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支架式教学将建构主义作为核心点,为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支架式教学着重关注教与学过程的参与、合作、交流和建构,可以帮助幼儿教师更好地解决幼儿音乐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从而提升幼儿音乐教学质量。文章先简要介绍了支架式教学模式,再分析了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如何开展幼儿音乐教学活动的具体措施,最后指出了应用支架式教学模式时应该注意的问题,以供幼儿教育工作者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幼儿;音乐教学
作者简介:华倩(1977—),女,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星慧幼儿园。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教师对于音乐教育的认识也更加深刻,除了集体音乐教学活动,音乐学习也要渗透在幼儿的日常生活、区域学习及游戏等活动中,以发挥音乐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独特作用。支架教学模式应用于音乐集体教学活动尤为有效,可以说是幼儿音乐教学过程中主要的倡导形式,要想保证幼儿集体音乐活动的顺利开展,有效支架的构建至关重要。
一、支架式教学模式简述
支架式教学简单来讲就是以合理、恰当且具有科学性的框架为支撑,帮助学习者进行知识学习和建构的一种模式,在这一过程中,能够锻炼学习者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更好地感知独立建构的意义。支架式教学模式强调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活动中的指导作用,探究出了“幼儿主动学”与“教师指导教”的平衡点,对提升教学有效性和幼儿的学习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课程游戏化教育改革如火如荼地开展,支架式教学模式在提升教学效果的实践领域备受关注。从本质来讲,教师搭建支架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日后没有支架支撑时依然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支架式教学模式下,教师要确保支架的动态性,并能够根据学生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相应的调整直至拆除,最终培养起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独立建构知识的目的。
二、支架式教学模式下的幼儿音乐活动组织
(一)搭建支架
搭建支架是应用支架式教学模式开展幼儿音乐教学活动的第一步,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最近发展区”的理论为依据,分析幼儿的实际发展层次和潜在发展层次,分析幼儿已有的经验,建立概念框架,并充分发挥框架的引导作用,促使幼儿音乐能力水平向第二发展水平所迈进。例如,在学习《花儿朵朵》这一集体舞时,幼儿必须要先对花苞、花开等姿态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学习集体舞。如果幼儿的认知结构不够完善,不了解也没见过花苞、花开是何种形态,那么在借助舞蹈动作展现花的姿态时也一定会存在困难,致使舞蹈无法完成。基于此,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图谱这一物质支架,在图谱的引导下帮助幼儿回忆以前学过的内容,找到正确的舞蹈姿势。在带领幼儿回忆后,教师还要参照图谱鼓励幼儿做出相应的动作,以此作为集体舞学习的准备活动。在这一次的准备学习下,教师也为幼儿后续集体舞的创编学习搭建了支架。
(二)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是构成支架式教学模式必不可少的环节。就幼儿心理特点和音乐学科特征而言,创设情境对于后续教学至关重要[1]。严格来说,音乐是一门抽象性的学科,与其他语义性学科有着显著区别。所以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对游戏资源、生活现象等进行充分运用,以此达到吸引幼儿注意力、拓宽幼儿视野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小鼓咚咚响》这首歌时,教师可以让幼儿把地面、椅子或自己的腿当作鼓面,并引导幼儿边敲边唱“咚咚咚咚咚响”。幼儿敲的好,唱的又准,无形中就学会了如何唱这首歌,从而解决了教学活动中的难点。又如在教学《三只小猪》这一首歌时,教师可以让幼儿分别扮演三只小猪、猪妈妈和大灰狼等角色。具体分工如下:首先,扮演猪大哥的幼儿听着音乐先将盖稻草房的场景表演出来,音乐停,大灰狼出现,呼地一口气将房子吹倒了。接着,扮演猪二哥的幼儿附和着音乐在圆形场地上盖木房子,音乐停,大灰狼来了,又将猪二哥的房子推倒了。接着,音乐起,猪大哥和猪二哥赶忙跑到猪小弟家盖砖房子,扮演三只小猪的幼儿用胳膊当作砖头,这次大灰狼怎么推也推不动,只好灰溜溜地跑了……在伴着音乐进行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幼儿不仅充分感受到了“盖房子”的乐趣,而且也能更好地感知音乐当中抑扬顿挫的节奏。这一过程是教师为了提高幼儿音乐感知和理解能力搭建情境支架的充分体现。
(三)尝试探索
尝试探索主要是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在现有的概念基础上,以教师为引导,幼儿自主探索、自主发现、自主梳理和自主分析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由课堂的引领者变为评论者,幼儿作为教学主体,可以亲身参与和感受音乐的奥秘。以《茉莉花》这一首音乐作品为例,其旋律流畅委婉,曲调优美,是一首家喻户晓的佳作。而如何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感知茉莉花所具有的美感是这首歌的教学重点所在。基于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茉莉花的图片,让幼儿观看有关茉莉花的影像资料,欣赏茉莉花绽放的美丽瞬间。接着将提前准备好的茉莉花模型分发给幼儿,让幼儿对茉莉花瓣的姿态进行观察,并相互讨论。最后,教师再让幼儿聆听歌曲《茉莉花》,使幼儿对歌曲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又如在幼儿欣赏舒曼的小提琴曲《梦幻曲》时,教师可以使用幼儿都非常熟悉的散文《梨子小提琴》进行配乐朗诵,散文中幽远宁静的意境会把幼儿带入梦一般的“大森林”,和着《梦幻曲》安静、柔美的曲调,有的幼儿说:“听着这么安静、好听的音乐,我快要睡着了”,说完还做起了睡觉的动作。有的幼儿还想象着小松鼠拉琴的样子,也缓缓地拉起了小提琴。教师通过音画一体的方式,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特点,鼓励幼儿自发探索动作与音乐进行匹配,加深了幼儿对乐曲的理解,使幼儿在积极、主动的氛围中达到音乐教学创编的目标。
(四)会话协作
以尝试探索为基础,会话协作是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展开协商与讨论的过程。在集体会话的过程中,幼儿的音乐学习成果能够得到交流、积累,并获得新的启发。通常,幼儿间的相互协商与讨论是音乐教学过程中较为常见的教学方式。以《歌唱祖国》这一首歌曲为例,教师在教幼儿演唱时,应该重点围绕演唱情绪让幼儿间进行交流与讨论。有的幼儿很快就联想到2022年冬奥会中涌现出的感人事迹。此时,教师应趁机引导幼儿提出“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这一核心内容,将教学内容引入正题。再如,乐曲《金蛇狂舞》B段音乐是节奏明快的对话应答结构,句幅逐层缩短。教师在帮助幼儿分析完乐曲的形象主题后,可将幼儿分成两队,鼓励幼儿自由地选择身体的某个部位为乐曲伴奏。幼儿对此很感兴趣,时而这一组拍手、这一组跺脚;时而这一组拍腿、这一组拍肩等,在拍拍打打中发挥出了极大的创造性。用身体感知音乐的节奏,再通过肢体动作表现出来,不仅可以解放幼儿的心灵,还能把幼儿的内心活动传递给教师和其他学生,使幼儿自身的情感变得更加丰富起来。
(五)效果评价
教师在进行效果评价时,主要从两方面的评价入手,一是让幼儿自评,二是小组评价。就音乐课堂而言,主要表现为幼儿自学能力评价、小组协作能力评价两方面。以《歌唱祖国》这一学习内容为例,评价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是幼儿学习过程中是否有积极参与;二是幼儿是否围绕演唱情绪展开了积极探究与讨论;三是幼儿对于课上教学的相关内容是否有简单的了解与掌握;四是幼儿演唱该歌曲的熟练程度。在综合上述评价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可实现对幼儿音乐学习的科学化掌握。
三、支架式教学模式下的幼儿音乐活动原则
首先,坚持适度原则[2]。支架式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推动幼儿潜在水平向更高发展。所以,在践行支架式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必须坚持适度原则:对于布置的学习任务,只要是幼儿能够独立完成的,那么就必须让幼儿单独完成,并给予幼儿一定的鼓励;对于幼儿不能独自完成的,教师再给予相应的帮助。同时,幼儿独立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也要避免给其提供其他的支架,以免影响幼儿的独立思考。只有当幼儿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和阻碍,需要教师给予一定帮助时,教师才应结合幼儿自身的特点为其提供相关的支架,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幼儿完成学习任务,也有效规避了因学习任务太难而挫伤幼儿学习积极性的情况。
其次,坚持适宜性原则。适度是指给予儿童的支架要避免过多或过少,而适宜则是指支架的选择和搭建时要因人而异,以此保证支架式教学模式的充分发挥。具体来讲,幼儿所处的年龄段不同,其身心发展的特点也会存在明显差异,所以教师在提供支架时要注重合理地选择支架类型。如对于小班的幼儿而言,因其年龄较小,无论是动作思维还是形象思维都具有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所以在开展支架式教学时,教师应着重开展游戏情境支架。对于中班的幼儿而言,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所以教师在开展支架式教学模式时可以充分运用图示支架,并让幼儿自主参与到操作图示材料的过程中。
最后,保证撤离及时原则。支架教学从本质来讲是教师支持与幼儿独立的结合,而想要达到幼儿独立的目的,支架必须要撤离。支架撤离的时机也是十分关键的,如果撤离过早会导致其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所以教师要根據幼儿能力的逐渐增长来逐步撤离支架[3]。
四、支架式教学模式下的幼儿音乐活动实践效果
(一)环境、经验引导幼儿主动学习
支架式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尝试探索、会话协作等方式为幼儿营造了轻松愉悦的氛围,提供了自主表现的舞台,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幼儿才能够自由地去思考、去表现、去创造。教师从幼儿的经验出发,通过让幼儿感知生活、体验生活,引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让幼儿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更为细致、深刻和丰满,从而自发地表达对音乐的理解,最终将音乐回归于生活。
(二)游戏化教学支持幼儿有效学习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幼儿在游戏中对音乐的表现、理解和感知也一定是最自然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到,教学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寓教育于游戏之中。游戏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使音乐教学更为有效,幼儿在玩音乐游戏的状态下获得满足,更愿意参与其中,也更容易学到知识。
(三)师幼互动助力多维度表达
师幼互动包含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支架式教学以师幼互动为抓手,通过教师提问、指导,幼儿小组讨论等形式来促进幼儿多维度的表达,这种表达关注到了幼儿的整体、个性与情感表达。每个幼儿对音乐的感受是不同的,让幼儿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去感悟、表现音乐,才能慢慢渗透音乐中爱的教育、美的教育。同时,教师也会在师幼互动中,与幼儿共同成长进步,以此形成良性循环。
结语
综上所述,支架式教学模式主要是为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指明方向,将其应用在幼儿音乐集体教学活动中,能有效促进音乐教学的灵活性,激发幼儿去主动学习与探索,更好地帮助幼儿开展深度学习,从根本上提高幼儿园音乐集体教学的效果与效率,同时也能帮助老师在音乐教学活动中积累宝贵的支架手段和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赵君英.建构主义视野下的幼儿园音乐教学设计与策略[J].艺术教育,2016(06):74-75.
[2]周志娟.基于游戏支架下的美术集体教学互动策略初探[J].才智,2016(15):23.
[3]吴跃跃,侯杰.基于支架式教学理念的幼儿园歌唱活动教学研究[J].教师教育论坛,2015,28(12):50-5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