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尔吉斯斯坦,绑架得来的“新娘”

2022-05-30 10:48陶恺
看世界 2022年18期
关键词:绑架者吉尔吉斯斯坦警局

陶恺

2018年6月28日,20岁学生凯扎的亲属在家中默哀

2021年4月的一天,27岁的吉尔吉斯斯坦姑娘艾扎达正在大街上行走。这极为普通的一天,却成了她生命的倒数时刻。

根据事发地的监控视频,一辆车突然停在路边,3名陌生男子从车上下来,不顾艾扎达的惊呼与挣扎,将她抬入车中扬长而去。

光天化日下抢人、又有视频监控作为重要证据,女孩的家人也立刻到警察局报了警,按理来说,接下来的“剧情”应是警方尽力侦破这场绑架案、寻找女孩的踪迹并最终解救女孩。哪怕运气不济,至少在舆论之下,这也是不折不扣的“犯罪现场”。

但意外的是,接警的警察并不觉得艾扎达当街被掳走有何不妥,他们甚至对焦急的女孩家人开起了玩笑:“别紧张,很快就会有人上门提亲,今天的‘绑架马上就要换成一场盛大的婚礼了。”他们还表示,不必再打电话过来追问了,他们还有其他更重要的工作。

两天后,艾扎达的尸体在监控视频中曾清晰出现过的那辆车中被发现。

2021年4月,27岁的吉尔吉斯斯坦姑娘艾扎达在大街上遭到绑架

绑架新娘

事情过了一年多,无论如何讲述这个故事,它的残忍与痛苦都不会被时间冲淡—绑架者将艾扎达勒死,又用刀自尽。

人生停在27岁的艾扎达,是家里唯一的孩子,一直在半工半读,勤勉、努力、未来可期。而绑架者是有过性暴力犯罪史的惯犯,与她素不相识,仅仅是在路上“选中”了她。而警方对这场绑架案完全的轻视,直接导致了惨剧的发生。

为什么警察对此熟视无睹?为什么“绑架”会成为“盛大的婚礼”?这与吉尔吉斯斯坦的一项习俗密切相关—绑架新娘。

将绑架纳入“习俗”的一部分,对于生活在文明世界的人来说有点匪夷所思。这种在当地被称为“Ala kachuu”的传统,含义是“抢夺并逃跑”,一度被认为是古老游牧民族的传统、民族史诗《马纳斯》中的精神遗留。但据相关律师及女性权益倡导者的考证,这种说法是个误解。

在古代吉尔吉斯斯坦,女人会因为战争期间时局动荡被绑架或交换,年轻的情侣会因为家族不同意婚事、新郎支付不起聘礼而私奔。这些迫于时局的厄运、自愿选择的放逐,都与今日的当街抢人毫无干系,但却让绑架行为找到了“依靠”,并在吉尔吉斯斯坦肆意横行。

和我们惯常理解的婚姻起始相比,吉尔吉斯斯坦的婚姻随机而野蛮。一场“寻常”的新娘绑架是这样的:当家中有了适龄的男人需要娶妻、组建家庭的时候,家中的长辈会聚集在一起讨论婚礼计划,让需要结婚的“新郎”能够在街上顺利抢到他想娶的女人。

确认好“同伙”后,“新郎”会带着一群年轻男人开车上街,看到哪个女孩好看,就直接当街抢人,塞进车里带回家;若是大街上找不到“喜欢的人”,他还会冒充公职人员,去学校里的女生宿舍敲门,看中了谁直接绑走。

《纯酷》剧照

《獵物新娘》剧照

女孩到了男人家中,就会被控制起来。无论她此前是谁、在哪里过什么样的生活、是否有彼此相爱的人……这些都不重要,男人的亲人会围作一团,劝被绑来的女孩接受这“命运的安排”。男人的母亲或祖母会准备一条白色的头巾,将其包裹在女孩头上,一旦接受了这条白色头巾,就意味着女孩必须同意这门婚事。

“好婚姻都是从眼泪开始的”

惊魂未定的哭泣女孩、熟视无睹的陌生男人、苦口婆心规劝“我们也是这样嫁过来”的年迈老妇、欢天喜地参加婚礼宴席的宾客……这些吊诡的场面混合在一起,让人一时很难分清:这到底是风俗使然的结婚程序之一,还是我们日常理解中的犯罪现场?

数据显示,吉尔吉斯斯坦可能有1/3的婚姻都是这样开始的。在更为落后的农村地区,这样的婚姻占比更是达到了50%以上。最初,这种风俗里自由恋爱的情侣占比不少,假装被抢婚也被认为是某种“浪漫”,哭泣、挣扎似乎也不代表着“不愿意”,而是如同婚礼交换戒指一般的必要程序。

2007年,吉尔吉斯斯坦甚至还上映了一部专门以抢婚为题材的电影,讲述了一名本来有男朋友的年轻女孩,在回城市的途中被牧羊人绑架结婚,女孩从反感到被牧羊人的真诚打动,两人过起了幸福生活……

影片上映后,为本就难以辨别“自愿”与“被迫”的风俗披上了更模糊的面纱、更浪漫的假象。于是,更大规模、更频繁的绑架新娘事件开始不断发生。

那些誓死不接受“命运安排”的女孩会如何?

遗憾的是,只要设法将女孩在男方家留上一晚,甚至不需要发生什么实质的伤害,女孩按习俗就必须嫁给这位绑架她的“新郎”。

吉尔吉斯斯坦观念极为保守,即便女孩的父兄可以上门“解救”女孩,但男方及其家人会尽力规劝,让女孩的家人顺应“命运”。大多数时候,因为被绑架如同被“标记”,是羞耻的事情,女孩的家人会更倾向于同意这“从天而降”的婚事:“女儿被绑架后把她接回来是丢人的事……如果女儿已经不是处女,如果我不答应结婚,就是一桩丑事。”

如果女孩自己执意要离开,男方家中的老妇人就会躺在房间门口拦路—按照传统说法,如果年轻女孩从老妇人的身上跨过,女孩自己及她的家人都会“受到诅咒”。

被迫留宿一晚的女孩,无论是否遭遇强奸、暴力,都会被视作“损坏的物件”,即便能够成功离开,也很难在吉尔吉斯斯坦的习俗框架内再结婚了。

离开(如果能的话),意味着在原有的话语体系中失去一切;留下来,和陌生的男人结婚生子,几乎是没有选择的选择。于是,90%以上的被绑新娘,都不得不接受了这份“爱”,留下来结婚生子。

虚构的浪漫

“绑架”来的婚姻,会像电影里粉饰的那样幸福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对于参与绑架和强奸的吉尔吉斯斯坦男性来说,他们不知道如何用正常的方式找到爱情、组建家庭,自然也不懂得如何经营这抢来的感情;对于被绑架来的女孩来说,命运从她“被看中”的那一刻就彻底转弯了。绑架不会带来爱意,只会让施虐者感到猎物唾手可得、整个社会都在为其助力—在这种氛围下,尊重和爱也就无从谈起了。

运气好的女孩,或许会遇到一个“老实人”,对方能够不使用家庭暴力,将其视为家人。如此,她可以认命地生育、操持家务;运气不好的女孩,或许会遇到酒鬼、暴力狂,整日生活在惊恐与伤害中,甚至失去性命。

民众为受害者艾扎达和凯扎发声

虽然从法律的层面,吉尔吉斯斯坦在1994年就明令禁止“抢婚”“绑架新娘”,但因为这“婚礼的一步”和“犯罪现场”之间的界限太模糊、传统根深蒂固,警方面对报案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法令形同虚设,这才出现了艾扎达那般的悲剧。

艾扎达不是因绑架新娘习俗丧命的第一个姑娘。2018年,20岁的学生凯扎两次从绑架她的、大她16岁的“新郎”身边逃离,到警局寻求庇护。但警方惯常以“涉及传统习俗、警局不应干涉”的理由搪塞过去,还将她送回到绑架者身边,后来绑架者竟在警局内捅死了凯扎。

最終获得20年刑罚的 “新郎”,不过是因为在警局行凶“被看见”。即便千辛万苦控告绑架者,对方最多也就面临10万索姆(约合人民币8000多元)的罚款、3年的活动受限而已。2021年,经过多方努力,这个数字才达到7年。即使是绑架、强奸未成年女孩,也不过是被罚款20万索姆(约合人民币1.6万元),情节“格外严重”才有可能面临10年监禁—要知道,在吉尔吉斯斯坦盗窃牲畜,可能都会被判处11年监禁。

绑架不会带来爱意,只会让施虐者感到猎物唾手可得、整个社会都在为其助力。

讽刺的是,迄今为止,只有两个男人因绑架新娘被判处监禁:一个是因为女孩当场自杀;另一个则是因为女孩被强奸、绑架多次,父母不同意她嫁给这个人。

形同虚设的法律、担惊受怕的日常、痛苦无望的未来……绑架新娘从不是甜蜜的开始,眼泪更不是幸福的象征。暴力带来的影响不只是作用在每一个被绑架的“新娘”个人身上,那些在绑架婚姻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尤其是女儿,成年后会想尽办法逃离吉尔吉斯斯坦。

如今,稍有选择的吉尔吉斯斯坦女性,不少开始选择移民这条路,去往俄罗斯或其他任何一个不会被当街掳走的国家。外面的世界或许充满荆棘,但至少,人生不会在哪个寻常的午后被一场绑架拦腰截断。

特约编辑姜雯 jw@nfcmag.com

猜你喜欢
绑架者吉尔吉斯斯坦警局
午夜失窃
绑架者的真面目
叫你还搞破坏
为兑现粉丝承诺 美国一警局招“警猫”
吉尔吉斯斯坦《福乐智慧》研究成果评述
吉尔吉斯斯坦扩大丝绸之路经济带东向贸易的研究
好干部为什么会变坏
当前吉尔吉斯斯坦国内形势
本期导读
阳光下的绑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