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22-05-30 11:02岑清云
中国集体经济 2022年29期
关键词:制造业企业内部控制对策

岑清云

摘要:我国制造业极为发达,制造业企业数量众多。当前,制造业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对此,制造业高度重视并逐步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然而,在制造业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内部控制建设成效。对此,制造业企业有必要契合自身实际,立足于实践,积极探究有效对策解决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增强内部控制建设成效。文章浅析了制造业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探究了制造业企业内部控制建设问题的对策,以期为制造业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制造业企业;内部控制;对策

在产业升级的机遇挑战下,制造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承受的压力日益增大。对此,制造业企业有必要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实现对内部结构的优化,进而提升自身的经营管理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和综合效益。制造业企业应深入剖析自身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并采取具有较强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对策加以解决,实现对内部控制建设的有效增强。

一、制造业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制造业企业普遍缺乏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未能形成规范化的内控制度,且难以保障内部控制的高效良好施行。第一,管理层缺乏良好的内控意识。部分管理人员错误地认为开展内部控制相关工作会对管理者权利形成制约,因而在心理层面较为抵触内控建设,这就阻碍了内部控制建设,导致企业决策缺乏科学论证和合理验证,在作出决策前,企业未能开展深入的市场调查,形成的决策具有较强的主观性,会削弱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另外,管理层对员工培训缺乏重视,未能引导员工明确内部控制各项规章制度的具体内容,员工对企业内部控制相关的章程普遍缺乏了解。这表明,管理层片面重视短期利益,对企业战略发展缺乏高度重视。第二,制造业企业缺乏完善的治理结构,影响对内部控制环境的良好构建。多数制造业企业未能设置专门负责内控管理的部门。制造业企业虽然设立了董事会制度,但缺乏清晰明确的分工,存在职权交叉。企业未能设置薪酬委员会、审计委员会等专门的内控部门,影响内控监督成效。由于内控机构的缺失,制造业企业内部各部门缺乏有效的制衡机制。第三,缺乏良好的法律环境和文化建设。制造业企业多数未能构建法律顾问相关制度,对法律纠纷缺乏规范的存档备案。第四,缺乏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制造业企业未能针对员工招聘、员工培训、薪酬管理、提拔晋升等事项制定公正合理的管理政策,极易导致人才流失。

(二)财务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制造业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有待提升。多数制造业企业在开展预算管理的实践过程中,仍沿袭传统的工作方法,导致预算管理相关工作极易出现问题,阻碍项目开展,影响资金利用效率。制造业企业在开展预算管理各项工作的过程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一是预算编制缺乏合理性,制造业企业未能开展高效良好的预算编制,无法有效降低成本,难以实现对资金使用的有效管控。二是缺乏高效良好的预算执行,制造业企业在开展项目的实践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预算方案,导致预算工作丧失权威,对财务管理相关工作的正常开展造成阻碍。三是对固定资产缺乏准确的成本核算。制造业企业对厂房、机器等固定资产缺乏科学准确的成本核算,片面强调对流动资金进行核算,相对忽视对固定资产进行核算,这就容易引发账目混乱,且难以保障账目数据的真实性,阻碍企业对战略发展规划的科学制定。

(三)缺乏有效的内部风险控制

制造业企业加强内部风险控制,实现对市场风险的有效规避,进而实现长远良好发展。然而,在实际中,部分制造业企业缺乏有效的内部风险控制。制造业企业未能针对内部风险构建严格的控制制度,导致企业对内部风险缺乏高效科学的评估机制,难以形成针对性较强的控制方案。制造业企业难以实现对市场风险的有效抵抗,极易产生经济损失。

(四)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内部控制建设是一项系统性较强的工程。制造业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建设的实践过程中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其各项内控工作不完善,片面重视事后监督,对事前控制则缺乏重视,难以保障预期目标的良好实现。制造业企业对内外信息出现的变化缺乏重视,例如,对于市场价格的动态变化,难以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进而影响成本控制效果。另外,制造业企业现行的内控体系缺乏监督和绩效管理机制,难以保障各项内控措施的严格执行。多数制造业企业的内控管理较为松懈,缺乏严格的监督控制,其内控监督以查错为主要内容,片面强调事后监督控制,在事前缺乏有效的预算控制。企业负责监督内部控制的部门缺乏独立性,难以有效保障监督成效。企业现行的内控体系难以实现对各类风险的有效控制。制造业企业在实施绩效管理的实践过程中,对企业高层缺乏长期激励和有效控制,影响内部控制效能。企业对内控实施缺乏有效监控,企业各项业务在实际流转中未能严格遵循内控制度的相关规定。制造业企业通常具有数量巨大和种类繁多的存货产品,订单对企业生产运营的节奏具有直接影响,企业对于时间紧、任务重的大额订单,通常盲目追求生产效率而忽视内部控制,殊不知违反内控制度和各项流程的生产操作极易出现失误,而影响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企业未能構建清晰明确的岗位责任制,未能针对内部控制构建配套的绩效考核机制,影响对员工的惩戒和激励效果,难以保障内控制度的有效落实。

(五)内部控制执行不到位

制造业企业实施内部控制建设,关键要落实执行内部控制各项制度,据此对业务流程进行规范和指导,制造业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应对自身的管理理念进行创新,并对管理流程进行完善,在此基础上严格落实执行各项内控制度。然而,在实际中,制造业企业的内部控制执行不到位,其原因如下:第一,企业在表达内控制度时,未能配套设置详细说明和操作指导,员工在理解执行各项内控制度时极易出现失误和偏差。第二,员工素质会影响内控制度的实际执行效果。制造业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企业生产线上的员工学历普遍偏低,对内控制度缺乏正确认识和深刻理解,在执行内控制度时大多敷衍了事,难以保障内控制度的执行效果。

(六)缺乏有效的内部审计

制造业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建设的实践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内部审计,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一是采用的审计方法和相关技术手段较为单一。部分制造业企业仍沿袭翻账本的传统方法开展内部审计,仍沿袭结果导向型的审计方式,仅对结果实施审计,难以增强审计监督的实时性和动态性。审计覆盖面相对狭窄,难以及时发现有效解决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导致审计效率相对较低。制造业企业有必要对审计方法和相关技术手段进行更新,促进内部审计充分发挥其功能作用。二是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制造业企业普遍将在财务部门下设内审机构,导致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难以保障内部审计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导致内部审计流于形式。三是内审人员不熟悉企业战略决策和业务流程。制造业企业内审人员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实践过程中,主要以账本为中心,不熟悉企业战略决策、治理结构和业务流程。内审人员对内部控制、业务活动进行审查评估,有助于对企业治理结构和经营状况进行改善,但由于账本审计与生产经营实况相脱离,导致内审工作未能深入生产一线,无法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四是缺乏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制造业企业未能契合自身实际构建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导致内部审计流于形式,无法科学指导和有效规范内审人员的工作,难以实现对企业经济活动、财务收支的有效监督。

二、制造业企业内部控制建设问题的对策

(一)对内部控制环境进行优化

制造业企业应对自身的内部控制环境进行优化。具体可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对自身治理结构进行完善。企业应对内部各权力主体,包括董事会、股东大会的权责进行明确划分。企业应逐步完善独立董事、董事会相关制度,加强股东对管理层的监督,并保障独立董事充分发挥其独立性。企业应完善监事会制度,定期安排监管人员监督监事会履行自身职责的真实情况。构建完善的法人治理机构,加强各部门的相互制衡,并对专门负责内部控制的机构,诸如薪酬委员会、审计委员会等进行设立。二是从整体上加强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制造业企业要从整体上提升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加强其重视内部控制的程度,同时招聘引进具有较高专业素质和良好内控意识的管理者。三是加强对员工的内部控制宣传和教育。企业可开设内部控制专题讨论会或者研修班,组织员工对内部控制进行学习了解,引导员工全面了解和自觉遵守内部控制涉及的相关章程。四是制订公正合理的薪酬政策。企业应遵循公正公平的原则制定薪酬政策,根据员工绩效考核结构,为员工发放薪酬。同时,企业应加强对人力资源政策的考核,引入人才竞争机制,为员工构建通畅公平的晋升通道,避免人才流失。

(二)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制造业企业应提升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实现对内部控制建设的有效强化。制造业企业在实施预算编制相关工作时,应契合自身实际,并科学准确地把握市场动向,据此对预算方案进行制定,形成科学合理的预算,保障各个项目的高效良好开展。制造业企业在执行预算的实际过程中,应作好相关记录,保障每笔预算支出的有效性和合理性,杜绝随意更改预算的现象。在实施成本核算时,要对多样化的资产折旧方法进行采用,促进固定资产充分发挥其作用,提升资产利用率。

(三)增强内部风险控制

制造业企业应对内部风险加强控制,增强风险抵抗能力,实现对市场风险的有效规避,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制造业企业对内部风险加强控制,具体可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建立健全风险控制机制。制造业企业应契合自身经营管理实况,结合市场现状,充分考虑自身的内外部环境,构建风险控制相关机制。二是对风险类别进行细化。要对各类市场风险进行准确辨别,针对风险特点,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三是构建事后评估体系。针对内部风险处理构建事后评估体系,对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形成的经验、教训进行归纳总结,为风险控制体系提供参考借鉴,实现对风险控制体系的有效完善。

(四)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完善

制造业企业应对自身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行完善。遵循公正公平的原则,构建配套的奖惩机制。对员工表现和工作绩效进行不定期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实施奖惩。为保障内部控制相关工作的良好开展,完善自身的组织结构。管理层应对内部控制相关工作进行详细划分,并对内控工作岗位进行科学设置,通过对内部控制体系的逐步完善,实现对内控工作效率的有效提升。另外,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据此降低各类风险产生的危害,保障企业实现长远的良好发展。企业应加强事前预测,对各类风险作出科学的提前预测,在此基础上采取具有较强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应对措施;加强事中控制和监督,及时发现并有效解决各类问题;重视事后评价,总结实践经验。制造业企业应加强对各项基础工作的重视,在生产运营实践中,加强信息收集和资料管理,对风险进行准确识别和科学分类,为风险评估提供数据支持。依托信息系统,对内控目标进行细化分类,并构建项目数据库,对项目事项合理分类,根据风险预测等级,对风险趋势图进行绘制,加强对风险的及时预警和有效规避。

(五)加强对内控制度的落实执行

制造业企业应加强对内控制度的落实执行,保障对企业业务的规范指引。第一是企业应针对内部控制制度构建详细的操作说明,引导各部门对之进行学习。企业可将内控制度与业务流程通过操作指南、流程图等形式紧密联系起来,形成清晰简明的操作说明,帮助员工理解和执行。二是企业应对员工加强内控教育和宣传,从整体上增强员工遵守内控制度的意识,为内控制度的高效良好执行奠定基础。

(六)增强内部审计的有效性

制造业企业应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并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内部审计的有效性。具体可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灵活运用大数据审计。制造业企业应对自身的内部审计加强信息化建设,引导审计人员对思想观念和思维模式进行创新,并在内审工作实践中灵活运用大数据审计。依托大数据技术开展内部审计各项工作,拓宽内部审计的覆盖面,并提升审计效率和质量效果,对内部审计加强过程性控制。二是增强内审机构的独立性。制造业企业应设立独立性较强的内审机构,保障内部审计的高效性和独立性。由企业负责人或者总经理对内审机构的负责人进行直接领导,听取内部审计的汇报内容,及时发现和有效解决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问题。三是从整体上提升内审人员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制造业企业应通过丰厚的薪资待遇招聘引入具备审计工作经验、熟练掌握审计工作技能的高素质人才,充实内部审计队伍。同时,加强对现有内审人员的培训,引导其深入学习并熟练掌握各类审计软件操作技术、大数据技术,并组织召开以内部审计为主题的交流座谈会,引导内审人员熟悉企业治理结构和业务流程,并通过审计工作实践有效锻炼并增强内审人员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将现有的内审人员有效培养为复合型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四是科学制定并严格执行内审制度。制造业企业应科学制定内部审计相关制度,为内部审计工作的良好开展提供指导标准,保障内部审计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效果。严格执行内部审计相关制度,督促内审人员严格履行其职责,开展高效严格的内部审计,为内部控制建设构建良好的企业环境。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制造业企业内部控制建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缺乏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财务管理水平有待提升、缺乏有效的内部风险控制、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执行不到位、缺乏有效的内部审计。对此,制造业企业要通过对内部控制环境进行优化、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增强内部风险控制、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完善、加强对内控制度的落实执行、增强内部审计的有效性等对策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实现对内部控制建设的有效加强。

参考文献:

[1]江永梅.制造业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07):34+56.

[2]王春雷.我国制造业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J].财会学习,2016(23):252.

[3]郭东凌.制造业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21(07):73-74.

[4]郝晨颖.制造业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及对策[J].中国市场,2021(03):81-82.

[5]梁近银.制造业企业内部控制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0(24):48-49.

(作者单位:广州市联柔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制造业企业内部控制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制造业企业成本控制有效性研究
建立与技术创新同步发展的管理创新体系 打造企业软实力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