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防范及控制对策

2022-05-30 00:19柴莉莉
今日财富 2022年18期
关键词:会计人员行政事业单位

柴莉莉

在经济体正常运转过程当中,会计工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一般经济体对比,行政事业单位在我国经济运行当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它具有特殊性,所以,需要增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能力,防范会计风险。本文分析防范与控制会计风险的重要意义、会计风险的表现、出现会计风险的原因,阐述应对会计风险的措施,以期行政事业单位能更好地规避会计风险。

行政单位是遵循国家法律程序而行使对应的权力,处理相关国家事务,它是国家行政机关。事业单位是一种社会服务性组织,其职责是满足社会公益发展要求,经国家机关或其他部分组织借助国有资产,举办专门的各项活动,这些活动主要是与教科文卫类活动相关的。当行政事业单位产生经济业务活动,就会出现会计风险,因此,十分有必要增强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风险防范。

一、防范与控制会计风险的重要意义

(一)防范单位内部存在违规行为

防范与控制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避免产生违规违纪行为,比如:浪费、挪用、贪污和其他不良腐败现象,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合法合规行使职能,推动其充分履行社会管理职能,提高单位的管理效率,提升社会形象,更好地开展廉政建设。

(二)确保国有资产安全

重视开展防范与控制行政事业单位风险的工作,可以保证国有资产安全。行政事业单位从多个环节对国有资产实施管控,包括预算、购置、验收、使用、转让、调拨、报损、报销等,在开展上述操作时,需要及时依据相关规定上报至财政监管系统,保证资产安全与完整,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三)提供真实齐备的会计信息

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是确保会计核算的真实与齐备。行政事业单位在进行经济决策时,会以会计信息作为重要的参考,齐备、及时的会计信息可以增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决策能力。重视开展防范与控制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风险的工作,能够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与齐备,从而提供指导用于单位的决策、预算与管理工作。另外,会計人员需要实时了解国家的财经政策、法律法规,履行监督职能,监督资金的使用与业务管理,促使行政行为更加合法且有效。

(四) 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效率

开展防范会计风险工作有助于构建科学的部门联系,在这当中,明确区分各个部门的职责与权利,推动各部门步伐一致进行工作。从源头上,降低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风险,监督会计人员,防止产生违法乱纪的行为,进一步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的执行力,提升管理效率。

二、会计风险的表现

(一)工作任意、信息不真实

对于会计工作而言,会计信息不真实成为长期难以改变的弊端,特别是乡镇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体系单一,会计人员的能力与责任意识有很大不同。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缺少合理的人员配置,存在借岗使用、一人多岗的现象,工作量大且繁杂,致使工作更加任意,忽视会计核算,进而出现相应信息失真的现象。

(二)管理杂乱、资金流失

财政部在相关规定中,明确指明了会计风险管理的具体内容,然而,在执行当中,重视形式,或未落实到位。部分乡镇行政事业单位忽视会计工作,以及财政纪律,会计风险意识淡薄,缺少具有实际操作性的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程序与内部管理杂乱。此外,时有出现没有合理、规范管理与使用资金的情况,不重视预算管理,也未认真实施,项目支出的公用经费使用较为凌乱,没有做到专款专用;没有细致审核发票与报账单,致使国有资金流失。

(三)重于形式、营私舞弊

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开招标流程合法合规,只不过是一种形式而已,同时会有虚列商品与服务价格的现象,互相串标。在零散购买商品与开展服务当中,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会出现营私舞弊的行为,如:虚开发票、报销个人费用等。监督不到位,内部监督有名无实,中介审计、巡查重于形式,敷衍了事。近些年以来,各级审计部门与监察部门强化审计与督查力度,有力控制违规违法现象,如:私设小金库、违规公款吃喝、专款未专用、重大开支未通过集体研究等。另外,部分营私舞弊被转移,希望可以躲避政府监督。

三、出现会计风险原因

(一)缺少足够的会计风险意识

在业务产生当中,任意经济财务活动都会有一定的财务风险。在具体会计操作当中,许多会计人员可以依照财务准则实施操作,然而当面临突发事件时,却无法做出正确判断,也无法有效进行处理。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不重视培训会计工作人员,致使会计工作人员缺少足够的法律意识,思想道德素养低下,缺少自我约束能力。如此一来,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风险就会不断增加。

(二)会计人员综合素质过低

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直接决定了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工作作用的发挥程度。但是,一些会计人员本身综合能力较低,再加上工作环境与工资收入比较稳定,缺少紧迫感,工作热情低下,满足现状。还有一些会计人员缺少必备的专业会计知识,甚至没有会计资格证却进行会计工作,会计基础知识薄弱,缺少上进心与创新思维。

(三)内控制度存在不足

行政事业单位还没有构建全方位、严谨的内部控制体系。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制定了内部控制机制,却没有充分实施,有名无实。部分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分开设置重要与关键岗位,或者没有明确划分,致使一人承担多个岗位职责。许多单位出纳同时兼管印鉴与支票,部门单位财务部门由同一人负责做账与审核账目,这样极易产生财务管理漏洞,并埋下隐患,难以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

(四)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存在弊端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缺少足够的管理国有资产的意识,仅仅简单、简略地记录固定资产,缺少完整性,同时相关管理制度存在漏洞。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缺少固定资产管理与维护方案,致使固定资产出现下列情况:严重磨损、重复购置、使用凌乱或流失等。

四、防范会计风险的策略

(一)增强领导者的财务能力

若条件许可,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者可以接受专业财务培训,若条件不够,就可以整合财务管理控制手段至各个规章制度,制定完备、具有实操性的内控系统,清晰划分单位财务管理的权力与责任,科学分开与合理授权以利于全方位控制单位财务,确立单位的整体目标与财务目标,并据此来制定单位的绩效考核机制。

(二)优化与更新财务制度与内控机制

构建完备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机制与内控机制,方能确保单位的正常运行与可持续发展。首先,制定完备的单位财务制度与内控制度,精准找到本单位的潜在风险,结合相关岗位,制定相应对策,控制风险于零状态。通过财务报表,客观呈现单位内部财务情况,提供及时、有效、可靠的信息用于领导班子决策。不断优化财务制度与内控制度,有效分离不相容岗位,比如:分离支出环节与审批环节,分离资产处置与业务处置,分离预算业务管理与收支业务管理,分离资产保管与登记等,同时制定单位管理部门与人员的岗位责任与工作程序,充分整合单位的财务、业务、信息与绩效,促使本单位的财务内控制度迈向良性循环的方向。其次,制定长效内部审计机制。重视开展追究领导责任与内部审计工作,对领导干部与财务人员开展离任审计,同时还要监管审计单位内部的日常经济业务,此项监管与审计工作要长期坚持;实施定期审计与不定期抽查审计,保证财务制度与内控制度可以充分发挥其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提高单位预算内与预算外资金的安全度与专用性。最后,落实“三重一大”制度,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大额资金支出,邀请财务人员与纪检人员参加会议,重视内部的控制与管理工作。

(三)重视培训与管理会计人员,强化约束与监督工作

1.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首先,重视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提升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包括:遵纪守法、诚信、独立、客观等。设立会计人员的准入标准,行政事业单位一定要聘用具有从业资格证的会计人员,设置严格的处置制度,制约会计人员的职业行为,阻断无会计资质的人员上岗。

2.定期培訓会计人员,学习业务知识与业务程序,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重视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让会计人员学习最新的财务管理技术,娴熟会计电算化与财务管理网络化新技能,增强专业能力,防止由于缺少足够专业知识而出现会计风险。针对新入职的财务人员,要求其前往业务部门了解单位的业务内容与业务程序,以利于其尽早进入工作状态,并在平常工作中,及时发现与处理问题,阻断业务层面的风险。

3.可以以县区为单位,财务部门指导成立专业的代理记账机构,聘请专业会计人员,以给小型行政事业单位代理记账,这些小型行政事业单位的特点是机构独立,缺少充足的人员编制。

4.提升财务监督水平。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财务监督,它可以保证落实各项财务制度,为此,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提升内部财务监督水平。第一,应当优化财务监督体系,从监督管理的角度,进一步更新各项规章制度。负责财务监督工作的人员,需要把财务管理监督作为核心,主要对收入与支出开展监督,日常监督与专项检查并举,同时实施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着重监督检查货币资金、往来账目、票据使用状况等。第二,制定完备的预算管理机制,通过预算系统开展财务监督工作,分时段监督与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即:季末、半年末、年末等,大力发挥预算管理体系的警示功效,重视监督检查与绩效管理,促使行政事业单位严格实施财政纪律。

(四)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1.设立零基预算管理机制。遵循“一年定”原则,编制年度专项资金预算的模式,优化跨年度项目预算布置,变“一次性安排、分年拨付”的模式为“分年安排、流动管理”的模式,防止资金沉淀。

2.制定相应制度,缩减部门预算项目支出。对于“三公经费”,依据30%进行缩减,一般性支出依据20%缩减,部门预算项目经费缩减高于5%。

3.增强绩效目标管理。狠抓绩效,进一步打破利益僵化、专项资金只能增不能减的局面。把绩效目标定为预算编制与申报项目的前提条件,统一缩减低效与无效的支出,统一取消非重点、非刚性与非当前必需的支出。

4.清理专项资金。深入清理现有财政专项资金,同时把清理结果应用于预算编制当中。

5.不断盘活“三资”。实施开源节流,提升“盘活存量即做大增量”的意识,多种措施同时实施,多方共同协作,促使存量资产、资金与资源能够“活”起来。

6.准确下达中央资金。各级财政要在第一时间拨付中央下达的资金到乡镇,保证资金用到实处,如:帮扶企业、项目或群众,严禁挤占挪用。

7.财政部门协同审计部门设立全方位的临近体系,各级专项资金财政部门应当直接拨付到点,审计部门则要专项审计拨付的状况,严厉禁止违规违法行为,如:虚报冒领、截留挪用等。

8.重视预算执行管理工作,严格控制支出渠道,设置监测预算、督导预算、通报预算的管理体制。针对没有达到预算执行率标准的单位,相应收回进度拖沓的项目资金,统筹到其他项目。针对全年预算指标使用率不到80%的支出项目,在年末一并收回剩余指标;针对全年预算指标使用率不到90%的支出项目,第二年依据5%的比率扣减年度预算;针对年度内以申报用款的计划却未产生实际支出的预算指标,全部收回到国库。针对11月底没有使用的公共项目资金,就要全部收回,统筹用到党委、政府的其他重大事项。

9.重视管控支出。确定工作原则,在安排资金方面,暂时搁置非必要的其他专项工作,包括:执行条件尚未成熟、非全局性、非安全必要,对于需要安排的资金,则由政府部门集中研究决定。

10.增强预算约束,遵循以下原则:“先预算再支出、无预算不支出”,重视评定支出政策的财政的承受能力,坚定取消华而不实的项目。

结语

伴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行政事业单位所面对的会计风险变得更加多样化、复杂化,对此,行政事业单位要努力建设财务制度体系,进一步优化更新会计核算系统,组织各项培训提升财务人员的综合素养,从而更有力防范与控制会计风险,促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良性发展。

猜你喜欢
会计人员行政事业单位
行政学人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小议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行为的合理性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我国将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
关于基层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探讨
行政为先 GMC SAVA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