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记忆·良酷油化厂创意园俯瞰(马健/ 摄)
上世纪50年代,郑州被确定为国家重要工业基地,棉纺厂、电缆厂、砂轮厂、纺织机械厂、煤矿机械厂等一批国营工厂拔地而起,为国家工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后来,随着城市的发展,郑州很多国营工厂陆续搬出主城区,一些老厂房、老库房空置下来,成为郑州工业建设和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
近年来,郑州市出台《郑州市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若干政策》《关于文化创意产业项目用地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提出加强规范和引导文化创意产业项目用地,要求制定城市总体规划时充分考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需要,将中心城区不适应城市功能定位的工业企业退出土地,统筹用于发展创意产业,加快推进郑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全面增强郑州文化软实力,持续提升国家中心城市文化竞争力。
于是,郑州二砂文化创意园、瑞光创意工厂、良库工舍、郑州芝麻街·1958双创园、郑州记忆·良酷油化厂创意园等一批由老厂房、老库房改造而成的文创园区应运而生,让老厂房焕发新的生机,给市民们带来美的体验。
企业搬迁了,老厂房何去何从?是拆掉搞楼宇经济,还是保留企业情怀? 最终,厂方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将老厂房保留下来,打造文化创意园区。
二砂文化创意园位于郑州市华山路,总占地面积845亩,由原“中国第二砂轮厂”老厂房改造而成。
1956年,郑州砂轮厂动工兴建,1962年更名为中国第二砂轮厂(二砂)。1964年,二砂通过国家验收正式投产。2003年开始,随着产业转型,二砂厂区逐渐闲置。
2018年,二砂文化创意园作为郑州市“四大历史文化片区”建设项目之一完成规划,同年5月18日正式开工。
2020年10月,二砂文化创意园正式开园。依托“二砂”这张郑州工业史中极具代表性的名片,二砂文化创意园在强化记忆传承的同时,着重引入新业态,逐渐成为郑州文创产业的典范。
按照规划,二砂文化创意园通过文化创意产业的引领,将创意、科技、时尚、艺术、生活,乃至城市记忆在这一片区内集约式融合发展,重点打造数字文化、创意设计和工艺美术等几大产业,致力于将二砂文化创意园打造成为以生产型文化创意为核心的产业创新基地。
“之所以选择入驻二砂,是因为我们喜欢这里的氛围,远离喧嚣,适合创意思维的生长,能够让我静下心来做一些自己的东西。虽然人流量相对临街门面房要少一些,但来的多是真正的目标受众。”造物记创始人葛爱峰介绍,他的店铺收集了各种各样的手工艺制品和文创产品,从陶艺、雕塑、木艺、皮艺到石版印刷、木版印刷,能为顾客提供丰富的手工体验。“很多家长在周末和节假日带孩子来体验陶艺、紫砂、木艺、皮艺、印刷等手工工艺,一方面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丰富了课外生活,孩子们都很喜欢”。
从2020年底开始,葛爱峰更多地转向了原创的文创产品、文创设计。一年多来,他的团队围绕山海经、河南文化元素等打造了几个系列的文创产品,备受顾客欢迎,收益前景十分乐观。
瑞光创意工厂前身是创建于1983年10月的瑞光印刷厂。2013年,郑州市为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加快主城區15个片区和“一河两岸”整街坊整片区有机更新改造,瑞光印刷厂开始启动生产外迁。
企业搬迁了,老厂房何去何从?是拆掉搞楼宇经济,还是保留企业情怀?最终,厂方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将老厂房保留下来,打造文化创意园区。
2017年5月,占地近40亩的老厂房改造和园区招商工作全面铺开。截至目前,有100余家商户入驻园区,涵盖品牌设计、文化传媒、演艺经纪、影视制作、书画摄影、创意布艺、电子商务等文化创意类、科技类及互联网等业态,带动就业1500余人,园区创意集聚效应已基本显现。
王凤生以前是瑞光印刷厂的老员工,现在是瑞光创意工厂的总经理。王凤生说:“从物业、管理到营销策划,这里仍然由我们自己负责。我们有健身房、公寓、会议室、展览馆等完善的配套设施,免费或者低价供商户使用,比如在周末或节假日开办的文创市集摊位就是全部免费的。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引流,既是我们为商户提供的服务,也是园区保持活力的探索。”
瑞光创意工厂以“创意、创业、创新”为导向,致力于打造文化融合发展集聚区,推动文化内容、形式和传播手段创意创新,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拓展文化发展领域。
吴继州和爱人一起在瑞光创意工厂经营着一家小店“无言木艺工作室”。“能干自己喜欢的事,还能挣钱养活自己,这是我追求的生活。” 吴继州现在侍弄这些木头,过得很快活。
走在瑞光创意工厂,你会有很多惊奇的发现:这里有多家不错的餐厅,也有名为“野狗商店”的书店,有“长”满猫的咖啡馆,还有可以免费晒日光浴的平台,有可以练习潜水的潜水馆……
园区自成立以来,通过定期举办瑞光文创小市集、线下脱口秀、主题展览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带动园区人气“聚起来”、消费“活起来”、市民生活“乐起来”。
除了二砂文化创意园、瑞光创意工厂,郑州其他几家文创园区都是身处老厂房,各有新故事。
二砂文化创意园内,造物记创始人葛爱峰(左一)与设计师在调试老式石版印刷设备(马健/ 摄)
位于郑州市惠济区的良库工舍,改造自始建于1945年的兴豫面粉厂,当年有名的“火车头”牌面粉就在此生产。2012年,这里的老厂房开始改造,一年半后良库工舍正式开园。
良库工舍的核心建筑叫“栖棠”,原为4层坡屋顶结构,内部是木质梁板,后加盖了第5层,并在第5层南侧外墙上设置了一颗红色五角星,留下了鲜明的历史印记。栖棠现在有一部分是博物馆,里面存放着新中国成立至今的百余件钧瓷精品,见证着河南钧瓷制作发展的历史。栖棠北侧有一座始建于1949年、面积约3000平方米的老粮库,良库工舍的名字即启发于此。
2016年9月,良库工舍入选第三批国家级众创空间,并被纳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服务体系。
芝麻街·1958双创园,在郑煤机(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老厂房内。芝麻街的名称,由郑煤机的汉语拼音首字母ZMJ演绎而来,寓意“芝麻开花节节高”。
2018年,郑煤机集团针对老厂区改造提升,启动芝麻街·1958双创园项目。项目总规划面积650亩,其中有23.53万平方米的历史遗迹厂房,工业产业特色鲜明。
园区尽可能保留古树、工业制造机械、原有建筑等,同时结合现代审美与时尚,在园区内打造集办公场地、城市书房、工业博物馆、铁路公园、运动场馆于一体的特色服务板块,实现产业园区、文化景区、商业街区、城市社区“四区”融合。
张颖铎是芝麻街·1958双创园一家网络科技公司的职员,他认为相比于写字楼的千篇一律,芝麻街更加开放、时尚,园区的设计感更强,有传统的工业建筑气息,又充满现代艺术的美感。“以往在写字楼,遇到难题只能到会议室静坐深思,现在在芝麻街可以找一家咖啡厅,边晒太阳边思考,思路和心情都豁然开朗”。
郑州记忆·良酷油化厂创意园,在郑州市黄河路沙口快速路交叉口的东北角附近,占地119亩,由郑州油脂化学厂的老厂房改造而来。
建于1952年的郑州油脂化学厂,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第一批苏联援建的项目之一,生产的中州牌肥皂、“福乐尔”香皂曾经名噪一时,风靡全国。工厂2006年停产后。红砖墙的苏式建筑被改造成创意园,老旧的厂房烟囱、锈迹斑斑的铁梯,与现代雕塑、时尚花墙完美交融,让人一边怀旧,一邊畅想……
此外,由郑百文集团仓库城南十一仓改造的紫荆创意园、由郑州电缆厂改造的昆仑望岳艺术馆、由罗兰印刷厂改造的彩虹盒子艺术区等文创园区,也在曾经机器轰鸣的老厂房内,讲述着自己的文创故事。
关于郑州老厂房文创园区的现状,有业内人士如此总结:二砂文化创意园最大的优势是它有很好、很多文物级的建筑,发展潜力巨大;芝麻街·1958双创园是上市公司郑煤机的老厂区,公司整体改造、管理、营销都很到位,入驻的多为科技公司,与其他园区有所区别;瑞光创意工厂对大学生和时尚青年吸引力最大,每天有众多年轻人去拍照打卡;起步最晚的郑州记忆·良酷油化厂创意园紧邻地铁口,有交通优势,入驻的多是餐饮和商业项目……
关于老厂房改造文创园区这件事,山海美术馆馆长姜山是一名亲历者,也是郑州文创园发展历程中的一名“拓荒者”。他参与了2013年“野生时期”二砂艺术中心的创办,后来二砂的房子被收回,他与李卫国一起把闲置的罗兰印刷厂老厂区改造成了彩虹盒子,再后来他退出彩虹盒子的经营,做起了一家专业的美术馆——山海美术馆。“我放弃去管理一个园区,想更纯净地去做和艺术相关的事。”
姜山认为,现在郑州老厂房改造文创园区,瑞光创意工厂之所以经营得好,最大的原因就是他们有自己的物业,有自主、独立的运营权。如果一个文创园区的经营者只是老厂房的承租者,他们的经营成本相对会比较高、资金回收慢,在招商方面必然会更“趋利”,这样会影响建设文创园区的初心。此外,由于业主方和承租方的理念难免会有差异,而且很难给承租方太大的物业改变权限,这就无法实现文创园区的自主经营或者自由发展。
姜山表示,北京的798和上海的M50创意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初期都是艺术家们在“野生”状态下聚合在一起产生的一种力量,等这股力量壮大后,政府或者产权方再接管进行统一管理,达成一种共生共赢的关系,这样的园区允许各种生态并存,有房租比较低的手工艺者,也有房租比较高的网络公司,大家共生共存,才会让园区有血有肉。如果一个园区在没有原生态的情况下,统一招商、统一规划,房租、税收、规模方面有门槛,规模小的艺术家、手艺人、小店铺无法入驻,园区艺术生命力就不可能很强大,形式也不可能太丰富,很难按文创园的方向持续发展。
姜山同时认为,河南艺术发展空间是巨大的,一方面因为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另一方面,现在北上广等城市的市场空间接近饱和,一些艺术家和艺术机构向其他城市转移,郑州是一个很好的承接地。“芝麻街的石美术馆就是北京的一个运作团队在管理,这是一个方向。”
良库工舍建筑上的彩绘( 马健/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