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佩
课堂教学效果提升需要不断创新教学课程,更新教师的教学思路,改变教学方法。教师必须把促进学生整体发展作为教学目标之一,摒弃不利于提高高中生学习效率、增强能力的传统教学方式。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更需要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率和语文理解能力,采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学习,如合作交流学习、参加实践活动等,促进高中学生提高语文水平。如何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成效,在大力提倡真正语文的今天,是值得讨论的问题。
语文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创新能力和融合能力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同时,鉴于目前的教学现状,更新教学方法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语文教育依然面临着不少问题,陈旧的传统教育思维会逐渐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所以,深化现有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成效,需要对新高考背景下的语文教学问题展开进一步的探析。
一、高中语文教学现状
(一)学生主体性沒有得到足够彰显
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强调课堂以学生为中心,但是一些教师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仍旧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填鸭式”授课,没有考虑到学生是否理解了知识,沦为课堂的配角,被动地接受知识,思维也受到了限制。一堂课下来,教师在上面讲得酣畅淋漓,殊不知学生在接受知识的途中存在掉队的情况,打瞌睡、溜神、搞小动作这些现象经常存在,大大降低了课堂效率,也导致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强,并且学生一旦对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产生依赖性,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更难取得良好的创新成就。
(二)语文素养没有得到充分培养
尽管很多高中语文教师都认识到了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模式的必要性,但在实施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影响难以设计出符合学生综合发展和学习的教学模式。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停留于教材讲解。教师讲的每篇课文都有自己固有的模式,久而久之,学生习惯了这种教学形式,在原本枯燥的语文学习中更加感到无趣,致使教师在语文课堂中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际的教学效果不好。第二,格式化教学结构明显。格式化教学就是不进行思考探究,照着做就行,如教参书上写着怎么教,老师就怎么教,缺乏批判质疑精神,不愿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在备课当中,教师设置了上课时需要问的问题以及标准答案,但标准答案固化了学生,教学缺乏引导和启发。第三,学生的压力偏大,复习的科目比较多,各种考试迎面而来,一些学生承受不住考试带来的压力,心理上和身体上都受到了不良影响,在高压的学习环境下,学习效果不明显。在语文成绩提升不明显的情况下,很多学生把更多的时间用到其他科目上,导致学生越来越不重视语文,语文素养自然得不到提升。
(三)教学方式缺乏多样化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普及,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率越来越高,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便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网上直接下载相关PPT,然后跟着PPT上的内容进行教学,向学生灌输PPT上的知识,非常死板,并没有把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发挥出来,缺乏创新。使用多媒体教学,而不只是用PPT教学,这样会使教学方法又走向单一化,与教学改革的形式完全不吻合。
二、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面临的困境
(一)对高中语文新教材的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教材遵循立德树人的指导思想,坚定贯彻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充分把握新教材的特点,思考如何正确有效地使用教材,探讨如何创新教法,成为高中语文教师教学的一大难题。语文教师必须以积极的心态看待教材,学生用好教材的前提在于教师对教材的研究和自身的见解,只有教师熟悉教材,才能贯穿文本内容,把教材的使用价值发挥到极致,学生才能学好,这需要教师努力钻研。新教材对于学生来说,篇目多,阅读量大,选文比较经典,需要从更高、更广的角度来理解语文的表达、结构、思想等。对于教师来说,如何在基于大单元、大概念、任务群、群文阅读的教学转变中有效促进学生学习,对于经典文章、阅读、文言文等的教学,如何把握重点,如何进行设计,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二)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挑战
在近几年的高考语文卷中,阅读理解的类型占了很大的比分,也成了学生在语文考试中拉开比分差距的题型,学生只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才能在考试短时间内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找到重要的信息点,提高做题的效率。近几年语文阅读出现了以下几个改变:第一,阅读量增加,从之前的八千字左右逐渐上升到一万字,要求学生多阅读,在读的过程中提高阅读速度以及做题的速度;第二,现代文阅读与古诗文阅读的命题范围逐渐扩展,内容也延伸到了课外阅读,减少了选择题,增加了主观题,试题比较开放,减少了学生死记硬背、套用模板的固定思维;第三,语文阅读试题内容重点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文本信息的整理能力、语言组织表达能力以及逻辑思维判断能力,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挑战。阅读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如何提高阅读能力,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和技巧,通过阅读量的增加获得更加深刻的阅读感想。在当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阅读教学存在模块化的现象,教师不管文本的类型,都是从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入手,然后再根据段落分析大意,最后再了解文章的写作艺术和方法。长此以往,教师形成了固定的教学步骤,导致教学方式僵硬;阅读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充足的阅读时间,无法使学生在阅读中集中精力,从而降低了阅读质量;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都是以问题导向为主,教师问学生回答,抛出的问题多了,使学生处于精神紧张的状态,并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
(三)对高中语文教学模式提出了创新要求
阅读是语文内容的重要组成,也是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的关键。高中生处于时间紧、学业重的阶段,知识的获取主要在课堂上,缺少课外阅读。在阅读教学中,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无法安排大量的阅读教学活动,所以呈现的教学内容简单、方法单一,导致学生机械记忆教师讲解的知识,却没有领悟阅读的技巧和文章写作技巧,无法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
三、提升高中語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一)教师层面
1.更新语文教育理念
第一,深化教学方式的创新。教育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能够更好地认识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要丰富学生的课堂教学体验,解放学生,解放自己和课堂。在信息时代,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需求,不能一直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束缚学生的思想,尽可能多地运用新媒体,如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教师可以利用讨论式、启发式、自主式等多种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通过学生间、师生间的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改变以往死气沉沉的课堂氛围;启发式教学方法积极调动学生的思维,由学生提出问题或者由教师引导提出问题,通过设疑解惑,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更好地吸收和巩固知识,强化课堂的生成性;自主式教学方法把课堂留给了学生,积极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坚持新课标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教师的教要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创设学生能积极参与的情境活动,采用阅读、项目专题、竞赛等方式,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能力。
第二,研究教材内容,整合教学资源。语文教师需要认识到教材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而要根据教材内容延伸到生活、文化、经典之中,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质。
第三,始终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摆脱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摆正自己的位置,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开放式训练。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和感悟文章的内容,通过自己的阅读方式和理解能力与作者产生共鸣,获取更多的知识。教师要营造积极、轻松、民主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在语文教学当中,教师理应结合新高考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内容,采取更符合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教学理念。
2.提升专业能力
第一,加强阅读能力。教师不仅要教书育人,还要通过读书来丰富自身的才华和知识储备,这样才能为学生的发展和学习提供帮助。一个老师的文化功底有多强,可以通过她上课时对本课知识内容的延伸来体现。语文是涵盖知识广泛的一门学科,这就需要语文教师通过大量阅读来弥补自己知识的空缺。研透教材,用好教材,拓宽视野,延伸阅读经典作家的作品,分析作家的背景、人生经历、文章写作风格、写作技巧等,将教材的内容与课外的内容构建成一个整体的知识体系,还应将视野延伸到各个文化领域之中。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通过阅读,提高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阅读也要讲究方法,通过不同的阅读方法,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从而做到真正有效的阅读。
第二,提高教学设计能力。教师的设计应该符合新高考改革的需要,符合学生发展和学习的需要。语文教师不仅要考虑到在语文课堂上教什么、怎么教,更要结合学生的基本学情,考虑到学生需要学什么,在设计中更多地考虑到学生,才能更好地实施教学工作。首先教师要研读教材,设计个性化的教学。千篇一律的教学设计随处可见,就是因为教师过于依赖教参书,没有对文本进行解读,难以形成独立见解与思考。作为语文教师,反复研读教材、掌握教材是最基本的能力。教材内容复杂多样,在教学过程中不能面面俱到,要思考、研究、取舍,确定适合学生学、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
第三,重视教育科研活动,培养研究能力。在新高考与新课标的改革下,培养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是必然的趋势。教师围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然后再把研究结果运用到实践中,不断反思与实践,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二)学生层面
1.端正学习态度
态度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学习依旧如此,学生只有对语文保持一个正确的认知,发自内心对语文感兴趣,从行动上积极地学习语文,才能提高自身。良好的语文学习态度能促进学生有效学习,首先,高中生要确定学习目的。明确学习语文的目的可以使高中生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目的明确后,就会强化自己的意志,向着目标而前进。大部分学生是因为高考要考语文,语文是必修课而不得不学习,带有功利性学习,每天想着如何提升分数,忽视了语文学科的特性。其实,语文是每个人学习的基础,任何学习都是在语文基础上延伸的,语文承载着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通过语文学习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开阔学生的视野,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是人生学习的起点,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学习语文可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以学生要更加重视语文。其次,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多元化,避免以成绩高低对待学生,要积极引导学生认识到“只要自己尽了最大的努力就是成功的,并不是为了考试而学习”,适当减轻学生学习压力,加大对学生的鼓励,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要建立合作、和谐、互相帮助的班集体,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使学生更加热爱学习。
2.重视阅读,丰富知识储备
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是第一步,也是最基础的一步。要促进核心素养的养成,阅读是不可缺少的部分。缺乏大量阅读的学生往往表现为语言表达能力低、思维狭窄等,会直接影响语文学习效果。语文高考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读懂文章的理解力,而不是套路和模式的运用,作为高中生,一定要精读课文、读四大名著、读一些唐诗宋词,了解诗歌的情感和想象的逻辑,选读一些外国名篇、名著。多阅读可以拓宽知识面,增强理解能力。学生要认识到知识的积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充分抓住空闲时间或琐碎的时间,一点一滴积累,持之以恒地的阅读。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精读细读,不断增加阅读量和拓宽阅读面,在提升阅读技巧与速度的同时,培养阅读兴趣,提升语文学科学习水平。
综上所述,语文是高中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也是一门必修课。在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逐渐提高时,教师要与时俱进,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方式,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要积极地面对改革出现的困境,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创新语文课堂教学思想与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姜武洁.高中语文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分析[J].才智,2020(1):138.
[2]刘美香.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微课程提高课堂的有效性[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9(3306):213-214.
[3]贾新华.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J].汉字文化,2020(15):81-82.
[4]白茹.高中语文教学开展新思维写作的途径探索[J].文学教育(上),2020(9):106-107.
[5]张彦玖.以情动人,化文为德:对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思考[J].科教导刊(下旬刊),2020(27):145-146.
[6]孙少乾.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写作生活化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