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盛世
在初中阶段,数学学科十分重要,教师应合理创新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对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案进行合理设计。有效课堂练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以往初中数学教师没有重视有效课堂练习的相关问题,而是一味地开展理论教学,之后让学生在题海中学习,严重阻碍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据此,本文将分析有效课堂练习的应用问题。
一、有效课堂练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一)活跃课堂氛围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有效课堂练习能够较好地活跃课堂氛围。如果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课堂练习的具体环节学生也就无法占据主体地位。教师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无法更好地理解知识。数学是一门需要学生自己思考的学科,学生完全跟着教师的思路,会制约其思维能力的提升。针对这一基本情况,教师需要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对有效课堂练习进行应用,先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之后再让学生对该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与研究,能够较好地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学生与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可以提升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发展,达成数学教学目标。
(二)提升教学效果
实施有效课堂练习可以丰富教学方式、完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在回答问题时变得更加积极、主动,进而提升教学效果。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只有真正提升教学效果,才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对知识进行应用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对应用有效课堂练习,促进学生发展。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无须赘述。在教育领域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至理名言可谓人尽皆知,但是传统教学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无法得到激发,部分学生甚至存在厌学的心理,不利于教学方案的进一步完善。数学本身是一门理性思维科学,只有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真正地学好这门学科。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满足初中数学教学的需求,枯燥的机械式教学会加大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难度,产生对数学的抵触感。有效课堂练习的应用能够通过创新的问题设置来将抽象复杂的内容简单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完善学生的解题思路,让学生更好地接收新的知识。
二、有效课堂练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难度方面,初中数学比小学数学有了大幅度提升,内容较复杂且抽象,很多在小学阶段数学成绩良好的学生自从升入初中后,无法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出现这一问题会让学生产生畏学心理,尤其是在教师未能对其进行引导、启发,而是严肃地对其进行批评时,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就会渐渐丧失,甚至可能出现厌学心理,彻底放弃学习。教师对有效课堂练习的应用应该以教学情境的创设为基础,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自主对问题进行探究。由于在思考的过程中教师不会参与其中,因此学生会感到较自由,压力也会大大降低。而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在为学生布置相关练习题的过程中,必须完全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充分考虑初中数学知识点的规律,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结合数学教材与学生生活,增强数学教学及课堂练习的趣味性,让学生能够通过课堂练习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主动地对其进行探究,变被动为主动。
具备趣味性的数学练习能够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让学生能够勇于探索数学问题。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初中数学人教版教材中的一次函数知识时,教师就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具体现象为学生布置相关题目,无论是家庭情景还是社会情景都可以包括在内。在学生计算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教材的知识分析重点和难点,有利于学生通过观察生活应用具体的知识对问题进行解答。教师需要在设置问题时提升其趣味性,并将练习题与实际生活密切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长此以往,学生就能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而通过学习获得成就感。归结起来,对于有效课堂练习来说,教师创设教学情境不仅能够活跃课堂的氛围,还可以让学生的积极性得到激发,如果学生的身心较活跃,对知识学习较为渴求,使能通过对知识的学习获得满足感,那么就可以较好地让学生掌握知识,并在不知不觉中树立学习的信心,形成数学核心素养。
(二)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课堂练习,促进学生转变
初中数学教师对有效课堂练习的应用不能空喊口号,而是需要真正地理解有效课堂练习的优势,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促进学生的转变。只有以学生为主体,才能让学生在课堂练习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对知识进行主动接受,锻炼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深入地对数学知识进行理解,在此基础上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随着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其个性发展也能够不断地得到促进。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要引导者,必须通过问题的设置来对学生进行引导与启发,让学生思考问题,发散思维,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增强对知识点及公式的理解,如此不仅能够拓展学生思维,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更加了解自己,对自身的个性特点进行展示,这也符合因材施教的重要理念。
教师为了更好地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必须先对知识点进行一定程度的讲解,之后针对知识点进行习题练习,让学生自主思考,对其进行从多个角度解决问题,丰富学生的思路,增强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与自主探究能力。例如,在教學一次函数时,教师需要先让学生理解基本内容,之后完成任务布置,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尝试应用多种不同的方式解答一次函数应用题。在对一次函数问题进行思考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都可以不断地得到锻炼,对多种不同的解题思路进行掌握。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应用自己掌握的知识解答问题并进行自我校正,能够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印象,促进思维能力的提升。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对练习题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通过练习不断对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巩固,并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结构的理解。在设计练习题时,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以学生的学习状况为具体的依据,尊重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在设计练习题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合理把握具体的难度,对于有数学天赋的学生,教师需要为其布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数学练习题,让学生勇于对新问题进行思考。对于数学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应在练习题方面侧重对基础知识的训练,避免学生因掌握知识较困难而出现厌学情绪。
(三)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有效课堂练习
对于初中数学教师来说,其应将信息技术与有效课堂练习结合在一起,合理应用信息教学工具,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传统教学存在枯燥乏味的特点,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集中,不利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具体特点以及教材内容选择适当的信息化教学工具,开展有效的课堂练习。
部分教师的执教时间较长,教学思维较传统,对信息化教学工具较排斥,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化是喧宾夺主的行为,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还有部分教师认为教学是较严肃的工作,认为信息化的应用与数学教学的目标不符。殊不知,如今信息化技术在很多领域内都发挥了作用,教育领域自然不能够被排除在外,如果不能改变教师落后的思想,就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信息化技术与教学的融合形成了多媒体教学工具,对其进行应用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还能够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例如,在一次函数知识的教学中,多媒体教学能够形象生动地展示原本抽象的一次函数知识,弥补传统板书的不足。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效的课堂练习,提高学习积极性。
综上所述,教师需要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对有效课堂练习进行应用,先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之后让学生对该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与研究,提升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对有效课堂练习的应用应该以教学情境的创设为基础,通过向学生提出问题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问题;教师需要先让学生理解基本内容,之后完成任务布置,并针对知识点进行习题练习,让学生自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