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小学教师终身教育与地方师范院校的协同发展

2022-05-30 10:48王璐
教育界·A 2022年19期
关键词:师范院校终身教育培训

【摘要】开展中小学教师的终身教育对保障基础教育质量十分重要。然而目前,部分中小学校对教师的终身教育不够重视,这使得中小学教师在接受终身教育时仍面临着一些现实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地方师范院校在转型发展、提质增色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对中小学教师进行职前培养,协助中小学校对教师开展入职培训和职后培训,为中小学教师构建系统化的终身教育体系,将各个阶段的教育进行有机衔接,从而在服务区域基础教育、培养复合应用型的基础教育师资队伍的同时,突出教师教育特色,提升办学层次和质量。

【关键词】终身教育;地方师范院校;中小学教师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重点项目“河南省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20-JSJYZD-03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璐(1985—),女,河南省洛阳师范学院公共外语教研部。

最近几年,受多种主客观条件影响,各式各样的网络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平台应运而生。有些教师变身成“网络主播”,在赚取收益的同时还收获了许多学生粉丝。网络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给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带来一定的冲击。同时,这也让中小学校的教师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教师是关系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自己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储备,创新教学方法和策略,拓宽教育视野,提升专业技能,熟练掌握互联网技术和各种教学软件,这样才能顺应时代发展趋势,适应网络教学的要求,应对信息技术时代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的挑战。在探究新时代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过程中,深入分析中小学教师终身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一、终身教育理论和我国相关的理念概述

现代终身教育理论是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1965年,法国教育思想家保罗·朗格朗(Paul Lengrand)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巴黎召開的成人教育会议上,提出了“终身教育”的思想,引起了广泛关注。后来,他在《终身教育引论》中对终身教育的相关理论进行了详细阐述,包括终身教育的内涵、原则、内容、目标和意义等。随着这本书被越来越多的人阅读,朗格朗的终身教育理论得到了广泛传播。

在朗格朗看来,终身教育不仅仅是传统教育的简单延续。从人生存的重要意义上来讲,终身教育包括各种为实现自我发展所提供的方式的总和[1]。可见,终身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一个适应时代发展的、追求自我完善的人。终身教育需要人们接受适当的教育,将社会上各种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把教育的各个阶段联系起来。它既包括纵向的教育,也包括横向的教育。人们在每个阶段所接受的教育都是在为下一阶段的教育做准备。

纵观古今中外,终身教育的思想理念可以在许多古代教育家、哲学家的著作中找到。中国古代的孔子、荀子与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均对此进行过论述。无论是孔子的“学而不厌”,还是荀子的“学不可以已”,都体现了他们“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境界。我国是教育大国,时至今日,古代的教育思想仍然影响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虽然不少古代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思想的内涵如今发生了一些变化,但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理念却始终需要人们去树立和弘扬。

根据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吴遵民的观点,终身教育是以政府为主导、以学习者为主体的自由、自主与自助的教育或学习活动;终身教育从理念转化成实践的基本目标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而实现这一理想的基本途径是搭建连接各种教育形式的“立交桥”,并有机整合各项教育资源[2]。鉴于此,相关部门应该从战略决策、整体调度、上令下行等方面出发,为终身教育领域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以及信息爆炸时代的来临,承担着基础教育重任的中小学教师要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奋斗。2013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广大教师致慰问信,在信中,对教师提出了有关终身学习的要求:“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总书记提出这些要求,为教师提供了促进自身专业成长和发展的路径和方法。教师需要始终处于学习状态,站在知识发展前沿,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不断充实、拓展、提高自己,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

二、中小学教师终身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如今,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信息技术与教育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社会上出现了许多新型的教育方式和途径;同时,知识获取方式和传授方式、教和学关系都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对他们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心态等产生了影响。在这一背景下,传统的教育教学策略已经难以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接受终身教育的状况不尽如人意。与其他阶段的终身教育相比,中小学教师在入职以后接受的终身教育中仍有较多问题。笔者通过对地方中小学教师的调查,以及查阅国内相关的文献资料,发现中小学教师职后阶段的终身教育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从组织开展培训的主体来看,中小学教师的终身教育培训通常是由地方教育局、教师所在的学校和教师发展学校负责组织开展的。所采用的培训形式大多是邀请各所中小学校的骨干教师或者在各所高校从事教育教学相关工作的人员开展讲座,而且讲座内容往往涵盖了多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

其次,由于培训的安排需要考虑授课专家和教师的工作等因素,因此培训的时间和方式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且不少中小学教师受到自身繁重的教学任务、学生管理工作的影响,难以集中精力进行自我提升。

再次,虽然目前网络上提供的终身教育资源数量和种类很多,但是有的资源所涉及的知识、理论等比较零散。教师利用这些资源,难以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最后,部分中小学校组织教师开展的培训往往流于形式,或者受资金和场地等影响,无法取得预期的培训效果。为了帮助新入职的教师尽快进入工作状态,有的学校会实施“青蓝工程”,为每位新教师安排一位师傅。但是,新教师与老教师之间在业务水平和能力方面可能会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新教师自我提升的速度较慢。

不少学者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研究之后,提出了有关部门可以从激励、监督和评价机制等方面入手,采取一系列措施化解教与学的矛盾的建议[3]。笔者认为,教师职后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仅仅从机制方面入手是难以解决的。教师所接受的职后培训缺乏系统性,未能与职前培养、入职培训进行有效衔接,才是上述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根据终身教育理论,对中小学教师开展的终身教育不只是在教师入职前对他们的学科素养和教学技能进行培养,还包括入职时、入职后的教育,这三个阶段的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有关部门应该将教师的职后培训视作教师终身教育的一个阶段。并且,地方师范院校有责任将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和职后培训相互衔接,完善教师的终身教育体系,从而培养复合应用型的师资队伍。

三、地方师范院校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突出中小学教师终身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教师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教师教育体系呈现出了开放性、多元化和多层次的特点。地方师范院校改变了以往定向、封闭的教师培养模式。与此同时,一些办学时间更长、实力更强的综合性大学凭借自身在师资、科研等方面的优势,在教师教育领域占据着重要地位,使得地方师范院校逐渐失去师资培训的优势。不少从专科院校升格为本科院校的地方师范院校,不再囿于开展模式单一的师范教育,而是根据学校的实力和特长,基于高等教育改革的背景,在地方院校转型政策的指导下,加大非师范专业的建设力度,促进学校发展,以适应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积极探索适合学校自身的出路。其中,有的学校正致力于向综合类院校或理工类、财经类等类型的院校转型,而有的学校则坚守着师范本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想促进教育发展,需要对教师进行培养。国内有不少专家学者对地方师范院校的发展方向展开研究,他们或思考学校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和摆脱困境的对策,或结合学校学科专业建设的情况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或对学校的办学定位和教师教育特色进行探讨。笔者发现,被专家学者提到的次数较多的问题是关于学校在转型时传统师范教育特色被弱化导致自身的优势不明顯的问题[4]。地方师范学校不应使师范性被弱化甚至边缘化,因为这违背了学校综合化的初衷,与教师教育改革的目标大相径庭[5]。学校无论向什么方向发展,如选择综合化的发展道路,或者升格为师范大学,都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始终坚持教师教育的办学特色[6]。

由此可见,地方师范院校在转型发展时需要突出和强化教师教育,丰富教师教育内涵,培养高素质的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地方师范院校不能仅仅承担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的职责,还应该推进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培养师资队伍的过程中,充分利用自身在教师教育经验、资源和地域等方面的优势,为地方基础教育及经济社会服务。

总之,地方师范院校要在相关政策的指导下,善于抓住转型契机,视教师教育在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的挑战为机遇,推进师范类专业建设,与时俱进,把握基础教育教学的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完善共享、合作、融合等机制,有效解决中小学教师在接受终身教育时出现的各种问题,对中小学教师职前、入职和职后阶段的教育内容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保证各阶段的中小学教师终身教育质量,建立一套针对中小学教师的培养模式,这对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办学质量和培养优秀的师资力量意义重大。

四、中小学教师终身教育与地方师范院校协同发展的可操作性和途径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18年1月发布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提出:“加大对师范院校支持力度。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建立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的中国特色师范教育体系,推进地方政府、高等学校、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育人。”这体现了地方师范院校在教师教育方面处于主体地位,为地方师范院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国的制度、政策与基础教育办学体制、高等教育改革方向等均反映出地方师范院校和中小学校在推动教师教育发展、完善教师终身教育体系方面相互协作的可操作性。具体的途径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教育越来越重视,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将会面临更多挑战,如思考和解决“怎样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怎样运用人工智能等新兴的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工作?”“怎样培养中小学阶段的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帮助他们消除负面情绪?”等问题。在应对挑战时,教师需要不断寻求有效的途径,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自我提升。基于我国的教育制度、政策以及终身教育理论,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教师所在的学校应该根据教育教学的最新要求,从中小学教师的角度出发,深入基层一线,全面了解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主动寻求当地师范院校的支持,与师范院校共同策划并实施一些针对性、专业性强的培训项目,同时做好教师的职后培训工作。在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和地方师范院校的指导和帮助下,教师能够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更愿意接受终身教育。

另一方面,地方师范院校要想实现自身发展,需要明确发展方向,采用有效的策略进行转型,并且需要加强与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的合作,为完善中小学教师终身教育体系贡献力量。首先,地方师范院校应该端正态度,明确自身在教师教育方面所起到的作用,自身不仅需要帮助中小学教师提升入职前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还需要在中小学教师接受其他阶段的终身教育时,合理选择教育方式,精心设计教育内容,保证教师在职前、入职、职后阶段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果,这有利于地方师范院校发挥自身在教师教育方面的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提高办学质量。其次,地方师范院校应该在与有关部门和单位合作的过程中适时调整、不断优化教师的培养方案,利用自身关于教师培养的经验和专业、学科优势;走进中小学校的校园,走进中小学教师的课堂,调查基础教育的现状,发现其中的问题,为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提供有效的帮助;积极思考如何在信息技术时代和网络知识经济时代下,建设能够承担基础教育重任的优秀的中小学教师队伍,探索如何适应学习型社会对教师各方面素质提出的要求,如何应对新时代给基础教育带来的各种挑战。

结语

为了协助开展针对中小学教师的终身教育,完善教师终身教育体系,服务区域基础教育,地方师范院校不仅需要根据教育教学的最新要求,对教师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探究,帮助中小学教师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建设复合应用型的基础教育师资队伍;还需要根据中小学教师实际的教学情况,优化教师培养方案,坚持教师教育特色,努力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实现中小学教师终身教育与地方师范院校的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朗格朗.终身教育引论[M].周南照,陈树清,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

[2]吴遵民.终身教育的基本概念[J].江苏开放大学学报,2016,27(01):75-79.

[3]王宁.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矛盾的化解[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20):30-32.

[4]魏哲峰.对我国地方高师院校转型发展策略的反思[J].教育探索,2013(12):81-82.

[5]李斌琴.地方高师院校综合化发展审视[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7,33(06):78-86,6.

[6]宋永忠.师范大学转型不能丢掉教师教育特色[J].中国高等教育,2006(05):57-58.

猜你喜欢
师范院校终身教育培训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终身教育学院(老年大学)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慕课让终身教育变为一种现实
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对就业选取的影响
《终身教育与培训研究》QQ群(110278383)“共享好文”
新课标背景下师范院校文学理论教学反思
浅析师范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
应用转型期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心理调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