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晨
马孔德族是莫桑比克及坦桑尼亚边境地区的一个小民族,自20世纪初欧美艺术圈开始对非洲木雕发生兴趣后,马孔德族匠师用东非黑黄檀制作的木雕就成为收藏对象。
深黑色而坚硬的黑黄檀,生长缓慢且质地精细,不只是马孔德黑木雕塑的标志性原材料,也是单簧管等欧洲乐器的首选材质,更成为近数十年家具行业热衷取得的昂贵木料。
莫桑比克自1960年代起,陷入漫长的独立战争及内战,莫解阵(莫桑比克解放阵线)反抗葡萄牙殖民政府的第一枪,就是从贫困的马孔德地区响起。当年在莫桑比克的马孔德族人,大批加入反抗军,也有不少迁移到坦桑尼亚生活或以之为反抗基地。
在左翼革命的指导与号召下,莫桑比克的马孔德匠师从雕刻传统面具改为刻画批判殖民统治的现实主义题材。坦桑尼亚的艺术品,则更多输出到西方收藏家市场,用特殊的表现形式反映内心的感受。例如,充满鬼怪造型的“西塔尼”风格,反映出艺术家在动荡中的惶惑心灵;艺术家乔治·利兰加的作品,则进一步接入欧美涂鸦及波普艺术的潮流。
德国社会学家埃利亚斯在1960年代到西非国家加纳任教,并开始收集非洲雕塑品,他后来试着回答:为何非洲艺术脱离原本文化语境后,在极为不同的欧美社会也能被欣赏?他意识到,非洲当地社会的艺术表达更加诉诸潜意识的幻想,而欧美社会在20世纪后,于艺术表达及行为规范的内化上更趋放松,也就更能被这些狂野的表现形式打动。
但如果说20世纪的马孔德木雕在奇幻想象与现实批判两方面都有突破,那么在21世紀似乎看不到同等的活力。当年高举革命大旗的莫解阵,早已拥抱市场经济;激进的木刻创作固然不再,奇幻鬼怪路线的大师同样也已凋零。今日的莫桑比克艺术家,似乎很少对木雕传统再有突破,或许这也与莫桑比克发展路径遭遇的困境若合符节?
马孔德族集中的德尔加多省,是莫桑比克最为贫困的地区,从2017年以来一直被伊斯兰原教旨教派的恐怖袭击摧残。虽然加入其中的不乏马孔德族人,但主力则是分布在海岸地区的姆瓦尼族。恐怖分子认为,莫桑比克的财富完全被莫解阵的少数精英(少不了马孔德政客)垄断,国际资本在当地生产液化天然气、开采红宝石、黄金、石墨等矿产,然而当地人民无法获益,甚至遭遇驱逐及杀害。
由于国际市场对能源及矿产的需求强烈,莫桑比克德尔加多省的恐怖主义蔓延,后续应会受到武装干预(据估计,在当地的武装部队至少来自24个国家,从卢旺达、南非等非洲国家再到欧盟与俄罗斯)而被遏制。不过,究竟德尔加多省贫困地区的发展能否得到有效改善,这才是攸关莫桑未来的关键问题。有评论者指出,今日当地人民的愤怒,实与当年反抗葡萄牙殖民统治时无甚差别。
黑木的命运,其实是莫桑比克的缩影。由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将黑黄檀列入,莫桑比克从2017年开始禁止出口黑木,但直到去年仍不时传出走私案件。这个非洲东南部与马达加斯加隔海相望的国家,也因此没有被排除出全球家具行业的观察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