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力价值链的高质量双创人才训练体系构建研究

2022-05-30 22:03张兰陈广仁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21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张兰 陈广仁

摘要:“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双创人才是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也是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标志。但当前高职院校在培养双创人才方面存在培养模式雷同、人才双创能力不足、人才质量不高等问题,人才不能适应现代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需求,学界对此方面相关研究普遍较为浅显,理论比较单薄。基于能力链和价值链理论,从提出训练条件、构建训练路径和明确训练内容三方面构建双创人才训练体系,为高职院校培养高质量的双创人才提供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能力价值链;高质量发展;训练体系;创新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21.039

0引言

创新创业人才(以下简称“双创人才”)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我国技工院校每年向生产服务一线输送近百万名技能人才,但具有高水平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比重不足30%。现行职业教育模式下,人才能力同质化严重,难以应对不同企业对创新性人才的需求。另外,企业对自有人才培养主要关注业务流程和内容,缺乏系统性和创新性。

国家一直将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简称“双创教育”)改革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在“产教融合”层次,国务院提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国务院办公厅,2017)。現阶段,由于职业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顶层设计多数缺乏合理清晰的理论逻辑与参照范式,在理论与实践教学过程中产生课程标准不统一、课程教学缺乏系统性、课程层次混乱、课程内容不健全等问题(宣翠仙等,2019;韩庚君,何继新,2020;安美忱,2020),出现教学效果差、教学目标难实现、教学策略难有效实施,制约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难以匹配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的需求(吴昀辰,王秀云,2019;陈燕,崔顾芳,2019)。

在理论研究方面,近年来关于双创人才培养的理论研究较多,但多关注培养过程中的某一方面,如高技能创新型人才的职业核心素养(白滨等,2021)、高质量人才工匠精神的培育(李杨红,2021)、人才的培育路径(朱宇亮,2020;王斌,202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中企业主体作用(李建文,2021)等。在应用研究方面,大多集中于技术型人才培育,如文逸(2020)研究汽车专业的双创人才培养模式,吴峥强等人(2021)研究机械类专业人才的培养途径。

综上,学界对双创人才的培养研究取得一定的进展,但对系统性、全局性的研究较为薄弱,尤其缺乏针对双创人才的培养体系,在培养实践方面也存在培养模式雷同、人才双创能力不足、人才质量普遍不高等问题。

1能力价值链构建

依据价值链以及能力本位理论,通过剖析双创人才的概念内涵,构建双创人才能力价值链,为设计双创人才训练体系提供参照框架。

1.1价值链概述

迈克尔·波特指出价值链为企业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过程中各个环节构成的价值传递系统。将此概念扩延到产业的宏观层面,最终形成以“微笑曲线”展现的产业价值链,该曲线呈现了将原材料经过制造加工后最终形成消费品,根据各环节所能实现的商业价值排列而成的、相互联结和分工的系统性联结形式。

“微笑曲线”包括以生产制造业为核心,从产品技术的研发、到零部件的制造、组装加工、产出具体产品,之后经过市场与营销等商务服务和咨询、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的介入,最终到达终端消费者手中的全过程。其中位于曲线两端的产品技术研发、咨询服务、系统服务、金融服务等在价值链中所占据的比重最高,以组装加工为主的制造业所占比重最低。

1.2能力本位理论

能力本位教育是指围绕职业工作岗位所要求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组织课程与教学的教学体系,其核心是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确定能力目标。

能力本位理论是职业教育的基础理论之一,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国内外的众多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均以此为基础展开。能力本位中所提到的能力是综合能力,由职业相关的知识、态度、经验、反馈四个方面构成某一“专项能力”,若干“专项能力”构成综合的“职业能力”。基于能力本位理论的教育方式强调在开展职业教育之前需要首先对职业角色进行全面分析,将分析结果对接各岗位能力需求,在全面分析培训对象学情的基础上,确定培养目标和教学评价方式,进而开发出适合的培训课程,组成培训体系。

国内学界对基于能力本位理论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基本理论研究层次,以及基于能力本位理论展开教学方法、学习方式、某专业课程的建构分析等。

1.3双创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要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此为对双创人才的内涵式高职院校需培养具备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复合技术型人才以及具有行业特点、地域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探索高层次人才与行业企业共同发展的新模式(邢顺峰,2021;刘永亮等,2022;王洪才,2021)。

目前,学界对双创人才并没有形成标准统一的定义。在此,双创人才是指具有扎实、宽广、深厚的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较高的职业道德,在企业从事经营管理或创造性工作,能独立经营商业项目或进行某个要素的创新,并具有综合性能力的人才。

基于这一定义,结合企业的生产运营实践,将双创人才分为初阶创新型、进阶复合型、高阶应用型三个层次。结合人才价值链的关键资源和能力分类,对双创人才的层次类型、能力特征和行业需求、价值进行分析,形成双创人才价值链分析表,如表1所示。

初阶创新型人才定位主要是对项目运营中的基本流程和技术应用、操作环节以及各类事务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由于传统的大规模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在智能化、自动化技术的推动下,逐渐通过机器替人来实现运营,以大幅降低成本,因此,对基本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将会减少,而由创新型人才替代,此类人才的价值远高于基础性技术技能型人才价值。进阶复合型人才是在具备创新能力基础上,能够对运营项目进行某些环节的优化管理、市场营销、商务贸易,其已具备一定的经营能力,这类人才在企业组织向分布式、平台化以及网络化转型后,对其需求量将大幅上升,源于现代企业在数字化技术赋能后,其偏向单元化项目型发展;高阶应用型人才具备对商业项目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创新和经营能力,此类人才已具备自主创业或在企业内部实现项目单元化创业的能力,现阶段高职院校通过举行或参与各类创新创业竞赛项目、与企业共建双创孵化基地等培养模式,深度挖掘与培育应用型人才,孵化各类具有前沿性、高质量的创业项目。随着不同产业的新业态、新模式、新物种出现,企业对此类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

2基于能力价值链的双创人才训练体系的构建

根据双创人才的三种类型以及各自对应的能力層次,可以构建基于能力价值的链的训练体系,以弥补学界目前此方面研究的不足。以下从构建训练体系涉及的路径、内容、条件等要素进行分析。

2.1构建路径

要构建基于能力价值链的双创人才训练体系,需要明晰其构建路径。在构建过程中,首先调研分析行业需求,基于调研结果优化现有课程体系,进而在学校内外部匹配适当的师资,建立相应的训练考核评价体系,最后对接相应的企业或创业项目,进行人才后期培育以及针对性输送。这一过程将随着社会的发展、产业行业的升级迭代而不断循环。

(1)调研和分析行业需求。这一阶段需要与目标企业进行深度交流,获取一手资料,了解行业企业真实需求,进行提炼,形成双创人才所需具备的知识技能要点。

(2)优化现有课程体系。现行课程体系多是针对不同专业设置的,更多关注通用专业知识技能需求,但对人才的职业综合素养以及创新能力、项目经营的创业能力培养存在不足,不能切合企业需求。因此培养具有更高质量的双创人才,高职院校需要根据对行业需求的调研结果,优化现有课程体系以进行升级性培养。

(3)匹配内外部师资。院校应促进课程设计与企业需求的匹配度更高,课程的师资力量除了校内师资外,需融入外部企业师资,实现内外并举,才能在理论体系、职业综合素养、企业实践等多角度更加全面地培养双创人才。

(4)建立训练考核评价体系。双创人才训练考核评价体系应建立校企综合评价方式,不仅考核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更应从企业实践表现、职业素养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5)对接企业,输送人才。双创人才最终是需要进入行业与企业,参与企业技术革新,推动行业产业升级。因此需要根据企业具体需求,匹配合适的双创人才,进行人才输送。

2.2训练内容

由于高职院校目前的人才培养多以标准化、大规模模式为主,导致人才同质化严重的弊端,难以满足企业对双创能力方面的个性化需求,无法契合企业发展对人才优化升级的趋势。因此,为了更好地将在校学习与行业企业需求衔接,训练体系需要涵盖在校学习阶段和企业实践培养阶段。

基于能力价值链的双创人才训练体系包括训练阶段和训练课程两个部分。

(1)训练阶段。训练阶段具体分为孵化期、培育期、成长期、稳定期四个阶段,其中孵化期在校完成,其他阶段在企业完成,整个培养过程由学校、导师、人才、企业等各方共同参与,双创人才训练阶段如表2所示。

第一阶段:孵化期。双创人才主要在学校接受系统性训练,由学校提供备选学生和训练场所,企业提供基础的训练项目,并支付一定的培养保证金。学校导师为人才开展精准训练,对接企业项目。

第二阶段:培育期。主要在企业经营环境下完成,由校企共同培育人才。人才接受企业内部导师的训练,并参与企业的单元化项目,学校导师在这一过程中跟踪培育,与企业协同育人。

第三阶段:成长期。人才进入企业的第二年即为成长期,企业可考虑实施股权激励措施,释放更多的项目经营权,由学校导师和人才共同创业。此时,学校导师应将培养重心转变为创业指导。

第四阶段:稳定期。人才进入企业第三年,人才成长已趋于稳定,能够独立负责项目,企业根据人才的经营管理能力,采取项目单元化的经营方式进行管理,在此阶段,学校导师将逐渐退出经营指导。

经过四个阶段的校企协同培养,将培养出匹配企业当前和未来发展需要,既有系统性理论基础,又有创新性思维能力和创业能力的人才。

(2)训练课程。基于双创人才价值链分析和企业实践,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双创人才应有的作用,双创人才的培养应着重于思维方式、操作能力、运营能力、经营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双创人才训练课程如表3所示。

基于能力本位理论,人才的培养与成长应遵循螺旋式上升的规律,上表表明,对双创人才的培养遵循由初阶的创新型逐渐上升到中阶的复合型,最后再到高阶的应用型人才三个层次,而其中根据不同的能力需求,相应配置了不同的训练课程。

2.3实施条件

为保证该训练体系的顺利实施,需要多方面条件的共同支持,首先需要政策资源支持,其次需要软硬件条件协同作为实施保障。

(1)政策资源支持。

当前国家非常重视双创人才培养,从国家到地方,均已先后出台相关指导和扶持政策,各院校大多也需依据国家和省市相关政策制定具体的配套鼓励政策措施。

(2)硬件资源条件。

训练体系需要硬件条件作为实施载体,硬件资源条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校实训室的配合;二是企业真实项目的融入。

(3)软件资源条件。

软件资源条件包括训练数据化平台、选拔人才系统、校企合作系统、实训系统、人才评价系统、人才库、行业师资等多方面。

3结论

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双创人才培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基于价值链和能力本位理论,对双创人才价值链进行分析,从构建路径、训练内容、实施条件三方面建立具有理论基础和实践价值的双创人才训练体系,为双创人才的训练提供了参考,未来研究可以基于此体系进行一些量化研究,对此人才训练体系提出进一步优化。

参考文献

[1]李杨红,卞观宇,祝军权.基于现代学徒制高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的培育研究[J].科教文汇,2021,(19):144-145.

[2]白滨,和震,吴秋晨.高技能人才职业核心素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18):15-24.

[3]吴峥强,邝子奇,黄春曼.基于逆向工程的机械类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途径的探索[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6):44-50.

[4]邓汝春,陈广仁.职业教育中物流人才价值链模型的构建研究——基于产业价值链的视角[J].物流技术,2015,(7):47-50.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2018:中国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之年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