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晓昀
浙江杭州青龙坞言几又书店一角(郑勋/ 摄)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桐庐,这个被造化之力格外偏爱的地方,其优美的自然和居住环境历来为人所称道,有着丰富而独特的人文景观。
十年前,桐庐县芦茨村被纳入省级慢生活旅游体验区。当年芦茨村便放大生态优势,着力发展“美丽经济”,并成立了农家乐党支部。从此,民宿产业开始引领当地农民走上共同富裕之路。
2022年2月,浙江省发改委公布第二批23个大花园示范县建设优秀典型案例,桐庐县的文旅案例“富春江上诗意栖居慢生活”,成为杭州地区唯一入选案例。
十年锻造,桐庐民宿讲好了“桐庐模式”的故事,也迎来了新机遇。
与桐庐县城隔水相望的山叫桐君山。南宋人祝穆在《方輿胜览》中写到,4000余年前,“药祖”桐君老人在此山采药、炼丹,并在桐树下造了座茅草房。桐庐地名出于此。
这里自古有着陶渊明笔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隐居生活意境。
桐庐模式有其独特之处——以顶层设计为引领,因地制宜,因村而异,集成优势,一宿一案。
芦茨村位于桐庐县西南部,由9个自然村组成,青龙坞即是其中一个。沿一条蜿蜒的盘山公路九转八弯而上,走过一座横卧浅滩的古旧石桥,便到了相对平坦的山腰处,在青龙坞不到一公里的村公路上,有十多家高端民宿,这里就是芦茨村高端民宿的聚集地。
“青龙坞其实是由三个村庄组成,分别是青龙坞、外深坑、里深坑,我们2016年来到这里时,村里的原住民已经不多。”青龙坞流云乡墅民宿主王鹤翀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2005年,桐庐开始计划借助深厚的人文底蕴和秀美的山水资源,吸引村民回乡发展休闲旅游产业,通过招引精品项目,有效盘活闲置房屋与存量土地。
2014年,为推进“空心村二次创业”,富春江镇和慢生活管理委员会对青龙坞、外深坑、里深坑进行整体规划,整理归纳出44幢农房,通过项目招引,区域总投资近2亿元,引进“放语空”“流云”“静庐澜栅”“天方夜谭”“开满山野”等12个特色项目入驻。民宿群形成了产业集群,这里也被称为“青龙坞艺术谷区”。
“以‘民宿+艺术模式打造青龙坞其实也算是个巧合。”王鹤翀说。浙江企业家外婆家餐饮有限公司创始人吴国平,作为最早属意青龙坞的投资人,他身边聚集着一群艺术家和设计师,正是这个群体关注到了这片山野的民宿发展。
王鹤翀毕业于美院,从事过十多年的地产营销,他的妻子曾经就职于一家德国公司,两人相识于户外俱乐部,由于对山野自然的热爱,一个“民宿梦”在内心滋长发酵了许多年。
他们去过丽江,去过莫干山;在桐庐住了三个月,考察了100多个村子,最终着迷于青龙坞雨雾弥漫的梯田和这里疏密有致的整体布局,便在此处修建了流云乡墅。
黄土墙,石子路,流云乡墅保留了村里原本乡村住宅的夯土外形,再经由多位知名设计师设计,打造了8栋房子、16个房间的民宿体。质朴的外表下,多种现代元素被运用于室内设计中,提升居住体验和舒适度。
“我们有八成左右的客人来自上海,一成的客人来自杭州,另外的客人来自全国各地。”王鹤翀说。2022年6月20日前后,上海客源可输出后,流云乡墅引来了“超级高峰”,这家均价2000元的高端民宿,仅开放当天就接到80余个订单。
富春江穿过桐庐县城,老城与新城隔江而望,桐庐规划馆伫立新城江边,隔一江烟雨,岁月在这里仿佛变慢了。
2003年,同济学子李晖创办上海风语筑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桐庐县规划馆正是由其出品。在已打造的国内500余主题展示馆中,“风语筑”与流云乡墅结合建造的放语空公共空间是个特殊存在。
2016年,王鹤翀将目光聚焦于青龙坞时,李晖恰好完成桐庐规划馆项目。“风语筑”希望打造一条参观流线,从上海总部到桐庐县城再入乡村腹地。于是,两人不谋而合,由王鹤翀主理民宿部分,李晖打造公共活动空间,联合打造项目体。
“我们来到青龙坞时,这里有一半的民宿已经建成。”李晖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发挥自身艺术优势是他谋划的方向。
进入青龙坞蜿蜒的山道,一边是郁郁葱葱的山体,另一边繁茂的芦苇荡沿溪而生。接近村口处,有一座木质瞭望塔静静地耸立于山水之间。
“这是中国香港设计师林君翰的作品。瞭望塔的木板构件来自云南昭通地震灾区,灾后林君翰在昭通做援助工作,帮助当地老乡重建家园,同时他也收集坍塌老房子的门板,完成了这件创作。”李晖说。
瞭望塔建成后成为公共地标,很多新人结婚会在塔上办仪式,它逐渐被建筑业内知悉,入选了威尼斯双年展。
“因为参与威尼斯双年展结识了林君翰,便询问能否把瞭望塔搬到真实的村落中,在山谷空地中讲述新老房子流动循环的故事。”李晖说。
农耕社会的土墙木屋,进入城市后成为建筑体。功能性延展的同时,也记录下城市前进的脚步。这种连接是乡土与别处的内在联系,也是城市人按迹循踪的诗和远方。
青龙坞的民宿主多是设计师和艺术家,除了在拍卖场上购买艺术装置外,文创产品更是他们得心应手的民宿内容“附加值”。
溪山深渡的民宿主李梅,是另一个怀揣归园田居梦在青龙坞定居下来的人。李梅把当地村民做的红茶、酿的小酒、晒出的桃胶,加以文化包装,变成了“深渡红茶”“李梅酒”“深渡桃胶”;她取未经提炼的赭石,加草木灰研发成釉,烧制出浅绛釉杯盏;她精通书法国画,还会亲自绘制古韵扇面。
杭州市桐庐县青龙坞放语空、流云乡墅联合体整体布局(流云乡墅/ 制图)
青龙坞会定期组织业主开展“秉烛夜谈会”、民宿业主联盟会等活动,从而提升青龙坞乡度假艺术产业集群整体市场影响力。“青龙坞脱口秀突击之夜”“聆听青龙坞”等系列文化艺术沙龙活动,也在这个山谷小村生根发芽。
从发展模式看,当前民宿产业主要有以莫干山裸心谷为代表的乡村酒店模式;以北京密云山里寒舍为代表的乡村度假模式;以法国卢瓦尔河谷地区古堡为代表的文化民宿模式;以英国科隆河畔农庄为代表的农业庄园模式。
相较而言,桐庐模式有其独特之处——以顶层设计为引领,因地制宜,因村而异,集成优势,一宿一案。
截至目前,当地共有经营户751家,总床位12514张,民宿集聚村22个,精品民宿132家,精品民宿床位2072张,2021年接待游客650.12萬人次,经营收入额达5.08亿元。
以芦茨村为例,各种发展、经营模式的民宿比比皆是,丰富的业态打造出满足“全市场”需求的民宿产业。2021年,芦茨村共有民宿180余家、床位4200余张,当年共接待游客超51.9万人次,旅游收入超8500万元,较2019年同期增长32.79%。
桐庐县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仰忠明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桐庐民宿发展模式的经验在于:注重政策引导,注重队伍建设,注重产业融合,注重推广宣传,注重机制创新。”
桐庐民宿起步于2013年,从2015年至今,当地共出台了四轮产业政策:
2013―2014年的第一轮政策重点是壮大规模。按照打造民宿集聚体的要求,全县选取20个村进行民宿产业重点培育。农户每新增一个床位补助1200元,新增床位总量达到200张以上且实行统一经营和管理的示范村,对村级民宿管理机构给予一次性5万元经费补助。
2015―2017年的第二轮政策强调提质转型。按照“规划互补、产业融合、布局集聚、特色彰显、环境友好、有扶有控、发展有序”要求和“乡乡有民宿经济”定位,推进一批建设项目,打造民宿乡韵特色。
桐庐将民宿作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的平台,广泛与外来资本开展多种形式合作,形成农民主体、资本合作、集体参与的共赢局面。
2017―2019年的第三轮政策,重点是精品示范。对民宿特色示范村每年给予80万元扶持,对有特色、有品位的主题型精品民宿示范项目,根据投资大小和规模大小给予40万―100万元扶持,对利用自有合法农房发展“小、精、美”单体型特色民宿给予最高20万元补助。
2020年至今的第四轮政策重点是行业规范。在延续第三轮扶持外,还对村级民宿管理机构提供5万元、民宿人才引进每人每年给予2万元的补助、民宿规范管理(纳入规上企业或限上个体户)进行了扶持。
2020年9月,桐庐县召开美丽乡村3.0版工作动员会,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在更广领域、更深层面、更高水平取得新的突破。
桐庐的美丽乡村3.0版,更加突出以“人”为核心,以乡村满足人的更高层次的需求为着眼点、立足点、出发点,打造“经济美丽、全域景区、人人文明、崇德尚法、幸福向往”的新时代美丽乡村。
在仰忠明看来,桐庐民宿模式注重顶层设计,破解了“到哪发展、如何发展”问题;注重内涵提升,破解了“淡旺不均、冷热不匀”问题;注重品牌培育,破解了“千村一面、千宿一律”问题;注重机制创新,破解了“让谁受益、如何受益”问题。
桐庐将民宿作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平台,广泛与外来资本开展多种形式合作,形成农民主体、资本合作、集体参与的共赢局面。通过土地入股、房屋入股等形式,让更多村集体和农户分享民宿发展的红利。
共赢之下,村不“空心”,农人归乡,安居乐业。
月亮从青龙坞的山脊上升起,夜雾氤氲中,游客寻着点点光亮,从流云乡墅的大门“回家”。几声狗吠,惊扰了这一山谷的静谧。
狗是老方家的。60多岁的老方和儿子至今居住在青龙坞的老屋中。“老人不愿意搬迁,他的房子相当于嵌入我们的项目体中,外形上也很一致。现在老人还经常帮我们整修花园换取收入,相处得越来越融洽。”王鹤翀说。
老方的儿子小方,20年前外出打工,近年回到老家方便照顾父亲。小方目前在青龙坞一家民宿做管家,月收入有四五千元。
民宿经营需要管理人员、服务人员,这有效带动了当地村民就业。同时,当地村民因房屋出租、土地流转也带来了一定的租金收入,有些还从村集体入股合作民宿中得到分红。
“桐庐每年开展10场以上的民宿管家培训活动,提升安全经营、美食制作、活动策划等综合能力。集中开展民宿资源招商和民宿管家招聘活动,培育优秀农创客。”仰忠明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事实上,民宿产业为当地农民生活带来的改变和提升远不止此。
“青龙坞由于在大山深处,很多原住民都已离开,使其在发展前已成为空心村。民宿产业的发展相当于复活了这个村庄,人气的聚集让这里走上了共同富裕之路。”李晖说。
在桐庐,乡村闲置农房和闲置土地因民宿产业的发展释放了更多活力。通过资源招商,来创业和返乡创业的项目实现了民宿“规模+特色”的发展之路,改变了以前产业空虚、房子空置、土地空闲的现象,人气得以重聚。
民宿发展还带来空间重构,美丽重现,形象重塑。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如停车场建设、污水处理、绿化提升、路灯亮化等,使乡村的村容村貌有了更好的提升。
新冠疫情期间,针对创收渠道单一的问题,加强了资源整合和平台搭建。以民宿为窗口,大力宣传推广“桐庐味道”品牌,引进特色小吃、特色美食、伴手礼等,以线上线下分销模式增加民宿收入。
2021年,芦茨村抢抓数字化改革机遇,在浙江省率先建成使用“民宿智脑”数字平台,以数字化理念、技术、方式实现民宿贴心服务、高效管理、精准营销、联动发展,在重塑产业发展模式、创新社会治理机制、消除城乡“数字鸿沟”的进程中,全力打造共同富裕示范村、乡村数字变革新高地。
桐庐是城市人的远方,是桐庐人的故乡,民宿发展让他们各自在桐庐找到生活的归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