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价值破壁到文化破圈:文化类综艺《登场了!敦煌》的叙事创新研究

2022-05-30 20:56李文嘉王婧
艺术科技 2022年17期
关键词:敦煌

李文嘉 王婧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媒介传播技术的推陈出新和综艺节目的文化空间生产转向形成了文化价值的圈层分众属性。泛文化背景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凭借颠覆传统的内容表现样态和非线性的叙事拓展融合手段,为受众提供了精准的消费场景与泛众传播。文章分析爱奇艺出品的原创全景式人文探索综艺《登场了!敦煌》节目叙事的对象特征、内容表达等价值创新与文化生产创新经验,探寻文化类综艺节目叙事在泛文化时代的文化价值外化与发展路径。

关键词:泛文化;文化类综艺;《登场了!敦煌》;文化叙事;叙事创新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2)17-00-04

“泛”字有广泛、肤浅、泛滥的含义。文化泛化最初是对文化利用较为泛滥现象的批判:“中国兴起文化热以来,文化说几乎渗透于各个领域,以致出现该文化的文化,不该文化的也文化的现象的笼统概括。”[1]在文化热潮下浅尝辄止地加工、包装文化,或为事物冷冰冰地赋予“文化”的含义,将大众囿于一场消费文化的狂欢,实际上是无法展现优秀文化瑰宝的真正内涵和动人之处的,此类泛文化可以理解为一种泛泛而谈的文化。优酷在2017年提出了泛文化的全新时代特征:“内容更亲民,分发更有效,调性更年轻,表达更多元,手法更时尚,营销更贴身。”自2017年起,文化类综艺节目系统性、大规模崛起,这是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取得发展并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的标志[2]。以更加多元新颖并且充满青春活力的叙事风格对文化这一传统主体进行内容生产和年轻化表达,代表文化降维的泛文化时代的来临。

2017年是国内文化类综艺节目元年,文化类综艺节目凭借潜移默化的知识普及功能和轻松愉悦的节目环节设置,借助知识化、时尚化的顶层布局与新颖的传播形态在娱乐综艺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别具匠心的叙事方式能让观众在观看过程中凝聚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领略人文魅力、感受古老文明的时代温度,实现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润物细无声”。敦煌艺术作为沙漠中光彩熠熠的瑰宝,流传千年而魅力不减,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爱奇艺热播的原创全景式人文探索综艺《登场了!敦煌》聚焦敦煌文化,用年轻的声音诉说古老的敦煌文化,激发敦煌文化的活力,通过情景再现等年轻化的故事叙事模式,创造了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全新价值认同与增长势能。

1 多元叙事模式:敦煌文化的价值破壁

1.1 全景式“微叙事”实现碎片化的文化集成

优秀传统文化历经千年流传发展至今,文化系统精细,内容体量庞大,其历史沿革、地质风貌、风尚礼节、饮食习俗、文学艺术、道德标准、价值观念等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普罗大众汲取文化滋养、丰富精神世界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为推进文化强国战略,广电总局大力扶持推广文化类综艺节目,自2017年起,各大视频平台源源不断地推出各种形式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势如雨后春笋,引起了大众对传统文化和节目本身的热议。一档优质文化综艺的精妙之处在于它可以规避节目同质化的问题,减少文化接受过程中的认知困难与接受障碍,以一种简单易懂、生活化的方式实现信息的非线性传播,顺应泛文化时代受众的文化接受习惯。

综艺节目作为新的文化传播形式,以数字媒介技术和移动终端为载体,向不同文化程度和年龄阶段的受众普及历史知识、传播文化风俗。具有娱乐功能的综艺节目受时长和表达空间的双重限制,平衡传播内容体量与综艺表现空间之间的关系十分重要。面对宏大的叙事主体,综艺节目应在保证文化普及效率的前提下,降低受众的文化接受难度。回观文化类综艺节目发展初期,节目大多以知识问答、诗歌文字等文学竞赛的形式进行制作,虽然目的在于普及大众文化和弘扬国风之美,但刻板单调的形式与同质化的内容影响了观众体验;同时综艺节目的录制环境为密闭的物理空间,竞赛性的内容形式加快了节目节奏,给观众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压力;节目选手的对答过程涉及的信息量过大,观众无法形成深刻的记忆点。基于早期文化综艺存在的问题,文化类综艺节目在吸引流量并引发网络分享及话题讨论后,未能取得良好的文化传播效果。

《登场了!敦煌》提供了一个创新思路:其改变了传统的“宏叙事”,使用“微叙事”模式。随着数字媒介技术的发展、内容生产水平的提高和信息獲取方式的转变,“微”化的叙事模式代替了以往的宏大叙事,便于观众在高度集成的碎片化信息环境里实现文化养成与价值输出。文化类综艺节目作为深受青年群体认同的“国民综艺”,内容主题及设计风格均符合网友的媒介使用习惯与文化审美偏好。《登场了!敦煌》在多元文化系统中提取代表性元素,结合当下文化潮流,将节目主题分为音乐、美食、美术、飞天、匠心、运动、潮流、风俗、边塞、文书这十个维度,探寻文化的厚度和广度,进行物性传播的全景式展现与创意共生。在每期节目的一小时内,针对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敦煌文化叙事主体铺开画面,在全方位展示敦煌光辉璀璨的文化的同时,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在纬度上横向拓宽文化类综艺节目实现知识普及时涉及的领域,深入挖掘主题中包含的知识内容。第一期主题为“匠心”,以拜访大国工匠为起点,拉开了这场文化探索之旅的序幕,从寻找敦煌的飞天之美、复原唐代婚礼、探险三危山、寻味敦煌夜市美食,到最后一期解密藏经洞呼吁文物保护,主题“微叙事”之间相互独立又层层递进。“微叙事”模式组合塑造了全景式的文化叙事空间与叙事场域,由小及大的文化传输降低了观众的接受难度,从微小的出发点上升至观众认知最高处的全局文化思维与叙事逻辑,展现了文化类综艺节目内容生产的整体性,以文化探索的方式展现全景视野。

1.2 跨媒介互文叙事的宣传教化

现代传播媒介技术的发展和表现手段的迭代更新为文化互文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叙事空间,互文性是传统文化在借助多种形式的媒体进行传播的过程中,一个富有创新性的生动表现特征。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叙事主体主要是文化遗产和传统精神。学者李玉平认为,互文性以媒体、媒介为单位,可分为本体互文性及跨体互文性两大类别,叙事主体无论是物质存在还是精神表现都可以通过文本的形式进行对话,这种对话与交流可以在文本与文本之间、文本与观众之间,以及不同媒介之间实现[3]。

“艺术即文本”,不同文化传播媒介的跨越式融合,为《登场了!敦煌》借助不同媒介平台传播信息提供了平台支撑,应利用不同媒介的表达方式彰显传播优势,发挥综艺节目的宣传和教化作用。面向不同媒介使用群体的使用偏好、信息兴趣点和接收习惯,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呈现不应囿于单一媒体,多媒體融合发展能为此类节目开辟叙事新路径。《登场了!敦煌》经由爱奇艺制作推出,以网络综艺节目的定位进入综艺投放主线,并且面向移动端用户,根据他们的媒介使用偏好创建抖音官方账号,以短视频的形式向观众精准推送节目中的精彩片段。不同媒介有不同的叙事风格,同时媒介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背后的呼应连接能提高综艺节目的网络话题热度和传播效益。此外,节目巧妙结合纪实与真人秀的叙事手法,融合了纪录片的浑厚大气和综艺节目的生动活泼,创新性的结构体系革新了综艺节目传统的叙事方式。

《登场了!敦煌》每一期节目的片头视频、情节中都穿插着对敦煌文化某一部分的解释说明片段以及对文物保护工作等专业知识的介绍,纪录片般严肃认真、厚重古朴的叙事手法,再配上打动人心的文案字幕与旁白,将古老灿烂的敦煌文明和历久弥新的敦煌精神娓娓道来,震撼人心,实现了对“匠心”态度的呼应和致敬。《登场了!敦煌》以真人秀的形式搭建了轻松愉悦的叙事空间,观众能跟随故事性的镜头语言进入节目中的“悬泉客栈”,成为青春探索团的一员,和节目嘉宾一起看“大漠孤烟直”、赏洞窟壁画。亲密和谐、生活化的互动拉近了观众与节目的距离,稀释了文化差异可能导致的认知差异与障碍。节目结合纪实与真人秀两种叙事方式,由点及面,从小处着眼,将话题引向敦煌文化乃至中华文明,从对大国工匠的赞美上升至对传统文化保护的思考,涉及种类繁多的文化情感共同体,构建起了文化类综艺全景式的叙事场景,给观众带来了更新奇有趣、内容全面的文化体验。

1.3 仪式叙事的文化认同外化表达

詹姆斯·凯瑞在关于传播仪式观的研究中指出,传播作为社会行为具有双重身份意义:传播在意义建构的过程中,完成分享、参与和共有的阶段动作;在象征现实建构的过程中,它可以代表、维持、适应和分享一个社会共同的信仰,促成和实施社会变革[4]。仪式叙事在文化类综艺节目中表现为“仪式本身作为一种叙事方式”以及“叙事的仪式化”,综艺节目传播的仪式内容作为符号生产中的能指,经过制作方选取编排、艺术加工以实现文化输出,信息形式背后的文化信仰与情感共鸣作为所指,在无形的精神层面让仪式本身成为叙事的一部分。文化类综艺在表达主题的氛围营造上注重烘托仪式感,设计仪式化的字幕旁白、故事背景、观众在线互动环节,达到强化民族文化意识的目的,以激发观众的文化共鸣。仪式化叙事对提升综艺内容的丰富度、完整度及创新力具有重要作用,对挖掘、弘扬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优良的道德传统具有积极的教化引导作用。

人类学者格兰姆斯将仪式划分为仪式化、礼仪、典礼、巫术、礼拜、庆典六种类型,每一种仪式都属于社会性互动行为[5]。《登场了!敦煌》节目编排从还原多种中国古代仪式出发,搭载数字壁画影像、二维动画技术及嘉宾剧情演绎,生动重现仪式内容并向大众普及民俗文化。例如,在介绍敦煌唐代婚礼仪式时,引入“摄盛”“结发”“入夫婚”等古代礼仪并进行基础性介绍,对“拜堂行礼”“奠雁跨鞍”“合卺同牢”等仪式配以字幕介绍。嘉宾换上古代服饰,根据真实的仪式过程记载,进行角色代入,复原了隆重的婚礼仪式。综艺将观众带入他们过去认为与自己没有任何关联的地点和事件中,组合不同的社会及仪式场景,传统地域对场景的分隔影响已经不再重要[6]。仪式的还原通过场景重构唤起了观众对传统文化及民族习俗的接触记忆与想象性图景,在创造在地性共识性话题和共识性文化现象的过程中,借助仪式叙事形成形式与精神的耦合,实现了观众的记忆超越性建构,唤起了文化共同体的价值认同与丰满认知。

2 青春叙事视角:Z世代的文化破圈

随着数字媒体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发展,传播方式更加多元化,受众的观看习惯发生了变化,综艺节目的播放载体也不再局限于电视,视频平台自制的网络综艺成为主流综艺形态。节目娱乐化的表达和新潮的内容制作有效吸引了青年受众,其在为受众提供精神满足的同时,实现了广泛的文化传播。近年来,文化类综艺的主题选取、叙事视角、受众群体呈现出时代化、奇观化及年轻化的趋势,受众定向青年群体并在传播媒介上进行了仪式创新,青春叙事成为文化类综艺节目叙事视角的发展趋势。《登场了!敦煌》面向青年受众提供了一个青春活泼、元气满满的叙事视角,历史文化叙事内容以青春化的方式呈现,激发受众情感共鸣。Z世代指1995—2010年出生的一代人,又被称为网络世代、互联网世代,受互联网、大数据、移动终端、虚拟现实、5G技术等科技产物的影响很大,追求个性与新潮,具备泛文化时代的新潮化审美风格和媒介接触喜好。在数字网络环境中,Z世代受众以个体为中心建构网络关系和生活,社会交往不再是基于群体的交往,而是用户之间的虚拟化、网络化联系[7]。Z世代对精神文化的满足和社会交往有强烈的需求,创新了互动参与方式,如视频同步弹幕发送、评论区留言、网络话题讨论、内容二次生产等。

面向Z世代受众群体的文化类综艺节目以流量嘉宾为主叙事视角,对文化展开了时代性的潮流化演绎,而作为综艺节目叙事过程中的重要元素,嘉宾设置与选取需要考量年龄、人设、网络话题热度及舆论影响力等。节目叙事跟随嘉宾的解说、游历、表演等情节展开,使观众快速获取信息,降低观众对内容的接受难度,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国内著名主持人汪涵担任探索团团长,学识渊博的人物特质与节目的文化气质相匹配;女子团体THE9成员谢可寅、中国人民大学才子李浩源、男歌手钱正昊三名性格各异的“95后”新青年作为当代年轻人的代表,以敦煌文化“小白”的身份和汪涵一起组成探索团,在一次次奇妙的探索中认识敦煌文化,实现文化养成的效果。汪涵在节目中用简练且易于理解的语言解说敦煌文化,观众跟随其他年轻嘉宾的视角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实现文化养成。在“文书”一期中,探索团揣摩写书人的心情,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将文字内容演绎出来,带领观众进行了一场时空旅行。相比其他年龄段的群体,在互联网环境下成长起来的Z世代,更追求个性化的新奇表达和新奇形式。在《登场了!敦煌》节目中,谢可寅将嘻哈文化与民间歌谣结合,用rap的形式创新演绎九九歌;李浩源将九九诗浓缩在京剧念白中;探索团成员学习敦煌舞,参与《又见敦煌》沉浸舞台剧的演出;提取壁画元素情景式的演绎,最大限度保证历史再现的真实性,为观众还原唐代婚礼,创新性地实现了文化类综艺叙事视角与文化潮流的完美融合,在为节目及话题讨论带来热度的同时,提高了青年人对节目的关注度。

3 家国性叙事情感:价值的深度创生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我国作家艺术家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有温度、有情怀、有力量是优秀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应该具备的家国话语体系,要从深度与多元性方面进行价值创生。从国民角度出发,可以增强文化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对国家而言,有益于赢得文化的国际话语权,从而多途径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树立中国形象。

情感是文化类综艺节目的灵魂,是直击观众心灵的力量。泛文化是对文化精英主义的反抗,以平民化的表达方式向大众传播文化。文化类综艺节目从中华文化、传承者矢志不渝的精神、经典传奇的再现展开叙事,引发观众共情和沉浸式情感,构建基于集体情感的文化共同体。文化类综艺节目叙事情感的家国性特质在《登场了!敦煌》中得到了充分体现。首先,在节目的编排剪辑中,每一期的片头视频以宏大的视角介绍主题背景,恢宏大气的镜头场景和绘声绘色的文字解说奠定了节目的情感总基调。让观众跟随节目嘉宾探索敦煌文化,能激发其文化自信,增强其民族自豪感,感知认同是综艺节目实现价值观引领的重要一环。每期片尾的“致敬时刻”作为文化类综艺节目中的创新环节,以充满年轻活力的方式重新演绎古老文化、讲述中国故事,一镜到底的拍摄技巧能让观众以第一人称的视角走进敦煌、感受敦煌。除此之外,《登场了!敦煌》还诉说了敦煌精神,展现了敦煌文化的包容性及生命力,介绍了敦煌守護人“择一事、终一生”的当代愚公精神,传递了大漠黄沙中辗转千年的历史温度,为观众带来了具有冲击力的视觉体验,成为连接文化灌输和观众普及之间的桥梁。《登场了!敦煌》传达出来的“青丝白头终不悔,不为繁华易匠心”的守护精神和“朗朗乾坤,堂堂中华”的民族自豪感,能激起观众的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引领每个人在知行合一中实现文化的保护传承,通过多元化的表达凸显张弛有度的美学品质与艺术感染力。

4 结语

泛文化时代的到来为文化娱乐行业带来了一场革新,文化类综艺节目百花齐放,以更优质的内容和年轻化的叙事方式唤醒了国民的文化保护意识,树立了坚定的文化自信。《登场了!敦煌》在叙事方式上以语态年轻化的创新方式为文化类综艺节目提供了优秀范本,其全景式“微叙事”模式、跨媒介互文叙事、青春叙事视角、家国性叙事情怀的融合,降低了大众理解历史文化的难度,通过精心编码创造出符合受众身份情感认同的叙事表达模式。文化类综艺节目开辟了新形态文化景观,实现了历史与当下时间轴的交流与整合,构建起厚重家国情怀的记忆与知识谱系,有助于激发青年群体的主体责任意识与内生力量。

参考文献:

[1] 李文儒.泛文化时代的鲁迅普及问题[J].鲁迅研究月刊,1994(2):52-55.

[2] 毕啸南.大娱乐时代结束 泛文化时代开启:2017中国综艺节目年度盘点[J].中国电视,2018(3):27-30.

[3] 李玉平.互文性新论[J].南开学报,2006(3):111-117.

[4] 段鹏,宋芹.叙事、技术与仪式:融合创新模式下的文化类综艺节目:评析《国家宝藏》[J].中国电视,2021(6):40-43.

[5] 薛艺兵.对仪式现象的人类学解释(上)[J].广西民族研究,2003(2):26-33.

[6] 马向阳.纯粹关系:网络分享时代的社会交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51.

[7] 朱琪.云综艺:空间场景重构下的叙事与互动模式再造[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1(7):133-135.

作者简介:李文嘉(1982—),女,山东泰安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艺术传播、文化创新与社会可持续设计、城市家具、景观家具、室内家具系统规划与设计。

王婧(1998—),女,山东济南人,硕士在读,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艺术传播。

猜你喜欢
敦煌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敦煌
敦煌之行
亮丽的敦煌
听敦煌讲故事
敦煌,跨越千年的美
绝世敦煌
釋敦煌本《啓顔録》中的“落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