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智华
当前,对全体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不局限于知识的增加,还要形成一种新的价值取向,因此要加强道德与法治在教学中的占比。在初中教育过程中,要逐渐突出道德与法治教育,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初中是学生心智发展的重要阶段,学生的价值取向与人生观大部分形成于该阶段,但初中生的心智还不成熟,容易出现很多问题。因此,加强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责任意识的教学力度,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是每一个教师应尽的职责。
一、运用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责任意识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材是进行教学的基础,因为教材具有专业性以及权威性,它能够与课堂内容相结合,并引导课堂教学正确发展。虽然现阶段老师对道德与法治教学并不重视,而是重点关注学生的文化课,但是无论是文化课程还是道德与法治课程,都需要以教材为主。教师要合理地运用教材内容,通过教材内容,将学生的责任感激发出来,从而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例如,在学习《社会生活讲道德》时,为了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刻的理解,要对这节课的内容进行深度挖掘,然后由教师总结出课文中的精髓知识,将精髓知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以极高的效率以及较少的时间深度理解,明白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行为,并且时刻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改正自己的不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承担起社会交给青少年的责任。
二、列举社会实例,激发学生兴趣
分析现今学生责任感差的问题,其中一个主要原因便是学生长期生活在家庭环境中,家庭环境优越,很难培养起学生的责任心,同时,如果存在家长溺爱、父母离异、留守儿童这些问题时,也会阻碍学生责任感的培养。学生失去了责任感,就很难形成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如果长时间缺少良好价值观的指引,学生的人生方向很可能会发生偏离,所以在责任意识的培养过程中,家长的引导作用必不可少,家长要与学校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共同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意识,健全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例如,家长在陪同孩子完成作业之后,可以一起与孩子看一些有利于良好价值观形成、宣传法治与道德的电视和电影,一起观看的过程中为学生讲解其中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意义。家长的不断引导,可以高效率地促进学生责任感的形成,同时学生能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也比较容易接受。
三、制订学习规划,完成学生目标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责任意识培养要有明确的规划。规划是指引学生学习的方式,也是使学生达到目标的有效途径。教师要明白规划分为短期规划和长期规划,合理制订学习规划,才能够有效地推进学习的进行。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首先要确立一个长期规划。长期规划是对于长时间的学习而言,要在较长周期内完成一个宏大的目标;而短期规划是针对现阶段开展的一些教学活动,要有一个明显的任务和方式,通过一个个短期目标的不断实现才能一步步完成长期规划。
初中学习过程中,不应该只注重基础文化知识的学习,还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通过法治与道德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明白责任意识在生活中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责任意识的培养,能够形成更加健全的心智,能够培养出更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才能符合国家发展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开展多元化的活动以及运用多元化的方法,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不断地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
[1]王医红.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探讨[J].新课程(中旬),2018(12):232.
[2]李康.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育学生核心素养路徑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