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知、情、意、行”教学模式探索

2022-05-30 08:27陈昕昕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28期
关键词:小组讨论理论课教学模式

陈昕昕

[摘           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需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创新“知、情、意、行”教学模式,即在教学中围绕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勉之以恒、导之以行。通过探索“知、情、意、行”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及分析其适用现状,反思“知、情、意、行”教学模式实现学生能有兴趣、有获得感的提升路径。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知、情、意、行”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28-0151-03

一、“知、情、意、行”教学模式的内涵及构成要素

思想道德与法治(以下简称基礎课)是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中明确倡导创新教学模式,促进课堂教学有虚有实、有棱有角、有情有义、有滋有味。[1]《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进一步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结合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养,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2]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实现学生“知、情、意、行”统一的重要组成课程。为此,笔者引入“知、情、意、行”的教学模式,通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勉之以恒、导之以行的“知、情、意、行”四维教学,从一堂课程备课到课后反思全程贯彻“紧扣学生”的互动式教学方式,分阶段全方位强化学生认知、激发学生情感、锤炼学生意志,最终感化学生行为。“知、情、意、行”教学模式包含以下内容。

重“知”是基于学生学情的知识认知。重“知”关键是以学生学情为出发点,找到学生学习的兴趣点,而不是仅由教师单方面灌溉。重“知”是学生学好基础课的基础和前提。

养“情”,是指学生在基础课中表现出来的兴趣、爱好和憎恶等情感。养“情”关键是要走近学生,让学生愿意发出自己的声音,才能打破课堂“一言堂”的壁垒。养“情”是学生学好基础课的纽带。

坚“意”,是指在学生不仅在课程中,更是在课后当面对困境时能否始终坚持如一,并能在困难中排除障碍的意志和毅力。坚“意”是学生学好基础课的支撑。

持“行”,“知、情、意”最终将落脚于“行”,“知、情、意”所产生的一切想法如不与“行”结合,不指导实践,那就是空想,是不切实际。教师要悉心陪伴、用心引导学生知行合一的转化。“知、情、意、行”的关键在于“行”。

二、“知、情、意、行”教学模式适用现状分析

笔者对所在学校的725名高职学生发放问卷调查教学评价情况,这些班级均采用“知、情、意、行”教学模式。问卷包括30道题目,内容主要围绕学生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收获及评价情况。问卷总共发出725份,收回有效问卷707份,有效回收率97.51%。根据问卷作答分析情况,作出以下分析。

(一)认知阶段:不同教学模式影响思想教育的认知

整体上看,学生对于该门课程的总体印象是比较满意的,课后评价情况中选择比较满意、非常满意的学生占比96.46%。就课堂学习氛围活跃度而言,87.41%的学生评价课程活跃生动、课堂不沉闷,属于自己比较满意的课程。

(二)情感阶段:小组讨论促进思政教育的情感认知

如何提升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情感认知,让学生对课堂有情感投入,“知、情、意、行”教学模式的教学载体为“分小组讨论,轮流派代表展示”,课堂教学开展时采用“教师引导”“分小组讨论”“小组轮流派代表展示”三维一体模式。

学生点评“分小组讨论,轮流派代表展示”教学环节时,比较喜欢和很喜欢这种教学模式的学生占比为75.67%,不喜欢的学生占比为2.26%,尽管不喜欢者是少数,但绝不能忽视这部分学生的感受,学生对课程不满意评价的原因分析将是进一步完善课堂设计的关键。

分别查看对学生教学环节喜欢与否的原因。由图4可见,学生喜欢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原因是:有助于加深自己对问题的理解,激发自己主动思考问题、有助于增进自己对小组成员的了解,增进对班级同学的了解、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有助于增进与教师的互动和交流、有助于提升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其他。

由图5可见,学生不喜欢“分小组讨论,轮流派代表展示”教学模式的原因是:自己讨厌小组讨论,更倾向于教师全盘教学,并不想参与讨论、自己讨厌作为代表发言,更倾向于举手回答,并不想被强迫展现自己的观点、自己不反感小组讨论的模式,但是课堂讨论的问题自己并不感兴趣、自己不反感小组讨论的模式,但是讨论并没有深入,只是流于形式、其他。

(三)意志阶段:从小事做起有助于锻炼意志

通过参与到“在小组中讨论,作为代表发言”的教学环节,学生无疑在潜移默化中参与到课堂问题探讨、梳理和汇总中,自然而然地集中精力参与到课堂中,不知不觉地自发学习了相关知识点。但是,学生能否收获理论知识之外的意志,仍需要教师积极设计教学环节,主动在课中、课后和学生一起探索。

设计“从小事做起”的教学内容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意志。以本次课程教学的两个专题为例,在“学习专题五:继承优良传统,弘扬中国精神”中,学生能意识到和平年代同样需要增强自己的爱国情怀,认识到作为学生掌握好专业知识和技能也是热爱祖国的体现。在学习“专题六:明确价值要求,践行价值准则”中,学生评价收获主要有“开始从小事主动维护公共环境秩序”。由此可见,学生更倾向于从小事、从身边事开始转换课堂知识,培养自己的意志。

(四)行动阶段:参与实践促进行动转化

“知、情、意”最终将落脚于“行”,通过本课程“分小组讨论、轮流交流展示”教学环节。通过查看本课程中学生的获得感试分析学生的行动转化。从整体上看,91.37%的学生在本课程中有非常大、比较大的收获,7.92%的学生认为收获较少。

关于有收获的原因,大部分学生反馈到“学习这门课程能更好地分析和应对一些社会问题、进一步提升了自身团队协作能力、问题思辨能力、表达能力等”。

三、“知、情、意、行”教学模式的经验与反思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个由教师、学生、教学情境共同构成的生动的、互动的、紧密融合的生态系统。课程让学生感兴趣、有获得感更大程度取决于教学模式如何设计。

(一)晓之以理:点燃学生思想兴趣的火焰

教师需要做到信仰坚定、学识渊博,为师者,需以饱满的感情传授道理。高品质教学生态,源于教师切实研究学生群体需求、高度重视课程教学的预成和生成。[3]

1.“晓之以理”,是一项以学生兴趣为中心的知识讲解过程。因此,教师需在充分了解学生思想情状和行为归向的基础上,结合不同学生的学情开展教学。

2.“晓之以理”,需要教师认真做好课前准备,真正在自身知识储备和品行修养上不断自我冶炼。既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又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

(二)动之以情:深挖学生心理认同的基石

培养树立远大理想、胸怀美好心灵的时代新人,需要教师动之以情,深挖学生心理认同的基石,让学生对良好的思想道德行为产生敬仰和仿效的情感,最终心向往之。

1.引导有趣的“互动式”教学改变传统授课中“教师一言堂、互动凭心情”的境况。“小组討论、轮流展示”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从大班教学混于其中埋没其间,转为小组中得到“特别关注”的小组成员。

2.有趣的“互动式”教学仍需要注意循序渐进,不能让“翻转课堂”流于形式,提升学生的参与度绝不是解放教师勉强学生。[4]教师仍然是主导课堂的核心,课堂问题是教师课前围绕知识点从学生“兴趣”出发设置。

(三)勉之以恒:勉励学生意志坚定的助推器

学生不仅要学习、感受、领悟相关知识点,在其成长成才的路上如何学会用所学指导所做,尤其面对瓶颈困难与挫折,能否自发克服困难、突破障碍,是认知转化到行为不可或缺的素质。[5]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及组织上用心、细心、耐心。

1.开展实践性的“意志培养”课后作业。在小组中开展的“寻找小组最佳人生态度的秘方”“讲党史小故事体会大理想”等课后拓展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拼搏奉献的精神品质。

2.意志磨炼既要立大志又需从小事、身边事做起。本学期在小组中开展了“21天好习惯养成法”等课后实践作业,引导学生着眼当下,立足当下,从身边事做起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素养。

(四)导之以行:引导学生知行合一的始发站

让学生自觉把良好的素养作为其行动指南,行动又进一步巩固认知、陶冶情感、磨炼意志,再次促进学生将素养指导自我行为。

1.学生完成实践活动后要及时反馈。这里的反馈不仅包括小组内部成员之间、小组与其他小组之间的相互评价,还包括教师对学生及其所在小组的评价,特别是实践学生自我的评价。

2.有条件的情况下,丰富“实践教学”的方式。通过本次调查分析,最受学生喜欢的实践方式包括微电影比赛、志愿者活动、参观博物馆或者纪念馆等。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的通知(教社科〔2018〕2号)[EB/OL].(2018-04-26).http://www.gov.cn/xinwen/2018-04/26/content_5286036.htm.

[2]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EB/OL].(2019-08-14).http://www.gov.cn/zhengce/2019-08/14/content_5421252.htm.

[3]邹宏秋.高品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辩证逻辑与实践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1).

[4]赵继伟.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翻转课堂”热的冷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4).

[5]傅艳蕾.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的应用探究[J].教育现代化,2020(38).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小组讨论理论课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厘清小组讨论的两种取向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如何提升初中社会课小组讨论的有效性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
语文学习小组讨论的纠偏与回归