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
对于经验丰富的我来说,接新初一本不是什么事。但出乎意料,今年的小鞠同学是个意外,特殊的桀骜不逊,特殊的流里流气,还没正式开学就来了个下马威。
开学前夕,我建了班级群,小鞠在群里胡乱发消息,我当即客气但不乏严厉地提出警告。当天,科任老师就发给我小鞠同学给我起外号骂我的朋友圈截图。我气愤至极但按捺了下来,这就是我们的第一次碰撞。
开学后,果不其然,鞠同学身上有一股社会气息,跟正常的孩子很不同,显得成熟还不伦不类,开学一周,问题种种,上课和科任老师嚷嚷,课后吓唬同学,打架,抽烟,挑逗女同学……我侧面打听,原来他小学就这样。
我试图通过谈话帮助他,把他请到办公室,说:“你看啊,小鞠,咱们不管过去什么样,咱到初中就应该有一个全新的面貌,老师不在乎什么过去,包括假期你在朋友圈的事情……”我话没说完,鞠同学就作妖:“我腰疼,不能站着。”让他坐下来后,我准备继续,不料鞠同学脸偏到一边,表情不屑,根本是藐视我的存在,见他这种油盐不进的态度,我内心的火熊熊燃烧,根本谈不下去,这次谈话就这样不愉快地收场了。
接下来的日子,问题依旧,他凭借一己之力搞得班级、年级鸡飞狗跳,面对接二连三的问题,我反反复复疲惫地教育处理,请家长谈话了解,给予处分,但就像陷入了怪圈,毫不奏效。
某一天,发生了一件触动我的事。鞠同学课间在厕所抽烟被抓,年级要请家长,做出处分。来的是鞠妈妈,她一身超短裙,绿头发,在我们反馈问题时,不断数落儿子,还不时给在校门外等候的鞠爸爸打电话,让进来管教儿子,鞠爸爸说什么也不进来,最后鞠妈妈激动地当场甩了鞠同学两个耳光。然后鞠同学起身准备还手,歇斯底里地骂他妈妈,场面极度紧张,还指着我恶语相向。老师们拉的拉,劝的劝,面对如此亢奋的鞠同学,当时真是颇受惊吓。
而我,却突然意识到了鞠同学的生活环境,鞠同学的家庭教育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家校合作大概难以有效。面对这样一个油盐不进的学生,我开始有了丝心疼。
又一次课上,鞠同学吃东西让老师抓包,老师制止不听,还当场与老师顶撞。于是鞠同学又被送到我身边来了。
要是寻常孩子,此时必然批评后再进行教育,但对他,我深知不可以,我要是那样,鞠同学就会又一次情绪失控,背着书包,嗷嗷乱骂,上演归家戏码。
我先给自己做了个心理建设,然后把他领到了没人的备课室。我坐着,他站着,他那一臉挑衅的小表情,我没理会,我明白,如果那一刻生气就会正中鞠同学的挑衅,絮絮叨叨和他聊,就陷入了上次谈话的“僵局”,故索性保持沉默,等他开口。僵持了几分钟,空气凝固,最终他没坚持住,不耐烦地开口说话:“我胃疼,需要吃东西。”
我:“那我给你找点吃的,你是不是早饭没吃?”
说着我起身给他去找吃的。
那一刻他拦住我,说:“现在不疼了,不用找了。”
我:“那你要不要紧,身体最重要,疼了几天了,要么给你妈妈打个电话,带着去医院看看。”
说着我拿手机准备让他联系。
我暗中观察,我一系列的举措把这个孩子囧得脸微微泛红了。
他说:“老师,没事,我现在好多了,不用叫我妈了。”
我心里琢磨,刚开始连个称呼也没有,现在开始叫老师了。是时候进入谈话的主题了。
我说:“小鞠,你可以举手和老师说明你胃疼,然后来办公室处理,我给你吃的,或者妈妈接你去医院看看,这不是处理得两全其美么。你看你现在的处理结果,是不是你生闷气,老师也生气,同学们上课也耽误一些时间。在课堂上吃东西,首先是违反课堂纪律的,会影响其他同学听课,会分散老师的讲课精力。”
鞠同学想了想好像认同了我的说法,他破天荒头一次来一句:“那老师,您说吧,我应该怎么做去弥补过错。”
我说:“你觉得如何弥补比较好呢?”
鞠同学说:“那我给全班一人买块糖,让那位老师选时间发。”
我说:“还应该和老师说对不起。”
他全部答应。
在课间他果然去买了一盒糖,我带着鞠同学,去找老师,引导他把事情解决妥当。
解决完此事,我突然意识到,他还是个孩子,坚硬外壳里许是藏着一颗经年累月缺失教育与关注的灵魂,一旦触及、理解、悦纳时,会发现坚硬带刺的外壳是“我已经知道我得不到尊重,那就索性厉害点”的保护色。
我把这个故事分享给了我们班所有的科任老师,我们商量着要温柔对待鞠同学。
一次课间,鞠同学打球手受了伤,去办公室找我,我不在,英语老师忙里忙外一通处理,先给简单消毒,然后打电话给校医。鞠同学事后和我聊天:“我当时真的没想到老师会那么热情地帮助我,我觉得有点对不住老师,上课老睡觉。”此后鞠同学看老师不再带有偏见,上课睡觉的频率也少了一些。
在接下来的日子,鞠同学还是会犯错,但至少能听进去老师们讲道理了,在反反复复的不断打磨中,鞠同学的形象距离刚开始已经好太多了,开始露出了孩子般的笑容。我们惊喜地戏说:“我们在把‘impossible慢慢转变‘Im possible。”鞠同学的故事还在继续,不管糟糕的,还是喜悦的,我们都小心翼翼地面对、处理、摸索、总结。
这种“混不吝”的“社会哥”,在心理学上来讲,通常是“紊乱型”依恋关系的孩子,意味着在亲密关系中既没有得到爱,又没有被教授社会规则。这样的过度成熟以及各种冲突行为通常是孩子在以不恰当的方式努力保护自己。作为老师,遇到这样的孩子,是需要付出很多精力的。
感谢老师有心,能够管中窥豹,在这样的消极事件中,不是感慨孩子没救,而是站在孩子这边,感受到了孩子的不容易,开启了理解孩子的一扇门。
老师打破了自己过去僵化、无用的教育模式,开始尝试新的方式,为教师的反思能力点赞!
也许不一定是孩子觉得“囧”,也可能是孩子不习惯被人给予爱和关怀。非常庆幸,这个孩子现在还比较小,还会对他人给予的爱有积极的反馈。
在给孩子建立规则的同时,仍然给予孩子自己做主的机会,让孩子有被尊重的感觉。
对于第一次的改变,陪伴很重要。
当世界对孩子温柔以待,孩子就慢慢有能力、有勇气对他人温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