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燕玉
本文目的是探讨角色表演的游戏学习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本文的研究目标是:(1)探讨角色表演的游戏学习法如何影响学生对小学语文的学习。(2)探讨角色表演的游戏学习法如何影响教师对小学语文的教学。本研究使用角色表演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工具,并对教师和学生的使用体验进行调查。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是:(1)角色表演在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态度方面有积极的影响;(2)角色表演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无关乎性别;(3)角色表演的教学使学生超越使用经验的学习态度;(4)角色表演的教学有利于小学语文的
教学。
如今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师和学生不可或缺的教学工具。相关的研究表明,在教学中适量采用视觉与音频等多媒体素材可以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这说明了多媒体的素材元素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1]。此外,有趣的游戏所具有的挑战性可以吸引用户对游戏产生关注,让他们沉浸在游戏的情境中,从而有效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自2002年以来,一些学者已经提出了游戏学习法的教学理念。许多研究也已经证实,游戏学习法的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强化他们的记忆力和知识发展,促进其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2]。
语文是学习知识的基础手段,是全体公民终身学习的必备工具。因此,在小学教育阶段,语文教学就显得非常重要。在早期的传统课程结构体系下,小学生只需要学习汉语,然而,自从英语的教育和课外活动被重视以来,小学生需要学习英语、美术、音乐等课程,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语文的课时数,这给小学的语文教学带来了挑战[3]。因此,如何利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无限延伸学习,甚至自主学习,都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研究课题。鉴于此,本研究旨在应用角色表演的游戏学习方法,设计有趣的角色表演的游戏,结合多媒体教学场景,以实现小学语文的高效教学。
一、角色表演的游戏学习法的概念
“游戏学习法”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早期教育学者弗里德里希·福禄贝尔(Friedrich Froebel)。他提出游戏以快乐开始,以智慧结束,强调了游戏激发学习的动机。教育家皮亚杰认为游戏可以帮助孩子学习。游戏不需要改变自己去适应环境,所以在游戏中不需要刻意学习新技术,而是可以通过游戏反复练习新技术直到熟悉。他指出,游戏学习法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是一个包含数字游戏的创新性教学。他发现游戏学习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解决传统学习无法吸引学生共同参与的问题。多媒体教学是将游戏与教育相结合,通过文字、音频、动画等元素形成数字游戏,这使学生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达到学习目标,获得成就感。本文提出的角色表演的游戏学习法是让学生运用语言,跟随多媒体的教学课件进行角色表演,以达到演绎及掌握教学内容的目的。学生从输入到产生学习结果的过程共分为五个部分,输入部分包括教学内容、角色扮演、多媒体素材、教师引导,最终产生学习成果。
综上,角色表演的游戏学习法的教学策略是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信息相关硬件和软件的创造性整合,以教师引导的角色扮演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以此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
二、角色表演的游戏学习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在从事小学语文教学时,需要运用听、说、读、写的手段。小学阶段的汉语教学包括使用注音符号、听、说、认字、写作和阅读。对语文认知的定义分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这些是本研究的框架基础。本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五、六年级的小学生进行实验教学,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师生的态度与感受,结果还补充了访谈和研究人员的观察参与。现以福建省龙海市海澄中心小学的57名五年级学生和60名六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分别安排一个教师。本研究中的五年级学生采用包括《将相和》的角色表演,六年级学生采用包括《狼牙山五壮士》的角色表演、相应的多媒体课件设计,以及“关于将角色表演的游戏学习法应用于语文教学活动的意见调查”。
第一,确定角色的表演框架。
1.《将相和》的角色表演框架
教师首先结合多媒体课件资料,简介司马迁《史记》中的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基本人物,带着初步了解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创设情境,找两名学生扮演蔺相如、廉颇,表演“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其次,配置其他学生进行故事记录、观众对故事演绎的提问等环节。最后,教师再引入文章的中心思想,点评学生演绎是否到位。
2.《狼牙山五壮士》的角色表演框架
教师首先结合多媒体课件资料,让学生了解基本故事情节,带着初步了解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创设情境,找学生分别扮演班长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和敌人,模拟故事情节的发展。其次,配置其他学生进行意境的渲染、对白等。最后,教师再引入文章的中心思想,点评学生的演绎是否到位。
第二,教师和学生均可以使用投票来评价演绎。这种设计更适合团体的演绎协作,促进团体的学习与团队的指导。
第三,该教学方法经过专家和教师的评估与修改。该教学方法由教师先讲解规则,然后学生抽签决定表演的角色。结束后,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
三、研究结果
(一)学生使用后的态度
使用后学生态度的测量基于李克特量表。所有学生在角色表演的游戏学习法后都表示满意。
(二)按性别分析不同态度
根据测试者的性别,进行独立样本的检验。结果显示性别差异相似,没有显性的数据支持态度上的差异。显然,角色表演的游戏学习法为男女学生都带来了足够的满足感。
(三)不同使用体验导致的态度分析
對有或没有先前使用经验的测试者进行了独立样本检验。结果显示两组方差相似,没有足够的数据支持角色表演的游戏学习法后的态度差异。所有测试者,无论是否有使用经验,都对角色表演的游戏学习法表示高度满意。
(四)采访和观察
在教学过程中,研究人员观察到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踊跃回答问题。当有角色遇到回答困难时,他们会积极参与讨论。他们还积极主动地进行角色扮演。在采访过程中,学生纷纷回应:“有这样的课,真是太刺激了。”他们还会和其他同学讨论角色如何扮演得更好。学生还告诉研究人员,“我希望以后还能再体验这种教学方法”。显然,对于学生来说,他们觉得自己是在玩,而不是在学习。因此,学生的反应和学习专注度得到提高。有学生表示,虽然下课铃响了,但还是不想下课。
(五)教学现场教师的访谈和意见
教师表示:“学生确实很享受角色扮演的学习过程。”课程上的角色编排的试题可以帮助教师进行语文的复习。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现场教师表示,“在课堂上,学生表现得更积极”。由此可见,角色表演的游戏学习法得到了师生双方的积极反馈,通过游戏学习可以提高学习兴趣。
四、结论
本研究使用角色表演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工具,并对教师和学生的使用体验进行调查。经过相关分析和探索,得出以下结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角色表演的游戏学习法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是积极的,且学生和教师都对该学习方法表示满意。在采访过程中,实施这种方式的教师表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应更加热烈,一些对语文不太感兴趣的学生也尝试给出答案并参与讨论。教师认为这种语文教学确实比传统教学更有趣。
参考文献:
[1]马秀麟,赵国庆,邬彤.大学信息技术公共课翻转课堂教学的实证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1):79,85.
[2]张妍,张菁菁.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收藏,2019(49).
[3]朱家华,崔鸿.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调查研究[J].中国考试,20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