质量。应尽量减少题海战术,不断完善作业设计,并为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设计适当的练习。在布置作业前,教师应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明确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最终目标是什么,明确完成作业应达到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培养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等目标。每节课的教学涉及不同的知识基础和知识技能,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对教材的熟悉程度进行作业设计和作业训练。
情境性 学习情境主要指在学习获知过程中通过想象、手工、口述、图形、模拟场景等手段使获知达到高效。真正的学习活动,是在情境中完成的。学习情境要能够促进学生智力活动的开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关键是要能够给学生提供感兴趣的问题。因此,悬疑性是有效作业情境的根本特征。作业情境中的问题与知识本身相异,学生不可能在课本中找到现成的答案,教师更不应当替他们作答。只有经过艰苦的同时又趣味盎然的探索过程,学生才能真正理解知识的深刻意义,并获得情感体验。在这个意义上,作业也是一项任务,设疑就是要求学生身体力行地去追问和求解。作业情境从哪里来?就是把知识进行适当的变化,使之具体化为某种场景。作业情境应来自学生的真实生活世界,具有真实性,其中所包含的问题是真实的问题。只有在真实的作业情境中,学生才能切实弄明白知识的价值。如果仅仅对知识进行转化,或者仅仅对真实的生活场景给予简单虚拟,就很有可能设置一些虚假的问题,从而消解作业情境应有的功能。要克服作业去情境化的缺陷,作业设计应该面向真实生活,走情境化设计的必由之路。
层次性 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分层次设计作业,允许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层次的作业,使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都能得到有效提高。虽然作业设计要有梯度、有层次、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但作业达成的基本目标要是一致的。例如,针对优等生,作业设计应在掌握基本知识基础上,着重挖掘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布置一些提高性作业,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鼓励学生一题多解,挑战自我;对于低层次同学,虽然完成作业情景、深度、广度可以降低,但完成作业所达到课标要求不能降低。实践证明,多层次作业,能够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多样性 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和学习思维习惯。对完成不同形式的作业也会有不同的敏感度和兴趣。所以,对于达成同一个课程目标,作业的形式可以多样化,这样不同风格的学生,就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选择不同的作业类型,最终达到共同提升的目标。课后作业不仅包括书面作业,还可以给學生布置一些课外实践、收集资料、阅读预习及整理知识点等形式的作业,总之要注意作业形式的多样性,以不断拓展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多维度 教师在整个作业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科基础知识的价值,还要帮助学生加深对教材内容的整体理解,严格控制作业的时间,注重达成方法形成和能力提升的目标,让学生有完成任务的兴趣和信心。通过长时间、持续、多维度的家庭作业训练,学生自然可以在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升自身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探究性 在传统的作业设计理念中,习题的答案应该是标准的、唯一的,将作业设计的侧重点放在解题技巧上,而忽视了对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某些规律,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对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他们能够独立完成的探究性作业,在实际的作业设计中多采用开放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合作性和讨论学习机会。通过及时完成此类学习作业,可以有效率地提高学生自主开展学习和独立探索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培养学生合作开展学习活动能力,这也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路径。
作业批改是落实“双减”政策的重要环节。作业的质量,反映了学生的知识掌握、思维、能力等方面的情况。作业评价着学生学的状况、教师教的状况,更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作业设计得再好,如果没有有效的落实,作业就形同虚设,所以,作业批改尤为重要。
诊断问题的根源性 教师应该通过批改作业,找出学生每一题错误的根本原因。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学生,出现的错误可能不同。例如,在计算万有引力的题目时出现错误,有些学生可能是因为公式没有记住;有些学生可能因为数学计算错误(有的不会约分、有的不会科学记数法);有些学生可能因为单位错误;有些学生可能不知道力是矢量等等。这就需要教师务必认真批改每一道,做到不遗漏或不错判一题,通过指出错误的作业问题根源,提高作业实效性。
诊断思维的过程性 论述题能够考查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表达应用能力等,需要学生分步给出详细解题过程,包括分析、推理、公式、数据、单位等等,甚至还包括过程图、原理图等。在批改这类作业时,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解题的每一个过程,不能有遗漏,避免有逻辑链断裂的情况。对于公式的变化过程,一定要有理有据。在对学生论述题的批改过程中,尤其要把那些由于死记硬背公式而造成的错误找出来,避免出现此类问题的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犯同样的错误,一定要让他们意识到,对公式含义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养成严谨的解题思路、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从而为以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要注重思维方法的优化,教师要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最佳方法和亮点,并及时做好记录,以便在作业讲评课中进行推广。通过作业规范训练、优化思维,提高作业实效性。
批改方式的多样性 一是面批式批改。面批就是教师和学生面对面地批改作业,教师对于学生的思维严谨性、方法独创性、过程完整性、作业整洁性等方面应当面给予点评和鼓励。对于错误的答案,要让学生知道错在哪里、错误的原因、如何改进和补救等等,从而让学生真正能在错误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二是差异性批改。不可否认的是,学生之间是存在个体差异的,那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应有不同的批改要求。对于优等生的作业,不仅要求做对,而且要求方法简洁,一题多解,书写规范,逻辑清晰;对于中等生的作业,要在做错题的题目上加批语,指出错误的原因,并提示应如何应对;对于学困生的作业,要多批多改,细批细改,甚至面批面改。当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出了不一样的答案,教师在批改的时候要给予学生个性化的评价和指导。三是二次批改。对于学生客观题订正的情况,教师一定要进行二次批改。在二次批改时,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面批,可以进行追问,也可以对作业原题进行适当的变换,使学生真正把错题搞明白,知道自己失分的原因。四是互批互改。学生互相批改作业,也是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很好的方式。其一,可以沿着别人的思维,再思考一遍,学习别人的方法;其二,可以学习别人好的、新奇的解法;其三,可以发现别人的作业问题,引以为戒。通过作业互批,可以有效提升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多样性。
作业的反馈是决定学生能力提高和知识落实的重要环节,作业设计再好,批改再认真,如果没有落实,一切都是空谈,这样的作业就会大打折扣。所以,狠抓作业反馈,对“减负增效”起着决定性作用。哪些作业反馈,行之有效呢?
多媒体“原样反馈” 随着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手机的强大功能,为学生学习服务。例如,微信在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在分析作业时,可以利用手机的拍照功能,将学生的作业快速拍下,然后以图片的形式传输到微信上,在教室电脑里将学生错题思路“原样”展现出来,对作业中集中出现的错误有效分类,可能是粗心错、计算错、思维错、方法错等等。分好类的图片,最后再通过教室电脑展示在学生面前,对学生产生很强的冲击感,同时容量大,避免重复,作业反馈的效率将会大大提高。
面批式“对话反馈”“面批”就是当着学生的面批改学生的作业并加以分析、指导、帮助,是教师经常应用的批改作业的方式。利用课堂课间时间,逐个当面批改作业是帮助学生学习的一个高效的好方法。“面批”比“背靠背批改”作业更有优势,能够有效落实知识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实现个性化辅导、让学生知道错在哪里并及时改正,是很高效的一种反馈方式。
评语式“积极反饋” 教师往往习惯用“√”或“╳”符号来评价解题正误,这是一种消极的作业反馈,并不能对每个学生的解题思路、方法、过程、习惯与能力等做出准确的反馈。学生看到自己做错了,也不知道错在何处以及出错的原因,也就很少改错,这样长此以往,直接影响了学生的作业情绪,也影响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因此,教师批改作业时,务必“肯定的、积极的”正反馈,针对每个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在批改时教师要斟字酌句地给予恰当的评语,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对优等生的作业评“提高点”、对中等生的作业评“闪光点”、对后进生的作业评“进步点”,让学生从教师的“强制订正”转变为自己的“主动纠错”。积极反馈是激发学生积极对待作业的有效手段。
反思式“高效反馈” 作业反馈阶段的最后一个环节是作业订正。加涅提出的教学活动设计理论指出:学习者听到的内容能记住l0%,读到的内容能记住20%,看到的能记住30%,做过的事能记住70%。所以,有效的作业反馈尤为重要。教学实践表明,在有效的作业反馈中,作业订正的内涵也应该是极其丰富的,应该包括订正登记、作业反思、错题归类、补救习题等。很多教师虽然能够坚持每日进行作业订正登记,但很少会组织学生撰写错误原因,进行深层次的反思交流。其实,作业订正之前,如果让学生先主动分析错误原因,不仅能使订正取得良好的效果,还能显著改善学生的学习品质。因此,作业订正应该大力提倡学生进行“作业自我反思”,从而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例如,我们一直在强调,学生的错题本必须要体现最初的想法(错误的想法)、解题的思路(读题和破题)、解答的过程(用自己的语言)。对于错题本,要求学生要多问四个为什么。一是为什么错了?分析原因,找到问题源出;二是应该怎样做?标明解题的正确方法及依据原理;三是有无其他方法?哪种方法更好?对比归纳,思维求异;四是能否进行变通?一题多变,思维发散。
实践证明,有效的作业反馈,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热情,增进师生的感情,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体现教师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提高了作业的有效性。
总而言之,有目的、有情境、多样化、多层次的作业设计,多样化的批改作业,综合运用的恰当的作业反馈,都是“减负”的有效手段,更是“提质”的策略。
【本文系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指向减负增效的高中物理作业优化设计和实施的案例”(课题编号:HDGH20210889)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