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践行立德树人理念的有效策略研究

2022-05-30 10:48田爱华
新课程·上旬 2022年19期
关键词:爱国立德德育

田爱华

初中阶段是学生思想认知、价值观念、人生定位、意识形态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其对学生认知能力提升与自我发展实现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立德树人理念的提出,旨在以学生的健全人格、完备意识培养为统领,使学生在知识学习与能力提升的过程中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教师要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功能为载体,践行立德树人理念,使学生在逐步丰富自身人文涵养、认知体验的基础上,将语文学科学习中的所得所获、所思所感逐步迁移至自身道德领域,以逐步达到“文道合一”“以文载道”的育人目的,从而丰富学生的认知积淀,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践行立德树人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已迈入新时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立德树人,而教师也通过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以广博学识引领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行。在素质教育中,语文教学非常重要,借助语文这一学科优势,可不断对学生的人格以及个性加以培养,进行思想道德熏陶,从而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打牢做人的基础。语文教学中践行立德树人也是极其必要的,教师通过正确的评价,使学生获得不断向前的动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取决于其思想品德意识,只有道德品质得以培养,才能真正践行于具体的行动之中,提升学生的自身修养。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德育,在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能力的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可谓双赢。语文文本中富含丰富的德育以及文化修养,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借助文本中所蕴含的优秀道德品质等感染学生,从而让学生领略其中的德育内容,辅助学生学会辨别真、善、美,分清假、惡、丑,强化学生的文化道德。语文教学践行立德树人,也能帮助师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关系,在这样一种环境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教师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并且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师生之间的良性循环,使教学更为和谐融洽。

二、当前初中语文教学现状

从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来看,教师对于教材教学十分重视,对于德育却有所忽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和家长仍然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很重视,而学生所面对的是海量的练习题以及各种考试卷,无形中压力倍增,难以产生浓厚的兴趣。而且初中语文教材中开始出现文言文,如果教师依然让学生一味死记硬背,对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会造成一定的阻碍。此外,一些课堂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学生的兴趣无法被点燃,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是灌输式,这些都违背了新课改的要求,更难以将德育融入语文教学中,未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德育优势。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践行立德树人理念的有效策略

(一)借助开放式问题设计践行立德树人理念,培育学生的爱国意识

很多初中生正处于是非观、人生观的培育与形成期,其对于诸如爱国情感、奉献意识的理解与认识还不够充分。而必要的教学问题引领,则更利于立德树人理念的渗透。因此,教师在落实初中语文教学指导时,应以深度践行“立德树人”理念为统领,切实加强对辅助性教学内容的利用,落实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在课文阅读、互动交流、感知体验中领悟爱国之内涵,并将自身认知所获适度迁移至语文学习领域,促进自身爱国情感的激活、爱国意识的提升、爱国意识的塑造。将看似抽象、空泛的爱国教育,以更为直观、具体的方式呈现于学生视域,使爱国教育的开展变得触手可及、直观具体,为学生爱国情感的激活注入新鲜血液。例如,在《最后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以与“爱国”有关的话题为导向,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感知作者寄托于课文中的思想与情感,感受爱国之于自身认知提升的价值与意义,切实提升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深度培育学生爱国意识。

(二)利用多元化素材开掘践行立德树人理念,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念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特性,使得其对立德树人理念的践行更具现实意义。因此,教师应以深度挖掘各类辅助性教学资源、素材为依托,把与环保意识培养、节约意识培育、生命理念强化等有关的各类教学案例灵活迁移至学生认知领域,使学生在更为直观、具体、形象的认知体验中逐步完善自身认知能力,切实提升思想认识。此外,还可通过阅读、写作、表达、交流等活动,不断提升生活素材、典型案例的利用率,使学生在不断丰富自身认知积淀的基础上,逐步突破认知局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例如,在开展《植树的牧羊人》教学时,教师可结合学生对课文的自主学习与初步感知,在课堂引入问题:牧羊人为什么不辞辛苦地植树造林呢?植树造林对环境以及我们的生活会有怎样的影响?我们应不应该保护环境?让学生在教材课文的驱使下开展对现实生活现象的探究与思辨,以强化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在逐步转变自身思想认识的过程中树立正确价值观。课堂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区域,教师要秉承现代教学理念,不断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灵活变换教学形式,将先进技术手段引入语文课堂中,使课堂更充满活力与生机,也能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德育,为提升道德品质创造良好环境。

(三)依托延展性活动践行立德树人理念,锤炼学生的健全人格

为了使语文教学的开展更为鲜活生动,且更易凸显立德树人理念,教师应以多元化、趣味性、开放式教学活动的构建为铺垫,并根据立德树人理念的要求,着力强化对学生协作意识、集体观念、奉献意识的培养。借助教学游戏、演讲、竞赛等的融合,对学生的思想认识、价值观念进行熏陶、洗礼、感召,使其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健全人格。例如,在学习《纪念白求恩》时,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初步感知并设置如下的问题:文章当中主要表现的是白求恩的哪些精神?我们需要学白求恩的哪些精神?他做了哪些贡献?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讨论交流,强化小组之间的竞争,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又如在教学《背影》一课时,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父爱”展开讨论,学生回忆生活中的点滴父爱,各个情绪激动,有感而发,倾诉表达自我的情感,也增强了对父母的热爱之情和感恩之情。教师以此为中心内容,进行了一次孝敬父母的德育活动。之后,教师再为学生布置实践性的课下作业,即“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学生将自己所做的事情采取写日记或者是视频拍摄等方式记录下来,在下节课集体进行分享、讨论与交流,进一步提升德育渗透的程度,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同时也在整个班级中营造了良好的德育氛围。

(四)教师以身作则,渗透立德树人理念,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

语文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道德品质,从而为学生做出表率,树立榜样,以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学生。教师以身示范,带领学生对中华文化以及传统美德进行学习,感悟中国汉字的魅力。教师只有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以及专业技能,才能为引领学生学好语文奠定基础。教师还要管理好自身的情绪,以一定的语言艺术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及时发现学生的一些不良情绪,俯下身子倾听学生心声。通过艺术性的点拨与指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乐趣,在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中进一步渗透德育,由此使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学习并内化为自身的一种思想和言行。

四、结论

总之,立德树人理念的践行,重在切实强化对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培育,引领学生在不断丰富自身人文涵养的基础上,将语文所学内化为高尚品格与完善认识,成为符合社会需要、具有健全人格的未来社会建设者与接班人。而且受到立德树人理念的引领与驱使,初中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势必会得到切实发挥,更利于其认知需要的满足。因此,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践行立德树人理念时,应以学生的认知实际为基础,并结合预设教学目标、辅助教学活动、丰富教学策略的深度实施,将其迁移至学生思想认识与价值观念培育领域,以不断强化对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变革,实现对学生素养的培育,使学生在各类德育素材的浸润、感染、熏陶下逐步形成学会感恩、体悟真爱、回报社会的良好意识,不断提高自身道德品质、内在修养,开启全新认知发展旅途。

猜你喜欢
爱国立德德育
爱国拥军矢志不渝 扶危济困不遗余力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爱国是心中唱不完的歌
“严以修身”先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