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的贵族妇女,常在举行祭祀大典时戴一种用丝织品制成的头饰,这种头巾式的头饰叫巾帼,其上还装缀着一些金珠玉翠制成的珍贵首饰。《晋书·宣帝纪》中记载,诸葛亮派人给司马懿送去的“巾帼妇人之饰”即是此物。因巾帼这类物品是古代妇女的高贵装饰,所以后人又把“巾帼”作为妇女的尊称,并把妇女中的豪杰人物称为“巾帼英雄”。
“续弦”是男子再娶、续婚的意思,当然多指前妻亡故之后的续娶。要理解这个词语,需从古时形容结婚的词语说起。古代男女婚配结合,常被比喻為“琴瑟之好”。此说来自《诗经》中“琴瑟友之”的说法,以弹琴演奏互友互爱比喻结婚。所以妻子死亡就被比喻为“断弦”,再娶即成“续弦”了。
“瘪三”是产生于上海后传遍全国的一个词语。《现代汉语词典》注明:“上海人称城市中无正常职业而以乞讨或偷窃为生的游民为瘪三。”此词在民国初年已经产生,由语言学家黎锦熙编纂的《国语辞典》便将“瘪三”收入词条了。在旧上海,瘪三是社会最底层的一个群体,但范围较模糊:有个体的,也有二三人合伙的,还有结帮的。可以说,瘪三是旧上海的一道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