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玲
词汇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成语言大厦的重要基石。语言系统中,词汇系统变化最快,不断有新成员加入,舊成员退出。相比词汇内部成员的变化,词汇的音节形式要稳定得多,上古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汉代之后进入大规模的双音化阶段,唐之后以双音节为主的词汇系统逐步建立起来,一直到现在,双音节词始终是汉语词汇系统的主体部分。在词的双音化过程中,三音节词的数量也在逐步增长,中间经历两个高潮,第一个高潮是19世纪60年代,伴随洋务运动的西学东渐,意译偏正式三音节偏正式名词大量出现;第二个高潮是20世纪90年代之后,中国逐步进入互联网时代,网络传播的新形态,带动三音节词语的快速增长,甚至一段时间内成为新词语中增速最快的音节形式。
三音节词语作为词汇内部的重要成员,理应受到应有的重视,学界目前对双音节词的研究较多,而对三音节词的研究则略显薄弱。由曹向华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出版的《现代汉语三音节词语研究》,正是敏锐地看到词汇系统内部的薄弱环节,对其展开全面深入地研究。
该书鲜明的特色是以动态的眼光考察三音节词语,注重结合内外因来探讨三音节词语的衍生与发展。三音节词语的词汇库是动态变化的。其中有些词语已经定型,并被汉语词典所收录,是词汇库中比较稳定成员;有些词语游离在词和非词之间,很少被词典收录,但在实际使用中频率很高;有些词语迅速产生,又迅速消失,昙花一现。该书以动态的眼光考察三音节词语,作者首先选择能够反映出词汇系统稳定特性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进行考察,对其中收录的三音节词语做出定量定性的分析,呈现出汉语三音节词语的基本概貌;其次,以《汉语新词语》(2006—2018)为依据考察三音节新词语。《汉语新词语》每年更新,收录新词语数量较全。在考察新兴三音节词语的动态演化时,研究了大量个案,条分缕析,有理有据,如对新兴三音节惯用语“打酱油”“辣眼睛”的讨论,别出新意。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生活相互影响。语言的发展受到内外因的共同影响。内因是语言发展的根本原因,该书借助相关语言理论,对三音节词语发展变化的特点及动因展开深入细致的分析。讨论三音节词的语素变化时,作者把焦点对准组合关系的影响,探讨因“词义感染”而引发的语素意义的变化。首先列举语素组合变化的两种类型,语义变异和功能变化。讨论语义变异时又一分为二,区分了语素意义的临时变异和新语素意义的形成。其中语素意义的临时变异,表现为核心成分或限定性成分的不同变化,但二者殊途同归,最终的结果都是导致语素意义的扩大,如对复合语素“摆渡”“登陆”的讨论,分析到位,结论有理有据。研究惯用语的引申义时,运用隐喻转喻相互作用的棱柱形模式,分析惯用语引申义产生的具体过程,如对“吃小灶”“炮龙套”等惯用语常用义的形成分析,结合模型图进行表述,形象直观。
语言与社会共变,语言是社会的放大镜。外因在语言发展中的作用同样不可小觑。20世纪90年代之后,中国逐渐进入互联网时代,新型社会方言网络语言应运而生,大部分三音节新词语都可归入网络语言。该书在探讨三音节新词语的发展时,还注重从社会、心理、传播等多角度入手,分析网络的发展对三音节新词语生成的助推作用,探讨网民心理特点与三音节词语流行滋生的关系及相互影响。
作为一本词汇学专著,作者还特别关注了三音节词语的辞书释义问题,如第五章中不同语义关系的三音节名词的辞书释义模式的归纳,第六章中对辞书中惯用语释义常见问题的分类,均对三音节词语的辞书释义问题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既有理论思考、又有实践总结,必将促进辞书三音节词语释义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可以说本书是三音节词语研究的创新之作,将对新词语词典的编纂、三音节词语的对外汉语教学及信息处理等方面具有一定裨益。同时,也丰满当代词汇史研究,弥补词汇史研究以双音节词为主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