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技术属于初中阶段学生的必修课程。在教育改革深入的过程中,教学评价受到高度重视。为了落实素质教育,培养综合能力强的人才,教师需要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制订科学的评价方式,从课堂教学角度出发,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文章围绕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对学生课程学习的评价方式进行分析,并结合具体的评价案例进行说明与分析,以期为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实施提供支持。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学习评价
作者简介:刘立勇(1981—),男,江苏省南京市齐武路初级中学。
信息技术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科目。在初中阶段,教师开展信息技术水平评价活动,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还能对学生的自律品质、文化修养和道德水平的提升产生直接影响。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学科教学需要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课堂组织、学习评价等多个角度实施。学习评价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学生能力发展的需求。因此,教师要落实学习评价的设计,以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
一、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学习评价的设计要点
(一)指标设计可操作性强
教师应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分析信息技术教学涉及的核心素养内容,进行学习评价指标方面的设计。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时,需要选择科学的评价体系,保证检验指标具备可操作性,评价过程具有便捷性。教师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对信息技术课堂展开评价时,应明确评价对象、评价主体、评价建议。教师可通过设计教学任务,划分中学生核心素养的水平,选择Solo分类法、水平等级分类法进行实践研究,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评价,并对其学习结果进行检验[1]。通过运用上述学习评价方法,教师能够及时掌握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能对学生当前的学科素养水平等级展开测评,能较准确地衡量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为信息技术教学目标的制订提供支持。
(二)评价指标的设计原则
在学习评价设计方面,评价指标的应用要点如下。第一,教师设定评价指标前,需要分解教学目标,保证评价指标设定的合理性。第二,在评价标准建立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保证标准处于学生能够接受的范围,突出标准的客观性,对学生评价的效果进行考察。第三,评价标准需要进行权重设置,突出不同标准的重要程度。第四,评价指标的应用流程需要清晰。具体而言,在准备阶段,教师需要确定评价目标、评价标准,选择评价阶段应用的量规和量表等评价工具;在评价实施阶段,教师要及时根据学生的表现整理和处理数据,依据评价标准,判断学生目前的信息技术学习情况;在评价指标应用阶段,教师需要遵循科学、整体、客观等原则,使之适用于每个学生。
二、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学习评价设计的案例分析
(一)活动设计
在数字化时代,随着学生学习环境和学习内容的不断变化,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也需要与时俱进,要能够促进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使学生适应数字化学习环境,掌握信息化学习工具,提升中学生的信息素养。
本研究以“云课堂软件的使用”作为案例,具体分析学生的数字化学习和创新性学习活动的设计。在课堂活动实施之前,教师明确活动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利用云课堂中的文档、白板、文件管理、屏幕共享等功能开展学习,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相互讲解这一软件的各项功能,最终能够使用云课堂中的白板功能完成PPT制作,并利用文件管理功能将对应文件存储于E盘指定文件夹中。通过上述过程,教师能为学生营造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环境,让学生在学习数字化操作方法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其信息技术实践能力[2]。
(二)评价方法
1.数字化学习水平评价方法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初一学生。本次学习活动为学生利用云课堂内部的白板软件完成PPT制作,并将其存储在计算机E盘的班级文件夹中。教师选择水平等级分类的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测评。具体内容如下。
预备级:根据水平等级测评要求,这类学生能够了解云课堂相关功能的使用,但是未能完成PPT制作任务,只是将其保存到桌面。
第1等级:这类学生可以从网络上筛选有价值的信息,经过操作完成数字化表达,并将文件保存在E盘中。
第2等级:这类学生能够掌握软件的操作和使用方法,并且能在设计PPT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想法,其每个设计环节的表达均较为充分。
第3等级:这类学生能够适应学习环境,熟练掌握新课堂软件的各项功能。
笔者利用以上评价标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发现有50%的学生已经能够达到第3等级水平,20%的学生处于第2等级水平,20%的学生处于第1等级水平,10%的学生处于预备级水平。
2.信息责任观念评价方法
笔者针对学生学习内容进行自主设计,要求学生利用IE浏览器或者谷歌浏览器完成上网操作,收集信息,下载并整理与网络安全、网络道德有关的素材,为后续PPT设计提供支持。笔者通过以上学习活动对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等级、社会责任感进行评价[3]。具体内容如下。
预备级:学生收集信息后,能够初步形成信息防护方面的意识,遵守和信息相关的法律规章。
第1等级:学生能够初步了解网页知识,能够上网操作,收集具有积极意义的信息。
第2等级:学生可以通过上网操作完成信息收集,自觉抵制不良信息,还可注明他人作品来源,初步树立信息责任感和担当意识。
第3等级:学生掌握浏览器的使用方法,也能自觉遵守相关法规,拥有高度的信息责任观念和意识。
笔者通过以上标准对学生进行测评,发现大部分學生的信息责任观念都在第1等级水平。
3.信息意识评价方法
笔者为学生布置和信息意识有关的任务,评价学生的信息意识。笔者布置的具体任务是要求学生利用Word文档制作海报,然后对学生的任务结果进行统计。
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主要表现为以下类型。
第一,学生的文档中只有主题信息和简单图片。
第二,学生的文档中存有简单设计流程,还有和主题相关的资料。
第三,学生的文档中有完整的计划流程,设计细节丰富,能够描述自身想法。
第四,学生的海报方案完善,主题新颖,收集的信息和主题充分对应。
笔者根据学生的实际任务完成情况,判断其信息意识水平,具体内容如下。
预备级:对应第一种类型。
第1等级:对应第二种类型。
第2等级:对应第三种类型。
第3等级:对应第四种类型。
笔者通过以上测评发现,本次研究的学生有20%处于预备级水平,60%左右的学生在第1等级水平,10%的学生处于第3等级水平,10%的学生处于第4等级水平。
所有测评结束之后,教师还需要针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展开评估,明确其水平等级评价,从选题、材料选择、构思等方面对学生是否形成信息意识进行评价。
例如,某学生在校园文化节的海报设计中,选择校园历届文化节的图片和报道作为海报制作的素材,其先明确主题和设计过程描述,后收集素材,最后完成排版。在选材评价方面,学生能够主动收集素材,顺利找到有价值的信息,所以教师可以认定其水平等级为第2等级。在设计构思方面,该生虽给出了具体操作步骤,但是其操作步骤缺乏细节,教师可以判断其水平等级为第1等级。在整体设计方面,该学生掌握了信息辨别方法,但是其设计创新性不足,操作流程也不完善,处于第1等级水平[4]。
4.计算思维评价方法
所谓计算思维评价,就是教师借助Solo分类法,基于学生的课堂行为、作业表现对其思维水平进行评价。该评价方式的内容如下。
第一,前结构水平,学生未解决或者未理解问题。
第二,单点结构,学生在回答问题过程中只能应用单一知识点。
第三,多点结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可以联系不同的知识要点,但是尚未形成问题意识。
第四,关联结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可以联系不同的知识要点,真正理解学习内容。
第五,抽象结构水平,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可以通過抽象概括的方式将问题深化。
(1)案例介绍
根据以上评价方法,笔者以“网球弹弹堂”学习作为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描述动作、控制、事件等指令,利用动作、指令配对的方式达成作品设计效果,经过合作实践,运用相关指令完成程序设计,之后制作游戏,调动学生的编程兴趣。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能够对Scratch指令进行综合运用[5]。
(2)教学过程
第一,知识复习。笔者先对学生学过的“闯关小老鼠”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明确设置造型过程的中心问题——保证老鼠不移动。第二,新知导入阶段。笔者以学生熟悉的颠球游戏作为切入点,将本节课的“网球弹弹堂”游戏制作任务导入其中,由教师为学生展示,让学生在观察后思考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完成游戏设计。第三,新课讲解阶段。笔者为学生设计单色舞台背景,利用线段和矩形工具完成背景绘制后将舞台底部覆盖,并将接球板绘制出来;利用新建功能新建角色——网球,设置脚本弹力球,完成初始设定,明确弹力球、挡板之间的关系,了解弹力球的运动方向。在课程讲解结束以后,笔者为学生划分学习小组,使其合作探究弹力球脚本的制作方法,完成作业。在学生制作作品的过程中,教师要随时观察,为其提供指导。在学生完成作品后,教师在班级展示学生作品,通过交流和评价,判断学生的学习成效。之后使用Solo分类评价法,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3)评价内容
对于课堂表现方面的评价,笔者按照学生在课堂中的问题回答情况,结合其行为表现,选择Solo评价法,测试学生的计算思维发展水平。课堂评价可以通过提问进行,笔者抛出问题:“大家在观看老师的演示以后,知不知道演示的内容要怎样实现呢?”学生给出答案,指出可以利用Scratch编程、舞台设置、模块指令等。可见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思考问题。但是,还有部分学生表示不清楚,对所学的内容还比较疑惑。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笔者看出他们的知识结构尚未完善,但是对于所学内容兴趣浓厚,有学习欲望。据此,笔者判断多数学生的能力还处于单点结构层次。
笔者根据小组合作过程中脚本设置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情况如下:第1小组能够准确完成脚本设置任务;第2小组在设置弹力球和挡板关系过程中,没有将弹力球的运动方向加入其中;第3小组相对准确地完成了脚本设计任务;第4小组在弹力球和挡板关系的设定方面,将弹力球的运动方向纳入其中。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可以有效交流,通过合理分工完成任务。在探究阶段,学生能够逐渐完善自身知识结构,表达自身想法。笔者根据学生的任务表现,对学生的水平层次进行了测评。
对课后总结方面的评价,评价方式是利用课后作业,通过评价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对其思维水平所处等级进行描述。笔者设计分层作业,包括弹力球运动、挡板脚本、舞台地面设置、逻辑判断。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脚本设计和舞台地面设置,但是部分学生在舞台地面设置时未能展开逻辑判断,其虽然完成了脚本设计,但是欠缺程序语言、脚本关联方面的运用;部分学生完成了脚本挡板设计,在舞台地面设置中增加逻辑判断,其设计能够体现利用逻辑语言和脚本之间的关联,让程序正常运行。少部分学生没有将地面舞台、逻辑判断加入其中,笔者判断这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处于单点结构层次;大部分学生都能正确画出脚本,设计相应的程序语言,将其和脚本进行关联,所以笔者判断大部分学生的计算机思维处于多点结构以及关联结构水平初步形成的阶段;还有一部分学生在完成设计后,其程序能够准确运行,这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抽象结构水平相对较高。
(三)评价效果
利用以上教学方法,教师能够调动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教师的学习评价内容设计得越详细,越能有效验证学生的学习质量,并根据其行为表现、作品完成情况等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也能快速适应以上评价方式,巧妙利用评价方法、评价工具总结出的信息技术水平。
综上所述,在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使用科学的评价工具和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根据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建立评价体系,注意评价系统的可操作性,关注学习过程中的评价,保证课堂教学评价的及时性,确保评价结果能够综合反映学生的能力。随后,教师要基于评价结果,对学生的能力提升进行指导,发挥学习评价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陶天梅.面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学习评价探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9,18(6):14-16.
李琛.指向创客教育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重构探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11):82-83.
刘明明.对初中信息技术学科学习质量评价的思考[J].科技资讯,2018,16(2):177-178.
张爱丽,苏瑶,李思嘉,等.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模型构建[J].计算机教育,2021(6):175-178.
向辉.湖北省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现状的调查[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4,13(3):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