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生平
摘 要:“议题式教学”是教学改革进程中出现的新型教学模式,它被用于道德与法治课堂,是提升学生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的重要途径。对于初中生来说,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探究性和灵活性的议题,才是激活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关键。本文分析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议题式教学的相关特点,并立足议题式教学,论述了议题选取、情境创设、合作探究、实践活动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议题式教学;初中道德与法治;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2)18-0153-04
Application strategies of topic-based teach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ethics and rule of law classrooms
YANG Shengping (Liujiaxia Middle School, Yongjing County, Gan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Issue-based teaching" is a new teaching mode emerging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reform. It is used in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classrooms and is an important way to improve students' moral quality and the concept of rule of law.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opics that are interesting, exploratory and flexible are the keys to activating students to study ethics and the rule of law.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levant characteristics of topic-based teach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ethics and rule of law classrooms, and based on topic-based teaching, discusses the relevant strategies of topic selection, situation creation, cooperative inquiry, and practical activities.
【Keywords】Topic-based teaching; Junior high school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Application strategy
道德與法治课程是学生德育的立足点,它注重道德意识和法治观念的普及,关注品格行为和情感认知的培养,所以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初中阶段非常重要的课程之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学校教育更加侧重学生个体能力的综合发展和成长能力培养,而并非局限于传统的知识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从学生主体出发,探索适合他们的教育手段,以引导学生的思维、塑造他们的品德。自此,注重探究的“议题式教学”思想逐步凸显,并在课堂上逐步应用。
1.“议题式教学”理论概述
什么是“议题式教学”呢?它是以某项议题为核心,围绕议题展开一系列的知识探索活动,并据此为线索,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吸纳知识、培养能力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议题式教学的关键就在于在议题牵引下的一系列围绕议题的活动过程,学生在这样清晰的线索下,就能够明确主旨,梳理思路,精准地开展相关的探索学习活动。由此可见,议题式教学是一种注重牵引、启发和推动的教学活动。
在当前的教学进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以自主为核心,以兴趣为动力,以探究为路径,是注重学生综合化发展的教学,而这正符合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他曾经指出:“学的意思,是要自己去学,而不是坐而受教。”这充分体现了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思想。诚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正视自己的主体地位,才能有效地完成学习这项活动。而议题式教学,首先充分肯定了学生在学习中的角色定位,教师借助议题引导学生怎样学,而学习过程是通过学生主动探索来实现的。由此可见,议题式教学符合教学核心思想的教学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展开议题式教学,将有效地指引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凝练核心内容,促成综合素质。
2.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开展议题式教学的特点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由于牵涉到很多道德层面、法治层面的知识,继而使课堂内容并不十分容易理解,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就会在晦涩的知识中消耗殆尽。因此,在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学方法必然应当具有激活学生兴趣的能力。此外,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解析性和应用性,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同时还需要能够灵活应用,而议题式教学恰好对应着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相关需求,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趣味性。议题式教学以具有启发性的议题为线索,学生学习的过程就像是解开谜团、探索未知的过程,这极具趣味性,使学生更愿意参与其中,摆脱了传统教学问题的单一性弊端,使课堂更加丰富和立体。
第二,探究性。议题式教学与主题式教学不同,它更注重议题的牵引,是一个综合性的全过程探索学习活动,学生围绕议题开展一系列的探索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方向,这极具探究性,能够在系统的综合性活动中推动学生探究能力的全面提升。
第三,灵活性。议题式教学的议题往往是结合生活的,而不是空洞的,而生活具有多变特性,可做议题的内容更是丰富多样,这就使议题式教学具有独特的灵活性,每种生活事件中都可能蕴藏着丰富的道德与法治内涵,无论是议题的选择还是学生的认知都具有一定的灵活度,而不具备固定的答案或者结果,这也使学生的思维能够灵活运转。
3.议题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应用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在这个时期,学生的身心都快速发展,思想需要正确的引导和合理的疏导,这样才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树立良好的品行。而议题式教学不仅注重学生的需求,也遵循学生学习的特点,用极具吸引力的议题引导学生去自主探索、自主品味、自主感悟,是具有开放性的学习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往往能更加深入地理解道德与法治内容,因此教师应当有效挖掘议题式教学路径,使之有效地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进行应用。
(1)联系实际,合理确定议题
议题是贯穿教学的关键线索,是开展议题式教学的前提。选取议题的过程对于有效开展议题式教学具有十分关键的意义。合适的议题能联结教学知识与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应有的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和情感,而如果议题不合适,则会使学生的探索受到阻碍,或者无法联结知识与认知,从而只能获取碎片化的知识,无法建构出具有关联性的知识体系。由此可见,在开展议题式教学时,议题的确定是首要任务。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可用于确定议题的内容有很多,但适合的主题却各不相同。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有与社会热点相关的,有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等等。要想选取合适的议题,教师就要结合教学的具体目标精准确定,从而有效地开启议题式教学。
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命的思考》的教学为例,生命对学生而言是既熟悉又陌生的,熟悉是因为有了生命,我们能够享受每一天的经历,看到时代的发展,体验生活的乐趣,而陌生是因为我们拥有生命,但却看不见摸不着,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它常常被忽视,被忘记,我们无法体会它的重量和价值。然而,生命教学是非常重要的,要让学生真正理解生命,正视生命,他们才能够珍视它的存在,才能发挥它的价值。生命价值是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尤其是对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此时的他们面临身心的巨大变化,如果不正确看待生命和生活,将导致无法想象的后果。由此,教师可以“发现生命的价值”为议题,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探索生命的奥秘,通过日常的生活事件理解生命对自己和社会的宝贵意义。在确定该议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如生活中见过生命最长的人是谁?见过生活最有意义的情形有哪些?通过这些铺垫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有关生命的内涵。而后通过一些实际的案例,激活学生对议题的理解。比如,引导学生观看有关长寿村的报道资料,了解长寿背后的意义,那是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是对坚持锻炼、精神愉悦的追求。在这样的案例背后,就是人们对于生命意义的理解。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了解张桂梅等“平凡英雄”的事迹,从他们甘愿为人民服务的付出中感受他们对于生命价值的追求。生命可以闪耀着光辉,也可以平安顺遂,这是每个人对于生命的诠释,而无论是哪一种,都意味着要珍视生命,正确地去看待生命,而不是茫然地去挥霍生命。借助这样的议题,学生就能够认真地去思考自己对于生命的追求,从客观的角度去看待生活,从而实现思想和认知的提升。
(2)创设情境,正确引导思考
都说“知识来源于生活”,的确,即使是与思想品德相关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其内容也都源自生活的启发。由此可见,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离不开对生活的理解和探索,所以议题式教学也都应当围绕生活的影子,开展对生活的探索。而情境是议题式教学的活动载体,它将所选议题以场景化的方式呈现,这更加有利于学生去理解议题,并且在立体形象的议题中开展探索和思考。而议题式教学的相关情境是以问题为核心的,通过问题的牵引,引导学生去听、去看,从而接受不同的思想和行为,理解不同的知识和理念,因此,在教学时教师需要注重情境的创设,通过不同的情境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激活他们的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思考更好地渗透道德与法治理念。
仍然以“发现生命的价值”议题为例,感悟生命的价值需要切身的体验,单一的理论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教师需要创设不同的情境,帮助学生置身真实的场景之中,从而引发他们对生命的思考,而不只是纯粹的含义理解。比如,教师经过筛选和设计,创设出以下情境:
【情境】一辆公交车在行驶过程中突然着火,乘客都被困在车厢中无法脱身。此时小明以及几个同事正好路过,发现火情赶紧跑过去救人,并且安排其中一个同事拨打了119和120电话。
问题(1):小明和同事发现火情,立即跑上去救人,他们不害怕危险吗?你们认为他们是不珍视生命吗?
问题(2):小明他们在上前救人的同时,还拨打了救援和医疗电话,这与珍视生命有什么关联?
通过这样的情境设置,学生能够设身处地地理解情境中人物的行为,能够从旁观者的角度看待他们对待生命的态度。小明及同事并非不珍视生命,而正是因为珍惜生命,才同等地對待他人的生命,从而愿意付出自己的努力去挽救他人。这是一种生命价值观的体现。同时拨打119和120电话,说明他们在救人时思路清晰,而不是盲目地救人,这更加体现了他们对待生命之重,知道选取什么方式能够最快地救助生命。对生命的思考是贯穿于生活中的,而如果不借助合理的问题,学生则会盲目思考,甚至无从下手,会使议题无法继续,因此,教师在设置情境时应当合理配置问题,在有效问题的牵引下,学生就会积极思考,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情境中的行为,从而与主体知识关联,形成良好的思维逻辑性和辨析性。
(3)合作探究,深化议题思想
议题式教学并非简单的抛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而是借助议题开展综合性的活动,其中探究就是议题式教学的主要途径。探究是指发现性的学习过程,它包含观察、发现、搜集、交流、检验等一系列自主学习活动。借助探究活动,学生就能深入地理解议题中的内容,以及与议题相关的思想,从而更好地认知生活中发生的事件。而议题式教学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地位,倡导学生自主、自动地开展学习,因此,教师在开展探究活动时,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开放空间,让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活动设计,自主地开展讨论、交流等探究活动,让他们在自由的形式下发挥主动学习的能力,深入挖掘议题,解决议题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不断深化议题所蕴含的思想。
以七年级下册《法律在我们身边》教学为例,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受道德和法律的约束,它们是保障我们生活正常运行的最重要规范。有的学生可能认为,法律约束买卖,管理犯罪行为,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没有太大关系,其实不然。在生活中无处不存在法律的影子,如道路上的骑行、行走等日常行为都受法律约束和保护。可以说,法律约束无处不在,而法律不仅仅是约束,同时也是对公民人身安全的保护。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议题“骑行中的法律”为线索,引导学生开展深入的合作探究,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法律与生活的关系,并且更好地开展生活行为。比如,教师可以借助模型化的探究工具,让学生选取探究的细分主题,有的学生选择电动自行车的骑行,有的学生选择摩托车或者自行车的骑行,还有学生选择共享单车的使用等,而后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模型工具,如优劣势对比分析、思维导图分析等,学生在模型中罗列出骑行过程戴不戴头盔、走不走机动车道、行进中的礼让行为等,而后逐个分析相关的优劣势,从个体角度和法律角度看待不同的行为和结果。通过这样的分析探究活动,学生不仅能更加透彻地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更能认识到法律之所以这样约束的根本原因和动机。排除危险、保障安全是法律实施的关键。由此,通过探究活动,学生也能更好地深化议题思想,从议题中看到相关的法律知识元素,从而正确地对待生活中的各项法律规范和行为约束,产生正确的观念和态度。
(4)开展实践,促成综合能力
实践是夯实理论基础的唯一路径。古往今来,在践行思想和理论的路途中,倡导的都是“知行合一”的理念。确实,“知中有行,行中有知”,尤其对道德与法治教育而言,心中的思想引导着行为,同时行为也影响着心中的思想,两者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整体。由此,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时,必然也应当同时重视知与行的融通,通过情境、探究让学生建立真知,理解道德与法治理念的内涵,同时,还需要借助实践活动,让他们的思想转化为真正的内在驱动力,使之成为引导日常行为的动力,从而实现行为和道德思想、法治观念相契合,最终不断提升学生的道德思想和法治理念水平,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成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在议题式教学时还应当注重实践活动的开展,借助实践活动,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培养学生的行为能力。
仍然以《法律在我们身边》教学为例,初中生属于未成年人,是受法律保护的。而并非其所有的行为都受法律保护,这需要视具体的情况而言。在该课中,为了让学生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法律权益,教师可以“如何保护未成年人”为议题,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先鼓励学生开展法律条文探索,从中寻找与生活相关的法律元素,并且结合现实的案例,进行分析和实践。比如,有一则新闻是一个婴儿被母亲遗弃在医院女更衣室内,后被某儿童福利院代为抚养。这样的事件抛出后,学生就能感受到遗弃婴儿是不正确的行为,而这个行为确实也触犯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继而教师再引导学生通过寻找法律规范,分析为什么遗弃是不对的?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包括哪些方面?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客观的视角评判母亲的行为,详细分析行为产生的原因以及后果,同时也要从未成年人的角度看待自己的权益。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从道德的层面发表自己的看法,分析该行为产生的社会后果。在实践中,学生转换了主体角度,并非从学习的角度去理解,而是从运用的角度围绕议题开展实践分析,这样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能让学生从综合角度构筑知识框架,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核心理念,从而逐步提升综合能力。
4.结语
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课堂是诠释社会和生活的课堂,它的知识具有关联性和迁移性,看似不同的主题却并非纯粹割裂的知识,而是具有一定内在联系的。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目标也并非单一的理论知识普及,而是要将道德思想和法治观念真正系统化地渗透到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中,而“议题式教学”正好契合这样的内容特点和目标倾向。议题式教学是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方法,它关注知识的系统性,能将碎片化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关联,从而建构起全面的知识体系,它使道德与法治课堂知识的教学不仅在形式上有所变化,同时在内容和结果上也产生了变化。因此,初中教师应当结合教学目标,灵活地设计具有趣味性和探究性的议题,引导学生利用情境和探究活动,挖掘知识的内涵,从而不断实现道德与法治层面的知識联结,促成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范成美.巧用议题式教学打造“三度”课堂例析[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07).
[2]蔡军.议题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新尝试的探讨[J].上海教育科研,2019(06).
[3]李小燕.议题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运用的策略[J].科学咨询,2020(24).
[4]赵思曦.整合·祛魅·拔高:议题式教学初探[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08).
[5]张立.议题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新尝试[J].华夏教师,2021(24).
[6]马耀斐.议题式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J].科普童话·新课堂(中),2022(05).
[7]袁珍.议题式教学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与实践[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35).
[8]李剑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议题式教学实践探索[J].华夏教师,20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