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天动地望夫石

2022-05-30 10:48马志飞
百科知识 2022年15期
关键词:山头丈夫诗人

马志飞

“望夫处,江悠悠。化为石,不回头。山头日日风复雨,行人归来石应语。”这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的一首诗,题为《望夫石》。诗句平淡质朴,从表面看是在描绘江边一块孤立的石头,实则向我们讲述了一段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千百年来,望夫石已经成了忠贞不渝的象征,我国许多地方依然流传着关于它们的传说。

如今,到哪里才能找到望夫石的身影?这些望夫石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

千年咏叹

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对年轻夫妇婚姻和谐美满,后来,丈夫不幸被征调服徭役,妻子思念丈夫,每日登上山头遥望,期盼丈夫归来。遗憾的是,许多年过去了,丈夫始终音讯全无,日日遥盼丈夫归乡的妻子最终化作山上的一块石头—这块石头依然保持着翘首遥望的姿态。后来,人们就把这块石头称作“望夫石”。

其实,类似的传说还有很多,几乎家喻户晓。有学者认为,这是我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一类传说故事,都是从一位坚贞的妻子的故事演化而来。其中,有的故事中,丈夫到边关服劳役或兵役而生死未卜;有的故事中,丈夫外出谋生,常年不归;还有的故事中,丈夫因为与恶势力作斗争,最终献出了生命……此类故事的情节大同小异,并且由此衍生出许多相似的地名,除了“望夫石”之外,还有“望夫山”“望夫台”“神女峰”“石夫人”,等等。

生离死别的爱情自古以来就是诗歌永恒的主题,望夫石以其深情动人的形象和令人心碎的凄美传说感天动地,许多诗人都以之为题,留下了不朽的诗篇。唐代诗人刘禹锡有诗曰:“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苦相思。望来已是几千载,只似当时初望时。”孟郊诗曰:“望夫石,夫不来兮江水碧。行人悠悠朝与暮,千年万年色如故。”元代诗人胡奎诗曰:“妾心化石石不转,妾身化石石不移。身心与石若可转,千里万里夫当归。”这些诗篇字字珠玑,声声泣血,传颂千年,至今读之依然令人落泪。

遍布各地

既然有那么多古诗词以望夫石为主题,那么古人诗歌中所指的望夫石究竟在哪里呢?

据考证,唐代诗人王建笔下的望夫石位于今天湖北省阳新县境内。南朝刘义庆编写的志怪小说集《幽明录》中记载:“武昌阳新县北山上有望夫石,若人立者。傳云,昔有贞女,其夫从役,走赴国难,携弱子饯送此山,立望而死,形化为石。”唐代诗人刘禹锡笔下的望夫石则位于安徽省当涂县西北,是他在和州(今安徽省和县)任刺史期间所见。还有很多古诗中提到的望夫石,因历史久远和自然环境变迁,今天已难寻踪迹。

或许是关于望夫石的故事太过感人,或许是望夫石的名气太大了,不少地方纷纷借用其名,并通过移花接木的手段套用缥缈的传说,致使望夫石遍地开花,大有泛滥成灾之势。这种做法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望夫石的千年美名。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元和十四年至元和十五年(819—820年)任忠州(今重庆市忠县)刺史时,曾在一条道路旁看见一尊石像,并为之写下一首《蜀路石妇》。诗中说,有一位女子在丈夫出征后独自侍奉公婆达20余年,后人为了赞美她的孝顺和忠贞,为其雕刻了这尊石像。在诗的最后,白居易写道:“不比山头石,空有望夫名。”意思是说,这尊石像可比山头上那些望夫石强多了,因为它的背后是实实在在的真人真事。言外之意很明显,山头上那些所谓的望夫石都是自然产物,它们身上流传的故事也只不过是人们附会上去的,徒有其名。

自然杰作

大自然是最杰出的雕塑师。事实上,那些惟妙惟肖、造型各异的望夫石都是在风刀雨剑之下自然形成的结果:有些是因长期风化而成,有些则是因流水侵蚀而成……在河流侵蚀地貌、海岸侵蚀地貌、花岗岩地貌、岩溶地貌以及丹霞地貌中,都会出现这样的石柱景观。

纵览古诗中提到的望夫石,它们大多是水边突出的巨石,通常被称为石矶,属于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唐代诗人唐彦谦曾作一首《望夫石》,开篇即写道:“江上见危矶,人形立翠微。妾来终日望,夫去几时归。”他所说的望夫石其实就是江边上的一块陡立巨石。安徽省马鞍山市西北的长江岸边有一座望夫山,人称“小九华山”,又因其山形似枣状而被称为“枣子矶”。在其附近临江处有一块高约2米的望夫石,酷似人形。李白曾为之写诗咏叹:“云山万重隔,音信千里绝。春去秋复来,相思几时歇。”遗憾的是,这块望夫石后来在人们开山时不幸被炸裂而坠入江中。

在沿海地区,望夫石的造型也十分常见,它们是浅海边的礁石或海蚀柱,因长年累月受到海浪侵蚀而形成。山东烟台的南长山岛上有一座礁石名为“望福礁(旧称望夫礁)”,其外形犹如一位头戴围巾、怀抱婴儿的妇女在等待远行的丈夫归来。类似的景观还有青岛的“石老人”,它其实就是一根高达18米的巨大海蚀柱,远远望去,酷似一位驼背老者站在海中远眺。

在香港沙田区狮子山隧道入口附近的小山上,矗立着一块高约15米的巨石,巨石顶部有一大一小两块石头并排而立,其轮廓酷似一位身背婴儿的女子,只见“她”微微弯曲着身子,一动不动地遥望着天边。这是当地最著名的地标之一,曾被誉为“香港最美的岩石”。实际上,它是花岗岩风化的结果,因其内部布满了纵横交错的节理,在流水、空气以及各种微生物的长期作用下,沿着节理方向逐渐风化剥落,最后变得支离破碎,从而形成难得一见的奇石风景。

情感寄托

在笔者刚刚从事地质工作时,一看到所谓的望夫石,首先想到的就是它的科学成因,如果听到有的导游向游客绘声绘色地讲述其离奇的传说故事,总会嗤之以鼻,甚至忍不住想拿自己的专业知识去“揭穿”他们。

随着年龄渐长,走过许多地方,读过许多诗,经历过生离死别之后,笔者的内心深处更愿意相信,望夫石就是忠贞爱情的化身。因为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望夫石不只是大自然的杰作,更是一种精神寄托。在其背后,有着刻骨铭心的情感寄托和融入其中的文化内涵,而这是任何自然力量都无法取代的。

猜你喜欢
山头丈夫诗人
魔法小女巫
我丈夫是得抑郁症了吗?
丈夫做事先斩后奏为哪般?
晒娃还要看诗人
诗人猫
东山头遗址与岗子遗址
我爱丈夫,胜过自己
诗人与花
领导干部要破除山头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