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婷
位于广场中间的四河喷泉的雕塑描绘了四位河神。
纳沃纳广场堪称罗马最美丽的广场——震撼人心却又亲切怡人,古典之美与生活之美在此完美融合
广场南端的摩尔人喷泉的“特里同”雕塑。
蔚蓝明亮的天空,色彩缤纷的民居,华丽的宫殿和肃穆的教堂,雄伟高耸的方尖碑和生动的喷泉,再加上络绎不绝的游客,座无虚席的咖啡厅和琳琅满目的纪念品商店……纳沃纳广场堪称罗马最美麗的广场——震撼人心却又亲切怡人,古典之美与生活之美在此完美融合。
这座形状奇特的广场建立在两千年前的古罗马竞技场之上,遂取之马蹄形状,其最初的名字为“阿戈内”(Agone),拉丁语的“竞技”之意。公元85年,弗拉维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图密善(Domiziano)在此修建了一座专门用于田径比赛和娱乐活动的竞技场,并使其见证了岁月的移转。
古代世界最著名的竞技场莫属于斗兽场(Colosseum),但很少有人知道与斗兽场同时期建成的、同样受到古罗马人喜爱的图密善竞技场。原因很简单,图密善竞技场已被埋于地下,并隐藏在一个誉满天下的名字——纳沃纳广场的背后。
让我们回到公元1世纪的古罗马,奥古斯都王朝以尼禄之死而结束,短暂的乱世后,弗拉维王朝登上舞台——父亲维斯帕乡和兄长提图斯之后,而立之年的图密善获得皇帝宝座。该王朝修建的斗兽场也在图密善时代正式完工,血腥刺激的角斗士表演登上了历史舞台。与此同时,图密善还确定了祭祀朱庇特神的正式节日,在这个节日要举办音乐、体育和马术表演,还要按照希腊方式进行文学和音乐比赛。体育比赛和文化表演交替进行,来愉悦最高神明,更为了满足图密善作为古希腊文化追随者的个人爱好。
为了给这些活动一个更合适的举办场所,图密善决定修建一座竞技场和一座音乐厅。这2座建筑都为典型的希腊风格,选址于战神广场的中央。
在古罗马时代,田径运动从未像角斗士或动物狩猎,甚至战车比赛那样受到大众的青睐。在罗马人的观念中,体能是用来征战或用于公共工程的,而实践田径完全是为了身体的美观,缺少激烈对抗、血腥场面的田径运动实在没有吸引力。只有图密善皇帝,通过建造这座竞技场,成功地为罗马提供了一个持久的田径赛事,并用独创性的表演和壮观场面逐渐征服了罗马人。
众多运动中,摔跤运动是最具观赏性的,其诞生是为了将公众喜爱的双人决斗比赛正式合规。当时的摔跤运动允许运动员使用拳击、头撞、撕咬,使对方脱臼,进行挑衅并使其窒息,但不允许伤害眼睛和致对方死亡。类似的拳击比赛同样受到了民众欢迎,不过运动员不按体重分级,只有年龄的区别。比赛中,拳击手们可以使用一种牛皮编制的手套,覆盖住双手或双臂。拳击手们可以攻击对方面部,因此,一个优秀拳击手的标志便是脸上没有疤痕。
当时的跳远比赛与今天十分相似,但奇特的是跳跃过程中会使用2个由石头或铅制成的圆柱形哑铃,其重量2—4公斤不等,通过摆动它们可以获得更大的前冲力,从而跳得更远。跑步比赛中,运动员们全都赤身裸体,甚至不穿鞋子,在一条由围栏环绕的土路上进行。图密善甚至还允许女子参加比赛。最艰难的跑步比赛叫做“重装步兵赛跑”,选手们要带着头盔、手持盾牌参加比赛。
除了田径比赛,受到伊特鲁里亚和希腊世界的影响,罗马自古以来就有一种叫做“卢迪”(ludi)的公共表演和庆祝活动,结合着宗教与体育因素。随着帝国领土的扩张和国家财富的积累,庆祝皇帝生日、加冕仪式、战争凯旋、祭祀神明,都要举行各种卢迪,工作日也不避讳,以至于大部分罗马贵族都把时间花在了参加卢迪和洗澡上,一片极尽享乐、腐朽堕落之景笼罩着罗马。
按照图密善的构思,在盛大的开幕式中,皇帝本人要在民众的欢呼声中盛装出席,宣布节日正式开始。历史学家苏埃托尼乌斯在他的《罗马帝王传》中写道:“他(图密善)脚穿凉鞋,身披希腊风格的紫色长袍,头戴一顶印有朱庇特、朱诺和密涅瓦三主神图像的金冠。祭师们围绕着他,同样身着华丽的长袍,只是头上的桂冠上印的是皇帝的英姿。”
图密善还热衷于修建寺庙和歌功颂德的纪念碑,加上举办各种庆祝活动,手头吃紧的他逐渐将矛头转向富有的贵族阶级,经常没收他们的财产来补充国库。在执政的最后几年,图密善变得十分残忍,对犹太人和基督徒发动过迫害,连自己的亲属也不放过。由于长期四面树敌,图密善被刺后很快被元老院处以“记录抹煞”,背负上了“暴君”的恶名。极尽奢靡的弗拉维王朝结束后,德高望重的涅尔瓦被推举为皇帝,更加繁盛的罗马五贤帝时代开始了。
整个帝国时代,图密善竞技场一直是古罗马体育比赛和节日庆典的中心。在公元217年的斗兽场火灾后,图密善体育场还短暂地被用作角斗士比赛场地。随后,另一位罗马皇帝亚历山大·赛维鲁对竞技场进行了修复。公元4世纪里,历史学家阿米亚努斯·玛尔凯里努斯还亲自拜访了图密善竞技场,并盛赞其宏伟宽阔。
根据传说,在基督教成为国教之前,竞技场还以成为迫害基督徒的地方而臭名昭著。罗马帝国覆灭后,竞技场遭到废弃,罗马人在其四周修建起民居,保留了古代竞技场的形状,并将这片废墟围了起来。后来,这个体育场和其他古罗马遗址一样,沦为了公共和私人的免费采石场,其砖石、柱子都被填入了新建的房屋和教堂地基中。随着城市的高度在多个世纪里不断升高,竞技场逐渐变成了一片凹地,每年8月雨季来临,广场便成为了一座令人厌恶的沼泽,有时甚至需要搭船穿过。也许就在那些古罗马辉煌逝去、混乱又令人厌恶的雨季里,再加上受到了罗马方言的影响,“阿戈内”被以讹传讹,变成了“纳沃纳”,意为“大船”。
根据有限的文字记载,竞技场遗址在10—11世纪里曾是教会的领土。13世纪里,罗马人民在与教皇的斗争中占得上风,这里成为了罗马地方行政官的管辖地,被时不时地用作表演、集会的场所。直到文艺复兴时期,纳沃纳广场还是传统的骑士操练场地和狂欢表演场地。比如在1476年,教皇西斯廷四世的家族在此举办了典型的中世纪马上长枪比武表演。除此之外,纳沃纳广场也曾是罗马最古老的农贸集市之一,是罗马居民们最常光顾的地方。但随着广场的名声越来越大,教皇决定将集市转移到附近的鲜花广场,而只在圣诞节前后在这里举办圣诞集市。
1886—1889年间,在广场北侧的修路过程中,罗马人发现了地下3.5米处的古罗马竞技场的部分穹窿和爱奥尼亚式柱子。如今,这部分被纳入图密善竞技场博物馆,游人们可以从人行道上俯瞰。在当今位于纳沃纳广场的圣阿涅斯教堂下,还保存着专供皇帝出入的西门遗址。而且在每一座环广场建筑的地下,都能找到竞技场的拱门遗址。罗马“会说话的雕塑”中最著名的一个——“帕斯奎诺”就来自图密善竞技场。16世纪初,一位署名为“帕斯奎诺”的人偷偷在雕像上贴了一首言辞犀利、抨击时政的诗歌,引发了一场公开的“斗诗”:诗人们请这座雕像代替他们发言,说出他们不敢公开畅谈的观点。“帕斯奎诺”从此成为了雕像的名字,也被赋予了新的使命:他了解时事,批评一切别人不敢谈及的人和事。即使今日社交网络已经十分普及,但帕斯奎诺依旧活跃在罗马文人之间。如今,“帕斯奎诺”被安置在纳沃纳广场的一角,成为了近当代意大利人抨击时政的地点。
1644年,教皇英诺琴佐十世(Innocenzo X)登上历史舞台后,其所在的潘菲利家族便要与巴贝里尼以及法尔内塞等贵族家庭一比高下:他们在其家庭宫殿所在的纳沃纳广场大作文章,欲使其极尽华丽,冠绝罗马。由此,古罗马竞技场的遗址被完全规划进新的广场,坐落在此多年的几座宫殿和房屋被迅速拆除。潘菲利家族委任了当时最杰出的一批艺术家来重建广场,这才有了今日名震天下的纳沃纳广场。
随着潘菲利家族的崛起,前任教皇与其巴贝里尼家族最青睐的藝术家贝尔尼尼遭到弃用,而曾经跟随贝尔尼尼学习的博罗米尼受到了重用。意气风发的博罗米尼在完成一座教堂的工作时,毫不犹豫地拆除了之前贝尔尼尼的成果。此外,他甚至为纳沃纳广场设计好了喷泉。而教皇英诺琴佐十世的嫂子、也是潘菲利家族的女主人唐娜·奥林比亚·梅达尔奇尼,才是艺术家的最终裁决者。据说,贝尔尼尼偷偷向她送上了四河喷泉设计的银制模型,完全说服了这位女主人,使其将喷泉的设计转手委任给了贝尔尼尼。两位天才艺术家之间的明争暗斗成为了几个世纪里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纳沃纳广场建立在图密善竞技场之上,取之马蹄形状。今日广场周边建筑物所在的位置是昔日竞技场的看台,而广场的场地则是曾经的竞技场。
贝尔尼尼设计并建造的四河喷泉位于纳沃纳广场的中间,喷泉雕塑描绘的是四位河神:非洲的尼罗河河神、亚洲的恒河河神、欧洲的多瑙河河神和南美洲的拉普拉塔河河神,代表着世界的四方。四位河神神态动作各异,带着强烈的隐喻意味。雕塑中央托起了一座来自古埃及的方尖碑,方尖碑顶端是潘菲利家族的象征——一只衔着橄榄枝的鸽子。根据一些传说,贝尔尼尼试图借用自己的作品来羞辱博罗米尼:他让原本面朝圣阿涅斯教堂的尼罗河河神遮住头部,以讽刺博罗米尼的设计惨不忍睹;他还让普拉塔河河神伸出双手做保护状,暗示粗糙的教堂即将要倒塌。
但通过文献研究发现,该传说是毫无根据的。因为文字明确记载,喷泉是在1684—1651年建成的,而教堂是在1652才开始动工的,且最初的设计师并非博罗米尼。另一方面,尼罗河河神被蒙住头部也有更令人信服的解释: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都曾试图寻找尼罗河的源头,但从未成功过,因此在古典艺术中,尼罗河总是被描绘成一位用枝叶遮脸的男神——这一设计并非贝尔尼尼的独创。
博罗米尼参与设计的圣阿涅斯教堂紧邻潘菲利家族的宫殿,最初是作为私人教堂而建。1652年,建筑大师吉洛拉莫·雷纳尔迪接受委任开始建造教堂,但次年博罗米尼半路接过任务,他大胆修改了前者的设计:增加了2座塔楼之间的距离,还设计了向后凹陷的正立面,使得教堂的穹顶更加突出。除了圣阿涅斯教堂,博罗米尼还参与修建了教堂旁边的潘菲利宫,在罗马留下多座设计精妙的教堂。但随着另一位教皇亚历山大七世的上任,贝尔尼尼又重新成为了教皇与其家族的宠儿,而受到健康和精神疾病折磨的博罗米尼最终在痛苦中自杀。
除了四河喷泉,纳沃纳广场还有2座欢快活泼的喷泉。广场的南端是摩尔人喷泉,描绘的是一位摩尔人与海豚摔跤的场景,周围有4个人身鱼尾的怪兽“特里同”。该喷泉最初由建筑师波尔塔完成于1576年,当时只有海豚和特里同;1653年,贝尔尼尼设计了一个站在贝壳上、抓住一只海豚的人类形象,得到了教皇的认可,最终由另一位雕塑家按照草图完成。广场的北端是海神喷泉位,是与摩尔人喷泉一起由波尔塔建造的。为了保持一致,罗马市政府于1878年通过公开竞标选出2位艺术家,增加了海神与巨型乌贼搏斗的雕塑,也使其获得了“海神喷泉”之名。
战后,纳沃纳广场也成为街头艺术家们的聚集之地。他们在此搭建画架,展示并销售他们的作品,或为路人制作肖像和漫画;另一些则拉奏乐器、表演杂技,引吭高歌,令这片宽阔之地始终充满着勃勃生机。在每一个骄阳升起的日子,成千上万的游客和居民慕名来到纳沃纳广场,不仅仅是为了欣赏这无与伦比的巴洛克杰作,更是为了感受这里两千多年的曲折历史,体验永恒之城最真实的甜蜜生活。
(责编:刘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