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婷婷 杨天
2021 年,余姚最良江(徐学栋/ 摄)
绵绵四明山,滔滔姚江水。近年来,余姚不断绘制和完善“幸福地图”,城乡环境更为优化,公共环境持续提升,文明素质不断提高,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让生活在这里的余姚人切实感受到幸福。
余姚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早在7000年前,这里就有人类定居,繁衍生息。河姆渡遗址就在余姚。
前不久,井头山遗址第二期考古发掘正式启动。井头山遗址曾入选“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把余姚和宁波的人文历史源头向前推进了1000多年,也是目前中国沿海发现的埋藏最深、年代最早的海岸贝丘遗址。
余姚“枕山傍海拥平原”,姚江穿城而过,四明山横亘八百里,山水叠韵,峰峦叠秀。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范仲淹在《送谢景初廷评宰余姚》中写道:“余姚二山下,东南最名邑。烟水万人家,熙熙自翔集。”余姚作为“唐诗之路”的重要一站,在四明山水的人间胜景中,留下了李白、孟浩然、范仲淹、王安石、陆游等文人墨客的足迹和诗章。
近年来,余姚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努力发挥土地整治的综合效应,盘活土地资源、腾出发展空间、创造美丽环境,推进构建农田集中连片、产业融合发展、生态宜居优美、资源集约高效的国土空间新格局。
作为全国43 个“千亿县”之一,2021 年, 余姚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41.5 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实际同比增长9.1%。
围绕“姚江田野、幸福山水”建设主题,余姚构建“一区、二带、三片、多线”特色鲜明的美丽乡村建设蓝图,加强精品村、示范村、中心村、传统村落等各类村庄规划衔接、项目建设统筹力和精准度,每年安排不少于5亿元的美丽乡村建设资金,全面推进美丽乡村迭代升级。2021年以来,余姚市启动市级富裕富足样板村、示范线建设,首期投入3000万元专项资金,新建6个“规划优、产业旺、环境美、生活富、乡风好”的示范样板村。
河姆渡镇芦山寺村大力推进村庄梳理式改造,挖掘保护历史大院、传统村落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古村落、甲鱼公园、健康养生等农旅融合项目,成为“茭美古渡”美丽乡村示范线上的一个热门打卡点,2021年吸引了65万人次的游客前来古村观光游玩。
与此同时,余姚城市建设管理工作步入快车道,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有序改造老旧小区,稳步构建新型城市交通网络,努力提升城市居住品质,在宏观层面上打造和谐宜居型城市,在微观层面上塑造阳明古镇、公共文化中心等精品城建项目。作为“阳明故里”,每年举办的阳明文化周活动,成为余姚一年一度的全民文化盛宴。
城市品质,既要有“面子”,更要有“里子”。余姚积极構建新型社区治理体系,全力打造基层社会治理“阿拉一起来”品牌,连续12次获得省平安市称号,捧回了沉甸甸的“平安金鼎”。
按照“群众提、代表定、政府办”的要求,余姚每年还实施十方面实事工程:一元钱跑遍城区、两元钱乘遍城乡,“成长乐园”解了双职工家庭的难题,“暖巢”服务队牵着空巢老人融入社会……随着城市品质的不断提升,幸福成为余姚城市最亮丽的底色。
余姚不产一克塑料,但这里是中国最大的塑料原料集散地,为余姚及周边地区发展成有国际影响的塑料产业群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余姚是中国机器人峰会的永久落户地。余姚机器人产业风生水起,智能经济加速前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余姚还有一个中意宁波生态园。2014年10月,中意宁波生态园在中意两国总理的共同见证下签约成立。目前已纳入浙江重大战略平台——前湾新区,预计到2025年,园区要成为整车制造、新材料、生物医疗等先进制造业集聚地,力争实现产值850亿元。
作为全国43个“千亿县”之一的余姚,随着双臂灵巧机器人、重载AGV等25项省级以上智能制造首台(套)产品等一批高精尖新产品的加速涌现,经济活力不断迸发。2021年,余姚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41.5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实际同比增长9.1%。其中,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85.23亿元,增长11.4%,尤其汽车制造业增长高达28.9%。
余姚还是浙江布局“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重要一子。余姚通过实施产业大提升行动,推出单项冠军培育三年行动计划,目标到2025年,培育国家级、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隐形冠军)企业15家以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家以上。
河姆渡遗址(徐学栋/ 摄)
6月14日,在余姚市凤山街道第四中心幼儿园内,余姚市大城小爱公益服务中心的志愿者和孩子一起制作“点亮节能灯”的实验装置(徐昱/ 摄)
余姚还加快补链延链强链,重点依托舜宇、吉利领克、江丰电子等龙头企业,聚力做强“35”千百亿级产业集群,全力打造光电信息、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产业、新材料等四大标志性产业链,目标是到2025年,四大产业链规模分别突破1000亿元、700亿元、100亿元、100亿元。在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排名中,余姚一直位居前列,为余姚人民的幸福生活提供了充足的底气。
人无德不立,城无德不兴。近年来,一大批对社会贡献大、事迹突出的“余姚好人”,从默默无闻走向公众视野。这些先进典型既有个体,也有群体;既有企业家,也有打工者;既有机关干部,也有基层群众。这些百姓身边的平凡英雄,无不彰显着余姚市“崇文崇德”的城市精神。
为弘扬全社会向善向上的力量,从2012年开始,余姚市组织开展“做文明崇德余姚人”系列主题活动,充分挖掘当地涌现的凡人善举、时代楷模,形成了月评“身边好人”、季评“余姚好人”、年评“感动余姚新闻人物”的三级道德荣誉评选机制,挖掘培持了一大批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道德典型。
秉持着善有善报这一理念,余姚市创设各类文明评价激励载体。特别是“道德银行”,群众可以用道德指数担保信贷,有力地弘扬了好人好报、德者有得的时代新风。
目前,已推出“道德银行”3.0版本,覆盖全市21个乡镇(街道),完成261个行政村、22.30万户家庭、54.45万人的道德评议,共计授信签约34764户、68.83亿元,在全社会营造了“德者有得”“好人光荣”的良好氛围,以吸引更多的人加入“余姚好人”行列。
截至目前,余姚市已评选出“余姚好人”413例。其中,115人被评为“宁波好人”,11人获评宁波市道德模范,31人入选“浙江好人”,1人获评浙江省道德模范,12人荣登“中国好人榜”。不断涌现的“余姚好人”群体,身体力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城市播撒了一颗颗“善念善行善心”的种子,让余姚这座城市由内而外散发出文明气质。
让百姓生活更幸福、有更多的获得感,是一座城市发展的主旋律。余姚已经12次获得最具幸福感城市荣誉,如今的余姚,正在全面打造现代化美好活力“最名邑”,为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们提供宜居宜业的幸福环境,让幸福成为余姚首屈一指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