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海霞
南昌,地处赣江、抚河下游,鄱阳湖西南岸,是江西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和交通中心,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被“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称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地。
近代的南昌更是让人如雷贯耳。1927年8月1日,在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的领导下,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率领党所掌握和影响下的军队,在南昌城头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新纪元。
1933年7月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将8月1日作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此后,各时期的人民军队都将8月1日当作自己的生日,8月1日最终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南昌也因此成为著名的革命英雄城市,被誉为“军旗升起的地方”。
南昌自古就有“粤户闽庭,吴头楚尾”和“襟三江而带五湖”之称,水陆交通发达,形势险要。在不同历史时期,南昌先后被称为豫章(汉)、洪都(隋唐)等,是历代县治、郡府、州治所在地,向来繁荣昌盛。
作为一座悠久的历史文化名城,南昌城的历史究竟有多久远?
南昌境内的安义曾出土过50万年前的旧石器。在南昌市区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的石斧、石箭头等则证明,至少早在5000年之前,就已经有远古人在这里居住、生活。至3000年前,商周时期的居民在南昌青山湖至青云谱一带繁衍生活。不过,当时的古文献中很少提及南昌,《禹贡》中则简单地将其归为扬州之域。南昌春秋时期属吴,战国时期属楚。因地处吴、楚交界,两国多于此相争。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实行郡县制,今南昌一带属九江郡,郡治设在寿春(今安徽寿县)。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后,派大将灌婴率兵平定江南“吴、豫章、会稽郡”。灌婴平定豫章后,设官置县,首立南昌县为豫章郡之附郭,取吉祥之意的“昌大南疆”“南方昌盛”为县名。灌婴奉命驻军当地,筑“灌城”,次年修筑城池,城址在今南昌火车站东南约4千米的黄城寺,该城周长十里八十四步,人称“灌婴城”,开创南昌建城史,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从那时起,南昌一直是本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城市规模逐渐扩大。
南昌有着丰富的文化传承和珍贵的人文印记,这里名人辈出,孕育了中国音乐鼻祖伶伦(洪崖先生),汉代南州高士徐孺子,净明道派创始人、晋代治水专家许逊,明末清初写意画大师八大山人(朱耷)等名家,朱熹、王阳明等历代大家在南昌留下了传诵千古的佳话轶事和不朽诗文。南昌历史文化遗存众多,拥有600余处文化遗址,滕王阁被誉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西山万寿宫为道教净明忠孝道的发祥地,汉代海昏侯墓的考古发现震惊世界……
南昌不仅是江西省省会,也是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这里拥有“一江三河串十湖”的发达水系,赣江穿城而过,城市水域面积占比近30%,在全国各省会城市中排第一,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水都·鄱湖明珠”。漫步在城内,走不远就能看到一条河,再走不远就会看到一片湖,各类湿地面积占比超过20%。市区西枕梅岭西山,不仅水多,而且城市绿化覆盖率高,达43%,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
近几年来,没有哪一个新发现的考古遗址像海昏侯国遗址一样引人注目。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遗址区由3.6平方千米的海昏侯国国都紫金城城址、第一代海昏侯刘贺墓园、城址西部及南部墓葬群组成,是我国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格局最完整、内涵最丰富的典型汉代列侯国都城聚落遗址,为研究西汉侯国提供了全面的史料。其中,第一代海昏侯刘贺的墓园自2011年开始考古发掘以来,共发掘出各类珍贵文物约1万余件(套),其数量、品类之多均创我国汉墓考古之最。
南昌市及其附近還有安义古村、青云谱和百花洲值得一游。安义古村群地处安义县境内,保存有明清宅院120余幢。青云谱在南昌市南7.5千米处,为清初著名画家八大山人朱耷的故里。这里始建于东晋,唐改太乙观,道教天师万元振在此修道;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改称青云谱。朱耷及其弟在此出家为道士。院内有前、中、后三殿,前殿祀关羽,中殿祀吕洞宾,后殿祀许逊。后殿院中有5棵桂树,相传为万元振手植,五尺以下,各棵自立;五尺以上,合而为一。谱内藏有八大山人的许多字画。百花洲在南昌市东湖区一带,共有三洲,其中两洲在八一公园内,是南昌市的著名古迹,始建于南宋。
对于所有南昌人来说,八一广场都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这里不仅是南昌的城市中心,而且是南昌的城市标志。
广场位于市区主干街道的交汇处,原名人民广场,始建于1952年,后经多次改造与扩建。它以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升旗台为主,以金水河、音乐喷泉、军史浮雕、军史长廊等为辅。
八一纪念塔坐落于八一广场南端,为纪念八一起义50周年而建,也是八一广场的标志性建筑。纪念塔为长方形,高53.6米,正面镌刻着铜胎鎏金大字“八一南昌起义纪念塔”,下面分别嵌着刻有“1927.8.1”和“八一南昌起义简介”的花岗岩石碑;其他三面各有一幅反映南昌起义的大型人物浮雕,分别是“宣布起义”“攻打敌营”“欢呼胜利”;塔身两侧各有一面翼墙,嵌有青松和万年青环抱的中国工农红军旗徽浮雕;塔顶由直立的花岗岩石雕“汉阳造”步枪和用红色花岗岩拼贴的八一军旗组成。
升旗台位于广场中心南面,其南北两侧分别镌刻着毛泽东手书“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以及江泽民亲笔题词“军旗升起的地方”。广场中部四周还竖有8块反映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题材的浮雕,分别是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斗争、红都瑞金、万里长征、敌后抗日、解放战争和钢铁长城。其背面则是以江西现有的8个国家级风景名胜—井冈山、庐山、三清山、三百山、龙虎山、仙女湖、梅岭、龟峰为题材的山水浮雕。
在升旗台北侧的中轴线上,铺设了一条49米长、4.9米宽、由透明玻璃构成的军史长廊,长廊通过32块汉白玉雕,以地面橱窗的形式呈现《八一军史石刻大事记》,展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伟大成长史。
广场最南端是新开辟的追忆区。人们在这里可以看到更多的八一元素,了解更多的中国革命历史。该区域有一面红色文化砂岩浮雕墙,其北侧是一条步道。浮雕墙高4米,总长约193米,墙上的每一颗五角星对应一幅浮雕,18幅浮雕涵盖了江西省最具历史代表性的红色建筑,使广场的红色文化氛围更加厚重。
坐落在南昌市中山路380号的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被誉为“中国军史第一馆”。
纪念馆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八一起义总指挥部旧址大楼,另一部分是一座崭新的现代化纪念馆。除了八一起义总指挥部旧址大楼,纪念馆还包括贺龙率领的第二十军指挥部旧址、叶挺率领的第十一军指挥部旧址、朱德创办的军官教育团旧址和朱德旧居,保存有当年的武器、信函、刊物、生活器具等珍贵文物。
纪念馆大门的门楣上悬挂着陈毅手书的“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金匾。进入大门,迎面是一座名为“南昌起义”的大型铜雕。铜雕后面那座灰色的5层建筑就是著名的八一起义总指挥部旧址。大楼原为江西大旅社,建成于1924年,坐南朝北,砖木结构,平面呈“回”字形,中部为天井,共有96间房,为中西合璧式建筑。1927年7月下旬,贺龙领导的起义部队到达南昌,包下这里。之后,在喜庆礼堂召开会议,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书记,李立三、恽代英、彭湃为委员的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江西大旅社因此成为南昌八一起义的总指挥部。1956年,在指挥部旧址上建起了最初的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
如今,一楼已按原貌恢复了当年举行领导会议的喜庆礼堂以及天井两侧的警卫和卫生处部分住房,二三层则辟为陈列室和题词纪念室。总指挥部二楼是组织和领导起义的领导住宿和开会的地方。其中的25号房间曾是周恩来在起义时工作的地方,房内陈设的镜柜是原物。纪念馆里的重要遗存还有伴随周恩来多年并在八一南昌起义期间使用的一条毛毯、朱德用过的手枪、贺龙用过的怀表、南昌起义时慰劳起义军的捐款与回信以及喜庆礼堂中的太师椅和茶几等。
旧址大楼后方的新馆是为纪念建军80周年扩建的。大楼外观由步枪造型、八一字体组成的长城图案和印有五星图案的装饰玻璃方框构成,庄严肃穆。
走进展馆,大厅中央是震撼人心的“石破天惊”雕像,一只强劲有力的大手从崩裂的石块中伸出,紧扣着汉阳造步枪的扳机,背景是一面鲜艳的“八一军旗”,彰显南昌八一起义石破天惊第一枪的雄伟气势,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其中的一块石头上印记着起义打响的时刻—1927年8月1日凌晨2时。
该雕像周围是全国首创的大型组合雕塑,全景式再现了准备起义、民众支援、打响第一枪、欢庆起义胜利、南征下广东和会师井冈山六大主题内容。
展陈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南昌起义和人民军队的光辉历程,将南昌起义以来我国的“强军之路”用多种形式展现出来。
来南昌,一定要去滕王阁,感受一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美。
滕王阁位于赣江东岸,依城临江,瑰伟绝特。它始建于唐永徽四年(653年),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始建而得名,又因王勃的《滕王閣序》而流芳千古。文以阁名,阁以文传,滕王阁历千载沧桑而经久不衰,与黄鹤楼、岳阳楼并称江南三大名楼,居江南三大名楼之首。
滕王阁是南昌的吉祥风水建筑,素有“西江第一楼”之誉。它虽始建于唐朝,但在其后各朝代屡毁屡建,重建次数多达29次。现存滕王阁是20世纪80年代重建的仿宋建筑,占地4.16公顷。其主体建筑共9层,重檐歇山式大屋顶,净高57.5米,保有唐阁“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的雄伟气势。其建筑式样以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偕弟子莫宗江在1942年根据“天籁阁”旧藏宋画绘制的《重建滕王阁计划草图》为依据,并参照了宋代的《营造法式》。
登楼而上,赏赣江风景,四时不同:春季,周围树木由金黄逐渐变得翠绿,阵阵春风拂面;夏季,江水浩浩荡荡;秋季,树叶由绿变黄,江水清澈;冬季,万木萧条,冷风呼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