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传统音乐类非遗传承发展路径探析

2022-05-30 19:14吴苑祯
艺术评鉴 2022年21期
关键词:非遗传承传统音乐乡村振兴

吴苑祯

摘要:传统音乐寄托着民族情怀,在乡村振兴的视域下必须保障传统音乐的传播与发展。但是,从中国目前社会文化环境的角度看,由于社会趋势与潮流影响,许多传统音乐文化正面临着发展困境,传统音乐非遗类传承和发展存在一定困境。因此,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有必要全面、深入研究和分析传统音乐发展的新构想,以使传统音乐类非遗文化在新时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乡村振兴    传统音乐    非遗传承    路径

中图分类号:J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2)21-0181-04

我国传统音乐文化底蕴非常深厚,内涵也比较丰富,是中华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主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实施以来,使得乡村的建设和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乡村音乐文化的发展对于乡村实现文化振兴起着相当关键的作用,乡村音乐艺术作为乡村文化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一直深受老百姓喜爱。在乡村振兴全面实施的背景下,传统音乐迎来了全新的兴盛时期,本文就传统音乐文化的创新发展模式进行研究,以推进传统音乐转化以及传承与发展。

一、乡村振兴视域下传统音乐类非遗传承的意义

(一)发展优秀文化,丰富民族思想

相较于传统音乐而言,流行音乐的流行往往在工作、生活中,受众为大众。传统音乐则是需要在特定的场合,比如音乐厅,因此,接受人群是有限的。流行音乐的发展也是时代的产物,人们追求更加多元的文化,它的出现也必然有一定的理由存在。但是传统音乐包含的内容比较丰富,不仅有丰富的民族思想,也有抗战时期的民族精神,还有少数民族的文化内涵,所以,传统音乐在文化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乡村振兴其中包含了文化振兴,于是传统音乐的传承也应该予以考虑,优秀的文化需要传承和发展。

(二)培养民族之志,升华爱国之心

我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孕育了丰富的传统音乐文化,这些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经久不衰,能够保存传承下来充分说明其珍贵的价值所在。传统文化是我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传承民族文化更是我国人民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传统音乐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精神,比如团结协作的组织精神、乐于助人的雷锋精神等等,这些精神促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媒介的传播手段更加丰富,也越来越便捷,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播更需要我们加以重视,担负起重任,将传统音乐文化中的精神文化传承下去。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乡村大喇叭除了播放流行音乐以及新闻报告之外,也可以适当加入传统音乐元素,特别是具有本土特色的音乐文化,如河北梆子、高阳昆曲、保定老调等经典艺术,使人们对传统音乐初步了解,在日常休息中也能够时刻感受到传统音乐的魅力,产生亲切感。

(三)传承独特韵味,凸显音乐特色

乡村文化在传播基础上,有着得天独厚的地域特征,以标准形式展现精神文明,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乡村振兴战略背景成功的关键因素。在音乐文化建设上,其发展不仅是要保护与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精髓,还需要调节人们的审美。例如,零陵民俗音乐创造出了勤劳、智慧的乡村背景文化气息,表现独特的文化风格,这种风格在零陵音乐中有着自然的表现。在其演唱素材中,包含了“乌鸦反哺”“羊羔跪乳”等民俗故事,也体现了善良交往原则,对未来美好生活充满希望。在此背景下,乡村振兴音乐文化建设需要贴合农耕文明,发展出独具特色的中华传统文化,追求真、善、美价值观。乡村振兴战略背景明确自身定位,以乡村为根本,在音乐文化建设中跟随时代发展步伐。将其作为我国文化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找寻中华人民自身的“根脉”。

二、传统音乐的发展现状

(一)受流行音乐冲击,缺乏传唱度

近年来,国家开始从政策上指导传统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从而真正做到了文化自信,这也就给传统音乐文化的发挥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更多群体开始加入传统音乐的传承过程中。但从实际情况看,许多传统音乐依旧面临极大的生存压力,并正在被新时代的信息潮流逐渐淹没,主要原因是传统音乐文化未能适应当前环境,在新时代发展中受到阻碍,甚至出现传播断层的状况。

随着网络时代的来临,人们接触音乐文化的途径更加多元。现阶段,传统音乐的传唱度远远低于流行音乐。尤其是抖音、快手等短视频中的流行音乐,传唱度更是高。由于人们的快节奏生活,习惯了短视频中的音乐,传播的速度更是能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传遍大街小巷,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由于网络的更迭速度快,导致这类型的流行音乐在人们的脑海里也不会留存时间太久,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被人们所淡忘。而傳统音乐是经过几千年的历史积淀后保存下来的珍贵财富,虽然传唱度低,但是确实是有一定生命力的。但是相较于流行音乐而言,缺少传播的途径,也可以说流行音乐的大量传播阻碍了传统音乐的传播和发展。传承和发展流行音乐,并不是要求大众都要会唱和理解其历史背景,而是需要人们能够学习到传统音乐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观念即可。

(二)传承方式单一,削弱传统音乐影响力

由于传统音乐传播渠道不广泛,导致人们对于传统音乐的印象逐渐减弱。而流行音乐的广泛传播也是有其一定的受众群体的,要求传统音乐也这样似乎还不太切合实际。由于流行音乐的受众群体比较广泛,人们往往用来娱乐和休闲。而传统音乐更多地赋予了优秀的文化内涵,除了音乐专业的人士比较熟悉外,大部分人觉得传统音乐不像那些流行音乐的口水歌易于传唱。出现这样的问题,究其原因也是传统音乐在传承过程中的方式没有选对。传统音乐传承的局限性比较明显,师徒“一对一教学”导致受众群体范围缩小,而且对于传承人的各种要求不高,这就严重阻碍了传统音乐的传承发展。而且传统音乐的授课难度也较大,接受起来也不像流行音乐那样容易,如果大班制教学也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现阶段在学校中进行传统音乐的教育,大班制的教学以欣赏为主居多,如果要达到学生都能够熟练演唱似乎是比较困难的。所以,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需要继续探索新的模式,这也是我们应该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乡村振兴视域下传统音乐类非遗传承新思路

(一)融合时代发展,加强传统音乐的生命力

在当前形势下,传统音乐面临着许多传承困难,主要是因为传统音乐没有创新,这使得传统音乐文化难以在现代社会中发展和成长,针对这一状况,文化部门应积极推动音乐文化的创新发展。这就要求传统音乐文化必须积极地融入现代文化,以此来推动创新,此外,也应当考虑与其他音乐形式相融合,融入各种乐器,增加传统音乐的活力,使音乐传承能取得更好的发展成果。

要想更好地实现传统音乐文化传承,就需要分析传统音乐文化是否有受众基础。例如,零陵民俗音乐本身具有鲜明的人文属性,广受群众喜爱。这种特性将群众置于主体地位,使群众能够感受在文化建设中自己所发挥的主导力量。乡村文化振兴需要群众自身的认可,与其他文化相比,音乐文化主要依托传唱,群众在劳作以及节日等场景中通过演唱便可以实现文化传递,便于发挥文化价值。且民俗音乐文化与群众自身的生活有密切关联,若群众在发展中出现改变,零陵民俗音乐的演唱内容必然也会实现变化,二者相互依存。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开展民俗音乐文化建设,需要大量群众认可、欣赏、参与,才能够保障民俗音乐文化建设与乡村振兴背景紧密融合。

(二)政府更加关注,投入更多的资金支持

继承发扬传统音乐艺术需要更多的财力保障,为此,当地政府部门应将拿出更多财力,以提高财力支持条件,发扬传统音乐艺术。在这过程中,政府部门需要研究筹资模式,利用这些方法减轻政府部门在划拨资金的负担。实际上,政府部门需要利用优惠政策引导民间音乐团体和组织的发展壮大,还需要利用税收政策以及其他鼓励政策间接获得财力保障。

1.积极推动传统音乐事业发展

首先,政府部门可以在融合区域文化资源的同时,将音乐文化、民俗节日以及非遗文化进行更好的联动,最终促成大型文化活动。通过文化活动,在传播民族音乐文化方面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第二,政府部门也应该积极鼓励推广传统音乐,如电影和电视剧。这种渠道可以大大改善传统音乐的传播,使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到传统文化。第三,政府部门也可以培训传统音乐歌手,通过参加各种活动来进行传承。

2.完善传统音乐传承人机制

在当前复杂的社会环境下,传统音乐表现出严重的发展劣势。因此,我国地方政府部门应继续宣扬音乐文化的继承人,用宏观干预为少数群体音乐文化的发展培育更好的土壤。还需要政府部门根据地区文化的发展状况指定传统音乐继承人,而这些继承人要负责收集和传播传统音乐。在选择继承人的过程中,还需要确保他们拥有优秀的音乐创作能力,以便传统音乐在继承过程中能够注入新活力。

(三)激活文化属性,构建地域特色价值体系

乡村文化在发展过程中结合自身的独特优势,具有鲜明的传承性。华夏文明已有五千年历史,在后续发展以及积累过程中,文化将成为乡村文明必不可缺的基础部分。需要注意的是,民俗音乐文化在建设时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与农耕、农民日常生活、风俗等有着递进关系。从古代开始便已出现民俗音乐文化,随着时代更迭,民俗音乐文化有了自身的受众群体以及独特的文化内涵。在建设音乐文化过程中,就需要贴合各地区不同的文化背景,尊重文化属性,促使文化自然延续。将我国发展观点融入其中,从宏观上使民俗音乐文化基础更加坚固。而从准则上,使民俗音乐文化能够经久不衰,代代相传。

全面激发群众自身的文化,唤醒文化自觉。在传统音乐文化建设路径上,让群众开启自我寻找、自我继承、自我批判,把握全新的发展趋势以及潮流。通过文化自觉,凸显音乐文化的主体作用。跟随时代发展规律,乡村振兴战略背景拥有文化发展责任的自觉担当。必须了解这种乡村结构特点以及未来的文化發展趋势,培育群众文化意识。在培养成功后,群众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总结生活、感悟生活,贴合未来发展模式,认知传统音乐文化的独特价值观点,培养历史厚重感以及文化价值感、人文关怀感,使群众自觉继承、吸收音乐文化,形成文化认知。为传统音乐文化的成长奠定坚实基础,发挥广泛而深刻的积极作用,在成长的过程中自觉回馈社会,建立良好的农村发展风尚。

(四)促进文化转型,凸显传统音乐的时代特征

传统音乐传承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实现转型,完成创造性、创新性发展,与我国传统文化形成结合,凸显音乐的文化魅力,为农民提供有益的启迪,同时还可以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背景,赋予乡村文化独特的时代内涵。转型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打造万物共生的互联文化,促使传承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使传承人了解自然环境与经济的衔接。在民俗音乐文化实现转型时,可结合科技农耕的特征,对此进行改编,凝聚民心。

二是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之美,我国乡村文化注重“家”的概念。家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媒介,农民的人生观以及忠孝价值观等与家庭教育密不可分。传统音乐与家庭教育融合,通过音乐的魅力,打造一种全新的家族文化标准,使新生代能够自觉地回馈于社会、感恩于社会。

三是弘扬乡村独特的文化场景,乡村文化有独特的包容性以及多样性,为各种文化的成长改进提供了广阔的平台。零陵民俗音乐可与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实现融合,使零陵音乐真正成为百姓自己的文化。在后续发展转型时,需要激发“乡贤”作用。例如,传承乡贤文化,将乡贤文化与零陵音乐实现结合,在传唱过程中使乡民更好的认知价值观并完成自觉转化,完成自我教育、自我成长。打造新的乡贤文化标准,使农村经济文化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五)打造发展格局,为传统音乐的传承保驾护航

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结合,农村音乐文化发展需要呈现全新格局,使民俗音乐有独特的舞台。可从以下几点进行建设:

1.强化人才的引进

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的关键为核心人才,只有新生代踊跃加入,才可以使传统音乐文化拥有独特的受众背景,与我国农耕文化实现共同成长。这需要人才拥有极高的道德观以及价值标准,例如,有关部门可以改善目前现有的教育方法,树立全新的发展观点,进一步提高当地居民的文化水准,在音乐发展上,引导先进分子出谋划策,发挥人民群众的知识文化力量。

2.全面开展各项文化活动

完善现有的活动标准,全面开展与日常生活相关,且所有当地居民能够积极参与的文化活动,使其能够真正融合民俗音乐文化发展的目标,打造一种新型的乡村文化公共空间,以丰富性的文化活动为标准,支持全新题材的文艺性创作。广大艺术工作者深入农村,结合实际,体现乡村独特文明,挖掘乡土人才。开展文化以及教育形式的融合,盘活农村文化的意义,丰富农业文化体系。

3.发展新生力量

发挥村干部的带头作用,开设大学生参与路径。许多大学生报考大学后立志走出农村,进入城市,这无可厚非。城市的发展更适宜大学生生存,但传统音乐文化也因此流失了大量的新生力量。有关部门可以增加先进人才引进计划,吸引大学生能够自觉地参与到民俗音乐。利用专业知识以及大学生自身的创新意识,与落后的农村文化实现结合,促使农村音乐文化更好发展。需要注意的是,大学生参与农村文化,可以兴趣参与或兼职参与等形式。在保障大学生城市发展的基础上,使大学生能够将闲暇时间应用至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创新,结合乡村音乐的背景,使其焕发全新的活力。

(六)结合教育体系,将传统音乐传承全方位渗透

文化是音乐的灵魂所在,正是因为历史与文化相交织,民族音乐才得以诞生。纵览古今,每一段千古绝唱的背后必然是一段凄美的历史故事,必然有永垂不朽的文化精神做支撑。但是,跨越千年,世人所感动、所心念的音乐却蒙上了尘埃,今人不再舍之一眼。为什么?因为民族音乐变成了孤零零的抽象音乐符号,音乐人嘴里咿咿呀呀的是人们听不懂的情与思,所以民族音乐的生命力逐渐衰弱。鉴于此,结合教育体系,传承传统音乐是当务之急。例如,在农村小学,教师应该在教学民族音乐时还原音乐产生的背景故事,让学生由故事走向音乐,感知民族音乐的生命故事,让音乐所传递的文化思想根植学生的脑海,从而爱上民族音乐,丰富传统文化知识,传承传统文化。

(七)赋能乡村旅游,打造传统音乐文化品牌

地方相关职能及基层部门,在乡村文化振兴建设过程中,从思想上认识到乡村音乐文化的重要性,并能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乡村音乐文化振兴的具体实施方案。梳理、整合好乡村文化资源,挖掘当地音乐艺术元素。利用现代化的理念、手段与技术,让乡村音乐得到合理应用,促进乡村音乐文化传承创新发展有效开展。从化结合利用自身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将“音乐”与“旅游”相结合,加大力度打造城市文旅品牌与文化名片。

音乐类型不仅包括当地特色的乡村音乐,也有大家喜闻乐见的民谣、古典及摇滚音乐。不同的主题内容、不同的狂欢形式、璀璨的明星阵容、火热的现场气氛,潜移默化地将当地的文化输出给更多的人,例如“从化乡村音乐节”已具有较强的品牌影响力,已然成为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名片;以“体验农耕文化,畅游童话原乡”为主题的“西塘稻草艺术节”,也增设稻田音樂会等丰富的音乐活动,让市民游客的参与体验感更强。通过与乡村音乐文化的结合,西塘童话小镇增加了“吸粉”能力,已成为都市人体验农耕文化,乡村旅游的热点旅游项目。

综上所述,当下我国进入了一个多元文化交流和发展的新时代,不同文化在我国的社会环境中的发展成效优异。在这种情况下,其他音乐文化也将会对传统音乐的发展带来更大的压力,影响传统音乐的发展空间。因此,为了使传统音乐能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就需要社会各项资源能够整合起来,共同探究传承的方式方法。

参考文献:

[1]申绍云.乡村振兴视域下传统音乐类非遗传承发展路径探析[J].艺术评鉴,2022(12):14-17.

[2]徐烁昕,金祥婧.乡村振兴背景下闽东畲族音乐文化传承和发展探究[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03):83-91.

[3]刘畅.乡村振兴视域下民族民间音乐传承研究[J].当代音乐,2022(04):20-22.

[4]查大林.乡村振兴视域下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教育研究[J].中国音乐教育,2022(02):70-73.

[5]朱静.乡村振兴中农村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发展策略[J].民族音乐,2021(05):119-121.

[6]李姗姗.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传统民间音乐文化的新发展[J].福建开放大学学报,2021(04):93-96.

[7]吴哲.文旅融合 跨界发展——杭州市中心城区社会力量助力非遗保护传承实践路径探析[J].文化月刊,2021(07):42-43.

[8]倪念念.地方高校促进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研究——以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为例[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8(04):111-114.

猜你喜欢
非遗传承传统音乐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三维协同”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基于非遗传承的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
川东竹琴在非遗传承中的创新
民族音乐学视角下仪式音乐的探索
初中音乐教学中流行音乐引入分析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及其价值的解读分析
阿甫夏洛穆夫对中国近代音乐发展所作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