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App设计研究

2022-05-30 15:59孙达陈博孙辉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2年21期
关键词: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

孙达 陈博 孙辉

摘要:为促进传统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提高青少年群体对剪纸艺术的关注度。本文探究了App对于剪纸艺术的必要性,总结分析了剪纸艺术数字化依托青少年群体的优势,深入研究了剪纸文化资源的发展现状与开发方式。文章以青少年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App设计为方向,运用设计方法论,以提高青少年对剪纸文化参与感为目的,从精简无广告原则、趣味性原则、文化性原则三个原则方面,对本App进行功能设计。构建出合理的思路框架,整合出青少年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App的设计思路。笔者为剪纸艺术的传承和其他传统文化推广提供可行思路之一。

关键词:青少年;App设计;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2)21-0118-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当前,本国已经具有了1500余项的非遗名录,涉及表演艺术、仪式、节庆活动、民俗、体育、传统手工艺等多类型领域,比如民间剪纸艺术。但是,剪纸非遗项目发展态势不乐观。“物”是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最重要的基础,而“人”即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的最重要的主体[1]。当代,小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年龄在60岁以下,继承人的年龄结构存在较大问题,老龄化严重且传承人不足。另一方面,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发展,促进青少年的发展既要立足当下,更要着眼长远;不仅要做好部分,而且要照顾整体。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各类文化以新媒体方式不断传播,App使用广泛、满足多元化需求、快捷便利、使用者黏度高,使它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实现传播、继承和应用的新型平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稳步提高,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文化生活观念在城乡居民中得到普及,城乡居民人均文化消费逐年增长,文化消费占消费支出的比重整体上呈现出增长趋势。人们对文化消费有多元化的需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费也逐渐变成一种崭新的增长点。因此,为实现剪纸艺术的有效传承,设计研究为青少年服务的App是正确的选择。

1 App在传承和保护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含的时代价值

在当前信息网络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是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必要契机。剪纸艺术是宝贵的文化信息资源,具有重要价值,是历史见证者。随着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现代化的进程越来越加快,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也不容乐观,所以,亟需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力度。根据我国互联网相关统计显示,在2020年12月,我國网民规模达9.89亿,于2020年3月增加8540万,因特网的普及率达70.4%。截至2020年6月末,本国国内市场的App数为359万款[2]。App简化了获得信息路径,提高了获得服务效率。但是,由于剪纸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我国尚无较为合理的开发和载体。因此,在移动应用程序(App)中,中华优秀非物质文化仍然面临着很大的成长空间,并由此加以描述,笔者根据移动应用程序(App)作为应用平台,对剪纸艺术的传承进行数字化设计实践。

2 青少年非遗文化需求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布的数据,0-14岁居民占了全国居民1/6[3]。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青年兴起则国家兴起,青年自强则国家自强。社会学家、政府官员、程序设计师都在积极地关注于这个社会团体,但是,年轻人由于精神上的不成熟,很可能会因为错误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产生,而在成长的过程中会走上弯路,因此,社会的引导作用尤其重要。目前,我国政府十分关注青少年发展,教育部联合相关部门整合社会资源,开展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让青少年充分感受社会和探知世界,将自己的个人理想与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相结合,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为促进青少年健康快乐成长,社会的齐心协力也异常重要。

中国已有34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还有1530个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包括民间文学、传统戏剧、民间故事、传统音乐、杂技与竞技、传统的体育技术、书法、篆刻、剪纸等项目被列入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项目,在各地的教学和活动设置中,受到年轻人的青睐。例如,部分中小学把剪纸艺术演绎成变化多样的形式,通过情境的设置、图片与文字的相互交融,让青少年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其含义。在剪纸课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唤起了学生探索欲望,扩大了课堂教学容量,让青少年在愉快的氛围中做到我想学、我要学、我会学、我乐学。将传统剪纸带进课堂,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和创造能力。通过日积月累地接受中华民族剪纸艺术教育,领略民间艺术的神奇魅力,可以增强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成长。所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中,年轻人是非常重要的面向群体。

正因为如此,联合青少年的爱好拓展非遗的受众面,移动应用程序(App)成为良好的平台。青少年不仅有社交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对传统文化知识的需求,因此,App能够满足他们学习和交友的需要。在进行实际的 App设计时,青少年所希冀的关怀、易操作、文化等方面的需要也是不可忽视的。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智能化的广泛普及,年轻人的App设计也必须更加智能化和人性化,让年轻人有更好的上手体验。

在此,本文笔者以青少年为核心的非遗App设计研究为出发点,深入研究青少年群体的知识结构、文化素质、使用体验感、心理特点,通过对青少年交互心理暗示和操作界面中的互动设计的系统研究,归纳出其核心与策略。

3 针对互联网时代青少年的移动应用程序(App)设计

3.1 针对青少年网络应用的用户体验

用户体验对于移动应用程序(App)包含于世界上任何一个产品,它虽然称不上移动应用程序(App)的技术架构,但却与用户如何获得良好的使用感受息息相关。构建一个良好的网络社区,设计师必须要经过对用户的调查研究以及用户做出的反馈意见后进行整理,从用户的心理需求、知识文化结构、使用产品环境、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等元素进行多方面的实际探究,保证每个互动都能为使用者提供流畅、舒适、方便使用者的体验。

好奇心是人类最可宝贵的天性之一。有研究表明,好奇心可以引发求知者对事物的强烈兴趣,促进创造力的提升。青少年好奇心强,敢于尝试,易于接受新事物,具有快速的学习能力。另一方面,由于青少年的情绪具有多变性,因此,青少年在浏览App过程中的舒适程度,将会直接影响青少年对App的采用频率和用户黏性。根据青少年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认知规律、知识结构以及心理需求,更好地创设参与情境界面,有效调动青少年的五大感官等多感官参与活动,为青少年构建一个良性互动、开放包容的剪纸艺术学习环境,在轻松的氛围中看一看、做一做、玩一玩、想一想,培养兴趣,学习知识,探究方法,启迪创新,激发热爱,提高青少年了解和使用App的热情。不断完善产品的体验设计,抓住青少年用户群体的心理,积累以兴趣为中心的众多用户,产生用户聚集效应,扩大App的影响力,满足年轻人情感需求。

情感含义上的体验与使用者的情绪、情感有关系。年轻人活跃,富于激情,喜欢刺激,在日常生活中情感波动较大。因此,本App的设计理念以青少年为中心,高度重视使用者对产品体验的感知,从而降低对网络的使用的非正面性心理影响。另外,在使用者情绪相对较低落时使用App,很容易操作出错,从而使得使用者的情绪更为糟糕。

3.2 青少年剪纸类非遗App开发现状

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迅速普及开来,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手机成为人们上网、获取信息的最主要方式[4]。市场上各类App层出不穷,尤其是针对青少年的App更是不计其数,主要集中在学习、游戏、短视频领域。但是,目前市场上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与剪纸相关的App用户活跃度较低。

尽管当前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对非遗的应用、开发和保护极为重视,在大力促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同时,开发出一批相关App产品投入市场,但现下市场上开发的针对青少年App产品普遍面临着同质化严重、品质粗糙的问题,其没有形成品牌效应,导致App产品没有形成规模,难以被青少年所接受。针对青少年群体的非遗App产品较少,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数量少,未形成体系;2)非遗剪纸艺术资源丰富,但开发程度不高;3)服务内容单一,缺乏特色;4)对用户需求研究不足,缺乏个性化推送服务。因此,如何利用好非遗剪纸艺术资源,研究设计为青少年服务的App,需要着重思考。

4 青少年专属剪纸非遗App应用设计流程

4.1 青少年非遗App交互设计原则

青少年作为App最终的产品使用者,App的设计应以满足青少年群体需求作为设计的基本原则[5]。

1)精简无广告原则。互联网早已超越电视,成为世界上最大广告媒体,与之相应的,大部分App的核心收入之一主要来自搜索广告收入,营收占比极高。App在现实操作中,必须通过点击网页上的图标来实现命令,所以界面须满足无广告原则,以免使青少年跳跃界面,确保青少年的学习热情。并且,打开App,不存在任何商业性广告。在设置里除了系统版外,还支持切换成自定义版和少儿版,提供个性化搜索体验。从这里的观点出发,应用的设计应该尽可能做到清新简洁,实现架构清晰的应用界面。

2)趣味性原则。研究学者通过调查发现,青少年对于网络的使用,在接触早期容易产生用户黏度。不论是出于何种目的,青少年接触网络App都是为了获取满足,应用体验的过程可以使他们处于精神集中和快乐的状态,这种内在性的体验将个人效能发挥出来、体验到了自身价值的拓展。因此,在App中设置趣味因素,使青少年在其中獲得较为强烈的自我满足,最终达到认识和学习非遗文化的程度。

3)文化性原则。App是开放共享的平台,通过 App的开放与共享,展现出剪纸艺术的魅力,既能促进中华优秀文化向好发展,又更容易从年轻人的视角和需要出发,对 App进行实践设计。因为青少年群体具有很高的学习性和思考性,所以青少年对内容的接受程度比老人或其他使用者更注重其所具有的文化意蕴。

4.2 剪纸类非遗App功能设置

4.2.1 了解和学习剪纸文化的功能设置

将剪纸文化内容进行时间和空间的分类,便于广大使用者脉络清晰地发现所查询的剪纸文化资源。用户可以通过所在地定位,查找本地有关剪纸的文化资源。如青少年A,所在地为山东省莒县,输入关键词“唐代”,便会出现全部符合条件的结果,譬如结果之一为“双鹿塔”,应用将会提供历史来源、文献记载、剪纸特色、制作技艺等与之相关的全部查询信息,青少年A可以点击"双鹿塔"的图文视频,进行唐代剪纸文化的学习和思考。

4.2.2 剪纸艺术与益智娱乐游戏相结合的功能设置

在 App软件模块中,设定一个益智的剪纸娱乐游戏,例如消消看和数独。在消消乐中,首先将需要消除的方块添加剪纸元素,譬如喜花、灯花、窗花。其次,在消除方块后会触发剪纸裁剪动画,增强趣味性和观赏性。面向青少年人群时,也可以发掘和增加其他有趣益智的游戏,例如成语、诗词的填字填词、遣词造句,还可以进行数学题的智力游戏、脑筋急转弯、笑话和幽默故事等,丰富青少年的精神世界。比如:进入游戏界面,出现“疏流似__,决壅同裂帛”填词补缺,此处填“剪纸”,回答正确便会获得“剪纸元素勋章”,进而解锁该元素动画解说,以此激励青少年继续闯关,了解更多诗词歌赋和他们背后隐藏的文化内涵。另外,在青少年体验式、沉浸式地参与剪纸 文化中,让参与者融入其中,并学习和了解传统手工艺的材料、工艺、程序等,利用 AR、VR等网络技术,让参与者对传统手工艺的制作内容感到有趣,真正做到寓乐于教,让青少年喜欢上非遗文化。

5 App开发与运营

首先,该剪纸类青少年App具有较少的商业性质,并不是剪纸艺术产品的销售商城,因此本App侧重公益化;其次,根据 App功能模块的设定和期望预期的应用效果,App在技术方面,很大程度上没有采用成熟的网络技术和经验的平台进行开发和运行。在文化层面,本App需要我国剪纸艺术的传承人、民间手艺人、各大高校文体类教师等的支持和帮助。剪纸艺术并非一般的商品,它具有社会公共产品的性质,其社会效益要大于经济效益。非遗资源是国有资源,全民有共享的权利,所以在本App开发与运营的时候不应只考虑其经济效益,更应考虑到社会环境效益。社会公益事业凭借社会成员的善爱为道德根基,凭借贫富差异的存在为社会根基,凭借社会捐献为经济根基[6],凭借私人机构为组织根基,凭借捐献者的意志为执行根基,凭借社会成员的普遍参与为发展根基。因此,为实现项目价值及可靠性,本App将与各基金会及慈善组织合作,建设公益性、共享性的App。

6 结语

社会飞速发展,数字新技术层出不穷,它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深入。由于青少年网民数量的不断增长,App成为剪纸艺术保护的重要载体之一。在App规划中,需要充分考虑青少年的文化、学习现状,根据青少年的信息需求和生活需求,开发适合青少年用户使用的App软件。在 App实践设计时,不仅要注重青少年的实际需要,满足他们对剪纸类非遗文化的好奇感,又要从益智娱乐方面提供 App应用服务。此外,本App不把利润最大化当作首要目标,而是以社会公益事业为主要追求目标,注重公益性,为社会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的福祉和利益着想。基于此,App的广泛应用可以实现剪纸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和保护,提升青少年对我国剪纸艺术的认知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卓.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以职业院校为例[D].天津:天津大学,2018.

[2] 运行监测协调局.2020年上半年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运行情况[J].信息技术,2020,44(8):4.

[3] 金鲁强.山东省人口老龄化对商业健康保险需求的影响[D].济南:山东大学,2018.

[4] 杨婷.移动互联时代的网上档案展览应对策略探析[J].兰台世界,2018(8):48-50.

[5] 胡楚婷,姜攀.基于Android的非遗文创项目电子商务App的设计与实现[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21(10):60-63.

[6] 周秋光,马少珍,肖利.公益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化建设研究综述[C].第2届(2012)湖南省人力资源管理学年会暨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学术研讨会,2013.

【通联编辑:张薇】

猜你喜欢
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立足生活,挖掘习作的丰富素材
剪纸
剪纸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