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平 李曦希
摘 要:广西中职院校化工工艺专业依托北部湾石油化工产业发展的区位优势,学生就业形势良好。但国家和广西的“十四五”规划对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化工工艺专业的建设必须对接行业发展需求,认清形势,结合自身发展特点科学谋划,以促进专业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十四五” 化工工艺 专业建设
课 题:本文系2019年广西中等职业学校品牌专业建设(化工工艺专业群)的研究成果。
一、专业应用背景
石油化工(以下简称石化)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2021年,石化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有26 947家,营业收入达到14.45万亿元,利润总额达到1.16万亿元。
近几年来,广西利用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石化产业,目前已经培育形成了行业门类比较齐全、产品结构比较丰富、技术水平比较先进、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链。2019年,广西石化产业产值超过1 600亿元。
国家“十四五”规划对石化产业提出了产业布局调整、转型升级、绿色改造的新要求。在“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部分,提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石化、钢铁、有色、建材等原材料产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扩大轻工、纺织等优质产品供给,加快化工、造纸等重点行业企业改造升级,完善绿色制造体系;在“大力发展绿色经济”部分,提出推動煤炭等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推进钢铁、石化、建材等行业绿色化改造。
未来,我国石化产业将朝着原料多元化、产品需求差异化、营销电商化、产业绿色低碳化、产业智能化的方向发展。石化产业的发展必然提高对专业技能人才的要求,如何结合产业的发展需要培养合格的专业人才,对化工工艺专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二、专业发展现状
目前,广西开设化工工艺专业的中职院校有3家,在校生总人数约为800人,实训设备总值超2 000万元,培训和就业的方向主要为石油化工、无机化工、煤化工等。在北部湾大力发展石化产业的大背景下,发展前景良好。
(一)发展优势
目前,广西化工类专业人才需求较大,但对口专业中职学生人数较少,就业竞争小,北部湾石化产业的蓬勃发展让化工工艺专业区位优势显著。
此外,开办化工工艺专业的中职院校都拥有较长的办学历史,有较深厚的专业办学底蕴,办学特色鲜明,师资稳定,社会认可度较高。这些中职院校在专业领域都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企业资源,也为本地石化产业的发展长期输送新鲜血液。
(二)存在的问题
广西的化工工艺专业技能人才主要以中职学生为主,高职培养的人数较少。而在中职院校中,中级工的培养数量占比较大,高级工、技师等高技能人才占比较低,整体培养层次偏低。在当前高技能人才需求增大的背景下,不能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且学生就业后自我提升速度较慢,职业发展潜力有限。
虽然广西的大中型石化企业较多,但院校与企业的合作通常仅限于就业推荐、岗位培训等,合作关系单一、合作面也较窄,相较于上海石化工业学校与科思创、赢创、巴斯夫等石化企业巨头的深入合作,显得较为粗浅。
此外,化工工艺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建设受制于专业操作的特殊性,一体化课程改革及实施仍存在困难。
(三)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21年,我国石化产业利润总额首次突破万亿,主要石化产品的产量和消费量都大幅增长,行业回暖趋势明显。随着华谊化工新材料一体化基地、恒逸绿色高端化工化纤基地、中伟新材料产业基地以及中国石油广西石化二期炼化一体化转型升级项目等一批重要基地和重大龙头产业项目的开工,企业对石化专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广西化工工艺等相关专业的中职毕业生数量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专业发展空间很大。
目前,发展较为成熟的中职院校的专业发展思路已定位在了国际化、信息化、专业化、与企业深度合作方面,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相较而言,广西化工专业在以上方面进展较缓慢,在专业培训广度和深度仍需加强。从技能竞赛情况来看,化工类竞赛一等奖获奖学校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地区,西部地区学校只处在国内第二梯队。
此外,化工工艺专业方向仍集中在传统的无机化工和石油炼制方面,与当前智慧化工、绿色化工、精细化工的发展方向不匹配。虽然目前就业形势喜人,但不符合未来行业的发展趋势。
三、专业建设规划
结合广西“十四五”规划要求,广西中职院校化工工艺专业建设规划可以定位为提升专业内涵,打造绿色化、智慧化、精细化的新型化工工艺专业,可以参考起步较早、发展较成熟的北京工业技师学院和上海石化工业学校等学校的发展模式。
(一)专业建设方向
化工工艺专业在培养学生基本的化工操作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要强化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的学习,结合无人机、虚拟现实、5G通信等新兴技术开展专业课程教学和实习。化工工艺专业课程的定位要从原来的无机化工、石油化工转为高端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和环境保护等方向。
(二)人才培养
在人才培养目标及定位上,应针对产业现状和企业用人需求,做好“五个对接”。
第一,对接行业发展。人才培养目标不仅需要根据行业的变化做出调整,在制定培养目标的时候还需要结合人才培养的周期性特点,有一定的前瞻性,以便更及时地与企业需求相匹配。第二,对接化工技术岗位标准。建设专业课程体系,培养符合岗位要求的人才。第三,对接化工企业生产实际。做好学生“上课”和“上岗”的衔接。第四,对接学生学情。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个性化调整教学方案。第五,对接学校条件。参照学校现有的实训条件对课程进行改革,摸索出一套能够最大限度利用校内资源的教学手段。同时,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以更多元的手段为更广的人群服务。可以结合准员工制、企业新型学徒制、订单培养等多元化人才培养方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三)课程建设
动态且完善的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基石。在课程建设方面,化工企业对员工安全意识、职业道德、专业素养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针对学生基础偏弱、喜欢动手等特点,需要对课程架构进行相应调整。
以广西工业技师学院课程设置为例,在课程内容方面,在无机化工知识的基础上,添加有机化工内容,强化化工安全和环保理念;在课时分配方面,应多给专业课分配课时,体现专业特色,实训课应与理论课穿插安排,避免出现“前紧后松”的情况;在课程实施方面,应利用当前先进的信息化手段,提高学生的信息化水平,同时,在课程中渗透思政内容,做好思政教育。
(四)培养师资
化工专业的发展需要一支有丰富教学和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专业教师的选拔和培养应遵循“从企业中来,到企业中去”的原则,即聘用企业能工巧匠、技能大师担任专职或兼职教师,把在校教师派往相关企业参与实践。同时,注重提高教师的创新实践意识,通过课外培训帮助教师获取行业新知识、先进教学方法、新设备信息,利用教师能力竞赛、技能竞赛等手段,提升教师专业知识运用能力。
(五)建设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是专业建设的根本,合理的设备配置是专业良性发展的基础。校内实训基地要把现有资源与产业的新变化、新需求、新发展结合起来,让旧的设备焕发新的活力。在新设备的购置上,要结合行业发展的前沿需求,与企业共同开发符合教学发展需要的实训设备。积极开拓校外实训基地,开展深度实习教学和师资互派,争取让教师和学生“走出去、学回家”。
(六)社会服务
广西技工院校化工工藝专业要以服务广西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己任,利用专业资源,在保证学历教育的情况下,积极开展具有区域特色的非学历培训,结合国家及广西技能培训的相关政策,扩大培训覆盖面,帮助企业提升在职员工技能水平。
深化产教融合,以校企共建高水平实训基地为依托,搭建技能创新和技术服务平台,利用资源优势积极参与企业在新工艺、新材料等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工作,推广转化具有实用价值的成果,在助力企业科研创新发展的同时促进专业科研能力提升,增强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能力。
四、专业建设措施
(一)专业建设方向的调整
化工工艺专业建设要围绕化工总控工的职业技能标准开展已有较久的历史,在今后的专业建设中,可尝试在培养各技能等级化工总控工的基础上,参照危险化学品特种作业操作证、危险化学品安全员资格证、碳排放管理员职业资格证等标准,丰富专业课程内容,拓宽专业发展渠道。在课程定位上,结合广西大力发展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煤化工的区域特色,开发符合区域产业需求的专业课程。在教学手段上,尝试把无人机、虚拟现实技术、远程教学技术融入课程教学,确保专业发展与企业发展齐头并进。
(二)师资队伍的建设
打造一支高素质、有成果的专业教学团队。积极引进一批具备精细化工、安全环保方面知识的行业企业专家进入专业团队,扩展教学团队的专业面。激励教师提升专业素质,提高个人学历,完成职称晋升、一体化教师资格认证等,厚植教师的专业底蕴。鼓励教师在化工安全、智慧化工和精细化工方面开展课题研究和发表专业论文,提升教学团队的教研教改能力。严格执行专业教师开展企业实践的相关要求,夯实教师的专业基础。
(三)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从学生的特点和兴趣点入手,实施“三级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新手级阶段,开展基础职业能力培养,学生在第一学年学习公共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程,有条件的专业课选择专业对口企业开展工作岗位实践,在课堂和企业之间完成工学交替;在熟手级阶段,开展专项职业能力训练,学生在第二学年学习专业核心课程,并在校内专项职业能力实训中心和校内外实习企业交替完成各专项技能训练;在能手级阶段,开展综合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第三学年在校内参与综合职业能力培训和校外顶岗实习,进行岗位综合能力训练。
(四)课程体系的构建
构建以精细化工、绿色化工、智慧化工为载体的专业课程体系。
针对化工产品发展高端化、精细化的要求,可考虑在化工工艺专业中细分精细化工方向,也可在化工工艺专业后期专业方向课中添加精细化工产品工艺、表面活性剂及化妆品、精细化工产品实践等理论和实训课程。
针对当前越来越强调绿色环保和安全的理念,应开发安全环保类理论和实训课程,课程内容应包括相关法律法规、降低碳排放方法、安全防护技术等内容。
开设教学兴趣小组,把无人机、5G、VR等手段融入课程或教学设备;结合新设备、新手段,合理安排基础课与专业课课时配比。在课程中积极融入思政教育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和就业观,开发更真实、参与程度更高的一体化教学课程。
(五)实训基地的建设
营造具有石化品牌特色、适应现代信息化教学要求的教学环境。
在管理上,引入标准化、安全化的管理理念,完善相关管理条例和措施,借鉴石化企业的中央集成化管理,打造化工信息化智能管控平台,做到在线监控实操进程、在线获取考勤数据、在线统计设备运行情况,提高实训基地管理效率。
在设备拓展上,基于培训学生专业技能、服务行业资格鉴定的需求,以世赛和国赛的标准,引入符合专业特点、企业行业认可的安全环保类实训设备,为开拓职业技能鉴定、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市场打下基础。
(六)社会培训和产教融合的深化
扩大社会培训面,探索产教融合机制,辐射品牌专业效应。
在社会培训方面,推广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强化校企合作机制,稳定现有培训市场;以危险化学品特种作业操作证、危险化学品安全员资格证认证培训为切入点,扩大对广西石化企业员工的培训;探索碳排放管理员职业资格的培训路径,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的背景下,开拓社会培训新的增长点。
在产教融合方面,在现有的实验实训条件下,可考虑在化工管线巡检新技术、污水处理新工艺等方面开展探索研究,促进具有实用价值成果的推广转化,增强服务地方经济产业能力。鼓励有知识转化能力的教师“走出去”开展相关技术合作,在为企业解决问题的同时,扩大专业的品牌影响力。
五、小结
广西“十四五”规划指出,要培育化工新材料产业集群,重点推动炼化一体化、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海洋化工、医药化工等产业集聚发展,打造面向东盟重要的石化产业基地;同时,要开展石化产业的生态化改造。
产业发展的前景广阔、任务艰巨,作为为产业发展输送技术技能人才的中职院校,要对照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及时对专业发展规划做出合理调整,在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基础上,大胆创新,积极探索,为广西经济发展贡献应有之力。
(作者单位:广西工业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