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分析

2022-05-30 14:02索盈莹潘峰
求知导刊 2022年22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初中物理实验

索盈莹 潘峰

摘 要:新时期课程改革在立德树人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阐述了将思政课程融入初中物理实验课程的意义,指出了当前初中物理实验“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并从辽宁抚顺的一名初中物理教师——“光头强”老师的“课程思政”典型案例的分析中探索问题解决途径,将所得成果应用于“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课题中,印证其可行性,力求使学生在初中物理实验课堂上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政教育,在“润物细无声”中将爱国主义情怀、理想信念和积极的生活态度传递给学生,最终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目标。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程思政;实验;设计

作者简介:索盈莹(1999—),女,陜西理工大学。

潘 峰(1979—),男,陕西理工大学。

进入新时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成了教育工作者必须回答的问题。对此, 教师应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如何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推动思政课程与物理实验课程协同前行、相得益彰,是当前初中物理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本文在分析“光头强”老师课程思政典型案例的基础上阐述了一些关于物理实验教学的思考。

一、初中物理实验“课程思政”的意义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不能脱离实验而独立存在。物理实验作为物理教学的重要探究环节,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物理实验,通过开展“物理小实验,生活大道理”的育人活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同时也积极响应了“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号召[1]。

二、初中物理实验“课程思政”的主要问题

从教师层面看,部分教师一味地将注意力集中在中考成绩上,在开展实验课程的过程中利用过多时间讲解实验题的考点及解题技巧,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对实验内容的讲解,更忽视了实验课堂中的思政元素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部分教师没有真正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将课程思政元素生搬硬套至物理实验课堂上,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难以达成将思政元素传递给学生的教学目标。

从学生层面来看,部分学生缺乏对自身的严格要求,在实验课堂上过分追求有趣、好玩,缺乏对实验本身的学习,造成了思政元素的无效渗透;部分学生认为,只要能将物理实验原理理清以及能准确解答物理实验相关题型就是学好了物理实验;部分学生在自我学习和发展的过程中,缺乏对思政元素的重视,导致其学习目标与物理实验教学的核心目的相背离[2]。

从物理实验课程本身来看,理科相较于文科,在思政元素的渗透方面不具备明显优势。物理实验教学的显性功能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为主,而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物理实验,巧妙发挥立德树人的隐性功能是物理实验教学的难题,也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三、初中物理实验“课程思政”的设计思路

在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开展“物理小实验,生活大道理”育人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探究兴趣等[3]。

(一)实验讲解阶段

教师在讲清楚物理实验的原理、方法、内容和应用后可以将知识点延伸至课外,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比如在讲解“验证大气压的存在”这一实验时,教师可以引用这样的生活经验:在生活中存在很多看似很复杂的困难,但我们可以将复杂困难划分成一个个小问题,逐个解决,最终将困难击破。

(二)课后反思总结阶段

教师根据实验内容及生活道理的讲解,让学生在课后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感悟,并记入成绩考核体系;定期开展“物理小实验,生活大道理”讨论活动,在讨论中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将物理实验蕴含的道理与生活实例联系,与他人分享。

四、“光头强”老师的“课程思政”典型案例分析

(一)典型教学案例(如表1)

(二)分析与启示

在初中物理实验课程中,借助生活中一些简易的材料制作实验模型,请学生共同操作,使学生直观、近距离地观察实验现象,能加强物理实验课堂的趣味性。在实验操作结束之后,教师可引入贴近生活的道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积极的生活态度。教师借助实验2中大气压强的原理,联系生活中剧烈运动后的注意事项,恰当地向学生解释了剧烈运动后不能立刻喝冷水的原因以及错误饮用冷水的后果,并延伸至生活态度,告诉学生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讲究策略,循序渐进,才会水到渠成。实验3使用玻璃板、波波球等简单材料,让学生踩在放置于三个波波球上的玻璃板上,但气球并没有爆炸,制造了意识冲突,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实验4二次利用塑料瓶,同时配以用气管等生活常见物品制成火箭头模型,形象地向学生展示了火箭发射的原理,帮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感受航天工程的神奇。实验9使用土豆、筷子、锤子等生活常见物品,通过土豆从筷子下方“爬”到上方这一现象引入了惯性原理,从而有效告知了学生在人群拥挤处不可乱跑的原因,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师结合生活实际开展物理实验教学,避免了传统意义上深奥、偏离实际的“课程思政”,使思政元素浅显易懂,能更容易、更具体地将“课程思政”融入实验课堂。这充分考虑到了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征,极大地提升了思政教学的有效性。实验3利用“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这一原理,引入“要学会分散压力”这一生活态度。学生较容易理解和接受,思政元素的渗透效果也较好,有利于在无形中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借助实验6在大气压强作用下乒乓球在长玻璃管中浮上去这一现象,教师联系生活,告诉学生有压力的同时也会有动力,只有将压力转化为动力,迎难而上,才能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实现自我成长。这能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挫折观。

由于初中学生正值成长关键期,是建立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因此教师很有必要在物理实验中注入此类容易让人接受的思政元素。教师还要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多动脑,将实验原理与日常生活相联系,培养学生正向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5]。实验7借助浮力将土豆托了上去这一现象告诉学生,在生活中要积极结交朋友,在低迷和消沉的时候,朋友有可能会拉我们一把,帮助我们走出困境。实验8借助胶带对气球起保护作用这一原理告诉学生,在生活中想要提高抗挫折能力,有时候就要“厚脸皮”一点。这样的教学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具有正向引导作用。

五、以“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为例

(一)与凸透镜成像实验有关的生活道理

教师利用凸透镜成像中眼睛看到的物和像的结果不同的现象可以告诉学生不應过度依赖自己的感觉器官,理论应该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科学规律是在不断探索、验证、总结中逐步得来的,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理性思维能力[7];借助蜡烛在不同位置处成像大小不一这一现象,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只要肯行动、肯用心,最终获得的结果就有可能很不一样;借助蜡烛放在一定位置上时,光屏上没有像的现象,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界限,物极必反,用力过度结果可能会不好。

(二)课后反思总结阶段

教师让学生课后针对此节“物理小实验,生活大道理”活动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感悟,并记入成绩考核体系;课后开展“物理小实验,生活大道理”讨论活动,鼓励学生发散思维,积极思考“凸透镜成像规律”这一实验背后蕴藏的生活真谛。

结语

立德树人需要教育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产生积极影响,教育工作者需要用心、用力、用功,将教书育人作为根本职能,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目标,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教师要将“课程思政”当作一门学问来研究,从课程讲解、课后反思入手,将思政元素融入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爱国主义情怀、正确的价值追求、理想信念和积极的生活态度有效传递给学生。

[参考文献]

蓝晓霞,郑士鹏.习近平关于立德树人重要论述的基本特征与时代价值[J].北京教育(德育),2021(9):21-26.

廉会鑫,潘峰.中学物理“课后思政”活动实施途径探析[J].科教导刊,2021(22):171-173.

顾从英,唐伟方,董颖,等.有机化学实验的课程思政的设计与过程性考核[J].广东化工,2021,48(20):329-330.

郑远蕾,杨涛.课程思政融入大学物理实验的探究与实践:以单缝衍射及光强测量为例[J].物理通报,2021(11):74-75.

张金荣.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J].初中生学习指导,2021(35):58-59.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初中物理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做个怪怪长实验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