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满洲国的最后一周

2022-05-30 10:48:04
读报参考 2022年21期
关键词:关东军伪满洲国溥仪

1945年8月17日,溥仪在通化大栗子沟一座小房子里宣布“退位”。这时他已经39岁,他面对一众“大臣”念了一遍“退位诏书”,但完全心不在焉。溥仪走上了末路,以他为首领的伪满洲国也同样走向了末日。

“比崇祯还是要强一些”

溥仪身为伪满洲国“皇帝”,却连一处正经的宫殿都没有。从1934年“登基”,他就憋在新京(今长春)城北原吉黑榷运局官署改造的所谓皇宫里。日本人为伪满洲国组织了一套完整的统治机构,建设了富丽堂皇的办公楼宇。然而,溥仪的皇宫和各部官衙之间,隔着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和关东宪兵队司令部两座大楼,从地理区位上生动体现了溥仪的傀儡实质。

1945年8月9日中午,溥仪正是在伪皇宫同德殿,听到了苏联“入侵”的消息。与紫禁城坐北朝南的众宫殿不同,同德殿虽然是溥仪皇宫的正殿,但为了彰显伪满洲国的日本“孝子”地位,被日本人修成了坐西朝东的格局。溥仪每逢上朝,还要面向东方,带头遥拜东京的天皇。

这次前来“觐见”的是日本关东军司令官山田乙三大将、参谋长秦彦三郎中将和“皇帝御用挂”吉冈安直中将。三人没有什么好气,直接告知溥仪北满守不住,要他立即转移到通化临江的大栗子沟,在山区里继续“领导”伪满洲国。至于新京的宫殿、官衙,包括溥仪期盼已久、正在城中心赶造的新皇宫,都将付之一炬。

溥仪拒绝了日本人立即转移的通知,要求三天时间准备。吉冈安直长期在溥仪身边,最清楚如何迫使他就范,但这次连“陛下如果不走,必定首先遭受苏联军的杀害”都喊出来了,还是没能动摇溥仪的决心,只好答应了下来。

首先是确定谁跟他走。皇后婉容等妻妾以及几个妹妹妹夫、堂弟子侄这些“皇室”自然要带上,更重要的是亲弟弟溥杰。在溥仪眼中,溥杰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又娶了日本妻子,是日本人可以随时用来代替自己的一枚棋子,如果不带在身边,自己的地位就过于危险了。但是溥杰没有想到这一层,他听说苏军打进了东北,感到“多年来在陆军士官学校培养起来的那股军人精神在我血液中奔流着,我愿在这里为保卫作为满洲国首都的新京而牺牲”,甚至对溥仪表示,“皇上请善自珍重,我愿留在这里战斗到底”。溥杰的出战请求,当然是被一口回绝。

至于伪大臣们谁走谁留,其实不是溥仪能考虑的问题。8月10日,溥仪召见“国务总理”张景惠、“参议府长”臧式毅、尚书府大臣吉兴、宫内府大臣熙洽、侍从武官长张文铸等人,决定这些人和各部大臣中的多数都随驾去大栗子沟。其他人则留守新京,协助日本人办事。这一举动与其说是决定,不如说是传达日本人的安排。

其次是带哪些东西走。三天时间里,溥仪最重要的工作是挑选要带走的财产。金银、古董、字画等值钱又便携的物件,自然是首选,由溥仪亲自拣选、监督打包;其余常服、礼服、被褥、用具也陆陆续续装箱。至于平时溥仪不时观摩的访问日本、巡视各地的电影胶片,大约是怕被人拿去当作罪证,赶快叫人堆起来烧毁,还引发了一场不大的火灾。

溥仪一边打点行装,一边发钱遣散随从、差役。往日肃然的皇宫内外,一片混乱。待到溥仪要吃饭时,才发现厨师都走了,只好靠饼干打发。前来搬运行李的日军士兵见状,拿上些散落在一旁的洋烟洋酒,甚至坐在同德殿候见室沙发上喝了起来,也没有人去管了。

妻妾已经转移,随从都已遣散。到了晚上,仅剩的两位皇室溥俭、毓螗和追随最久的侍从李国雄拿上手枪,在院子里装模作样巡逻,保护溥仪的安全。毓螗回忆,那时他在宫内边晃荡边想,这种时候溥仪身边还有三个人,比崇祯还是要强一些。

8月11日21点10分,溥仪离开生活了13年4个月零8天的皇宫,日本人拉响了防空警报,民众纷纷躲避,街上空无一人。溥仪被接到长春东火车站,与分别赶来的大臣、皇室一同上了专列。溥仪乘火车经吉林、梅河口、通化,在8月13日抵达临江县大栗子沟,入住铁矿公司矿长宅邸。溥仪对这段旅途的印象只有饥饿,“两天里只吃了两顿饭和一些饼干”。

大栗子沟“青山翠谷、鸟语花香、景色极美”,但日本人选择这个地方做溥仪的避难所,显然与风景无关。此时关东军已经接到大本营命令:“根据帝国全面战况,以朝鲜为最后一线,必须绝对予以保卫,以满洲全土为前进阵地,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可以放弃。”大栗子沟与朝鲜只有一江之隔,又有坚固的地下室和完备的地下通道,既能防备空袭,又便于及时转移。

刚休息了一天,8月15日,溥仪就在广播中听到了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投降的“玉音放送”。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溥杰回忆,听完广播后,溥仪握着他的手流泪。而溥杰当时的想法是:“完了,这下子彻底证明满洲国是完了,因为连日本都投降了,哪儿还有我们的生路呢?”

没有人喊着溥仪的名字死去

8月9日早晨,蘇联远东红旗第1集团军首先越过边境,进攻位于黑龙江密山的日军筑垒地域。与此同时,苏军开始轰炸各要塞、县市,从三个方向突入东北。编制有11个军管区的伪满军在日本关东军指挥下接战。伪满军中有忠诚于日本人的走狗,也有很多愤恨于日本殖民统治的官兵。随着日军的溃败,这些曾经高喊誓死效忠的伪满军,非但没有高呼着溥仪的名字冲向战场,反而开始对日本人倒戈一击。

伪满第10军管区司令部设在海拉尔,辖有2个骑兵团、1个步兵团,约2000余人。8月9日早晨,军管区参谋长正珠尔扎布少将刚起床,抬头看到10余架轰炸机向南飞,马上意识到苏联开始进攻了,因为当地日军一架飞机也没有。正珠尔扎布自小在日本浪人抚养下长大,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后进入伪满军成为将军。他是蒙古族人,在当地的影响力比军管区司令官郭文林还要大。

这样一位日本人寄予厚望的青年将领,看到苏联进攻的第一反应却是准备投降。他回忆:“因为在太平洋战争上日本军队节节败退,眼看就要完蛋了。日本被打败,伪满洲国当然就垮台了。如果国民党蒋介石收复东北,我的下场不是被捕就是被处死,所以只有投降才是一条活路,苏联红军进攻东北,对我来说就有了极好的投降机会。我想向苏军投降,帮助苏联打日本还能立功赎罪,是减轻自己罪责的唯一的好办法。”

决心已下,当收到附近日本驻军要求阻击苏军的命令时,正珠尔扎布立即开始实施自己的计划,向司令官郭文林建议:“我们准备投降,先得把日系军官全部打死。”经过一番筹划,8月11日,伪满第10军管区的部队在集合时,部分军官突然开枪打死了29名日系军官。随后,郭文林、正珠尔扎布带领全军摘掉伪满军的帽徽肩章,打出“兴蒙汉第一路军”的旗号,投降了苏军。

同样的事情发生在伪满军上上下下。在8月9日苏联进攻之后的几天里,许多伪满军部队都在重复上演这样的场面。

日本人不会束手待毙,伪满军也有被日方杀害的情况。8月10日,伪满第11军管区驻宝清县的步兵第28团、第11辎重队等部撤往勃利县,途中遭到苏军轰炸溃散。宝清县参事官笠原英杰,以这些官兵属于“非常时刻携械逃亡”为名,组织日本、朝鲜警察和日本开拓团武装团员,逮捕了连长张东书、教官于长跃等200多名伪满官兵,在泥鳅河附近解除武装后予以枪决。

8月14日,伪满总务厅长官武部六藏在新京召集各部次长、特殊会社负责人开会。他通报次日有重要广播的消息,并下令自次日起各官厅停止办公,人员遣散,其他事务由关东军负责。这些人中,除一人外都是日本人,虽然对前途早有预感,听到消息依然乱作一团。

“满洲映画协会”理事长甘粕正彦大骂:“哭骂能解决什么问题?我们在满洲有多少日本人,他们的生命,将来会怎样?你们想了没有?我们自身将怎么样?你们想了没有?日本到了今天这样,谁也没有想到,可是已经这样了,我们就要冷静地好好想一想,下一步将怎么样?”话虽如此,甘粕离开后没几天就自杀了。他是追随土肥原贤二谋划建立伪满洲国的骨干分子,担任过伪满民政部警政司司长、协和会总务部长。这样一位人物选择了自杀,显然对“下一步将怎么样”已经没有信心了。

这一天也是伪满崩溃的时间点。到了8月15日,各地伪满军纷纷脱离指挥。新京、沈阳等城内也发生了暴动,市民冲击日本人经营的店铺,哄抢商品。往日自视高人一等的日本人及日籍朝鲜人、台湾省人,纷纷寻求本地邻居的庇护。

天皇裕仁已经在8月15日宣布投降,“玉音放送”通过广播传达到每一处日本人占领区。8月16日,关东军司令部在新京召开会议,讨论应当如何应对时局。从司令官山田乙三、参谋长秦彦三郎,到各部长、课长和参谋,进行了长时间的讨论。最后,是秦彦三郎舍出性命下了决心。“我们作为军人,除服从陛下命令外,别无忠节之道可言,否则,将永世成为乱臣贼子。那些顽固坚持抗战的人,最好是先把我的头砍下来。”局面稳住之后,山田乙三才作了总结发言:“本军只能奉戴圣旨,全力以赴终战。”

关东军已经决定投降,伪满洲国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在关东军的安排下,8月17日,吉冈安直和张景惠“觐见”溥仪,拿出了一份“退位诏书”。溥仪明白,这一切都是关东军的安排,但身为傀儡,表演还是要做的。从8月17日深夜到18日凌晨,他如同木偶一般穿上大元帥服,站立在大栗子沟的小房子里念完了“诏书”,完成了宣布伪满洲国这个“政权”结束的手续。时隔多年后回顾当初,溥仪对诏书连一个字也记不起来了,在场人士也没有人关心,这份历史文件如今毫无踪迹可寻。

“退位”之后,溥仪把妻妾和妹妹们抛弃在大栗子沟,只带着溥杰、两个妹夫、三个侄子、一个医生、一个侍从,在关东军安排下去了沈阳,准备逃亡日本。不料,候机时天上降下苏联军机,溥仪等人变成了阶下囚。不久,溥仪等人被送往苏联。接受同样命运的还有张景惠等伪满大臣,以及关东军山田乙三、秦彦三郎等一众将官。在伪满洲国末日来临之后,他们却以这样的形式再度“团聚”,或许也是一种命运的巧合。

(摘自《凤凰周刊》王戡)

猜你喜欢
关东军伪满洲国溥仪
伪满洲国语境中东亚连带的正题与反题
毕竟一双小儿女 小朝廷时期的溥仪与婉容、文绣
紫禁城(2020年1期)2020-08-13 09:37:24
铁蹄下的东北——伪满洲国时期日本侵占东北罪行纪实
文史春秋(2017年9期)2017-12-19 12:32:19
你所不知道的末代皇帝溥仪
百姓生活(2017年9期)2017-09-09 13:08:32
齐齐哈尔日军“忠灵塔”探析
理论观察(2017年5期)2017-06-21 17:02:40
《绍英日记》中的溥仪大婚
谈谈书稿中有关伪满洲国表述的几个问题
出版与印刷(2016年2期)2016-12-20 06:32:19
日本关东军在中国东北使用化学武器探析
世纪桥(2016年9期)2016-10-12 09:00:49
关东军的强力干预与郭松龄反奉事件
卷宗(2015年11期)2015-12-19 11:52:34
伪满洲国时期农产品价格变化及其影响
东疆学刊(2015年2期)2015-10-15 21:3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