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柳笛
2021年10月6日,游客在贵州省榕江县计划乡加宜村一家民宿游泳(杨文斌/摄)
近几年,“距离近、时长短、频次高”的出游特征改变了传统文旅消费格局。在大都市圈周边,富有地域文化特色、展现独特生活美学的乡村民宿,成为不少城市居民的青睐对象。
根据中国旅游协会民宿客栈与精品酒店分会2022年7月发布的《2021全国民宿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截至2021年上半年,我国乡村民宿房源总量已超过63万套,比2019年增长超2.9倍。民宿已成为我国旅游业稳步复苏的亮丽注脚。
在城市资源加持下不断升级换代的乡村民宿,一方面为城市和乡村提供了“双向流动”的空间,另一方面更是在助力乡村振兴中大有可为。赓续乡村文脉、吸引人才回流、优化生态环境、重构组织形态、建立新型社区——民宿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和空间。
作为城乡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流动的桥梁,民宿让城市与乡村不再两两相望,而是有了更加宽广的交汇和延展。民宿产业的快速发展,反映了我国城乡关系的变革。单向城市化转向城乡互动,城乡经济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趋势愈加明显。
作为乡村新业态,民宿经济近年来频频被纳入国家规划。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森林人家、康养基地、乡村民宿、特色小镇。”
国家发改委2022年6月印发的《“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一章中提出:“培育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民宿经济和森林康养等新业态”。
2022年7月下旬,文化和旅游部等十部門公布了《关于促进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从多个方面为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为民宿行业摆脱疫情影响提振信心、增加动力。
山水为体文为魂,多彩民宿寄乡愁。
作为城市要素与乡村要素融合的产物、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对话的空间,民宿有其独特的时代使命。未来,随着乡村民宿发展不断打通体制机制堵点,随着城乡文化差异不断消弭,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之路必将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