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关键在协同

2022-05-30 10:48魏涛
瞭望东方周刊 2022年16期
关键词:巴蜀两地走廊

魏涛

6 月24 日,复兴号动车组行驶在成渝城际铁路上( 王曦/ 摄)

近期,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按照《规划》,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总面积18.5万平方公里,以重庆主城和成都双核为驱动,构建“双核、三带、七区、多线”的空间格局,进而辐射带动重庆市和四川省全域,建成全国文化旅游发展创新改革高地、全国文化和旅游协同发展样板、世界级休闲旅游胜地。

那么,如何将遍布巴蜀各地的文化旅游资源统筹为“一盘棋”,打造西南地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成渝双骄

作为偏居西南一隅的区域中心城市,成都分量颇重——其GDP占比超过了全省1/3(根据近三年来公开统计数据),人口数量、开放程度、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等,不输东部沿海城市。

成都数千年历史积淀所释放出的文化魅力,更是令人称奇。例如,这里有世界文化遗产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和道教发源地青城山,有国宝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有年轻人的打卡地清代古街宽窄巷子商业区,等等。

从古至今,成都平原吸引着周边人们前赴后继地来此耕种、经商、安居,在“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自然屏障保护下,成都较少受中原政治斗争和军事征伐影响而独居一隅,渐渐成就了富庶的“天府之国”,独具历史文化风韵。

如果说成都得益于地势,那么与之相隔300公里的山城重庆靠什么雄起?重庆为巴国文化发源地,曾以江州、渝州为名,宋元时期,将其名恭州改为重庆,取吉祥之意。重庆有4000多年的制盐和盐运史。《华阳国志校补图注》曾记载:“当虞夏之际,巫国以盐业兴。”巫国部落即今重庆巴山一带。古代施行盐铁官营,盐是国家经济命脉,盐业赋予了重庆经贸地位,使其成为长江流域的“盐都”。至今,西南地区仍称食盐为“盐巴”或“巴盐”。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一系列政策推动成都、重庆区域经济发展,倾力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颁布《规划》,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就是一个推动川渝两地文旅产业从“两个和尚抬水吃”走向“众人划桨开大船”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举措。

巴蜀文化滋养着川渝人民的精神生活,也为这一地区源源不断地积累着品牌价值。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要保护好、管理好共同的品牌。

巴蜀合力

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首先要梳理、把握好区域文旅合作发展的动力问题,其中行政力量是关键动力,文化力量是内在动力,市场力量则是根本动力。

首先,行政力量是关键动力。上世纪末,川渝分治,两地文化产业发展相对独立,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產业规划同构、人才流动不畅等问题。近年来,两地政府在文旅合作上下足了功夫。据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提供的信息,近两年来川渝两地共签订战略合作协议63份、成立合作联盟11个、推动重点任务107项、推动重点文物保护项目200余个、联合举办展览展示活动50多个,推动旅游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从全国各省市旅游收入排名来看,川渝合作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例如,两地5A级景区数量之和,还未超过江苏一省的总数(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公开数据),与其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并不匹配。《规划》的出台,将促使两地文旅合作及高质量发展驶入“快车道”。

其次,文化力量是内在动力。巴山蜀水,河川纵横,孕育出了神秘的巴蜀文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形成了其独特感染力。巴蜀文化引人入胜,但旅游产业资源相对分散。例如,佛教文化遍及巴蜀,既有举世闻名的乐山大佛、大足石刻,也有金庸先生笔下与昆仑、武当齐名的武林门派峨眉派所在地、佛教圣地峨眉山,还有散落在小城里的一座座名不转经传的千年古刹。然而各地文旅项目各自独立经营,协作不强,不利于巴蜀佛教文化整体性的推介。通过《规划》,将可使分布各地的文化资源融为一体,让巴蜀文旅更有品质、更具价值。

第三,市场力量是根本动力。只有市场机制,才能让文化真正地活起来。可进一步鼓励文旅企业参与区域市场研究、产品开发和资源共享中来。例如,国学热潮兴起后,《山海经》等古籍成为全国青少年的普及读本,相关文旅企业可以借机将《山海经》记载的“三星堆”神秘文物、“第一仙山”华蓥山等载体进行挖掘开发,让八方游客走进四川、把文创产品带到全国,使文创产品与旅游产业相得益彰。

全域协同

文物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以文化突破行政边界,其灵魂是“协同”二字。

可以考虑利用川渝两地省、市层面的国有资金平台,成立巴蜀文旅产业引导基金,推动国有文旅资产合并重组,优化资源配置。同时,可设立巴蜀特产集团、小吃连锁集团等,培育巴蜀文化企业上市。

与此同时,要发挥好社会组织的作用。可借助地方民俗、宗教、影视等领域的协会(学会、基金会),积极联系国家社团或国际组织共同开展专业主题活动,进而串联巴蜀文旅产业,培育国际影响力。

巴蜀文化滋养着川渝人民的精神生活,也为这一地区源源不断地积累着品牌价值。建设巴蜀文化旅游走廊,要保护好、管理好共同的品牌,可设立巴蜀文化旅游品牌管理中心,负责品牌发展统筹、授权管理、使用监督等工作,实现巴蜀文化公用品牌的保值、增值。

“巴蜀文化”是先辈们留给川渝人民的历史遗产,其共荣、共享的背后,要求大家共建、共赢和共同保护。《规划》是对川渝地区文化事业与旅游产业的深度整合,是对各层面、各区域利益关系的重构,它承载着新的发展使命,也肩负着两地1.15亿人民的殷殷重托。

总之,做好巴蜀文化旅游协同体系建设、统一市场建设和共同品牌建设,倾全力打造具有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的世界级休闲旅游胜地,将有力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走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作者系文化经济研究者)

猜你喜欢
巴蜀两地走廊
神奇的走廊
青年共建“双城圈” 摄影同话“巴蜀情”
川渝杂技同献艺 两地联袂创品牌
川渝两地携手共建“巴蜀电影联盟” 联合打造巴蜀特色电影
《富春山居图》为什么会分隔两地?等
清代巴蜀詩話待訪書目考
走廊上的时光
养虾人都惊呆了!4月之前投了这个苗,萧绍两地超九成用户成功卖虾
走廊上
宋代巴蜀书法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