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收藏,有何奥妙?

2022-05-30 22:55艾佳
世界博览 2022年16期
关键词:贝类贝壳标本

艾佳

贝壳,因其美丽、种类繁多、坚固耐存而深受人们的青睐。

在生物链的链条上,任何动物都是捕食或者被捕食的关系。要在中间作出选择,正是贝壳最初在5亿年前进化出来的原因之一。贝壳的基础结构是钙,而钙是海水的一个主要组成成分,把它变成“房子”,具有明显的保护优势。于是,甲壳类动物很快从简陋、被动的藏身之处搬出来,进化出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外壳。

线条、隆起、皱褶、锯齿和粗厚的边缘,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使掠食者的入侵变得更困难。软体动物们建造贝壳的热潮是如此普遍,以至于其开发利用碳酸钙的活动可能改变了地球的气候,帮助创造了相对温和的气候条件,最后进化出了人类。而贝壳收藏,作为现代贝类学的先驱,自有人类和海滩出现的时候就有了。

考古发现,在石器时代就有了海贝做成的项链,而从发现的地点远离大海这点表明,那时已有了类似贸易的活动。在美国阿兹特克废墟、印度河谷以及中国的古墓等考古发掘中,都发现有贝壳做成的首饰。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对收集漂亮的自然物体发生兴趣,王室贵族派人四处搜罗,甚至不惜重金购买,竞相建立奇珍收藏室相互炫耀。贝壳,因其美丽、种类繁多、坚固耐存而深受人们的青睐。当时的殖民贸易和探险,不仅运来了香料和茶叶,还带来了异国海域的美丽贝壳。每次远洋船只返航时,贝壳商人都会等在码头上,争夺新的贝壳,它们成为富人和皇室私人博物馆的珍藏。这股对收藏贝壳的狂热,甚至超过了对艺术画家作品的追求,在拍卖会上,一枚贝壳的成交价远比一幅名画的价格高出许多的事情屡见不鲜。到了17世纪末,人们才开始将对贝壳的兴趣,由其漂亮的外表转移到了其科学价值上。马丁·理斯特(Martin Lister)在1685—1692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本综合性的贝类学教科书《贝类学历史》。

在动物学(包括贝类学)研究领域里取得突破性重大发展的历史人物,当属瑞典的自然科学家林奈。他创立了“林奈双名命名体系”,用这套系统,总共命名了约4000种动植物种类。从这个时候开始,现代意义上的贝壳收藏产生了。

20世纪90年代初,贝壳收藏的概念在中国得到传播。当时适逢国内旅游业蓬勃发展,一些可作家庭摆设的大型贝壳及贝壳工艺品相当畅销。当时以福建厦门、广东电白和海南琼海三地为集散地,向北京、上海、广州、北戴河等旅游城市扩散,贝壳市场非常红火。“中国四大名贝”——唐冠螺、凤尾螺、鸚鹉螺与万宝螺在那时声名鹊起。

新兴的贝壳收藏

在贝壳收藏中,分为“标本贝”与“商业贝”。

标本贝与商业贝,是国内外贝壳行业里的一种区分。从理论上讲,任何一种贝都可作为一枚标本而收藏,但是,并不等于收藏的每一枚贝都是标本贝。近代由于人们在这方面需求的不断扩大,以及贝壳获得和加工手段的逐步提高,大量的贝壳商品就出现了。像贝壳做的纽扣、工艺品、装饰品以及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等。这些大批量的以作原材料为用途的贝壳,就是所谓的商业贝。

标本贝的发端是始于软体动物学家们对科研学术的需要。到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了贝类的美丽与魅力,收藏标本贝慢慢地在全世界风靡起来。但是标本贝的收藏对个人来说,追求的不是个体的数量,而是种类的数量。所以,对标本的个体要求是精益求精,对种类的要求是多多益善。这些很显然跟商业贝的质量要求是截然不同的。

对标本贝的最基本要求是要保留原生态,在此基础上是品相越完美越好。商业贝则为了商业目的的需要而做了种种加工处理。当然,有些标本贝为了收藏的审美需要,也要做些处理,像清除附着物、清洁污垢等。但这些都要以力图保全贝壳原有特质和特征为前提,所以需要非常小心翼翼。商业贝就不讲究这些,因为要处理的数量太大,也讲究不过来。有些作装饰品或工艺品的商业贝,为了吸引顾客的兴趣,也要讲究卖相,但因为在加工的过程中已将贝壳本身的品相破坏了,就要进行人为装饰。

所以,标本贝与商业贝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对贝壳本身处理方法的不同,产生的效果当然也就大不相同了。商业贝的加工手法大致有这么几种,包括开口磨边,表面打磨、抛光,表面喷涂人工染剂,剪贴,酸处理,等等。凡由肉眼可以辨认出以上任何一种加工手段的,就可以被定义成商业贝。像国内许多海滨旅游景点所出售的贝壳,基本都是商业贝,也有人称之为“观光贝”。

“中国四大名贝”,多数都是被商家用以上方法加工后出售的。标本贝则是力保维持贝壳于原生环境中的原始状态,口盖是软体本身所分泌的一部分,必须保留。有的贝壳生长有壳皮,这也是贝壳原生态的一部分,但许多收藏者为了美观将之洗掉,也未尝不可。

标本贝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必须有相应的采集资料,包括标本贝的学名(格式是:属名、种名、命名者、命名时间)、采集地点、采集方法(如拖网、缠绕网、潜水等)、生活环境(如水深、沙底泥底或礁石等)以及采集时间。作为科研需要使用的标本贝,这是至关重要的资料。没有了它,标本贝的科学价值就无法确定。对于一般收藏者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藏品的增多,这些资料也就显得十分有用了,能让你清楚每一枚贝壳的来龙去脉而不至于混淆。

贝类的生活环境以水深来表示,可分为潮间带、浅海区和深海区。以海底形貌来看,又可分为岩礁、珊瑚礁、泥底和沙底等。海洋地形的多样性,给各种贝类提供了适合的各种不同的栖息地。

潮间带,顾名思义是指涨潮与退潮之间的地带。这一地带不是每天完全浸泡在海水里,所以受气候和波浪的影响较大,形成了较为复杂的生态环境,如礁岩海岸、泥沙海岸、滩涂海岸、红树林等。可以说,潮间带是收藏者能亲自采集到贝壳的主要地方。等到潮水退去,就可以和赶海的渔民一道,去采集各种心仪的贝类。

在海滩上漫步时,我们也能采到一些漂亮的贝壳,理想的地点应该是浪潮比较大的地带,最好是在一场风暴过后,汹涌的浪涛往往会将一些不常见的贝类卷到海岸上来。在沙滩潮间带采贝还可以采到一些贝沙,里面有无数的细小贝类,是微型贝收集的极好来源。

浅海区是潮间带以下到深海区之间的海域。浅海区有着丰富的水草和大量的珊瑚生长,所以这里的贝类种类繁多,像各种宝螺、芋螺、法螺、涡螺、榧螺、旋螺、骨螺等。

这里贝类的特点是个体较大,而且色彩绚丽、姿态万千,是收藏者追求的热门所在。遗憾的是,除了少数有条件的收藏者能潜水亲自采集外,大多数人就只能“望洋兴叹”了。当然,如果参加一些海滨旅游景点组织的潜水活动,也是采集活贝的好机会。

深海区的定义,目前学者们还有分歧,有说100米的,也有说200米的,比较容易接受的说法是指大陆架以下的海域。深海区由于光透的减少,食物资源不那么丰富,所以能生存的贝类也大为减少,主要有翁戎螺、钟螺、涡螺、芋螺、缀壳螺、星螺、卷管螺等。这里的贝类虽然色彩不太艳丽,但获得相对不易,所以市场供给少,往往会成为珍贵品种。

总的说来,海贝的采集,主要还是依靠渔民和相关的专业捕捞队伍来进行。以前渔民捕鱼,除了挑选出鱼、虾、蟹和一些较大的可作食用的贝类外,其余的各种杂螺都被当作废物扔回了大海。随着贝壳收藏在世界各地的兴旺,现在的渔民也都懂得了“变废为宝”,有的甚至还改了行,当起了捕贝专业户。在菲律宾和印度,就有许多这样的渔民,他们成立专业队伍为欧美贝商捕捞贝壳。

世界上最大的双壳贝类——大砗磲,在海里张开贝壳时,体内色彩艳丽,不但有孔雀蓝、粉红、翠绿、棕红等鲜艳的颜色,而且还有形形色色的花纹。其寿命一般在80—100年之间,有些甚至超过120年,是贝类家族中的老寿星。在我国,大砗磲已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国际上将大砗磲列为濒危保护对象,所以该品种已被禁止私人采集。

收藏圈非常知名的一种海兔螺——黄宝海兔螺,可采集于我国东海,一般在深度100米以下的细沙质海底生存。相比其他海兔螺科的贝类,该种中等大小,长卵圆形,壳质薄,近半透明。壳表有不规则细纹,外壳白色,内壳有淡玫瑰色,其中内外唇呈硫黄色,并向两端延伸。

表面带有紫色光泽的对生塑蛤,在菲律宾马斯巴特可采集到这类标本,对生塑蛤的贝壳大小中等,稍膨胀,壳质坚厚,长卵圆形。壳前缘呈圆形,后缘呈截形。壳表饰有大量粗壮的放射肋和较弱的同心生长线。壳面白色,饰有紫色或橙色的放射线,壳内面黄色和紫色。这类贝壳可当作首饰盒。

除了在海滩捡取、潜水采集外,还可以通过交换、拍卖、在贝商中购买和参加贝展等方式获取心仪的贝壳。

海兔螺。

维纳斯骨螺是真骨螺属里最出名的一种,分布范围极广,从我国东部海域一直延伸到东南亚、印度洋东部的温暖海域,是一种肉食性海螺。每隔120°螺层上面就会长出一列尖刺,用于防御。虽然产量大,但想要采集到又大又完整的标本,还是比较困难的。

贝壳收藏途径

除了在海滩撿取、潜水采集以外,还可以通过交换、拍卖、在贝商中购买和参加贝展等方式获取心仪的贝壳。

贝壳交换是丰富藏品的绝佳方式,成本较低,时间自由。在交换前要准备好一份写明贝壳名称、尺寸、品相等级、产地、可交换数量以及交换价格等具体信息的目录。其次,要制作好每枚贝壳的采集信息标签。

以等价交换为原则,提出交换建议的一方先把贝壳寄出,对方收到后再将交换的贝壳寄过来,除非两人另有协议,并且由双方各付自己的邮费,可用第三方支付平台,以便留有凭证。

一般来说,只有精品、珍品、稀有品或者是较独特的贝壳,才会采用拍卖方式出售,所以竞争往往十分激烈,成交价格也较一般的购买高出许多。卖家为了吸引竞买者,一般都会以较低价起拍,如果碰上竞买者较少时,就可以捡个大便宜,买到真正“物美价廉”的贝壳。

网上拍卖的规则比较简单,以被拍卖贝壳所规定最后时限的出价最高者为赢家。目前网上比较常见的拍卖时限为7天,超过了时限,拍卖结束,任何出价都无效了。

每年3月举行的巴黎年展,是欧洲全球化程度最高的贝壳展,世界各地的知名贝商基本上都会集中参展。除此之外,该展会学术氛围浓厚,巴黎自然博物馆的专家们都会在场,参展的贝商也大都有自己的学术专著。

美国贝壳学家协会年展是人气最旺的展览之一,一般于夏季在沿海城市举行,为期一周。会上名家云集,虽然没有正规的拍卖,但好的标本会因为竞价而形成事实上的类似竞拍。

20世纪90年代初,贝壳收藏的概念在中国得到传播。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对收集漂亮的自然物体发生兴趣,王室贵族派人四处搜罗,甚至不惜重金购买,竞相建立奇珍收藏室以相互炫耀。

在美国阿兹特克废墟、印度河谷以及中国的古墓等考古发掘中,都发现有贝壳做成的首饰。

贝壳收藏的逸闻趣事

贝壳收藏给收藏爱好者带来了无数精神寄托,许多的逸闻趣事,算得上是贝壳收藏史中的奇珍异葩。

倪匡有多传奇,不必过多强调,但他是世界公认的贝壳专家这件事,估计少为人知。收藏贝壳带来的灵感,也让他化作成名系列“卫斯理”的情节。他太过传奇,无法被定义,就连收藏都像是他豁达洒脱的人生观的见证。

倪匡在1963至1979年期间收集了6000多种贝壳,几近痴狂,在贝壳收藏上耗费的精力比在写作上耗费的精力多上10倍。这让他后来成为了一个贝类专家。他还创办了“香港贝类协会”。

有一天倪匡无意中被香港百货公司某个橱窗中展示的一盒贝壳所吸引,他看着它们形状、颜色各异,甚是可爱,就顺手买了下来。

后来他在看书时发现,每一枚贝壳都有它的故事,于是他开始搜罗外国的贝壳图书和杂志。书刊上印有世界贝商的名单,他向这些贝商邮购,从“一枚枚”买到“一批批”,最后索性在住所附近租了间房,放他的宝贝贝壳。几乎集齐所有普通贝壳后,他又把目标转向稀有贝壳。

龙宫翁戎螺在翁戎螺中是个体最大也是最漂亮的品种,因而十分珍贵。通过对翁戎螺化石的研究,科学家确定翁戎螺是在5.7亿年前寒武纪时,就出现在地球上的海洋生物之一,由于多年来一直没有发现过活体,科学家们一度认为翁戎螺在数百万年前就已经灭绝。直到18至19世纪,世界各国的生物学家才先后在西印度群岛、印尼、日本、南非及中美洲海域找到过15种翁戎螺的活体。

在1936年和1937年,生物学家们又相继在日本海和菲律宾群岛海域捕捉到了2只龙宫翁戎螺,送到东京一家科研所保存和研究。遗憾的是,这2只珍贵的龙宫翁戎螺后来被毁于炮火中。

1968年,台湾基隆的一艘渔船驶到东沙群岛捕鱼,打捞起一只他们从未见过的金字塔形的色彩艳丽的大海螺。后经台湾的生物学家确认,这是一只完美无缺的龙宫翁戎螺活体。倪匡为了追求这枚心仪的龙宫翁戎螺,节衣缩食,并对业内人士说,只要他们能帮他找到这枚贝壳,可以为他们免费写剧本。

梦幻宝螺的学名叫楞齿黑兔螺,产自索马里至莫桑比克海域,目前世界上仅有6枚标本,其中4枚由苏联人1970年在非洲海域捕获,另2枚稍后由意大利人在索马里海域捕获。现在,1枚在日本的私人收藏者手里,另外5枚在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这种宝螺之所以誉满全球,除了它是一种曾经被认为早在2000万年前便已灭绝了的海螺外,还有它曾被著名大盗窃走,经过了一趟惊险的环球旅行后,再次回到原主人手里。

1990年前后,美国的一位华裔贝商陈宏复先生听闻俄罗斯收藏家手中有一种品种不明的美丽珍稀贝壳,他在作了一番调查后,立即飛往莫斯科。经过一轮讨价还价,便得到了这种珍贵的贝壳。它呈光滑的椭圆形,壳薄而坚硬,开口很大,外唇上布满雕刻感特别强的细密唇齿,通体散发出一种红宝石般炫目的色彩。同时,还有3枚相同的贝壳在另一位苏联贝壳学家手里,苏联解体后不久,陈也终于如愿购得。后来,这些珍藏转手到了纽约的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

可是没过多久,博物馆就发现其中一枚贝壳不翼而飞。警方很快将怀疑目标锁定在一位49岁的当地显要人物——马丁·吉尔身上。这个住在迈阿密市郊的贝壳学家,不久前曾应邀为博物馆作过价值评估,最有机会接触到那些价值连城的珍宝,而且其后他还在网络上叫卖一种类似的贝壳。在法庭上,吉尔供认,通过网络,他将这枚贝壳以12500美元卖给了一个叫圭多·波佩的比利时人。警方顺藤摸瓜,发现比利时人又将这枚贝壳以20000美元转卖给印尼一个叫维多多·拉提的收藏者。印尼海关表示,如果有证据能证明这枚贝壳就是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失物,那么将会原物奉还。于是,警方就向陈宏复先生求助。陈先生对比了他当年拍下的海兔螺照片和印尼收藏家手中的海兔螺,发现了一个关键证据:贝壳上第13枚唇齿稍短。于是这枚贝壳有惊无险地回到了博物馆,比利时买家归还了20000美元,吉尔则锒铛入狱。

绮蛳螺盛产于日本、我国台湾至菲律宾一带海域,以其独特神奇的精致造形而深得收藏者的喜爱。在18世纪时,其在欧洲市场上的价格要高于红宝石,买一枚绮蛳螺所花的价钱,甚至可以用黄金来打造一枚相同的贝壳,同时还镶上钻石。可谓千金易得,一贝难求。

马可斯·塞缪是大名鼎鼎的“壳牌”集团公司创始人。这位传奇人物,原是名贝壳商人,生意做大后有了自己的船队,专门采集和运输贝壳,并为自己的商号注册了商标,其间还当过伦敦市的市长。之后他将大部分盈利投资到了石油行业,最终成就了一代石油巨头,它的商标至今还是那个简单的大扇贝。

(责编:马南迪)

猜你喜欢
贝类贝壳标本
我国海水贝类养殖低碳效应评价
3D打印技术在动物标本中的应用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银贝壳
QuEChERS-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测定贝类中6种亲脂性贝类毒素
原来你是这样的贝壳
贝壳里的海
小小的贝壳一幅幅的画
贝类水产品中汞的形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